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0)

1. 癖塊

錢右,瘀凝氣滯,少腹結癥。

桃仁泥(一錢五分),生熟延胡(一錢),川楝子(二錢),細青皮(一錢),丹參(三錢),香附(一錢),當歸(三錢),楂炭(二錢),劉寄奴(二錢),韭菜根(四錢),兩豆尖(一錢)

接方,四物,加丹參、香附、楂炭、川楝子、元胡、炙鱉甲、玫瑰花。

楊左,久瘧傷脾,納減便溏,有時見血,左肋結癖。茲因土衰,夾積夾痰而成。

雞金,山藥,砂仁,車前,焦穀芽,水紅花子,黨參,冬朮,茯苓,炙草,杜仲,陳皮,白芍,神麯,肉果

某,臍左結癖,以至疏失職,二便不爽。

川楝子(三錢),生熟延胡(一錢五分),丹皮(炒,一錢五分),南沙參(四錢),鉤尖(五錢),茯苓(三錢),石決明(一具),黑山梔(一錢五分),木瓜(一錢),橘葉(五張)

錢右,年及五旬,氣血不虧而虧,即有癥瘕癖痞,不可以古來攻消之方治之,先賢曰補正則塊自除,此言非謬也,宗之。

黨參(三錢),冬朮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延胡(一錢),白芍(炒,一錢),當歸(三錢),熟地(四錢),白蒺藜(一錢五分),川楝子(一錢五分),砂仁(炒,四分),焦元楂(四分)

談右,脾氣不運,夾積夾痰,而中脘結痞,氣逆攻撐。
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小樸(五分),蘇梗(二錢),香附(一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砂仁(六分)

某,以一人之腹,而兼痞癥癖三塊,攻撐為患,其何以堪?平素飲食不節,以至痰凝氣滯而成。

砂仁(六分),雞內金(一錢),水紅花子(三錢),京三稜(一錢),蓬莪朮(一錢五分),神麯(炒,一錢),生鱉甲(四錢),焦茅(一錢),當歸(三錢),楂肉(炒,二錢)

許左,瘧後結癖,今胸腹滿脹,納食減少,大便溏,脈細弱而甚於右。須防癖散成臌。

枳殼(五分),澤瀉(一錢),姜皮(三分),茅朮(炒,一錢),茯苓皮(三錢),神麯(炒,一錢),砂仁(一錢),大腹皮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五分),白芍(一錢),蘇梗(二錢)

吳右,脾胃兩虧,食物不運,腹中結塊不一,嘔泄兼作無時。

炒神麯(一錢),炒山楂(一錢五分),赤苓(二錢),車前子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),白朮(三錢),炒扁豆(三錢),木香(三分)

某,臍之左半,乃肝經部位,結塊板硬,起伏作痛。日數必以五,五為土數,發則攻衝,中脘不適,脈至弦數,甚於右關。顯系肝陽犯胃。

廣鬱金(一錢),半夏(一錢),大麥仁(五錢),烏梅(一枚),白芍(二錢),炙草(四分),防風(一錢),黃芩(一錢),山梔(一錢),木瓜(一錢),蒺藜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吳茱萸(一粒)

白話文:

癖塊

錢先生右邊的病症,是由於瘀血凝結、氣機阻滯,導致小腹出現腫塊。

使用藥方:桃仁泥(一錢五分),生、熟延胡索(各一錢),川楝子(二錢),細青皮(一錢),丹參(三錢),香附(一錢),當歸(三錢),楂炭(二錢),劉寄奴(二錢),韭菜根(四錢),兩豆尖(一錢)。

接著的藥方: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上丹參、香附、楂炭、川楝子、元胡、炙鱉甲、玫瑰花。

楊先生左邊的病症,是由於長期瘧疾損傷脾臟,導致食慾下降、大便稀溏,有時還會便血,左側肋部出現腫塊。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加上積滯和痰液所導致的。

使用藥方:雞內金,山藥,砂仁,車前子,焦麥芽,水紅花子,黨參,白朮,茯苓,炙甘草,杜仲,陳皮,白芍,神曲,肉豆蔻。

某人,在肚臍左側出現腫塊,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功能,大小便都不順暢。

使用藥方:川楝子(三錢),生、熟延胡索(各一錢五分),炒丹皮(一錢五分),南沙參(四錢),鉤藤(五錢),茯苓(三錢),石決明(一具),黑山梔(一錢五分),木瓜(一錢),橘葉(五張)。

錢先生右邊的病症,年紀已過五十歲,氣血不應該虛虧卻出現虛虧的現象,即使出現腫塊,也不能用傳統攻邪消腫的方法治療,古人說補充正氣腫塊自然消退,這句話沒錯,就照這個方法去做。

使用藥方:黨參(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延胡索(一錢),炒白芍(一錢),當歸(三錢),熟地(四錢),白蒺藜(一錢五分),川楝子(一錢五分),炒砂仁(四分),焦山楂(四分)。

談先生右邊的病症,是脾氣運行不暢,加上積滯和痰液,導致中脘(胃部)出現痞塊,氣逆上衝。

使用藥方:製半夏(一錢五分),厚朴(五分),蘇梗(二錢),香附(一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砂仁(六分)。

某人,一個人的肚子裡同時出現痞塊、癥塊、癖塊這三種腫塊,攻撐作痛,實在難以忍受。平時飲食不節制,導致痰液凝結、氣機阻滯所造成的。

使用藥方:砂仁(六分),雞內金(一錢),水紅花子(三錢),京三稜(一錢),莪朮(一錢五分),炒神曲(一錢),生鱉甲(四錢),焦茅根(一錢),當歸(三錢),炒山楂肉(二錢)。

許先生左邊的病症,是瘧疾後導致的腫塊,現在胸腹脹滿,食慾減少,大便稀溏,脈象細弱,而且右邊脈象更弱。需要預防腫塊擴散變成腹水。

使用藥方:枳殼(五分),澤瀉(一錢),生薑皮(三分),炒白朮(一錢),茯苓皮(三錢),炒神曲(一錢),砂仁(一錢),大腹皮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五分),白芍(一錢),蘇梗(二錢)。

吳先生右邊的病症,是脾胃兩虛,食物不能正常消化,腹中出現大小不一的腫塊,還經常嘔吐和腹瀉。

使用藥方:炒神曲(一錢),炒山楂(一錢五分),赤茯苓(二錢),車前子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),白朮(三錢),炒扁豆(三錢),木香(三分)。

某人,肚臍左側屬於肝經的部位,出現腫塊,板硬,時起時伏,疼痛難忍。發作的日子必定是五日,五屬土,發作的時候會衝擊到胃部,導致中脘不舒服,脈象呈現弦數,而且右關脈更明顯。明顯是肝陽侵犯胃部。

使用藥方:廣鬱金(一錢),半夏(一錢),大麥仁(五錢),烏梅(一枚),白芍(二錢),炙甘草(四分),防風(一錢),黃芩(一錢),山梔子(一錢),木瓜(一錢),蒺藜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吳茱萸(一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