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虛證
某,產後失調,恐成損症。
熟地(炙炭,五錢),地骨皮(一錢),懷藥(炒三錢),川貝(二錢),沙參(四錢),砂仁(炒,六分),茯苓(二錢),廣皮(一錢),竹茹(六分),炒浮麥(三錢)
某左,日暮微微內熱,似當育陰,但胸口痞悶,脈見軟弱。先理中宮,續商扶正養陰可也。
焦冬朮(三錢),砂仁(六分),製半夏(一錢),廣皮(一錢),六神麯(八分),洋參(一錢五分),姜(一),旋覆花(一錢),大麥冬(五錢),焦枳殼(三分)
某右,始由悒鬱,繼又產後失調,肝脾兩傷,咳逆發熱,胸悶便溏。虛損成矣,藥不見效。
懷藥(二錢),焦神麯(一錢),廣皮(一錢),川鬱金(七分),砂仁(炒,八分),香附(一錢五分),丹參(三錢),木香(三分),桔梗(六分),降香(五分)
某左,勞倦傷脾。
焦白朮(三錢),川斷(三錢),當歸(三錢),懷膝(二錢),杜仲(四錢),冬花(三錢),骨碎補(一兩)
虛症之由,其因不一,五臟之損,病各不同,六腑之虧,多由乎臟,奇經之意,亦由乎臟也。或緣先天稟薄,或因後天不固,或系內勞其神,或因虛致病。然所視之殊,難以縷析。考之越人,上損從陽,下損從陰之論。上損者,因於操持勞神,心脾偏多。下損者,系乎房欲傷精,肝腎為多。
心脾損則神色敗,仲景有建中湯,立中氣而復其真元之不足。肝腎傷則形體壞,景岳有左右歸飲,填補下焦,而培其精髓之空隙。《金匱》有脈大為勞,為氣分泄越;脈虛亦為勞,為精血內奪。亦即越人上損下損之義。大抵上損者,補之以氣;下損者,補之以味。氣因精而損者,補精以化氣;精因氣而損者,補氣以生精。
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,總之不越乎陰陽者也。蓋陽化氣,陰成形,陽虛則陰無以生,陰虛則陽無以化,所以精賴氣化而成,氣藉精化而生。故陰陽不得相離,氣精不得相失也。經曰:陰在內陽之守也,陽在外陰之使也。又云:陽勝則陰病,陰勝則陽病。陽勝者非陽之勝也,實由陰之不足,宜補陽以配陰,不治陰,而陰自化,故陰陽不得相失也。
參先生之治道:氣血虧者,補之以甘溫;津液虛者,培之以甘寒;陰虛陽亢者,酸甘以化陰;陽虛陰勝者,辛甘以理陽。種種之治法,皆不出乎前賢經旨。先生之精義,後學之津梁也。
白話文:
虛證
某產後身體失調,恐怕會演變成嚴重的疾病。
處方一:熟地黃(炙炭,五錢)、地骨皮(一錢)、懷山藥(炒,三錢)、川貝母(二錢)、沙參(四錢)、砂仁(炒,六分)、茯苓(二錢)、廣陳皮(一錢)、竹茹(六分)、炒浮小麥(三錢)
某某,傍晚時分會感到輕微的內熱,像是需要滋陰,但胸口卻感到鬱悶,脈象呈現虛弱。應先調理中焦脾胃,然後再補益正氣、滋養陰液即可。
處方二:焦乾薑(三錢)、砂仁(六分)、製半夏(一錢)、廣陳皮(一錢)、六神曲(八分)、西洋參(一錢五分)、生薑(一塊)、旋覆花(一錢)、麥門冬(五錢)、焦枳殼(三分)
某某,起初是因鬱悶情緒,接著又因產後身體失調,導致肝脾兩傷,出現咳嗽、反胃、發熱、胸悶、大便溏瀉等症狀。已經虛損成疾,之前的藥物沒有效果。
處方三:懷山藥(二錢)、焦六神曲(一錢)、廣陳皮(一錢)、川鬱金(七分)、砂仁(炒,八分)、香附(一錢五分)、丹參(三錢)、木香(三分)、桔梗(六分)、降香(五分)
某某,因勞累過度損傷了脾臟。
處方四:焦白朮(三錢)、川斷續(三錢)、當歸(三錢)、懷牛膝(二錢)、杜仲(四錢)、川冬花(三錢)、骨碎補(一兩)
虛證的成因有很多,五臟受損的疾病各有不同,六腑虛虧大多源於臟腑,奇經八脈的異常也來自於臟腑。有的因為先天稟賦不足,有的因為後天身體虛弱,有的因為過度勞神傷神,有的因為虛弱導致生病。然而,這些不同的原因很難一一分析。參考越人醫學的觀點,上焦虛損從陽分論治,下焦虛損從陰分論治。上焦虛損是因為操勞過度,傷及心脾;下焦虛損是因為房事過度,傷及肝腎。
心脾受損則面色萎黃,神氣衰敗,張仲景的建中湯可以健脾益氣,恢復元氣的不足。肝腎受損則形體消瘦,李時珍的左右歸飲可以補益下焦,填補精髓的虧虛。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脈象洪大是氣分虛損,脈象虛弱也是虛損,是精血內耗。這也符合越人醫學上損下損的觀點。總體來說,上焦虛損用益氣的方法治療,下焦虛損用滋陰的方法治療。氣因精血虧損而受損的,就補益精血以化生氣血;精血因氣虛而受損的,就補益氣血以生養精血。
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,總之不能違背陰陽的規律。因為陽氣化生氣血,陰精化生形體,陽氣虛弱則陰精不能化生,陰精虛弱則陽氣不能化生,所以精血依靠陽氣的化生而成,陽氣依靠精血的滋養而生。因此陰陽不能分離,氣血精髓不能虧損。經書上說:陰在內而陽氣守衛它,陽在外而陰氣使役它。又說:陽氣盛則陰氣生病,陰氣盛則陽氣生病。陽氣盛並不是陽氣真的過盛,而是因為陰氣不足,應該補益陽氣以配合陰氣,不去直接治療陰氣,陰氣就能自然恢復,所以陰陽不能互相虧損。
參閱先生的治療方法:氣血虧虛的,用甘溫藥物補益;津液不足的,用甘寒藥物滋養;陰虛陽亢的,用酸甘藥物滋養陰液;陽虛陰盛的,用辛甘藥物溫補陽氣。各種治療方法,都符合前賢的經方理論。先生的精妙醫術,是後學的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