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 怔忡

章左,思慮太過,心神不安,時而震動,譬之魚失水即躍。心無血養,焉得寧靜,此即怔忡驚悸之漸也。

桂圓制洋參(三錢),棗仁(炒,八錢),茯神(辰砂拌,三錢),丹參(二錢),柏子仁(去油,一錢),紫石英(三錢),紅棗(五個),淮小麥(一撮),豬心(一個,煮爛一碗去油煎藥)

強右,心生血,肝藏血。心少血養則怔忡。肝血不足,則視物不明。至於飲食減少,大小便不爽,無非虛象。

柏子仁(六分),棗仁(二錢),茯神(一錢),懷藥(炒,五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杞子(二錢),遠志(五分),熟地(四錢),石決明(四錢),紫石英(二錢),黑脂麻(二錢),桑葉(一片),紅棗(三枚)

怔忡之症,心跳振動,驚恐怵惕者是也。緣乎營陰不足,心陽不藏,神不守舍,以致心神不寧而怔忡不安,漸至心悸不寐之所由來也。然怔忡心悸,其病雖異,而其源實由乎一也。或因思慮鬱結者,逍遙飲與益營湯;喜樂太過者,養心湯或寧志丸;驚恐神怯者,寧志膏或達志丸;志戀傷神者,硃砂安神丸;痰火□雜者,溫膽湯或硃砂消痰飲;痰飲侵心者,七福飲或二陳湯;木火凌心者,龍薈丸;腎陰不交者,左歸飲;肺失清肅者,生脈散;病後營虧者,盡釋病根;六淫外來者,隨症施治。總之,無非營血之耗而心不藏神者也。

蓋心為一身之君主,凡七情六慾無不由於心,五臟六腑無不繫於心,一有所傷則寧靜之質反為暴烈之性,怔忡心悸由此而起矣。景岳血症論曰,心生血,肝藏血,脾統血,夫心為生血之臟,最不可傷也,心有所傷,非惟君主不寧,而臟腑皆受其累,譬之桀紂暴瘧,而民無安日矣。全賴湯放武伐而天下治,上下逸樂,皆受爾福,怔忡心悸之病亦猶是也。

白話文:

[怔忡]

這段文字講述了一種稱為"怔忡"的心臟疾病,病徵表現為心神不寧,有如魚離開了水而跳躍般的震動感。這是因為心臟缺乏血液滋養,無法保持平靜,逐漸發展成為怔忡和驚悸的現象。

治療上,提供了兩種藥方。一種是以桂圓、西洋參、炒酸棗仁、硃砂拌茯神、丹參、去油柏子仁、紫石英、紅棗、淮小麥以及豬心為主要成分的藥方。另一種藥方則包含柏子仁、炒酸棗仁、茯神、炒懷藥、當歸、杞子、遠志、熟地、石決明、紫石英、黑芝麻、桑葉及紅棗。

怔忡症狀主要表現為心跳加速且振動,伴隨驚恐感。病因主要是營陰不足,心陽不藏,導致神不守舍,心神不寧。怔忡和心悸雖然病症不同,但根源相同。根據不同的病因,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。例如,因思慮鬱結引起者,可用逍遙飲或益營湯;喜樂過度者,可用養心湯或寧志丸;因驚恐引起者,可用寧志膏或達志丸;因精神消耗引起的,可用硃砂安神丸等。

心臟作為全身的主宰,所有的情緒和慾望都與心有關,所有的臟腑都依附於心。一旦心臟受到傷害,原本平靜的特性就會轉變為暴烈的性質,從而產生怔忡和心悸。心臟生成血液,肝臟儲存血液,脾臟統攝血液。心臟作為生成血液的器官,最不能受傷。如果心臟受傷,不僅會影響心臟本身,還會牽連到其他臟腑,就像暴君統治下的人民沒有安寧的日子。只有當心臟健康,全身才能得到滋養,怔忡和心悸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。

2. 癲狂

查左,風火挾痰,為癇厥。

羚羊片(八分),鉤尖(六錢),石決明(一具),天麻(一錢),橘紅(一錢),陳膽星(六錢),生地(四錢),甘菊(一錢),金器(一件),同煎

吳左,六脈洪數搏大,按之有力。純乎痰火瀰漫,以致神識模糊。

膽星(一錢),半夏(二錢),瓜蔞仁(三錢),橘紅(一錢五分),黃芩(一錢),玉樞丹(磨沖,一錢)

陸左,肝風痰火熾甚,語言不論,脈至左關弦滑。防逾垣上屋,不避親疏。

羚羊角(一錢),鉤藤(一兩),石決明(一具),半夏(二錢),膽星(二錢),廣金(一錢),茯神(二錢),廣紅(一錢五分),生熟棗仁(六錢),黑梔(一錢),乳香(六分),竹油(半杯),石菖蒲(三分),鐵屑(一兩)

脈滑而大,不數不洪,痰則有之,並無火據。經云重陰者則癲,此其是也。但痰甚如此,必欲從溫補治,亦非善策。太乙紫金加犀黃,名大還丹,專治一切痰症之變怪多端者,今且試服四五朝,再商別治。

太乙紫金丹(一錢),犀黃(一分)

另用生礬少許,泡湯磨化,沖竹油、連薑汁(各十匙)。

上,服十劑而吐出清水,繼以稠痰。

又,前用大還丹,吐去痰涎,約有數杯而脈未能全退,然補藥治病可退,攻利治病不可過。先賢云衰其大半而止,此亦謹慎之道,不可不宗。
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橘紅(一錢),枳實(八分),膽星(一錢),石決明(一具),茯神(二錢),黃芩(一錢),竹油(半杯),竹茹(一錢)

邵左,酒之為物,酷飲者,大則可以喪國,小則可以亡身。怯弱者,可以使強旺,強旺者可以更暴戾。或飲之而可以消憂,可以免悲哀。並於陽則狂而妄,並於陰則癲而呆。總之隨人之氣強弱,入於何臟何經,變出之病,豈止一哉?如仍然多飲,不能即戒,雖服藥無益。

葛花(三錢),雞鉅子(五錢),遠志(七分),半夏(一錢),竹黃(一錢),綠豆(一兩)

又,此症陽狂,可以速愈。況酒不戒,而欲疾廖,豈不難乎。

原方加黨參(炒,四錢),炒神麯(一錢),石菖蒲(三分)。

再診,加茅朮(一錢)。

過左,脈至左關沉弦,右關洪滑沉弦,為氣鬱於肝而木旺,洪滑為痰火居胃而發狂。但本虛標實,純用攻痰直折,恐邪遏正氣難支,每多不測之變。驟加補益氣之劑,未免助火,愈增其焰。商用加味逍遙合六味,一以疏肝,一以壯水制陽,庶乎無偏勝之害。

柴胡(三分),白芍(六分),丹皮(二錢),黑梔(一錢五分),生地(一兩),茯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懷藥(三錢),甘草(六分),甘菊(二錢),棗仁(八錢),當歸(三錢),鉤鉤(一兩),決明(一兩),元參(一錢),川貝(二錢),大冬(辰砂拌,二錢),鐵屑(代水,一兩)

白話文:

[癲狂]

查看左邊這位病患,是風熱和痰結合,導致癲癇發作。

開藥方:羚羊片(0.8錢),鉤藤(6錢),石決明(一整個),天麻(1錢),橘紅(1錢),陳膽星(6錢),生地(4錢),甘菊(1錢),金屬器皿(一件),一起煎煮。

吳先生,六脈呈現洪大而頻數,按下去很有力,明顯是痰火瀰漫,導致神智不清。

開藥方:膽星(1錢),半夏(2錢),瓜蔞仁(3錢),橘紅(1.5錢),黃芩(1錢),玉樞丹(磨成粉沖服,1錢)。

陸先生,肝風和痰火非常旺盛,說話語無倫次,脈象在左關呈現弦滑。要預防他爬牆上屋,不分親疏。

開藥方:羚羊角(1錢),鉤藤(1兩),石決明(一整個),半夏(2錢),膽星(2錢),廣金(1錢),茯神(2錢),廣紅(1.5錢),生熟棗仁(6錢),黑梔子(1錢),乳香(0.6錢),竹油(半杯),石菖蒲(0.3錢),鐵屑(1兩)。

脈象滑大,但不頻數也不洪大,有痰但沒有火熱的現象。醫書上說陰邪太盛會導致癲狂,這病患就是這樣。但是痰這麼多,如果用溫補的藥來治療,也不是好的方法。有一種叫做太乙紫金丹加上犀黃的藥,又叫大還丹,專門治療各種痰症引起的怪病,現在先試著服用四五天,再討論其他治療方法。

開藥方:太乙紫金丹(1錢),犀黃(0.1錢)。

另外,用少許生明礬泡水磨化,沖入竹油和薑汁(各10匙)。

服用十劑後吐出清水,接著又吐出濃痰。

之前使用大還丹後,吐出痰涎,大約有幾杯,但脈象還沒有完全恢復,但是補藥可以治療疾病,而攻伐的藥不能過度使用。先賢說,疾病減輕一半就應該停止用藥,這是謹慎的做法,必須遵循。

開藥方:製半夏(1.5錢),茯苓(1錢),橘紅(1錢),枳實(0.8錢),膽星(1錢),石決明(一整個),茯神(2錢),黃芩(1錢),竹油(半杯),竹茹(1錢)。

邵先生,酒這種東西,如果是酗酒的人,嚴重的會導致國家滅亡,小的也會喪命。對於膽小怯懦的人,可以使他們變得強壯,但對於強壯的人,可能會變得更加暴躁。有的人喝酒可以消愁,可以忘記悲傷。如果飲酒時偏向陽氣,就會變得狂妄;如果偏向陰氣,就會變得癡呆。總之,會隨著人的氣血強弱,進入不同的臟腑經絡,產生各種不同的疾病,豈止一種呢?如果仍然大量飲酒,不能立刻戒酒,即使吃藥也沒有用。

開藥方:葛花(3錢),雞爪子(5錢),遠志(0.7錢),半夏(1錢),竹黃(1錢),綠豆(1兩)。

這個病症是陽氣過盛引起的狂躁,是可以很快治好的。況且如果不能戒酒,想要病好,豈不是很難嗎?

原來的藥方加上炒過的黨參(4錢),炒過的焦神曲(1錢),石菖蒲(0.3錢)。

再次診斷,加上茅蒼朮(1錢)。

過先生,脈象在左關呈現沉弦,右關呈現洪滑和沉弦,這是因為肝氣鬱結,導致肝火旺盛;洪滑是痰火停留在胃部引起的發狂。但病情的根本是虛弱,而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實證,如果只用攻痰的藥物,恐怕會導致邪氣遏制正氣,難以承受,容易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。如果突然使用補益氣血的藥物,又恐怕會助長火勢,加重病情。所以考慮使用加味的逍遙散和六味地黃丸,一個是疏肝,一個是滋陰制陽,或許可以避免偏頗的危害。

開藥方:柴胡(0.3錢),白芍(0.6錢),丹皮(2錢),黑梔子(1.5錢),生地(1兩),茯苓(3錢),澤瀉(1.5錢),懷山藥(3錢),甘草(0.6錢),甘菊(2錢),棗仁(0.8錢),當歸(3錢),鉤藤(1兩),石決明(1兩),元參(1錢),川貝(2錢),大冬(用辰砂拌過,2錢),鐵屑(代替水,1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