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9)

1. 淋濁

沈左,見色側戈,望門流涕。雖由腎真之不固,亦由心氣之不足。

黨參(炒,六錢),熟地(一兩),杞子(三錢),萸肉(三錢),鎖陽(酒炒,四錢),巴戟(炒,五錢),杜仲(鹽水炒,五錢),山藥(五錢),菟絲子(酒炒,三錢),益智仁(煨,一錢),遠志(炒,七分),五味(五分),舊筆頭(一),桃肉(一)

某左,血淋已久,擬與加味逍遙。

柴胡(四分),白朮(一錢五分),赤芍,丹皮(一錢五分),黑山梔(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草梢(五分),赤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烏藥(一錢),車前子(五錢)

吳童,腹痛幾及兩旬,按之無塊,且驟按之則痛,重按深按反不覺痛,似非生痛傷之症。凡瘍症,輕按則痛輕,重按則痛愈不能忍,此言理也。大凡輕按重按無二,初按之而似痛,久按重按而反不覺痛,即得手按之,陽氣氣血,因之宣通,所以痛亦暫止。經曰通則不痛,余於幼科一門,未經暗練,本不敢參贅。

然醫者,意也。色脈見症,部位大小,理則一也。愚見似屬濕熱阻於小腸,小溲因之淋痛。蓋小溲雖由小腸而出,非膀胱氣化則不通,能今形瘦如削,脈數無力,飲食減少,舌赤無苔,不但氣虛,血亦傷矣。凡分利之藥,傷陰者多。清熱之藥,傷胃者眾。均宜擇用,愚見如斯。

用擬一方,質之高明,裁酌可也。

生洋參(一錢),升麻(三分),麥冬(一錢),劉寄奴(一錢),洋參、升麻,能升清降濁。麥冬,養金生水,通調水道。寄奴,專治腸中之病,又能治小溲淋閉。此虛中挾邪之治法。

),川通草(八分),桃仁(一錢),當歸(一兩),血珀(五分),黑梔(五分),懷膝(三錢),烏藥(七分),鮮車前草連根鬚葉(五錢),沒藥(四分),蟋蟀(三隻),杉木梢(三),鮮菊花根鬚(三錢),鮮韭菜根鬚(二錢),鮮橘葉(一錢)

沈,肝用失藏,腎真失固,時而小溲不禁。

熟地(四錢),丹皮(一錢),山萸,懷藥(二錢),白芍(二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桑螵蛸(一錢),杜仲(三錢),洋參(一錢),牡蠣(煅,三錢)

陳左,濕熱下注,為淋為濁,先為通利,續商固補。

滑石(二錢),赤苓(三錢),川通(一錢),生草(五分),萆薢(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蓮鬚(三錢),鮮車前草連根鬚葉(五錢)

陶左,些小濕熱下注,何必大攻大伐,以致氣血有傷,若不急停猛藥,非惟無益,適足以有害也。

生地,甘草,雲苓,銀花,當歸,加姜(一),棗(三)

高右,帶下頻頻,時時內熱,六脈軟弱,氣血兩虧。用擬八珍以補營衛。

八珍湯,加焦神麯、原杜仲、焦穀芽、薑、棗。

白話文:

淋濁

沈某,小便混濁,顏色發黃,經常尿急。這不僅是因為腎氣不足,也與心氣虛弱有關。

處方:黨參(炒,6克),熟地黃(10克),枸杞子(3克),吳茱萸肉(3克),鎖陽(酒炒,4克),巴戟天(炒,5克),杜仲(鹽水炒,5克),山藥(5克),菟絲子(酒炒,3克),益智仁(煨,1克),遠志(炒,0.7克),五味子(0.5克),牡蠣(1克),桃仁(1克)

某左,血尿持續很久了,考慮在逍遙散基礎上加味治療。

處方:柴胡(0.4克),白朮(1.5克),赤芍藥,丹皮(1.5克),山梔子(1.5克),當歸(3克),升麻(0.5克),赤苓(3克),澤瀉(1.5克),烏藥(1克),車前子(5克)

吳童,腹部疼痛近二十天,按壓時沒有腫塊,輕按疼痛,用力按壓反而不痛,不像外傷疼痛。一般來說,瘍症輕按疼痛較輕,重按則疼痛加劇難忍,這是醫理。而這個病人輕按重按疼痛程度無差異,初按時好像疼痛,久按用力按壓反而不痛,這是因為按壓後,陽氣和氣血流通,所以疼痛暫時緩解。經書上說:「通則不痛」。我在兒科方面經驗不足,不敢妄加評論。

然而,醫生看病要用心,根據病人的面色、脈象、症狀、部位、大小等方面,治療原則都是一樣的。我認為是濕熱阻滯小腸,導致小便疼痛。雖然小便從小腸排出,但如果不經過膀胱的氣化,小便就通暢不了。病人現在消瘦,脈搏頻數無力,食慾減退,舌頭紅而無苔,不僅氣虛,而且血也虧損了。一般來說,瀉下藥多傷陰,清熱藥多傷胃,都要慎用。我的意見就是這樣。

我擬定了一個處方,請您指正,酌情修改。

處方:生西洋參(1克),升麻(0.3克),麥冬(1克),劉寄奴(1克),西洋參、升麻可以升清降濁,麥冬滋陰生水,通調水道,劉寄奴專治腸道疾病,也可以治療小便淋閉。這是針對虛證夾雜邪氣的治療方法。

川通草(0.8克),桃仁(1克),當歸(10克),血竭(0.5克),山梔子(0.5克),懷牛膝(3克),烏藥(0.7克),鮮車前草(連根鬚葉,5克),沒藥(0.4克),蟋蟀(3個),杉木枝葉(3克),鮮菊花根鬚(3克),鮮韭菜根鬚(2克),鮮橘葉(1克)

沈某,肝臟疏泄功能失常,腎氣不足,有時會尿失禁。

處方:熟地黃(4克),丹皮(1克),山茱萸,懷牛膝(2克),白芍藥(2克),當歸(1.5克),桑螵蛸(1克),杜仲(3克),西洋參(1克),牡蠣(煅,3克)

陳某,濕熱下注,導致小便混濁,先用通利之藥,然後再考慮補益。

處方:滑石(2克),赤苓(3克),川通草(1克),生石膏(0.5克),萆薢(3克),澤瀉(1.5克),蓮子心(3克),鮮車前草(連根鬚葉,5克)

陶某,只是輕微的濕熱下注,不必使用猛烈的藥物,以免傷及氣血。如果不及時停止猛藥,不僅無益,反而有害。

處方:生地黃,甘草,茯苓,金銀花,當歸,生薑(1片),大棗(3枚)

高某,白帶過多,經常伴有內熱,脈象虛弱,氣血兩虛。考慮使用八珍湯補益氣血。

處方:八珍湯,加焦神麴,制杜仲,焦麥芽,生薑,大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