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31)
卷一 (31)
1. 咳血
又,右關脈見軟弱,便溏後見紅而腹痛,改投理脾益氣。此血家善養之事。
大黃耆(元米炒,六錢),冬朮(炒,三錢),炙草(六分),雲苓(一錢五分),熟地(八錢),當歸(鹽水炒,二錢),荊芥炭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
姚左,自四月失血之後,至今三月,咳仍不減。今脈至右關滑大,舌苔淡黃帶白而膩。據述未見血前,兩脅先行脹滿。脈症合參,乃胃有濕火,肝陽上亢,嬌臟受灼,理當先為清理濕熱,兼清肝火。
苡米(炒,五錢),赤苓(三錢),滑石(二錢),丹皮(炒,一錢),白芍(炒,一錢),玉金(七分),扁豆(炒,三錢),兜鈴(一錢五分),竹茹(八分),雞鉅子(炒,三錢),藕節(一枚)
又,舌苔垢膩漸退,右關脈亦稍平,胃家濕火已衰其半,咳嗽夜半轉甚,左關尤帶數象,厥陰之陽依然亢逆。法當清金以生水,壯水以涵木。
北參(三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,生地(四錢),丹皮,赤苓(二錢),扁豆(炒,三錢),兜鈴(炙,一錢),白芍(一錢),苡米(三錢),生熟甘草(三分),枇杷葉(蜜炙,二錢)
顧左,夏秋之交,受暑風而致咳逆,帶痰帶血,神情倦怠,形瘦納減,脈細數無力。宜氣血並補,兼調肺胃之中少佐清泄之品。
北參(三錢),麥冬(二錢),扁豆(炒,三錢),黃耆(元米炒,三錢),當歸(炒,二錢),生地(炙,一兩),川貝母(一錢),荊芥炭(一錢),牛膝炭(一錢),參三七(一錢)
咳血者,由於肺氣不寧,失於潛降之司,或胃氣逆行,上犯金肺,或肝陰不足厥陽上越,或脾不統血遊溢於上,或腎真不固而不司收攝納氣,或君火內熾而臟陰不安其位,或房事不節而相火煽其中,或風溫內侵而逼血妄行,或寒鬱於肺而久咳傷絡,或飲酒過度酒熱傷營,或暴怒鬥毆而氣鬱血凝。然由內傷損者多,而外感者少,究其所以然,皆由營虛不足,氣衰不固也。
蓋血隨氣行,氣為血帥。凡血溢者必先補氣,氣固而血自止矣。擬用四君以治脾氣,四陰以清金保肺,甘桔以楚上焦風熱,八珍以培三陰,生脈以養金制木,六味以壯水濡木,歸脾以補肺,八仙長壽以培肝腎,金水六君以植肺腎之虛,當歸補血以固其氣。種種治法,當玩熟而深思之。
白話文:
咳血
患者出現咳血,如果右關脈摸起來虛弱,而且大便稀溏伴隨出血和腹痛,就要調整治療方案,著重調理脾胃,益氣養血。這是治療出血的有效方法。
處方:大黃耆(用米炒,六錢),白朮(炒,三錢),炙甘草(六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熟地黃(八錢),當歸(鹽水炒,二錢),荊芥炭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。
姚姓患者,從四月開始出血,到現在已經三月了,咳嗽仍然沒有減輕。現在右關脈滑而有力,舌苔淡黃帶白且厚膩。患者描述出血前,兩脅先感到脹滿。根據脈象和症狀,診斷為胃有濕熱,肝陽上亢,心臟受損,應當先清理濕熱,同時清瀉肝火。
處方:苡米(炒,五錢),赤茯苓(三錢),滑石(二錢),丹皮(炒,一錢),白芍藥(炒,一錢),鬱金(七分),扁豆(炒,三錢),兜鈴(一錢五分),竹茹(八分),雞內金(炒,三錢),藕節(一枚)。
患者舌苔厚膩的情況逐漸好轉,右關脈也平緩了一些,胃部的濕熱已經減輕了一半。但是咳嗽在半夜加重,左關脈脈象較快,厥陰經的陽氣仍然亢盛。此時應當清肺滋陰,補益腎水,以制約肝木。
處方:人參(三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,生地黃(四錢),丹皮,赤茯苓(二錢),扁豆(炒,三錢),兜鈴(炙,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,苡米(三錢),生甘草、炙甘草(各三分),枇杷葉(蜜炙,二錢)。
顧姓患者,夏秋交替之際,受暑熱風邪侵襲而導致咳嗽,並伴有痰液和出血,精神倦怠,身體消瘦,食慾減退,脈象細弱而數,無力。需要同時補益氣血,並調整肺胃功能,輔以少量清泄之品。
處方:人參(三錢),麥冬(二錢),扁豆(炒,三錢),黃耆(用米炒,三錢),當歸(炒,二錢),生地黃(炙,一兩),川貝母(一錢),荊芥炭(一錢),牛膝炭(一錢),三七(一錢)。
咳血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由於肺氣不足不能下降,或者胃氣上逆犯肺,或者肝陰不足厥陰陽氣上亢,或者脾臟不能統攝血液而溢於肺部,或者腎氣不足不能固攝氣血,或者心火旺盛而損傷臟腑陰液,或者房事過度而導致相火亢盛,或者風溫內侵而導致血液妄行,或者寒邪鬱結於肺而久咳傷絡,或者飲酒過度而損傷營血,或者暴怒或打鬥而導致氣鬱血凝。但大多數咳血是由於內傷引起的,外感因素較少。究其根本原因,都是由於營氣不足,氣虛不固。
因為血液隨著氣血運行,氣是血的統帥。凡是出現出血的病症,都必須先補益氣血,氣血充足了,出血自然就會停止。治療咳血的藥方有很多種,比如可以用四君子湯調理脾胃,用四陰湯清肺保肺,用甘桔湯治療上焦風熱,用八珍湯滋補三陰,用生脈散養陰制陽,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,用歸脾湯補益肺脾,用八仙長壽湯滋補肝腎,用金水六君湯治療肺腎虛弱,用當歸補血等。各種治療方法,都應該仔細研究和深入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