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27)
卷一 (27)
1. 咳血
魯左,脾胃素有濕熱,為此眼弦赤爛,濕熱熏蒸,肺絡受灼,以致咳而見紅,舌苔白滑,未便滋膩。
苡米(五錢),玉竹(四錢),川貝(一錢五分),黃耆(三錢),青桑枝皮(二錢),穭豆衣(二錢),藕節(一錢),紅棗(三)
三劑後,加丹參(二錢),洋參(一錢五分)。
陳左,失血後,咳未止而腰痛,脈至弦滑,有時一促。恐有宿瘀未盡。
當歸(三錢),杜仲(鹽水炒,四錢),川斷(酒炒,三錢),焦白朮(三錢),熟地(八錢),金毛脊(炙,四錢),藕節(一兩)
又,原方加川貝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冬花(三錢),百合(三錢),桃肉(三錢)。
某左,咳嗽時而見紅,寒熱久而不已,脈見浮數。究由表邪不盡。
桑白皮(一錢五分),地骨皮(一錢五分),苡米(四錢),玉竹(四錢),青蒿(一錢),杏仁(二錢),穭豆皮(一錢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,二錢)
黃左,去年五月,先見乾咳,至八月血於溢上,從口鼻衝出,因咳傷肺,脈弦細而數,左關尺更甚,舌光無苔,腎陰虧者也。時而身體微寒,陽虛生外寒也。時而五心煩熱,陰虛生內熱也。面黃痰多,土衰而飲食不化津液,化為痰也。兩脅作痛,水虧木橫也。腰脊痠疼,腎虧不能上榮督脈也。
病在脾肺腎三經,治宜陰陽並補,兼顧脾胃。庶幾土旺生金,金旺生水,木得水涵,虛陽不致上浮,肺得清肅,而氣平嗽止也。但須靜養耐心,服藥為妙,非比外邪之迅速也。
黃耆,熟地,川貝,五味,北參,冬花,陳皮,黨參,炙草,茯神,丹皮,懷藥,白芍,苡米,麥冬,百合,藕節
秦左,內熱本屬陰虛,咳嗽良由外感,絡傷則見紅,血虛則肉瞤。議保清金主治。
玉竹(炒,四錢),陳皮(一錢),杜仲(三錢),川貝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紅花(五分),川斛(三錢),大紅山茶花(二朵)
又,熟地(五錢),北沙參(五錢),百合(三錢),玉竹(四錢),杜仲(二錢),陳皮(一錢),款冬花(二錢),川斛(三錢),穭豆衣(二錢),川金(一錢)
邵左,六脈虛數,咳嗽見紅,發熱。此虛陽無制,由水之虧也。議二冬六味,以壯水養金。
生地(一兩),丹皮(一錢五分),萸肉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山藥(二錢),天麥冬(各一錢),女貞(一錢五分),旱蓮草(一錢五分),竹茹(八分)
某,久咳失血,多年屢發屢止,今脈右三部細弱無神,脾肺氣虛。議歸脾湯,使血歸經。
黨參(三錢),黃耆(三錢),冬朮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炙草(四分),茯神(一錢五分),遠志(七分),棗仁(二錢),木香(三分),五味(三分)
白話文:
咳血
魯某:脾胃原本就有濕熱,因此眼睛充血紅腫,濕熱薰蒸,肺絡受損,導致咳嗽帶血,舌苔白滑,但沒有黏膩的感覺。
處方:苡米五錢、玉竹四錢、川貝母一錢五分、黃耆三錢、桑枝皮二錢、赤小豆衣二錢、藕節一錢、紅棗三個。三劑後,加丹參二錢、西洋參一錢五分。
陳某:失血後咳嗽不止,還腰痛,脈象弦滑,有時跳動一下就停止。恐怕是瘀血未盡。
處方:當歸三錢、杜仲(鹽水炒)四錢、川斷(酒炒)三錢、焦白朮三錢、熟地黃八錢、金毛狗脊(炙)四錢、藕節一兩。另加川貝母一錢五分、陳皮一錢、款冬花三錢、百合三錢、桃仁三錢。
某某:咳嗽時而帶血,寒熱很久也不退,脈象浮數。根本原因是表邪未盡。
處方:桑白皮一錢五分、地骨皮一錢五分、苡米四錢、玉竹四錢、青蒿一錢、杏仁二錢、赤小豆皮一錢、枇杷葉(去毛,蜜炙)二錢。
黃某:去年五月開始乾咳,到八月咳出鮮血,從口鼻湧出,因咳嗽損傷肺部,脈象弦細而數,左關、尺脈更甚,舌頭光滑無苔,是腎陰虧虛。有時身體微寒,是陽虛生寒;有時五心煩熱,是陰虛生熱;面色發黃,痰多,是脾土虛弱,飲食不能化生津液,轉化為痰;兩脅疼痛,是水虧木橫;腰脊酸痛,是腎虧不能上榮督脈。
病情涉及脾、肺、腎三經,治療應陰陽雙補,兼顧脾胃,使脾土旺盛滋生肺金,肺金旺盛滋生腎水,肝木得到水精滋潤,虛陽不致上浮,肺氣清肅,咳嗽才能停止。但必須靜養耐心,服用藥物為妙,不像外邪引起的疾病那樣快速見效。
處方:黃耆、熟地黃、川貝母、五味子、人參、款冬花、陳皮、黨參、炙甘草、茯神、丹皮、懷牛膝、白芍藥、苡米、麥冬、百合、藕節。
秦某:內熱本是陰虛所致,咳嗽是由於外感,絡脈受損則見紅,血虛則肌肉抽搐。治療應以清瀉肺金為主。
處方:玉竹(炒)四錢、陳皮一錢、杜仲三錢、川貝母一錢五分、茯苓一錢、紅花五分、川黃連三錢、大紅山茶花二朵。另加熟地黃五錢、北沙參五錢、百合三錢、玉竹四錢、杜仲二錢、陳皮一錢、款冬花二錢、川黃連三錢、赤小豆衣二錢、川金絲桃一錢。
邵某:六脈虛數,咳嗽帶血,發熱。這是虛陽無制,由於腎水虧虛所致。治療應服用二冬六味地黃湯,以滋補腎水,滋養肺金。
處方:生地黃一兩、丹皮一錢五分、茱萸肉一錢、澤瀉一錢五分、茯苓二錢、山藥二錢、天冬、麥冬各一錢、女貞子一錢五分、旱蓮草一錢五分、竹茹八分。
某某:久咳失血,多年反覆發作,現在脈象右三部細弱無力,是脾肺氣虛。治療應服用歸脾湯,使氣血歸經。
處方:黨參三錢、黃耆三錢、白朮二錢、當歸二錢、炙甘草四分、茯神一錢五分、遠志七分、酸棗仁二錢、木香三分、五味子三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