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22)
卷二 (22)
1. 咳嗽
周右,脾肺氣衰,為咳為泄。法宜補火生土,培土以生金。
益智仁(炒,八分),煨肉果(一錢),遠志(炒,七分),五味(三分),山藥(四錢),冬朮(炒,五錢),炙草(六分),車前子(炒,二錢),訶子(生炒,五錢)
顧左,咳嗽咽乾腰痛,乃肺腎二虧而邪不徹。金水六君湯,少佐透解。
熟地(八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杏仁(二錢),炙草(六錢),橘紅(一錢)
高左,久咳者,肺氣必虛。法當補土母以安其子,治脾即治肺也。
冬朮(三錢),玉竹(三錢),砂仁(炒,六分),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杏仁(一錢五分),蘇子(炒,一錢五分),冬花(三錢),生薑(二片)
王右,咳嗽氣急,肺虛感寒。食後作脹,脾虛不運。法當補土生金,溫中理氣。
黨參(炒,三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冬朮(三錢),陳皮(二錢),木香(三分),五味子(三分),炮姜(三分),同搗
管左,胸膈稍寬,咳嗽不減,聲音未清。
蘇子(炒,一錢),生熟訶子(一錢),川貝(二錢),瓜蔞仁(二錢),苡米(炒,八錢),紅花(三分),蟬衣(四分),韭菜根(四錢),薤白(一錢五分),香椿芽(二錢)
鄒左,久咳傷肺。
黃耆(炒,六錢),玉竹(炒,四錢),炙草(四分),棗花(三錢),百合(三錢),橘餅(二錢)
元米煎湯代水。
曹左,面黃無力,氣逆咳嗽,脈至軟弱。此勞倦傷脾,風寒入肺。宜培土為主,佐以溫開。
冬朮(炒,三錢),當歸(炒,一錢),炙草(四分),杜仲(五錢),蘇子(炒,一錢),冬花(二錢),川斷(二錢),半夏(炒,一錢五分),生薑(二)
姚左,經云:五臟六腑,皆能令人咳。今脈來左關弦滑,似屬肝火刑金。清金壯水,一以平木涵木。
北沙參(八錢),生白芍(二錢),大生地(六錢),川貝(三錢),白菊花(一錢五分),生決明(五錢),沙苑(二錢),鬱金汁(二匕),鉤鉤(五錢),竹葉(一錢)
莊右,病經半載,寒熱不已,脈至右寸浮大,左尺數而無力,余俱細數無力。此陰虧於下,厥陽上熾,戕及肺經,以致咳嗽,顴赤見於右半。法宜壯水制陽,清金保肺。
玉竹(四錢),麥冬(一錢),沙參(三錢),洋參(三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生熟地(一兩),五味子(三分),懷藥(炒,三錢),川貝(一錢五分),鮮地骨皮(一錢五分),綿耆(三錢),百合(三錢)
某右,咽喉時而作癢,時而咳逆,遍體時而似疹,時而發丹。皆由肺有伏邪,肝陽暗旋所致。脈雖平和,然惱怒宜忌。
鮮桑皮(一錢五分),地骨皮,苡米(三錢),玉竹(二錢),赤苓(三錢),元參(一錢),生草(四分),川貝(一錢五分),砂仁(四分),百合(三錢),枇杷葉(一錢)
白話文:
[咳嗽]
周右: 脾肺氣虛,導致咳嗽和腹瀉。治療方法應補益腎火以生脾土,再滋養脾土以生肺金。藥方:益智仁(炒)、煨肉果、遠志(炒)、五味子、山藥、白術(炒)、甘草(炙)、車前子(炒)、訶子(生炒)。
顧左: 咳嗽、咽喉乾燥、腰痛,是肺腎兩虛,邪氣未完全侵入。使用金水六君湯,略加一些疏通解表之藥。藥方:熟地黃、當歸、半夏、杏仁、甘草(炙)、橘紅。
高左: 久咳,肺氣必定虛弱。治療應補益脾土以安撫肺金,治脾即治肺。藥方:白術、玉竹、砂仁(炒)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杏仁、蘇子(炒)、款冬花、生薑。
王右: 咳嗽氣促,肺虛感寒,飯後腹脹,脾虛運化失常。治療應補益脾土以生肺金,溫中理氣。藥方:黨參(炒)、茯苓、半夏、白術、陳皮、木香、五味子、炮薑,共研末服用。
管左: 胸膈略微寬舒,咳嗽未減,聲音嘶啞。藥方:蘇子(炒)、生熟訶子、川貝母、瓜蔞仁、薏苡仁(炒)、紅花、蟬蛻、韭菜根、薤白、香椿芽。
鄒左: 久咳傷肺。藥方:黃耆(炒)、玉竹(炒)、甘草(炙)、棗花、百合、橘餅。用米湯送服。
曹左: 面色萎黃無力,氣逆咳嗽,脈象虛弱。這是勞累傷脾,風寒侵肺。治療應以補益脾土為主,輔以溫散寒邪。藥方:白術(炒)、當歸(炒)、甘草(炙)、杜仲、蘇子(炒)、款冬花、川斷、半夏(炒)、生薑。
姚左: 古書記載:五臟六腑皆可導致咳嗽。脈象顯示肝火旺盛克金。治療應清瀉肺金,滋補腎水,平肝瀉火。藥方:北沙參、生白芍、生地黃、川貝母、白菊花、生決明子、沙苑子、鬱金汁、鉤藤、竹葉。
莊右: 病程半載,寒熱反覆,脈象右寸浮大,左尺脈細弱無力。這是下焦陰虛,上焦陽盛,損傷肺經,導致咳嗽,右側顴骨發紅。治療應滋陰降火,清金護肺。藥方:玉竹、麥冬、沙參、西洋參、丹皮、熟地黃、生地黃、五味子、淮山藥(炒)、川貝母、生地骨皮、綿黃耆、百合。
某右: 咽喉時癢時咳,全身時有疹子時有紅斑。這是肺中有伏邪,肝陽暗動所致。脈象平和,但需忌諱惱怒。藥方:鮮桑皮、地骨皮、薏苡仁、玉竹、赤小豆、玄參、生地黃、川貝母、砂仁、百合、枇杷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