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三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9)

1. 肺痿

白薇(一錢),川貝(二錢),沙參(四錢),天冬(一錢),桔梗(一錢),橘紅(一錢),冬花(三錢),紫菀(一錢),百合(五錢),玉竹(四錢),枇杷葉(刷去毛,二錢)

徐左,咳吐臭痰,六脈細弱。當補氣血,兼以芳香悅脾。勿徒事於寒涼攻伐。

洋參(一錢),茯苓(二錢),黃耆(六錢),冬朮(二錢),炙草(五分),苡米(炒,五錢),川貝(二錢),當歸(炒,一錢),檀降香(各五分)

某左,脈遲無力,咳嗽噦惡陽痿,肺胃腎三經病也。

熟地(八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砂仁(炒,八分),甘杞子(三錢),杜仲(四錢),巴戟(三錢),鎖陽(三錢),桃肉(三個)

白話文:

肺痿:

第一方:藥材包含白薇、川貝、沙參、天冬、桔梗、橘紅、款冬花、紫菀、百合、玉竹和枇杷葉(去毛),用量比例已列明。

第二方:藥材包含西洋參、茯苓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薏苡仁(炒)、川貝、當歸(炒)、檀香和降香,用量比例已列明。此方用於脈象遲緩無力,咳嗽、嘔逆、陽痿的病人,認為是肺、胃、腎三經的疾病。

第三則病例描述:某位病人,脈象遲緩無力,咳嗽、嘔逆、陽痿。

(以上配方用量皆為古代劑量單位,現代使用需經中醫師處方調整。)

2. 哮喘

潘左,右寸浮緊,此肺經著寒。
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豬牙皂(一寸),炙草(五分),姜(一)

此方,發時可服二三劑。

丸方,杏仁(四兩),蘇子(二兩),款冬花(三兩),煉蜜為丸

範右,開藥非久服之品。

黃耆(四錢),冬朮(二錢),陳皮(一錢),黨參(三錢),升麻(三分),柴胡(三分),當歸(二錢),炙草,半夏(一錢),生熟訶子(一錢),姜(三)

又,麻黃(蜜炙,三分),淡乾薑(三分),五味

薑、五味和搗,炒半夏(一錢)。服補藥三劑,間服此方一劑。

吳左,久哮時發時止,甚則帶血脘痛且嘔。不特肺有伏邪,且傷及胃矣。先理新感,續商搜逐。

杏仁(二錢),前胡(一錢),荊芥炭(一錢),生熟砂仁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蘇子(炒,一錢),延胡(炒,一錢),半夏(炒,一錢),百部(蜜炙,三錢),桃仁(一錢)

陳左,久哮,納減氣逆,肩臂作痛,六脈細弱。肺家雖有伏寒,然體虛已甚,燥烈溫散之藥,未便擅投。擬與氣血兼培,以救其本。

黃耆(四錢),甘草(五分),半夏(炒,一錢),冬朮(三錢),當歸(二錢),冬花(三錢),杜仲(二枚),核桃肉(二)

接方,黨參(三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冬朮(炒,三錢),炙草(六分),百部(三錢),冬花(三錢),半夏(炒,一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橘餅(二錢)

葛右,肺有伏寒,咳喘頻發,肝家血滯,經行發熱,乳腰並痛。

桃仁(四兩),叭杏(蒸熟炒,四兩),款冬花(蜜炒,四兩),杜仲(五兩),百合(四兩),蘇子(炒,三兩),半夏(三兩),香附(姜炒,四兩),丹參(四兩)

上藥,為末,大棗、生薑同煮,取棗肉和藥杵勻,作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五丸,橘餅湯下。

金左,寒邪伏肺,交春則喘嗽頻發。宗先賢調補脾肺,發時疏散逐邪。

黨參(炒,三錢),茯苓(一錢),炙草(三分),冬朮(炒,一錢),半夏(炒,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姜(一)

又,蘇子(一錢五分),萊菔子(炒,一錢),白芥子(炒,一錢),半夏(一錢),杏仁(二錢),香附(一錢),荊芥(一錢),前胡(一錢),黨參(二錢),姜(一),桑葉(二片),此方發時服之

王左,寒痰入於肺絡。

半夏(炒,一錢),叭杏(二錢),萊菔子(炒,二錢),蘇子(炒,一錢),芥子(炒,一錢)

姚右,元海氣泛,入夜喘急,形寒畏冷,夏襲重裘。

黃耆(炙,三錢),熟地(三錢),萸肉(一錢五分),山藥(二錢),磁石(煅,三錢),合桃(二),補骨脂(一錢),巴戟(一錢)

又,汗多畏寒,都是陽虛。

白話文:

哮喘

潘先生,左手和右手寸關脈呈現浮而緊的脈象,這表示肺經感受了寒邪。

藥方:製半夏(5.6克),豬牙皂(約3公分),炙甘草(1.9克),生薑(3克)。 此方,在哮喘發作時可以服用二到三劑。

丸劑配方:杏仁(150克),蘇子(75克),款冬花(112.5克)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。 以上是範先生的藥方,開的藥不是長期服用的。

黃耆(15克),白朮(7.5克),陳皮(3.7克),黨參(11.2克),升麻(1克),柴胡(1克),當歸(7.5克),炙甘草,半夏(3.7克),生訶子和熟訶子(各3.7克),生薑(9克)。

另外,麻黃(用蜂蜜炙過,1克),淡乾薑(1克),五味子。 生薑和五味子搗碎混合,與炒過的半夏(3.7克)一起服用。先服用補藥三劑,之後間隔服用此方一劑。

吳先生,哮喘病史久遠,時常發作時停,嚴重時甚至會帶血絲,伴隨胸腹脹痛和嘔吐。這不僅是肺部有潛伏的邪氣,而且已經傷及胃了。應該先處理新感受的邪氣,接著再考慮清除體內潛伏的病邪。

杏仁(7.5克),前胡(3.7克),荊芥炭(3.7克),生砂仁和熟砂仁(各3.7克),陳皮(3.7克),炒過的蘇子(3.7克),炒過的延胡索(3.7克),炒過的半夏(3.7克),用蜂蜜炙過的百部(11.2克),桃仁(3.7克)。

陳先生,長期哮喘,食慾減少,氣逆上衝,肩臂疼痛,六脈細弱。肺部雖然有潛伏的寒邪,但是身體虛弱已經很嚴重了,不適合貿然使用過於燥熱或溫散的藥物。應該考慮同時補養氣血,以挽救其根本。

黃耆(15克),甘草(1.9克),炒過的半夏(3.7克),白朮(11.2克),當歸(7.5克),款冬花(11.2克),杜仲(2片),核桃肉(2顆)。

接續藥方:黨參(11.2克),茯苓(5.6克),陳皮(3.7克),炒過的白朮(11.2克),炙甘草(2.2克),百部(11.2克),款冬花(11.2克),炒過的半夏(3.7克),當歸(5.6克),橘餅(7.5克)。

葛先生,肺部有潛伏的寒邪,咳嗽氣喘頻繁發作,肝臟有血瘀,月經來時會發熱,乳房和腰部都會疼痛。

桃仁(150克),蒸熟炒過的叭杏(150克),用蜂蜜炒過的款冬花(150克),杜仲(187.5克),百合(150克),炒過的蘇子(112.5克),半夏(112.5克),用生薑炒過的香附(150克),丹參(150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大棗和生薑同煮,取出棗肉與藥粉搗勻,製成丸子,大小如同彈珠。每次服用五丸,用橘餅湯送服。

金先生,寒邪潛伏在肺部,一到春天就會頻繁出現喘嗽。應該遵循前人的觀點,調理補養脾肺,發作時則疏散驅逐病邪。

炒過的黨參(11.2克),茯苓(3.7克),炙甘草(1克),炒過的白朮(3.7克),炒過的半夏(5.6克),陳皮(3.7克),生薑(3克)。

另外,蘇子(5.6克),炒過的萊菔子(3.7克),炒過的白芥子(3.7克),半夏(3.7克),杏仁(7.5克),香附(3.7克),荊芥(3.7克),前胡(3.7克),黨參(7.5克),生薑(3克),桑葉(2片)。此方在發作時服用。

王先生,寒痰進入肺的絡脈。

炒過的半夏(3.7克),叭杏(7.5克),炒過的萊菔子(7.5克),炒過的蘇子(3.7克),炒過的芥子(3.7克)。

姚先生,元氣虛弱,導致水氣上泛,夜晚喘急,身體寒冷怕冷,夏天也穿著厚重的衣服。

炙過的黃耆(11.2克),熟地黃(11.2克),山茱萸(5.6克),山藥(7.5克),煅過的磁石(11.2克),核桃(2顆),補骨脂(3.7克),巴戟天(3.7克)。

另外,多汗怕冷,都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