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4)

1. 時邪

屈,頭痛發熱,脘痛惡心,口渴脈數,純乎時邪挾積。

柴胡(四分),薄荷(一錢),炙草(三分),砂仁(炒,八分),廣皮(一錢),粉葛(一錢),黃芩(一錢),花粉(一錢),竹葉(十),焦穀麥芽(各三錢)

六淫者,風寒暑濕燥火也。暑風燥火,上先受之;濕寒濁氣,下先受之。《內經》所謂清邪中上,濁邪中下是也。夫六淫之中,惟風為百病之長,善行而數變。景岳有言曰,風送寒來,寒來風入。由此觀之,非惟寒從於風,而暑濕火三者皆由乎風也。而燥獨不居焉,此統言其外來之邪,再言其時令之感。

《內經》冬傷於寒者,春必病溫;夏傷於暑者,秋為痎瘧,春傷於風者,夏為飧泄;秋傷於濕者,冬生咳嗽。此言其伏邪也。凡邪之中人,必乘隙而侵耳。惟所虛之處,即受邪之地。《內經》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也。

蓋表受邪則畏寒頭痛,肺受邪則鼻塞咳逆,脾受邪則便泄惡食,肝受邪則搐搦痙厥,心受邪則舌短神昏,腎受邪則腰痛耳聾,膽受邪則寒熱不止,胃受邪則壯熱嘔吐,小腸膀胱受邪則溺赤短縮,大腸受邪則便難而燥。至於虛實寒熱之別,當察其形症脈色可洞。然於心目之間,揣先生用意。

邪在表者散之,在裡者泄之,生冷傷臟者溫而通之,實火熾甚者折之。氣虛邪陷者,竹葉黃耆湯托透。兼陰虛邪甚者,生脈六味,扶正為主。虛極危劇者,二十四味流氣飲大劑用之。無不應手而愈。回養之力,活人已無計矣。後學得而習之。

白話文:

時邪

患者屈身,頭痛發熱,胃脘疼痛噁心,口渴脈搏快速,是純粹的時邪夾雜積滯所致。

處方:柴胡四分,薄荷一錢,炙甘草三分,砂仁(炒)八分,廣皮一錢,粉葛一錢,黃芩一錢,花粉一錢,竹葉十片,焦穀麥芽各三錢。

六淫邪氣,包括風寒暑濕燥火。暑、風、燥、火,容易從上焦入侵;濕、寒、濁氣,容易從下焦入侵。《內經》所說的「清邪從上,濁邪從下」就是這個道理。六淫邪氣中,風邪是百病之首,善於傳播且變化多端。景岳先生說:「風送寒來,寒來風入。」由此可見,寒邪不僅隨風而來,暑、濕、火邪也多因風而至。唯獨燥邪不同,這是在總論外來邪氣後,再論時令感受。

《內經》中說:「冬天受寒邪,春天就會得溫病;夏天受暑邪,秋天就會得瘧疾;春天受風邪,夏天就會腹瀉;秋天受濕邪,冬天就會咳嗽。」這指的是邪氣潛伏的道理。凡是邪氣入侵人體,必定乘虛而入,只有虛弱的地方,才是邪氣入侵的場所。《內經》說:「邪氣所聚集的地方,那裡的氣一定虛弱。」

一般來說,表證受邪會畏寒頭痛;肺受邪會鼻塞咳嗽;脾受邪會腹瀉厭食;肝受邪會抽搐痙攣;心受邪會舌短神昏;腎受邪會腰痛耳聾;膽受邪會寒熱往來;胃受邪會壯熱嘔吐;小腸膀胱受邪會尿赤尿頻;大腸受邪會便秘乾燥。至於虛實寒熱的區分,要根據病人的症狀、脈象、面色來判斷。然而,最重要的是用心體會前輩的治療意圖。

邪氣在表面的,就要疏散它;邪氣在裡面的,就要瀉掉它;因生冷損傷臟腑的,就要溫暖通暢它;實熱過盛的,就要把它抑制下去。氣虛邪陷的,用竹葉黃耆湯來托邪外出;兼有陰虛邪盛的,用生脈六味地黃丸來扶正;虛弱危急的,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大劑量治療。這些方法都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回春救人的力量,真是無計其數。後學應當努力學習這些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