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19)
卷二 (19)
1. 咳嗽
黨參(四錢),冬朮(三錢),山藥(五錢),白芍(炒,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,黃耆(六錢),五味子(五分),杜仲(四錢),半夏(一錢),冬花(三錢),御米殼(一錢),熟地(一兩),桃肉(一個),姜(一)
查左,久咳傷脾,盜氣於母,胃土衰則嘔吐,脾土衰則便溏,多泄則陰傷,陰傷則內熱。
四君子湯,加五味、白芍、懷藥、砂仁。
朱右,咳嗽寒熱,咳吐紅痰穢濁,便溏納減,脈弱無力。當培土生金。
黨參(三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冬朮(二錢),黃耆(四錢),白皮(一錢),山藥(二錢),炙草(六分),川芎(四分),白芍(一錢五分),苡米(炒,一錢),熟地,丹皮(一錢五分),檀香(五分),降香(五分),百合(三錢)
又,諸恙輕減,惟咳出痰紅,穢氣未除。
前方去川芎,加白及、生薑。
張,脈至右寸關細弱,脾肺氣分偏虧,咳逆所以不止,納穀所以少也。左關尺見弦數,脾腎之陰傷。陰虧則陽旺,過午所以熱也。法當上午補土生金,以培脾肺。晚間育陰制陽,以滋肝腎。早,服四君子湯合白花膏,加黃耆、當歸;晚,服八仙長壽丸。
此方,十六劑大效。
又,原方,加山藥、扁豆、白芍、沙苑。
王左,久咳,脈玉沉細而遲。宗虛寒治。
炮姜(五分),熟地(一兩),叭杏(二錢),五味子(三分),冬花(三錢),鹿角霜(一錢),桃肉(三枚)
蘇左,脈數甚於右,發熱甚於夜,咳嗽痰多,舌光而紅,肺胃之陰傷矣。擬用固本,金水同治。
生熟地(各一兩),天麥冬(各一錢),洋參(一錢五分),川貝(二錢),罌粟殼(炙,一錢),冬花(三錢),百合(四錢),元米代水
某,氣逆咳嗽痰多,中脘作痛而脹,肺有寒而氣不順,胃有滯而氣失降。
蘇子(一錢五分),白芥子(一錢),萊菔子(一錢五分),麥芽(二錢),姜(一)
又,砂仁,半夏,枳殼,焦術,焦曲,杏仁,木香,姜
宋左,肺受寒邪,犯在心胃,咳甚則嘔而心痛。今見脈細模糊,唇舌紫暗。稟質素虧,氣血亦弱。擬補肺湯,兼溫中。
黨參(三錢),熟地(六錢),黃耆(三錢),叭杏(二錢),半夏(一錢),砂仁(薑汁炒,八分),細辛(三分),五味子(三分),乾薑(三分)
某左,脈左細右大,俱見無力,發熱咳嗽,面黃無神。此勞損之根,調養兼以疏解。
黨參(炒,三錢),白芥子(炒,三錢),蘇子(炒,一錢),炙草(六分),陳皮(一錢),半夏(炒,一錢),冬花(三錢),茯苓(二錢),當歸(三錢),熟地(四錢),杜仲(二錢),百合(三錢),前胡(八分),姜(一),大棗(一)
許左,咳嗽發熱,雖因風寒起見,脈數過於六至。純乎溫散,似乎不可,但寒涼亦非所宜。
白話文:
咳嗽
幾個患者的咳嗽症狀及處方記錄:
第一位患者久咳傷脾,伴有嘔吐、便溏等症狀,陰虛內熱。醫師處方四君子湯加五味子、白芍、淮山藥、砂仁。
第二位患者咳嗽伴有寒熱、咳吐紅痰,便溏納減,脈弱。醫師認為應培土生金,處方包含黨參、茯苓、白朮、黃耆、白皮、山藥、炙甘草、川芎、白芍、苡米、熟地、丹皮、檀香、降香、百合。 之後因咳嗽痰紅,穢氣未除,去川芎,加白及、生薑。
第三位患者脈象顯示脾肺氣虛,兼有脾腎陰虛,日中發熱。醫師決定分時段治療,上午服用四君子湯加黃耆、當歸以補土生金;晚上服用八仙長壽丸以滋陰降火。十六劑後療效顯著,之後又加山藥、扁豆、白芍、沙苑子。
第四位患者久咳,脈象沉細遲緩,屬於虛寒證。醫師處方炮薑、熟地、白杏仁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鹿角霜、桃仁。
第五位患者脈數,夜間發熱明顯,咳嗽痰多,舌紅,屬於肺胃陰虛。醫師擬用固本,金水同治之法,處方包含生熟地、麥門冬、西洋參、川貝母、罌粟殼、款冬花、百合、糯米。
第六位患者氣逆咳嗽痰多,中脘脹痛,肺寒氣不順,胃滯氣不降。醫師處方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、麥芽、生薑;另一方加砂仁、半夏、枳殼、焦白朮、焦麥芽、杏仁、木香、生薑。
第七位患者肺受寒邪犯心胃,咳嗽劇烈時嘔吐並心痛,脈細模糊,唇舌紫暗,體質虛弱。醫師處方補肺湯兼溫中,包含黨參、熟地、黃耆、白杏仁、半夏、砂仁、細辛、五味子、乾薑。
第八位患者脈象左細右大,乏力,發熱咳嗽,面黃無神,屬於勞損。醫師處方黨參、白芥子、蘇子、炙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款冬花、茯苓、當歸、熟地、杜仲、百合、前胡、生薑、大棗。
第九位患者咳嗽發熱,脈數超過六次/分,但寒涼藥物也不適合。 這說明病情較為複雜,需謹慎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