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30)
卷一 (30)
1. 咳血
熟地(炙,八錢),懷藥(炒,一兩二錢),萸肉(去核,炒,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澤瀉(鹽水炒,一錢),五味(三分)
某左,屢屢吐血,乾咳不已,脈見弦數。肺腎兩虧,擬二地二冬湯,以清金保肺,壯水制陽。前云課讀傷氣,氣屬肺,肺為腎母,腎為肺子,未有母傷而子不傷者也。
生地(五錢),熟地(一兩),天麥冬(各一錢五分),北參(一錢五分),玉竹(六錢),川貝(二錢),白薇(一錢),山藥(三錢),扁豆(二錢),百合(三錢),炙草(四分),元稻根鬚(二錢)
許右,血雖止而嗽不除,六脈無力,氣血兩傷。前方之中,參入補土生金。
熟地(炙,一兩),當歸(二錢),黨參(四錢),冬朮(二錢),廣皮(一錢),百合(二錢),冬花(蜜炙,三錢),元稻根鬚(二錢)
某,咳吐臭痰,胸膈不寬,二便不爽。此胃氣逆行,衝犯肺經,應降不降也。胃氣不降則二便不爽,胃氣不運則胸膈不寬矣。
蘇子(炒,一錢五分),北沙參(四錢),天冬(一錢),玉竹(五錢),川貝(二錢),桔梗(一錢),桑皮(一錢),茯苓(二錢),苡米(八錢),生熟砂仁(六分),廣皮(一錢五分),枳殼(五分),竹茹(五分),降香(五分)
王右,咳吐穢濁痰涎,脈至右關無力,左關弦大,形瘦便溏。乃木旺無制,土衰受克。法當抑木以培土,培土則生金,金則可以制木矣。
北參(三錢),炙草(四分),苡米(六錢),綿耆(三錢),白芍(炒,一錢五分),扁豆(四錢),山藥(四錢),玉竹(三錢),冬朮(一錢五分),降香(五分),檀香(五分)
元米湯代水。
邊左,咳血如湧泉,脈至細弱,面無華色。法當益氣,以防血脫。
綿耆(一兩),當歸(醋炒,二錢),蘆根(一兩),竹茹(一錢),參七(一錢),大麥冬(二錢),藕節(三)
又,脈雖虛弱,較前有神,血雖未止,大勢已退。茲當氣血並培。
綿耆(元米炒,一兩),熟地(一兩),當歸(醋炒,二錢),扁豆(炒,二錢),荊芥(炒,一錢),藕節(一),陳棕炭(一錢)
又,凡病調理,兩得其宜,重亦可醫,如不遵戒守,服藥難救。況血症,更當調養為先。奔走於風熱之中,外受客邪,內傷筋骨,若仍前沖嘔,雖妙丹亦莫能止,何況柳皮草根乎?
北沙參(三錢),熟地(一兩),當歸炭(一錢五分),綿耆(鹽水炒,六錢),扁豆(炒,四錢),川玉金(七分),炙草炭(五分),荊芥炭(一錢五分),茅針花(一錢),陳棕炭(一錢)
又,真陰未復,虛陽未能潛藏。宜乎壯水為主,以制陽光。
生地(一兩),懷藥(炒,四錢),萸肉(六分),丹皮(炒,一錢五分),茯神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麥冬(炒,一錢),扁豆(炒,一錢),茅針花(一錢),陳棕炭(一錢)
白話文:
咳血
某位病人左側,多次吐血,持續乾咳,脈象弦數。診斷為肺腎兩虛,擬用二地二冬湯,以清熱潤肺,滋陰降火。之前因勞累傷氣,氣屬肺,肺為腎之母,腎為肺之子,母傷則子必傷。
於是開立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、麥冬、北沙參、玉竹、川貝母、白薇、山藥、扁豆、百合、炙甘草、元參根鬚。
另一位許姓病人右側,出血已止但咳嗽未愈,脈象無力,氣血兩傷。在前方的基礎上,增加補益脾土以生肺金的藥物。
於是開立:熟地黃、當歸、黨參、白朮、廣皮、百合、款冬花、元參根鬚。
某位病人,咳嗽吐出臭痰,胸悶氣滯,大便不暢。這是胃氣逆衝,犯犯肺經,應降而不降。胃氣不降則大便不爽,胃氣不運則胸悶。
於是開立:蘇子、北沙參、天門冬、玉竹、川貝母、桔梗、桑白皮、茯苓、苡米、生熟砂仁、廣皮、枳殼、竹茹、降香。
王姓病人右側,咳嗽吐出污濁痰涎,脈象右關無力,左關弦大,形體消瘦,大便溏瀉。這是肝氣過盛,脾土受損。治療應當抑制肝木以培補脾土,脾土健運則生肺金,肺金可以制約肝木。
於是開立:北沙參、炙甘草、苡米、黃耆、白芍、扁豆、山藥、玉竹、白朮、降香、檀香。 用米湯送服藥物。
邊姓病人左側,咳血如湧泉,脈象細弱,面色蒼白。治療應當益氣,防止血脫。
於是開立:黃耆、當歸、蘆根、竹茹、參三七、麥冬、藕節。
這位病人,脈象雖然虛弱,但比之前有力,出血雖然未止,但病情已好轉。現在應當同時補益氣血。
於是開立:黃耆、熟地黃、當歸、扁豆、荊芥、藕節、陳棕炭。
再次說明,任何疾病的調理,都要兩方面兼顧,即使病情嚴重也能治癒,但如果不能遵守醫囑,服藥也難以奏效。尤其是血症,更應當注重調養。如果奔走在風熱環境中,外受風邪,內傷筋骨,如果仍然恣意衝動嘔吐,即使是最好的藥物也無法止血,更何況是一些普通的草藥呢?
於是開立:北沙參、熟地黃、當歸炭、黃耆、扁豆、川貝母、炙甘草炭、荊芥炭、茅針花、陳棕炭。
最後,真陰未復,虛陽未能潛藏。應當以滋陰補腎為主,以制約陽氣。
於是開立:生地黃、懷牛膝、吳茱萸肉、丹皮、茯神、澤瀉、麥冬、扁豆、茅針花、陳棕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