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7)

1. 噎膈

俞左,陽微陰勝,液涸津枯,納食不運,時時吐酸,完穀而出,大便堅燥如慄。不特胃氣有失,下行為順,元陽元陰兩虧極矣。

黨參(八錢),製半夏(二錢),白蜜(十匕),熟地(一兩),泡姜(五分),肉桂(四分),當歸(二錢),製附子(四分)

王右,左脈細弱,右脈按之沉分有力,而帶弦數,嘔吐酸水,大便乾燥。脈症合參,血分固虧,氣亦不足。然中焦不無痰火氣鬱,滋膩之品未便擅投;桂附雖能補火生土,於肝腎血不足又恐劫陰。且用人參吳萸湯,兼淡理氣以探之。

黨參(炒,八錢),製半夏(炒,二錢),白蜜(十匕),陳皮(一錢五分),砂仁(炒,一錢),沉香汁(三匕),吳萸(四分)

魯左,脈滑見於右關,平素喜飲,近見納食梗痛,膈之漸也。

黨參(五錢),製半夏(二錢),蘇子(炒,二錢),萊菔子(炒,一錢),枳實(五分),陳皮(一錢),薑汁(三匕),竹茹(八分)

又,梗痛已愈八九,脈亦漸見和平,前方還可再投。

原方,加雞鉅子(一錢),枇杷葉(二錢)。

葉左,左脈弦滑,見於關部,右關無力而軟,脘痛納食格拒,木乘土衰,恐成痰膈。

黨參(八錢),半夏(炒,二錢),枳實(炒,六分),代赭石(四錢),炙草(三分),陳皮(一錢五分),覆花(四錢),茯苓(二錢)

史左,氣不弱,血不枯,不至於噎膈。今脈至沉遲細弱,納食作嘔,便不通調,無非氣血枯槁,脾不運化為痰。擬用四物四君合二陳兼治。

黨參(四錢),冬朮(三錢),茯苓(二錢),炙草(五分),川芎(八分),熟地(八錢),白芍(炒,一錢),當歸(三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五分),枳實(五分),乾薑(四分),沉香(沖,三匕),白蜜(五匕)

周左,脈來左弦右滑,且見歇止,舌苔白而帶黃,納食輒嘔,平素喜飲,濕熱蘊於中焦,釀成痰膈,氣逆而滯。經曰:上格嘔逆,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。此其似乎。

川連(五分),淡乾薑(三分),洋參(三錢),半夏(一錢),覆花(三錢),赭石(五錢),赤苓(三錢),葛花(一錢)

王左,酒性熱而質寒,陽臟之人飲之,寒去而熱留,下為便血,上為噎膈,痰涎之多,飲食之少,無非脾土失運,胃土失降。擬用大半夏湯,扶正和中,兼清降以解酒積。

人參(一錢),半夏(二錢),蔻仁(二粒),砂仁(三錢),枇杷葉(二錢),荸薺(四個),葛花(二錢),大麥仁(五錢),沉香汁(三匕),雞內金(三錢),大銅鎖匙(一枚)

姜,脈滑見於右寸關,食物輒嘔。且從痰膈治之。

萊菔子,半夏,川連,吳萸,枳殼,陳皮,竹茹,蘆根,姜

白話文:

[噎膈]

俞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脈象顯示陽氣虛弱,陰氣偏盛,體內津液乾涸,消化功能失調,吃東西後無法順利消化,時常吐酸水,食物沒有消化完全就排出,大便乾燥堅硬像栗子。這不僅僅是胃氣失調,正常的下行功能也出了問題,而是元陽和元陰都嚴重虧損了。

給予的藥方為:黨參(八錢),製半夏(二錢),白蜜(十湯匙),熟地(一兩),泡薑(五分),肉桂(四分),當歸(二錢),製附子(四分)。

王先生(右邊的病患): 左邊脈象細弱,右邊脈象按下去感覺沉實有力,但帶有弦數的感覺,會嘔吐酸水,大便乾燥。綜合脈象和症狀來看,可以確定是血分虧虛,氣也不足。然而,中焦部位有痰火和氣鬱的情況,不能隨意使用滋膩的藥物;桂枝和附子雖然能補火生土,但又擔心會耗損肝腎的陰液,因為肝腎的血也不足。因此,先使用人參吳茱萸湯,同時加入一些理氣的藥物來試探病情。

給予的藥方為:炒過的黨參(八錢),炒過的製半夏(二錢),白蜜(十湯匙),陳皮(一錢五分),炒過的砂仁(一錢),沉香汁(三湯匙),吳茱萸(四分)。

魯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脈象在右關部位呈現滑脈,平常喜歡喝酒,最近發現吃東西時會有梗阻疼痛的感覺,這應該是噎膈逐漸形成的徵兆。

給予的藥方為:黨參(五錢),製半夏(二錢),炒過的蘇子(二錢),炒過的萊菔子(一錢),枳實(五分),陳皮(一錢),薑汁(三湯匙),竹茹(八分)。

(魯先生第二次就診): 梗阻疼痛的感覺已經好了八九成,脈象也逐漸趨於平和,之前的藥方可以繼續使用。

原來的藥方,再加入雞內金(一錢),枇杷葉(二錢)。

葉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左邊脈象弦滑,在關部比較明顯,右關則無力且軟弱,胃脘部疼痛,吃東西時感到格拒,這是木氣過旺而導致脾土虛衰的現象,擔心會形成痰膈。

給予的藥方為:黨參(八錢),炒過的半夏(二錢),炒過的枳實(六分),代赭石(四錢),炙甘草(三分),陳皮(一錢五分),旋覆花(四錢),茯苓(二錢)。

史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氣不虛弱,血也不乾枯,不至於會形成噎膈。現在脈象呈現沉遲細弱,吃東西會嘔吐,大便不通暢,這些都是因為氣血枯槁,脾胃無法運化導致產生痰。因此,考慮使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,並搭配二陳湯一起治療。

給予的藥方為:黨參(四錢),冬朮(三錢),茯苓(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川芎(八分),熟地(八錢),炒過的白芍(一錢),當歸(三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五分),枳實(五分),乾薑(四分),沉香(沖服,三湯匙),白蜜(五湯匙)。

周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脈象左邊弦脈,右邊滑脈,而且有間歇停止的現象,舌苔白而帶黃,吃東西容易嘔吐,平時喜歡喝酒,這是濕熱積聚在中焦,導致形成痰膈,氣機逆亂且停滯。醫書說:「上部有格拒,嘔吐且吃不進東西,是有火。」這與他的情況很相似。

給予的藥方為:川連(五分),淡乾薑(三分),西洋參(三錢),半夏(一錢),旋覆花(三錢),赭石(五錢),赤茯苓(三錢),葛花(一錢)。

王先生(左邊的病患): 酒的性質是熱的,但本質是寒的,陽性體質的人喝了酒,寒氣會被驅散,但熱氣會留下來,導致下部出現便血,上部出現噎膈。痰涎很多,吃得卻很少,這都是因為脾土無法運化,胃土無法下降的緣故。因此,考慮使用大半夏湯,扶助正氣,調和脾胃,同時兼顧清熱降逆來解除酒積。

給予的藥方為:人參(一錢),半夏(二錢),蔻仁(二粒),砂仁(三錢),枇杷葉(二錢),荸薺(四個),葛花(二錢),大麥仁(五錢),沉香汁(三湯匙),雞內金(三錢),大銅鎖匙(一枚)。

姜先生: 脈象在右寸關部位呈現滑脈,吃東西容易嘔吐。因此,要從痰膈的角度來治療。

給予的藥方為:萊菔子,半夏,川連,吳茱萸,枳殼,陳皮,竹茹,蘆根,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