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虛證
範左,金衰不能生水,子固母虛,兩尺浮露發熱,甚於夜。宜填補腎真。
六味湯,加五味子(三分)。
何左,質本陰虧,今脈浮大而弦,左關尤甚。水不足以涵木,咳嗽內熱之由來也。
六味地黃湯,加沙苑子(二錢),川貝母(一錢五分)。
周左,陽虛生外寒,陰虛生內熱,更兼納少便溏,胸腹脹痛,脾胃兩衰,失於健運。先為培補氣分,繼商調治營陰。
黃耆(元米炒,三錢),甘杞(二錢),遠志(去心,炒,七分),穀芽(炒,三錢),廣皮(一錢),建蓮(三錢),炙草(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當歸(土炒,一錢)
接方,六味,加蘇梗(二錢),銀柴胡(八分),杜仲(三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。
顏左,久熱不已而甚於夜,足膝無力,脈至左三部帶弦。陰分虧矣。
六味,加冬桑葉(一錢)。
秦左,多事勞神,百憂感其心,動作傷其力,鬱怒生其氣。昔賢曰,勞者溫之,損者益之。
遠志(甘草汁炒,一錢),柏子仁(去油,一錢),當歸(二錢),黨參(炒,二錢),冬朮(二錢),益智(去殼,八分),杜仲(三錢),甘杞(二錢),棗仁(一錢五分),加紅棗(三個)
張左,肝腎陰虧,口渴舌光,過午發熱,稍為動作咳不已而氣短似喘。宜育陰為主,兼以化痰。
熟地(八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炙草(六分),橘紅(一錢),川貝(一錢),玉竹(三錢),大麥冬(一錢),百合(三錢),前胡(一錢)
周左,操勞則熱,所謂動則陽生,陰不斂也。宜於靜養。
炙生地(四錢),川斛(二錢),丹參(一錢五分),白芍(炒,一錢),生熟草(六分),生熟穀芽(一錢),香附(一錢)
楊左,肝陽不藏而生內熱,脾氣有虧而納穀減。
四物,加冬朮、甘杞、杜仲、炙草、香附、穀芽、玫瑰花。
馮左,六脈虛軟,面色淡黃無神,暮夜微微發熱。脈症合參,議與五福飲,氣血兼培。
黨參(砂仁拌炒,三錢),冬朮(去心,二錢),當歸(炒,二錢),熟地(四錢),炙草(四分),加姜,棗
封左,動作煩勞,即見內熱而食減。當滋養腎脈之陰,培補脾肺之氣。
洋參(一錢五分),冬朮(二錢),炙草(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熟地(炙,四錢),川斛(二錢),生熟穀芽(二錢),加姜(一),棗(三)
高右,帶下頻頻,時時內熱,六脈軟弱,氣血兩虧。用擬八珍以補營衛。
八珍湯,加焦神麯、厚杜仲、焦穀芽、薑、棗。
顏左,病經二十日,神識昏迷,舌乾無津,脈至軟弱且細且空。氣血俱虧,傷極矣。邪難外達,勢必轉趨於內,所謂陷也。邪不在表,斷無散理。大便已通,斷無攻下之理。況脈弱如此,不慮其虛乎?昔賢治無實症可據,即是虛症。今但見虛象,舍托透一法,別無良策。信則可投,有疑有怨,切勿輕服。
白話文:
[虛證]
範某:腎氣不足,導致水液代謝失調,午後及夜間發熱明顯。應補益腎陽。處方: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。
何某:體質本就陰虛,脈象浮大弦,尤其左關脈明顯。水不涵木,導致咳嗽內熱。處方:六味地黃湯加沙苑子、川貝母。
周某:陽虛導致外感寒邪,陰虛則產生內熱,兼有食慾不振、大便溏稀、胸腹脹痛等症狀,脾胃功能衰弱。先補益氣分,再調理陰液。處方:黃耆、枸杞子、遠志、穀芽、陳皮、蓮子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。續方:六味地黃湯加蘇梗、銀柴胡、杜仲、陳皮。
顏某:久熱不退,夜間加重,膝蓋無力,左脈弦細。陰液虧損。處方:六味地黃湯加冬桑葉。
秦某:思慮過度,勞累傷身,鬱怒傷肝。應溫補身體,增強元氣。處方:遠志、柏子仁、當歸、黨參、白朮、益智仁、杜仲、枸杞子、酸棗仁,加紅棗。
張某:肝腎陰虛,口乾舌燥,午後發熱,活動後咳嗽氣促。應滋陰清熱,化痰止咳。處方:熟地黃、當歸、甘草、橘紅、川貝母、玉竹、麥冬、百合、前胡。
周某:活動後發熱,屬陰虛陽亢。應靜養。處方:生地黃、黃連、丹參、白芍、甘草、穀芽、香附。
楊某:肝陽上亢導致內熱,脾氣虛弱,食慾減退。處方:四物湯加白朮、枸杞子、杜仲、甘草、香附、穀芽、玫瑰花。
馮某:脈象虛弱,面色萎黃無神,夜間輕微發熱。氣血兩虛,應補益氣血。處方:黨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熟地黃、甘草,加薑、棗。
封某:勞累後即出現內熱,食慾減退。應滋養腎陰,補益脾肺。處方:西洋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熟地黃、黃連、穀芽,加薑、棗。
高某:帶下量多,經常內熱,脈象虛弱,氣血兩虛。處方:八珍湯加焦神麴、杜仲、焦穀芽、薑、棗。
顏某:病程二十天,神志不清,舌燥無津,脈象虛弱無力。氣血兩虛,病情危重,邪氣已入裡,不宜再用發散之法,大便已通,不宜攻下,脈象虛弱,更不宜使用耗氣之法。此為虛證,應扶正固本。此方藥效甚強,需謹慎使用,如有疑問,切勿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