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5)
卷四 (5)
1. 脘痛
某右,肝胃不和,為脘痛脹滿,為嘔吐,得噯則適。治以溫通理氣。
白話文:
某人右側身體不適,是因為肝和胃的功能不協調,導致胸腹間疼痛並感到脹滿,還出現了嘔吐的症狀,打嗝後會感覺舒服一些。治療上應採用溫熱疏通和調理氣機的方法。
香附(一錢),茯苓(二錢),生熟砂仁(八分),良薑(五分),半夏(一錢),延胡(生炒,一錢)
白話文:
香附(5克),茯苓(10克),生熟砂仁(4克),良薑(2.5克),半夏(5克),延胡索(炒過,5克)
又,香附(一錢),蔻仁(三粒),生熟砂仁(四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丹參(一錢),半夏(一錢),姜(一)
鄭左,氣鬱兼寒,脘痛為之不已。
白話文:
另外,加上香附(一錢)、蔻仁(三粒)、生熟砂仁(四錢)、茯苓(一錢五分)、丹參(一錢)、半夏(一錢),佐以生薑(一塊)
蘇梗(二錢),厚朴(八分),陳皮(一錢),延胡(生炒,一錢),烏藥(一錢),楂炭(二錢),廣木香(磨,四分)
茵左,寒熱停於中脘而作痛。
白話文:
蘇梗(12 克),厚朴(4 克),陳皮(6 克),延胡索(生炒,6 克),烏藥(6 克),山楂炭(12 克),廣木香(研磨,2.4 克)
草果(炒,五分),延胡(生炒,二錢),製半夏(一錢),制香附(一錢),良薑(五分),茅朮炭(七分),陳皮(一錢),木香
又,脘痛稍平,近見嘔吐清涎,脈遲軟。前方加重溫通之品。
白話文:
草果(炒,五分),延胡索(生炒,二錢),半夏(一錢),制香附(一錢),良薑(五分),茅朮炭(七分),陳皮(一錢),木香
乾薑(四分),黨參(三錢),廣藿梗(一錢),蔻仁(三粒),半夏(一錢),貢丁香(三分),香附(一錢),良薑(四分),木香(四分)
白話文:
-
乾薑:4 分
-
黨參:3 錢
-
廣藿香:1 錢
-
蔻仁:3 粒
-
半夏:1 錢
-
丁香:3 分
-
香附:1 錢
-
良薑:4 分
-
木香:4 分
許右,舌白脘痛,時常發熱惡寒。先為溫理中焦,續商調補營衛。
蔻仁,半夏,茯苓,香附,陳皮,砂仁,姜,棗
周左,舉重破氣,傷力傷中,以致勞動則脘痛頻發,氣逆而噯,中無柱矣。
四君子湯,加半夏、杜仲、大冬。
趙左,脘痛作酸,木乘於胃。
白話文:
許右,舌頭發白,胸口疼痛,經常發燒怕冷。先用溫熱的方法調理脾胃,然後再調整補益氣血。
藥方:蔻仁、半夏、茯苓、香附、陳皮、砂仁、薑、棗
周左,因為舉重損傷了氣力,傷到了脾胃,導致勞動時胸口疼痛頻繁,氣逆而打嗝,脾胃虛弱無力。
藥方:四君子湯,再加上半夏、杜仲、大冬。
趙左,胸口疼痛伴隨酸痛,這是肝氣犯胃。
焦茅朮(一錢),砂仁(炒,一錢),蔻仁(五粒),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大麥仁(炒,三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枳實(八分),炙草(三分)
陳左,濕鬱木侮,土衰脘痛。
白話文:
焦茅朮:0.6 克
砂仁(炒):0.6 克
蔻仁:5 粒
半夏:0.9 克
茯苓:1.2 克
大麥仁(炒):1.8 克
陳皮:0.9 克
枳實:0.5 克
炙草:0.2 克
焦茅朮(一錢),肉桂(四分),良薑(五分),防風(一錢),當歸(三錢),白芍(一錢),炙草(五分),山梔(六分),半夏(一錢五分),蔻仁(三粒)
此方,痛時服三四劑。
白話文:
**焦茅朮:**一錢重
肉桂: 四分重 良薑: 五分重 防風: 一錢重 當歸: 三錢重 白芍: 一錢重 炙草: 五分重 山梔: 六分重 半夏: 一錢五分重 **蔻仁:**三粒
又,白蔻仁(五粒),貢丁香(五分),半夏(一錢),赤苓(三錢),陳皮(三錢),炙草(四分),生薑(一片)
馬右,脈至左寸關較數而大,胸脘左肋下作痛,此肝陽亢逆。
白話文:
此外,再加:
- 白蔻仁(5顆)
- 丁香(0.5錢)
- 半夏(1錢)
- 赤苓(3錢)
- 陳皮(3錢)
- 炙甘草(0.4錢)
- 生薑(一片)
黃連(三分),山梔(八分),肉桂(八分),白芍(一錢),洋參(二錢),青皮(鹽水炒,一錢),大生地(五錢),烏梅(一枚),大棗(二)
王左,脈至遲弦,見於左關心口作痛。木鬱則氣不舒,母既不能疏泄,而子氣亦因而不宣。
白話文:
黃連(0.6克),山梔(1.6克),肉桂(1.6克),白芍(3克),洋參(6克),青皮(用鹽水炒過,3克),大生地(10克),烏梅(1顆),紅棗(2顆)
肉桂(三分),遠志(七分),益智仁(八分),石菖蒲(八分),白茯苓(三錢),青皮(五分),川金(七分),柏子仁(一錢),降香(一錢)
此方,三劑心口即不作痛,病已半載而速效者如此。
白話文:
肉桂(9克),遠志(21克),益智仁(24克),石菖蒲(24克),白茯苓(15克),青皮(15克),川金(21克),柏子仁(3克),降香(3克)。
又診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),茯苓(二錢),砂仁(炒,八分),柏子仁(一錢),遠志(七分),芝麻(三錢)
白話文:
另開一帖藥方:陳皮(一錢)、半夏(一錢)、茯苓(二錢)、炒砂仁(八分)、柏子仁(一錢)、遠志(七分)、芝麻(三錢)
某,酸寒腥膩之物,入口即吐,出無餘,中脘作痛,自覺痞滿,按之中空,色脈兩虧。此係胃腸衰而不受,脾土弱而不運,恐成單腹脹之憂。且與溫培。
白話文:
某人吃了酸、冷、腥、肥膩的食物,就會立即吐出來,而且沒有殘留,胃部中間疼痛,自己覺得有滿脹感,按壓的時候感覺是空的,面色和脈象都顯得很虛弱。這是因為胃腸虛弱而無法承受食物,脾胃虛弱而不能運化,恐怕會形成單獨的腹部脹氣。因此,應該給予溫補的治療。
乾薑(八分),砂仁(六分)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炙草(三分),茯苓(二錢),焦穀芽
白話文:
乾薑(12 克),砂仁(9 克),陳皮(15 克),半夏(15 克),炙甘草(4.5 克),茯苓(30 克),焦穀芽
某,肝陽亢逆,左金合戊巳,清之平之。
黃連(三分),吳萸(三分),白芍(三錢),甘草(三分)
白話文:
某人的肝陽過於旺盛,需要用左金丸加上戊巳藥方來清熱和平肝。
黃連三分,吳茱萸三分,白芍三錢,甘草三分。
範左,以巔頂發瘡而論,似宜清解疏散,但面無華色,脈至細弱,按之無根,且素有脘痛之恙。由來已久,氣血虧,中陽亦弱,理宜培本,氣血旺而瘡自愈,切不可見症治症。
白話文:
範先生所說的頭頂長瘡,似乎應該用清熱解毒、疏通經絡的方法治療。但是,患者面無血色,脈搏細弱無力,按壓無根,而且還有長期的胃痛問題。這種情況是由於氣血虧虛,體內陽氣不足所致。因此,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益身體,讓氣血旺盛,這樣瘡才能自然癒合。不可只看到症狀,就對症狀進行治療。
川芎(一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炒,一錢),大生地(四錢),荊芥(一錢),象貝(一錢五分),香附(一錢五分),延胡(一錢五分),黃芩(五錢),生首烏(五錢),澤瀉(一錢)
馬右,肝腎不寒,和脘中痛而納減。
白話文:
川芎(5克),當歸(10克),白芍(炒過,5克),大地黃(20克),荊芥(5克),象貝(7.5克),香附(7.5克),延胡索(7.5克),黃芩(25克),生地黃(25克),澤瀉(5克)
焦茅朮(一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防風(一錢),良薑(四分),肉桂(五分),炙草(三分)
白話文:
焦茅朮(0.6克),白芍(0.9克),當歸(1.8克),防風(0.6克),良薑(0.24克),肉桂(0.3克),炙甘草(0.18克)
又,黨參(三錢),炒茅朮(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,炮姜(六分),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),杏仁(七粒),烏梅(一個),大棗(二)
白話文:
另加:
- 黨參(3錢)
- 炒茅術(1錢)
- 茯苓(1錢5分)
- 炙草(5分)
- 炮姜(6分)
- 當歸(2錢)
- 白芍(1錢)
- 杏仁(7粒)
- 烏梅(1個)
- 大棗(2個)
錢右,脈至左部細弱,右三部較左滑大,脘痛徹背,得吐痰水則止,胃家積飲停痰。至於夜不能寐,亦屬胃不和之據。
白話文:
錢右的脈象是從左手過來,左側脈細弱無力,右側三部脈動較左側滑溜且有力。他的上腹疼痛並穿透背部,咳出痰水後疼痛才能緩解。這說明他的胃裡積滿了飲水和痰液。至於夜間失眠,也是胃氣不和所導致的。
生熟砂仁(六分),焦茅朮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枳殼(炒,六分),神麯(炒,一錢),穀芽(三錢),竹茹(四分),降香(五分),姜(二)
徐右,心跳不寧,面無華色,胸脘疼痛,脈至細弱。究宜心營與胃氣兼補。
白話文:
熟砂仁(六分),生砂仁(六分),焦茅朮(一錢),炮製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炒枳殼(六分),炒神曲(一錢),炒穀芽(三錢),竹茹(四分),降香(五分),生薑(兩片)
丹參(三錢),當歸(二錢),冬朮(三錢),母丁香(二粒),蔻仁(二粒),桂圓肉(五個),沒藥(五分)
白話文:
丹參(15克),當歸(10克),冬朮(15克),母丁香(2顆),蔻仁(2顆),桂圓肉(5顆),沒藥(2.5克)
張左,脈至遲滑,脘痛攻撐,有時作嘔,納穀不旺。此係脾陽不振,胃有積飲停痰,擬溫胃飲主之為是。
白話文:
張姓患者,脈搏緩慢而滑,感到胃部疼痛、脹悶,偶爾噁心想吐,食慾不佳。這是由於脾胃陽氣不足,胃部有積水和痰液堆積引起的。建議使用溫胃飲來調理。
生熟砂仁(五分),冬朮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草炭(四分),乾薑(四分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焦穀芽(一錢),木香(煨,三分)
曹右,氣窒胸痹,痛連背脅,得食則安者,痛久則胃虛也。治以和胃通絡。
白話文:
生熟砂仁(半分),冬朮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草炭(四分之一),乾薑(四分之一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焦穀芽(一錢),木香(煨過,三分之一)
半夏(一錢),細蘇梗(一錢),大麥仁(炒,一錢),橘絡(三分),蔻仁(二粒),玫瑰花(五分),玉蘭花(五分),母丁香(一粒),蟬殼,散服六劑
接,冬朮(炒,三錢),肉桂(三分),新會皮(一錢),川連(三分),香附(磨沖,一錢)
白話文:
半夏 (5 克),細蘇梗 (5 克),炒大麥仁 (5 克),橘絡 (1.5 克),蔻仁 (2 顆),玫瑰花 (2.5 克),玉蘭花 (2.5 克),母丁香 (1 顆),蟬殼,分六帖服用。
許右,脈至沉遲為寒無疑,投溫通一法大痛稍減而不能止。近日方中為扶正之品,最為確當。今即仿炙用薑桂理中為治。
白話文:
許右檢查脈象,發現很緩慢、微弱,毫無疑問是寒證,於是採用溫通的方法治療,疼痛稍微減輕了一些,但沒有完全止住。最近藥方中加入了扶正的藥材,這是最合適的。現在,我們可以試著用生薑、肉桂、黨參、白朮配比的藥方來調理治療。
黨參(三錢),薑炭(六分),冬朮(炒,三錢),炙草(五分),官桂(五分)
又,螄螺殼,炭灰上煅,研末。痛時以一二錢置舌上,開水送下。
白話文:
黨參(15克),薑炭(3克),茯苓(炒過,15克),炙甘草(2.5克),肉桂(2.5克)
又,冬朮(炒,三錢),茯苓(三錢),桂枝(一錢),煨姜(一錢),炙草(五分),痛時服之
白話文:
另外,當疼痛發生時,服用炒冬朮(3錢)、茯苓(3錢)、桂枝(1錢)、乾薑(1錢)、炙甘草(5分)。
又,遠志(一錢),棗仁(二錢),黃耆(酒炒,一錢五分),杞子(一錢),茯苓神(二錢),當歸(酒炒,一錢),黨參(三錢),冬朮(炒,二錢),桂圓(五個),木香(沖,三分),此方痛止服
白話文:
另加遠志(一錢)、棗仁(二錢)、黃耆(用酒炒過,一錢五分)、杞子(一錢)、茯苓神(二錢)、當歸(用酒炒過,一錢)、黨參(三錢)、炒冬朮(二錢)、桂圓(五個)、木香(用熱水沖泡,三分)。這個方子止痛時服用。
陳右,脘痛。
丹參(三錢),香附(一錢),川芎(一錢),當歸(三錢),杏仁(二錢),砂仁(八分),姜(一)
又,良薑(五分),乾薑(四分),甜杏仁(一錢五分)
章右,胃脘當心而痛,得含則安,作虛寒治。
冬朮(炒,三錢),官桂(去皮,八分),新會皮(一錢),煨姜(一片)
蔣右,胃脘痛。
白話文:
陳某人,肚子痛。用丹參三錢,香附一錢,川芎一錢,當歸三錢,杏仁二錢,砂仁八分,生薑一錢。另外,加良薑五分,乾薑四分,甜杏仁一錢五分。
章某人,胃痛在心窩處,按著會舒服,屬於虛寒症。用炒冬朮三錢,去皮官桂八分,新會皮一錢,煨姜一片。
蔣某人,胃痛。
延胡(二錢),草果(六分),沒藥(去油,五分),香附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焦麥芽(二錢),木香(四分)
白話文:
延胡索:2 錢
草果:6 分
沒藥(去除油脂):5 分
香附:1 錢
半夏:1 錢
焦麥芽:2 錢
木香:4 分
朱左,濕停胃脘,由乎中陽不運。
茅朮(炒,一錢),厚朴(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草炭(三分),枳殼(六分),半夏(一錢)
王右,六脈沉細,中脘疼痛,止發無時。此中陽不足,當培脾土,兼以溫之。
白話文:
朱左,濕氣停滯在胃脘,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,运化失常。
用炒制过的茅朮一钱、生姜汁炒制过的厚朴一钱、陈皮一钱五分、草炭三分、枳殼六分、半夏一钱。
王右,六脉沉细,中脘疼痛,发作没有规律。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,需要补脾土,同时还要温阳。
冬朮(三錢),穀芽(三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生熟砂仁(四分),遠志(七分),枸杞子(二錢),柏子仁(一錢),神麯(炒,三錢),建蓮(炒,一錢),生薑(一小片)
白話文:
冬朮(15克),穀芽(15克),當歸(7.5克),陳皮(5克),生熟砂仁(2克),遠志(3.5克),枸杞子(10克),柏子仁(5克),神曲(炒製後,15克),蓮子(炒製後,5克),生薑(一片)
葛,酒濕傷中,胸脘卡痛卡脹。
中樸(姜水炒,三錢),陳皮(一兩),煨草果(四錢),半夏(薑汁炒,六錢)
上藥,為細末。每日清晨。開水調服一二錢。
劉右,寒氣交凝。
香附(二錢),良薑(炒,五分)
姜左,脘痛吐酸,脈至右弱左弦。此肝木肆橫,胃土受克。
白話文:
如果你因為喝酒濕氣入侵,導致胸部和胃部感到悶痛、脹脹的,可以用葛根、陳皮、煨草果、半夏製成藥粉,每天早上用溫水沖服一到兩錢。如果你是因為寒氣凝結而導致身體不適,可以用香附和良薑製成藥粉服用。如果你是因為肝氣過盛,導致胃部疼痛、嘔吐酸水,脈象左弦右弱,可以用姜來調理。
黨參(三錢),冬朮(炒,三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炙草(四分),廣皮(一錢五分),吳萸(三分),生薑(二片)
白話文:
黨參(15克),炒乾薑(15克),茯苓(7.5克),炙甘草(2克),廣陳皮(7.5克),吳茱萸(1.5克),生薑(2片)
姜右,肝陽挾痰,上阻於咽。
泡吳萸(三分),川連(三分),半夏(一錢),香附(一錢),姜(一),竹茹(八分)
張左,脘痛連脅,脈至左關見弦。此係肝胃不和。
製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生熟砂仁(一錢),廣玉金(一分),泡吳萸(七粒),生薑(一片)
馬左,濕停中脘,胃脘當心而痛。
川樸(薑汁炒,一兩),茅朮(米泔水炒,一兩),廣皮(炒,一兩五錢),蔻仁(研,一兩)
上藥,為末。每日,沖服二三錢。
張,脘痛連於少腹,脈至遲滯,乃寒與氣凝滯於肝胃之間,不通,則痛斯作矣,溫之通之。
白話文:
姜右,肝臟陽氣過盛,痰濕阻塞咽喉。
用吳茱萸三份、川連三份、半夏一錢、香附一錢、生姜一錢、竹茹八分,泡水服用。
張左,胃脘疼痛連及脅肋,脈象在左關脈處弦數。這是肝胃不和所致。
用制半夏一錢、陳皮一錢、生熟砂仁各一錢、廣玉金一分、吳茱萸七粒、生姜一片,煎水服用。
馬左,濕氣停滯在中脘,胃脘疼痛,位置靠近心臟。
用川樸(生姜汁炒,一兩)、茅朮(米泔水炒,一兩)、廣皮(炒,一兩五錢)、蔻仁(研磨,一兩),混合研成粉末,每日沖服二三錢。
張,胃脘疼痛連及小腹,脈象遲緩,這是寒氣和氣滯凝結在肝胃之間,不通則痛,需要溫暖通暢。
烏藥(一錢),蘇梗(三錢),焦麥芽(三錢),桂枝(四分),廣木香(四分),吳萸(三分),砂仁(炒,三分),生薑(二)
管左,胸痹脘痛,由肺氣窒塞,胃氣不降。
白話文:
烏藥(6克)
蘇梗(18克)
焦麥芽(18克)
桂枝(2.5克)
廣木香(2.5克)
吳茱萸(1.8克)
炒砂仁(1.8克)
生薑(2片)
蔞仁(一錢五分),焦枳殼(八分),小樸(四分),廣皮(一錢),木香(三分),生熟砂仁(五分),大麥仁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),生薑(一片)
管右,胃脘當心而痛,溫之通之。
白話文:
成分:
- 蔞仁:1.5 公克
- 焦枳殼:0.8 公克
- 小樸:0.4 公克
- 廣皮:1 公克
- 木香:0.3 公克
- 生熟砂仁:0.5 公克
- 大麥仁:1.5 公克
- 製半夏:1 公克
- 生薑:一片
香附(一錢五分),生熟元胡(二錢),良薑(炒,六分),木香(三分),玉蘭花(五朵)
白話文:
香附(7.5克),生熟元胡(10克),薑(炒過,3克),木香(1.5克),玉蘭花(5朵)
邵左,脘痛當心,脈至左弦而右寸大。用左金以泄肝陽。
吳萸(淡,三分),川連(三分),神麯(炒,一錢),黑梔(一錢),木香(四分),姜(一片)
吳左,脘痛脈遲,痛止則噁心,得食稍安。此胃虛而有寒也,痛支左脅,肝木乘虛木侮故耳。
黨參(炒,三錢),枳實(炒,五分),吳萸(十粒),乾薑(四分)
又,原方,加白芍炒、川連、附子。
楊左,木乘土,胃脘痛不適。胃喜降,木喜疏,宗此立方。
白話文:
邵先生,患者感到心口疼痛,脉象左边弦细而右边寸脉有力。使用左金丸来泄肝阳。
药方:吴茱萸(淡味,三分),川连(三分),神曲(炒制,一钱),黑栀(一钱),木香(四分),生姜(一片)。
吴先生,患者感到心口疼痛,脉象迟缓,疼痛缓解后就恶心,进食后稍有好转。这是胃虚寒导致的,疼痛牵连到左胁是因为肝木乘虚而侮脾土。
药方:党参(炒制,三钱),枳实(炒制,五分),吴茱萸(十粒),干姜(四分)。
另外,原方基础上,加白芍(炒制)、川连、附子。
杨先生,肝木克脾土,导致胃脘疼痛不适。胃喜降,木喜疏,根据这个原理制定药方。
大麥仁(三錢),防風(一錢),蘇梗(二錢),烏藥(一錢),生熟砂仁(六分),枳實汁(沖,三匕),粟梗(二錢)
王左,胃脘當心痛徹於背,連於腰。半由寒濕,半由勞傷。
白話文:
大麥仁(15克)
防風(5克)
蘇梗(10克)
烏藥(5克)
生熟砂仁(3克)
枳實汁(沖服,15毫升)
粟梗(10克)
淡乾薑(炒,三分),良薑(炒,五分),白蔻仁(五分),丁香(四分),厚杜仲(薑汁炒,三錢),生熟元胡(一錢),木香(三分)
白話文:
炒過的淡乾薑(三分),炒過的良薑(五分),白蔻仁(五分),丁香(四分),用薑汁炒過的厚杜仲(三錢),生熟元胡(一錢),木香(三分)
佟左,脘痛經年,時而便溏,得食則安,脈至左弦右弱。此木侮土衰,脾虛則求助食也,議與桂苓朮甘湯。
甜冬朮(炒,三錢),炙草(五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桂枝木(四分)
白話文:
佟左這位患者,胃部疼痛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,時常會有腹瀉的情況,吃了東西後症狀會緩解一些,診其脈象,左手脈弦,右手脈弱。這是肝氣過旺克制脾胃,導致脾虛的表現,因此建議使用桂苓朮甘湯來治療。
炒白朮三錢,炙甘草五分,茯苓一錢五分,桂枝四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