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25)
卷二 (25)
1. 咳嗽
肺為相傳之官,為宗氣之海,為清虛之臟,全賴中土之所生,腎命之持,衛氣之所以司。蓋肺主毛皮而居上焦,主降主納,一有所感則潛降之機失職,氣逆上衝,咳逆之由,從此而起矣。當此之際,宜徹去其邪,肺得清肅之令,氣機潛納,而咳逆自平矣。若失治留邪,咳逆日甚,肺氣日傷。
蓋肺與脾為子母之臟,子傷必告其母脾臟受損,便泄納少之病,所由起也。夫肺與腎亦屬子母相生之本,肺虛則金不能生水,腎經因此而日虧,遺精便濁之恙所由來,久則為勞為損,以致形瘦肌消,內熱惡食諸症,無不畢備焉。
此因外感而傷者也,有內因而致者,或由拂鬱而木火刑金者,或由心緒不適而君火上逆者,或系房中欲事不節而相火妄動者,或因腎真不固而不主納氣者,或因脾衰而土不生金者,或本體津涸而金肺不寧者。總之皆由正氣不固,不司藏納,氣逆上犯而致也。非惟五臟皆有咳症,而六腑亦能致之,凡六腑因多由乎臟也。
而胃咳則嘔逆,膽咳則口苦,大腸咳則遺尿,小腸咳則失氣,膀胱咳則遺溺,三焦咳則腹滿。種種咳症,雖有臟腑之殊,總之其因則有二焉,非外感則內傷。然則為勞損,其至則一也。
閱先生之治症,土虛者以四君,腎虛者以六味,肺虛者以生脈,氣血虧者以養營,肺胃兩虛者以固本,木火刑金者清金以平木,土不生金者培土以生金,心陽亢逆者益心以養金,金不生水者補氣以生精,水不藏納者補精以化氣。當認其原委,隨其機勢而治之,觀者勿謂其法不詳而忽之也。
白話文:
咳嗽
肺是人體氣機宣降的器官,是宗氣(全身之氣)的聚集之地,也是清淨虛弱的臟器。肺的健康依靠脾胃的運化和腎精的滋養,以及衛氣的保護。肺主宰皮膚和毛髮,位於上焦(胸膈以上),具有宣降和吸納的功能。一旦受到外邪侵犯,宣降的功能就會失調,氣機逆亂上衝,咳嗽也就由此產生了。治療咳嗽,應當清除外邪,使肺氣清肅,氣機宣降,咳嗽自然就會好轉。如果治療不徹底,邪氣滯留,咳嗽就會日益加重,肺氣也會日漸受損。
肺與脾臟互為表裡,如同母子關係,肺受損傷就會影響脾臟,導致脾臟運化功能失常,出現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狀。肺與腎臟也互為表裡,肺虛則會影響腎臟,導致腎精虧損,出現遺精、尿液混濁等症狀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身體消瘦、肌肉萎縮、內熱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咳嗽的原因除了外感邪氣之外,還有內因:例如肝氣鬱結導致肝火過旺而克損肺金;心火亢盛上逆;房事過度導致腎精虧損;腎氣虛弱不能固攝肺氣;脾胃虛弱不能生髮肺金;肺部津液不足等。總而言之,這些情況都是因為正氣不足,肺臟失於宣降和吸納,導致氣機逆亂而引起的。
不僅五臟會導致咳嗽,六腑也會引起咳嗽,大多數六腑引起的咳嗽都與臟腑相關聯。例如:胃咳則伴有嘔吐;膽咳則伴有口苦;大腸咳則伴有尿失禁;小腸咳則氣短;膀胱咳則伴有尿失禁;三焦咳則腹部脹滿。各種咳嗽,雖然與不同的臟腑相關,但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外感或內傷兩種,最終都可能導致身體虛損。
治療咳嗽,應根據不同情況辨證施治。例如:脾虛者用四君子湯;腎虛者用六味地黃丸;肺虛者用生脈散;氣血不足者用養營湯;肺胃兩虛者用補益氣血的方劑;肝火犯肺者用清瀉肝火、滋養肺陰的方劑;脾虛不能生金者用益脾生金的方劑;心火亢盛者用滋陰降火、養肺的方劑;腎虛不能滋養肺金者用補腎益肺的方劑;腎氣不足不能攝納肺氣者用補腎固氣的方劑。應該根據病因、病機,靈活運用治法,不可拘泥於單一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