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一 (13)
卷一 (13)
1. 時邪
又,神情頹困,自透診之後,解表之藥不敢再用。扶正卻邪,不失萬全。
熟地(一兩六錢),黨參(二兩),黃耆(八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砂仁(炒,一錢),龍齒(煅,三錢),麥冬(辰砂拌,二錢),冬朮(三錢),玉竹(四錢),黑梔(一錢),牡蠣(煅,五錢),蓮心(三錢),蜜梅(一個),石榴(二兩),硃砂(一錢),珠子(三分)
另用人參(一錢),麥冬(二錢),五味子(六分),玉竹(二錢),棗仁(六錢),香粳米(一撮)。
上藥代湯飲之。
又,舌色時而更變,病情忽陰忽陽。
熟地(八錢),黃耆(一兩),陳皮(一錢五分),龍齒(煅,四錢),茯神(三錢),黨參(一兩),穀芽(六錢),懷藥(一兩),砂仁(一錢),生地(一兩六錢),杞子(二錢),炙草(六分),川斛(二錢),血珀(一錢)
又,夜臥安適,清晨脈亦和平,交午復熱,脈又加數。究屬氣血未充,伏邪示能透盡,虛至如此。清散之藥,不可再投。
黨參(一兩),黃耆(一兩),生地(一兩一錢),懷藥(一兩五錢),茯神(三錢),萸肉(二錢),炙草(六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棗仁(一兩),龍齒(煅,四錢),穀芽(生炒,一兩),白芍(炒,一錢五分),杞子(一錢),砂仁(炒,一錢),川斛(一錢五分)
又,二三日內稍得藥力,漸有轉機。不料肛門之後,脊骨之下偏左,又生外瘍,此因質弱,內外挾攻,可畏可畏。
前方,加銀花(三錢),草節(一錢),生赤首烏(四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青蒿根(一錢),去白芍、炙草、杞子、砂仁、石斛。
另用人參(二錢),麥冬(一錢),玉竹(二錢),茯苓(三錢),代茶飲。
又,下午又見躁煩,至夜半大汗遍身,上中二焦之邪從此可以漸漸清楚,得汗後,夜臥安適,清晨胃口知飢,都是佳兆。惟下體外瘍,難卜就痊為慮也。
洋參(一兩),黨參(一兩),黃耆(一兩五錢),生熟地(各一兩二錢),大冬(二錢),萸肉,懷藥(二錢),玉竹(四錢),丹皮(一錢),生首烏(五錢),茯苓(三錢),棗仁(一兩),龍齒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砂仁(一錢),穀芽(一兩),銀花(四錢),扁豆(五錢)
又,景岳云,補藥助我之正氣,敵彼之邪氣。參、耆、朮、地,愈早愈好,愈多愈妙,正旺一分,邪退一分。時下皆曰補藥補住邪氣,用清散攻消,十人之中五六人得愈,並必不可用之藥,但可以醫輕症實症,欲挾虛純虛之症,忱以清散攻消,無不立弊,良可嘆也。自起病之至今,余未經手時,未嘗不服清攻消散,何以漸漸加重?自余經手至今,每日清晨服人參麥冬湯飲,飲中人參多服,總計一斤有餘。黨參、熟地、洋參、黃耆、冬朮之藥,已有餘斤矣。
白話文:
患者神情萎靡不振,自從上次診治後,就不再使用解表藥物。目前的治療方針是扶助正氣,抵抗邪氣,力求萬全。
第一次處方:熟地黃、黨參、黃耆、陳皮、炒砂仁、煅龍齒、辰砂拌麥冬、白朮、玉竹、黑梔子、煅牡蠣、蓮子心、蜜梅、石榴、硃砂、珍珠。
第二次處方:另用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玉竹、酸棗仁、香粳米,煎湯服用。
患者舌苔顏色時常變化,病情忽陰忽陽。
第三次處方:熟地黃、黃耆、陳皮、煅龍齒、茯神、黨參、穀芽、懷牛膝、砂仁、生地黃、枸杞子、炙甘草、川貝母、血珀。
患者夜間睡眠安穩,清晨脈象平和,但到中午又發熱,脈象加快。這說明氣血不足,邪氣尚未完全消除,病情虛弱至此地步。此時不宜再使用清散的藥物。
第四次處方:黨參、黃耆、生地黃、懷牛膝、茯神、吳茱萸肉、炙甘草、陳皮、酸棗仁、煅龍齒、生炒穀芽、炒白芍、枸杞子、炒砂仁、川貝母。
服藥二三日後,病情略有好轉,但肛門附近脊椎骨左側又長出瘡瘍,這是因為體質虛弱,內外邪氣夾攻所致,情況令人擔憂。
第五次處方:在原方基礎上,增加銀花、草節、生赤芍、丹皮、青蒿根,並去掉白芍、炙甘草、枸杞子、砂仁、石斛。
第六次處方:另用人參、麥冬、玉竹、茯苓,代茶服用。
下午患者又出現煩躁不安,半夜全身大汗淋漓,說明上焦和中焦的邪氣正在逐漸排出。出汗後,夜間睡眠安穩,清晨感到飢餓,這些都是好兆頭。但下體瘡瘍的癒合情況尚不明朗,令人擔心。
第七次處方:西洋參、黨參、黃耆、生熟地黃、麥冬、吳茱萸肉、懷牛膝、玉竹、丹皮、生首烏、茯苓、酸棗仁、龍齒、甘草、砂仁、穀芽、銀花、扁豆。
最後一段是醫師的感悟:景岳先生說,補藥可以增強正氣,抵抗邪氣。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熟地黃等藥物,用得越早越好,用得越多越好,正氣旺盛一分,邪氣就退卻一分。現在很多人認為補藥會助長邪氣,主張使用清散藥物攻邪,雖然十個人中可能五六個人能治癒,但這並非萬全之策。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輕症或實症,如果遇到虛症或純虛症,用清散藥物攻邪,必定會適得其反,非常可惜。這位患者從發病到我接手治療之前,一直服用清散藥物,病情反而越來越重。自從我接手治療以來,每天清晨都服用人參麥冬湯,人參用量較多,總共已服用一斤多。黨參、熟地黃、西洋參、黃耆、白朮等藥物,也已經服用好幾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