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19)
卷一 (19)
1. 時邪
又,氣虛則脈無力,陰虛則脈數,胃弱則納少而嘔,火旺則口乾舌黑,種種見症,無非邪甚正虛。前投護陰泄熱,扶正涼透,嘔吐得止,大便十餘日不解,今得一次,雖然帶血,並不溏薄,不算忌欵,方不外乎前法加重再投。
柴胡(四分),黃芩(一錢),知母(炒,一錢),麥冬(二錢),甘草(四分),生地(一兩),元參(二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蘇梗(一錢),黃柏(五分),穀芽(生炒,二錢),蘆根(八錢),竹葉(五片),竹茹(一錢),姜
又,兩投育陰泄熱扶正之劑,嘔吐雖止而正氣不足,未能托邪外出,其勢仍然,但熱甚則氣火上升,君主為之震動,此因水不足以制相火,心火受熱灼,所以舌乾而焦也。昨方去黃柏、川連,宗瀉南補北之旨。
蘇左,發熱頭暈,腹痛瀉泄。脈見浮數,左寸關尤甚,而左半舌色乾紅起刺。此風熱從口鼻而入,漫布三焦,劫液爍津,有舌短神昏之變。急為清透,毋犯溫燥,忌抑遏。
薄荷(一錢),生草(四分),丹皮(一錢),山梔(一錢),連翹(一錢),元參(一錢五分),茅根(五錢),竹葉(五張),燈心(一丈)
此方,朝夜兩劑。
昨投兩劑清透,稍見微汗,頭昏少減,舌上紅刺更甚。
原方,加川連、赤芍、車前。
王右,感冒時令風熱之邪,為頭暈痛發熱,脈來浮數有力而大,可清可散。
前胡(一錢),薄荷(一錢五分),荊芥(一錢),黃芩(一錢),知母(一錢五分),連翹(二錢),甘草(五分),竹葉(十),茅根(一兩)
昨日清散,熱勢稍輕,脈象稍和,仍前法治之。
原方加元參(一錢五分),山梔(七分),葛根(一錢),蘆根(八錢)。
榮,發熱口渴,噁心腰痛如折,脈至浮數,左寸關右甚。此挾虛感冒。宜與清解之中,兼以護陰一法。
花粉(一錢),生地(八錢),知母(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生杜仲(二錢),前胡(一錢),茅根(六錢),竹葉(五張),竹茹(一錢),生熟砂仁(六分),姜(一)
強左,病經兩旬之外,愈而復發,今微寒熱甚,暮重朝輕,得汗而解,止發有時。脈至左三部軟弱無力,右寸關紅滑而大,沉分按之愈甚。熱來口渴喜飲,自胸及腹脹滿不堪,為嘔惡泄瀉。顯系風溫轉瘧,邪居肺胃兩經。溫症門中,原有熱泄熱嘔之症,論脈症及是少陰不足,陽明有餘,景岳新方玉女煎最為切當。但久病泄瀉之軀,石藥未敢擅投,胸腹免然脹悶,熟地未敢據進。
然多泄者陰必傷,熱極者液易涸,恐其有化燥之慮,酌以玉女煎之法,甘寒可以治熱,存津而不傷胃,庶乎穩當。
元參(三錢),蘆根(一兩),青蒿(一錢),北沙參(四錢),黃芩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粉葛(一錢),藿香(一錢),竹茹(一錢),燈心(一丈)
白話文:
時邪
病人氣虛則脈搏無力,陰虛則脈搏頻數,胃弱則食慾不振且嘔吐,體內火旺則口乾舌苔黑,這些症狀都反映出邪氣盛而正氣虛弱。之前治療採用滋陰瀉熱、扶正祛邪的方法,嘔吐已止,但大便十多天未解,今天解了一次,雖然帶血,但並非稀溏,不算禁忌,治療方案仍沿用之前的藥方,只是藥量加重。藥方包含:柴胡、黃芩、知母(炒)、麥冬、甘草、生地、元參、陳皮、蘇梗、黃柏、穀芽(生炒)、蘆根、竹葉、竹茹、生薑。
服用兩劑滋陰瀉熱、扶正的藥物後,嘔吐雖然停止了,但正氣不足,邪氣未能排出體外,病情仍未好轉。熱邪過盛導致氣火上升,衝擊心臟,這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,無法制約相火(心火),心火被灼熱,所以舌頭乾燥焦裂。因此,之前的藥方去掉了黃柏和川連,遵循瀉南補北的原則。
蘇左,發熱、頭暈、腹痛、腹瀉。脈象浮數,左寸關脈尤甚,左半舌乾燥紅腫並起刺。這是風熱之邪從口鼻入侵,瀰漫三焦,耗傷津液,有舌短神昏的危險。需迅速清熱解毒,避免使用溫燥之品,忌諱抑制邪氣。藥方包含:薄荷、生草、丹皮、山梔、連翹、元參、茅根、竹葉、燈心草。此方每日服用兩劑。服用兩劑清熱解毒藥物後,略見微汗,頭暈減輕,但舌上紅刺加重。原方加川連、赤芍、車前子。
王右,感染了季節性的風熱邪氣,出現頭暈、頭痛、發熱,脈象浮數有力而大,可採用清熱解表的方法。藥方包含:前胡、薄荷、荊芥、黃芩、知母、連翹、甘草、竹葉、茅根。昨日清熱解表後,熱勢略減,脈象略和,繼續用此法治療。原方加元參、山梔、葛根、蘆根。
榮,發熱、口渴、噁心、腰痛如折,脈象浮數,左寸關脈比右側明顯。這是虛症感冒。應在清熱解毒的同時,兼顧滋陰護陰。藥方包含:花粉、生地、知母(炒)、陳皮、生杜仲、前胡、茅根、竹葉、竹茹、生熟砂仁、生薑。
強左,病程已超過二十天,痊癒後又復發,現在輕微寒熱,傍晚重早晨輕,出汗後症狀減輕,發熱時有時無。脈象左側三部軟弱無力,右側寸關脈紅滑有力,按壓則更明顯。發熱時口渴喜飲,胸腹脹滿難忍,伴有嘔吐腹瀉。這是風溫邪氣轉為瘧疾,邪氣滯留於肺胃二經。溫病學中,已有熱邪導致嘔吐腹瀉的症狀,從脈象和症狀判斷,少陰經虛弱,陽明經亢盛,景岳新方中的玉女煎最為合適。但久病腹瀉的病人,不宜服用石藥,胸腹脹滿也不宜服用熟地。
由於多次腹瀉,陰液必然受損,熱邪過盛,津液容易耗竭,擔心病情轉為燥熱,因此參考玉女煎的藥方,選用甘寒之品清熱,滋陰而不傷胃,比較穩妥。藥方包含:元參、蘆根、青蒿、北沙參、黃芩、陳皮、粉葛、藿香、竹茹、燈心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