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18)
卷四 (18)
1. 脘痛
又,遠志(一錢),棗仁(二錢),黃耆(酒炒,一錢五分),杞子(一錢),茯苓神(二錢),當歸(酒炒,一錢),黨參(三錢),冬朮(炒,二錢),桂圓(五個),木香(沖,三分),此方痛止服
陳右,脘痛。
丹參(三錢),香附(一錢),川芎(一錢),當歸(三錢),杏仁(二錢),砂仁(八分),姜(一)
又,良薑(五分),乾薑(四分),甜杏仁(一錢五分)
章右,胃脘當心而痛,得含則安,作虛寒治。
冬朮(炒,三錢),官桂(去皮,八分),新會皮(一錢),煨姜(一片)
蔣右,胃脘痛。
延胡(二錢),草果(六分),沒藥(去油,五分),香附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焦麥芽(二錢),木香(四分)
朱左,濕停胃脘,由乎中陽不運。
茅朮(炒,一錢),厚朴(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草炭(三分),枳殼(六分),半夏(一錢)
王右,六脈沉細,中脘疼痛,止發無時。此中陽不足,當培脾土,兼以溫之。
冬朮(三錢),穀芽(三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生熟砂仁(四分),遠志(七分),枸杞子(二錢),柏子仁(一錢),神麯(炒,三錢),建蓮(炒,一錢),生薑(一小片)
葛,酒濕傷中,胸脘卡痛卡脹。
中樸(姜水炒,三錢),陳皮(一兩),煨草果(四錢),半夏(薑汁炒,六錢)
上藥,為細末。每日清晨。開水調服一二錢。
劉右,寒氣交凝。
香附(二錢),良薑(炒,五分)
姜左,脘痛吐酸,脈至右弱左弦。此肝木肆橫,胃土受克。
黨參(三錢),冬朮(炒,三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炙草(四分),廣皮(一錢五分),吳萸(三分),生薑(二片)
姜右,肝陽挾痰,上阻於咽。
泡吳萸(三分),川連(三分),半夏(一錢),香附(一錢),姜(一),竹茹(八分)
張左,脘痛連脅,脈至左關見弦。此係肝胃不和。
製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生熟砂仁(一錢),廣玉金(一分),泡吳萸(七粒),生薑(一片)
馬左,濕停中脘,胃脘當心而痛。
川樸(薑汁炒,一兩),茅朮(米泔水炒,一兩),廣皮(炒,一兩五錢),蔻仁(研,一兩)
上藥,為末。每日,沖服二三錢。
張,脘痛連於少腹,脈至遲滯,乃寒與氣凝滯於肝胃之間,不通,則痛斯作矣,溫之通之。
烏藥(一錢),蘇梗(三錢),焦麥芽(三錢),桂枝(四分),廣木香(四分),吳萸(三分),砂仁(炒,三分),生薑(二)
管左,胸痹脘痛,由肺氣窒塞,胃氣不降。
蔞仁(一錢五分),焦枳殼(八分),小樸(四分),廣皮(一錢),木香(三分),生熟砂仁(五分),大麥仁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),生薑(一片)
白話文:
脘痛
以下列出數則治療脘痛的方劑及病案:
第一則:方劑包含遠志、棗仁、黃耆(酒炒)、枸杞子、茯苓、當歸(酒炒)、黨參、白朮(炒)、桂圓、木香(沖)。此方用於止痛。
第二則:陳某,脘痛。處方:丹參、香附、川芎、當歸、杏仁、砂仁、生薑。
第三則:方劑包含良薑、乾薑、甜杏仁。
第四則:章某,胃脘痛且痛在心窩,按壓則緩解,屬於虛寒症。處方:白朮(炒)、桂枝(去皮)、陳皮、煨薑。
第五則:蔣某,胃脘痛。處方:延胡索、草果、沒藥(去油)、香附、半夏、焦麥芽、木香。
第六則:朱某,濕邪停滯胃脘,因中焦陽氣不足所致。處方:白朮(炒)、厚朴(薑汁炒)、陳皮、草炭、枳殼、半夏。
第七則:王某,脈象沉細,中脘疼痛,發作時間不定。此為中陽不足,應補益脾土,並溫暖脾胃。處方:白朮、麥芽、當歸、陳皮、砂仁(生熟)、遠志、枸杞子、柏子仁、神麴(炒)、蓮子(炒)、生薑。
第八則:葛某,因飲酒濕邪傷及脾胃,胸脘部脹痛、阻塞感。處方:厚朴(薑水炒)、陳皮、草果(煨)、半夏(薑汁炒)。 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日清晨用開水沖服一至二錢。
第九則:劉某,寒邪凝滯。處方:香附、良薑(炒)。
第十則:姜某,脘痛並伴有胃酸反吐,脈象右邊微弱,左邊弦細。此為肝氣犯胃,胃土受克。處方:黨參、白朮(炒)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橘皮、吳茱萸、生薑。
第十一則:姜某,肝陽上亢,痰濁阻礙咽喉。處方:吳茱萸(泡)、川連、半夏、香附、生薑、竹茹。
第十二則:張某,脘痛並牽連到脅肋,脈象左關脈弦細。此為肝胃不和。處方:半夏(製)、陳皮、砂仁(生熟)、廣玉金、吳茱萸(泡)、生薑。
第十三則:馬某,濕邪停滯中脘,胃脘痛且痛在心窩。處方:厚朴(薑汁炒)、白朮(米泔水炒)、橘皮(炒)、肉豆蔻仁(研)。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日沖服二至三錢。
第十四則:張某,脘痛並牽連到小腹,脈象遲滯,這是寒邪與氣滯阻於肝胃之間,不通則痛。處方:烏藥、蘇梗、焦麥芽、桂枝、木香、吳茱萸、砂仁(炒)、生薑。
第十五則:管某,胸痹伴脘痛,因肺氣壅塞,胃氣下降受阻。處方:酸棗仁、焦枳殼、厚朴、橘皮、木香、砂仁(生熟)、大麥仁、半夏(製)、生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