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洄溪醫案按》~ 洄溪醫案按 (4)

回本書目錄

洄溪醫案按 (4)

1. 外感停食

淮安大商楊秀倫,年七十四。外感停食,醫者以年高素封,非補不納,遂致聞飯氣則嘔,見人飲食輒叱曰:此等臭物,虧汝等如何吃下?不食不寢者匝月,惟以參湯續命而已。慕名來聘,余診之曰:此病可治,但我所立方必不服,不服則必死。若徇君等意以立方亦死,不如竟不立也。

群問:當用何藥?余曰:非生大黃不可。眾果大駭,有一人曰:姑俟先生定方,再商其意。蓋謂千里而至,不可不周全情面,俟藥成而私棄之可也。余覺其意,煎成,親至病人所強服,旁人皆惶恐無措,止服其半,是夜即氣平得寢,並不瀉。明日全服一劑,下宿垢少許,身益和。

第三日侵晨,余臥書室中未起,聞外譁傳曰:老太爺在堂中掃地。余披衣起詢,告者曰:老太爺久臥思起,欲親來謝先生。出堂中,因果殼盈積,乃自用帚掠開,以便步履。旋入余臥所久談。早膳至,病者觀食,自向碗內撮數粒嚼之。且曰:何以不臭?從此飲食漸進,精神如舊。

群以為奇,余曰:傷寒惡食,人所共知,去宿食則食自進,老少同法。今之醫者,以老人停食不可消,止宜補中氣以待其自消,此等亂道,世反奉為金針,誤人不知其幾也。余之得有聲淮揚者以此。

白話文:

淮安的一位大商人楊秀倫,已經七十四歲了。他因為外感風寒加上消化不良,醫生們認為他年紀已高且身體本來就虛弱,只適合進補,結果導致他一聞到飯菜的味道就會嘔吐,看到別人吃東西就會斥責說:這種噁心的食物,你們怎麼吃得下去?他整整一個月不吃不睡,只能靠著喝人參湯維持生命。他仰慕我的名聲請我來看病,我診斷後說:這個病是可以治療的,但是我開的藥方他一定不會接受,如果不服藥就一定會死。如果順從你們的意思開藥也會死,那不如乾脆不開。

眾人問我該用什麼藥,我回答必須要用生大黃。大家聽了都嚇了一跳,其中一個人說:讓我們先看看先生的處方,再商量一下。他們的意思是遠道而來,不能不顧及情面,等到藥做好了再偷偷扔掉就可以了。我看出他們的心思,熬好藥後,親自送到病人那裡讓他服下,旁邊的人都慌張無措,只讓他喝了半劑。當晚他的氣色就恢復正常,並且能入睡了,並沒有出現腹瀉。第二天他喝完剩下的藥,排出了些許宿便,身體狀況更佳。

第三天清晨,我還在書房裡躺著沒起牀,聽到外面有人喧鬧著說:老太爺正在廳堂裡掃地。我穿上衣服起來詢問,告訴我的人說:老太爺躺了很久想起來活動,想要親自來感謝先生。他出來到廳堂,因為地上堆滿了果殼,於是自己拿起掃把掃開,方便走路。隨後他進入我的房間跟我聊了很久。早餐送來時,病人看著食物,自己從碗裡抓了幾粒米放到嘴裡嚼,還說:為什麼不噁心了?從此開始,他的飲食逐漸恢復,精神狀態也和以前一樣。

眾人都覺得這很神奇,我解釋說:得了感冒不想吃東西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,只要清除了胃裡的殘留食物,自然就能恢復胃口,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適用這個原則。現在有些醫生認為老人消化不良不能用消化的方法治療,只能補中氣等待食物自行消化,這種胡說八道的理論,世人反而奉為圭臬,不知道害了多少人。我在淮揚地區的名聲就是因此而來的。

2. 時證

西塘倪福徵,患時證,神昏脈數,不食不寢,醫者謂其虛,投以六味等藥,此方乃浙中醫家不論何病必用之方也。遂粒米不得下咽,而煩熱益甚,諸人束手,余診之曰:熱邪留於胃也。凡外感之邪,久必歸陽明。邪重而有食,則結成燥矢,三承氣主之;邪輕而無食,則凝為熱痰,三瀉心湯主之。

乃以瀉心湯加減,及消痰開胃之藥,兩劑而安。諸人以為神奇,不知此乃淺近之理,《傷寒論》其在細讀自明也。若更誤治,則無生理矣。

雄按:韓堯年,年甫逾冠,體素豐而善飲。春間偶患血溢,廣服六味等藥。初夏患身熱痞脹,醫投瀉心、陷胸等藥,遂脹及少腹,且拒按,大便旁流,小溲不行,煩熱益甚,湯飲不能下咽,譫語唇焦。改用承氣、紫雪,亦如水投石。延余視之,黃苔滿厚而不甚燥,脈滑數而按之虛軟,不過濕熱阻氣,升降不調耳。

以枳桔湯加白前、紫菀、射干、馬兜鈴、杏仁、厚朴、黃芩,用蘆根湯煎。一劑譫語止,小溲行;二劑旁流止,胸漸舒;三劑可進稀糜;六劑胸腹皆舒,粥食漸加。改投清養法,又旬日得解燥矢而愈。諸人亦以為神奇,其實不過按證設法耳。

又按:今夏衣賈戴七,患暑濕,余以清解法治之,熱退知飢。家人謂其積勞多虛,遽以補食啖之,三日後二便皆閉,四肢腫痛,氣逆衝心,呼號不寐。又乞余往視,乃餘邪得食而熾,壅塞胃府,府氣實,則經氣亦不通,而機關不利也。以葦莖湯去薏苡,加蔞仁、枳實、梔子、菔子、黃芩、桔梗,煎調元明粉,外用蔥白杵爛,和蜜塗之。小溲先通,大便隨行,三日而愈。

白話文:

[時證]這段文字講述了三個案例,都是關於治療疾病時的錯誤診斷與正確療法:

  1. 西塘的倪福徵先生,得了流行性感冒,症狀嚴重到神智不清,心跳加速,無法進食或睡覺。醫生認為他是虛弱,於是給他開了六味地黃丸等藥物。這是浙江地區醫生常見的做法,無論遇到什麼病都用這種藥。結果倪先生病情反而加重,連米粒都吞不下,而且更加煩躁發燒。其他人對此束手無策。我診斷後說:這是因為熱毒滯留在胃裡。一般來說,外來的病菌病毒久而久之會轉移到腸胃系統。如果病情嚴重並且患者還有進食,就會形成乾硬的大便,需要用承氣湯類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病情較輕且患者無法進食,就會產生熱痰,需要用瀉心湯類的藥物來治療。

於是我調整了藥方,使用瀉心湯加上化痰開胃的藥物,只用了兩劑,倪先生就康復了。大家都覺得這太神奇了,但實際上這只是基本的醫學知識,《傷寒論》裡有詳細說明。如果再繼續錯誤治療,恐怕他就沒救了。

  1. 韓堯年先生,剛過二十歲,體態豐腴,非常能喝酒。春天的時候,他突然大量出血,於是大量服用六味地黃丸等藥。到了初夏,他又出現身體發熱、腹部脹痛的症狀,醫生給他開了瀉心湯、陷胸湯等藥,結果他的腹部更加膨脹,甚至連按壓都感到疼痛,大便旁流,小便不通,更加煩躁發燒,連湯水都無法下嚥,胡言亂語,嘴脣乾裂。換用承氣湯、紫雪散也毫無效應。

我看診時發現,他舌頭上的黃苔厚實但並不太乾燥,脈搏雖快但按下去卻軟弱無力,只是濕熱阻塞了氣息,導致氣息上下運行失調而已。

於是我開了枳殼桔梗湯,加上白前、紫菀、射幹、馬兜鈴、杏仁、厚朴、黃芩,用蘆根湯來煎煮。服用一劑後,他停止了胡言亂語,小便也開始排出;第二劑後,大便旁流的情況得到控制,胸口逐漸舒緩;第三劑後,他可以吃一些稀飯;第六劑後,胸口和腹部都舒緩了,粥食逐漸增加。之後我調整了治療方案,使用清熱養生的方法,十天後他排出了乾硬的大便,病情完全好轉。大家也覺得這很神奇,但實際上只是根據症狀調整治療方法罷了。

  1. 今年夏天,一個名叫戴七的布商,得了暑濕症,我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,他的發燒症狀得到緩解,開始感到飢餓。家人認為他長期勞累導致體虛,於是給他進補,結果三天後他大小便都無法排出,四肢腫痛,氣逆衝心,痛苦得無法入睡。家人再次求我前往診治,這是因為殘餘的病邪因食物而活躍起來,堵塞了胃部,導致胃氣實滯,經絡氣息也無法流通,身體機能受到影響。

於是我開了葦莖湯,去掉了薏苡仁,加入了瓜萎仁、枳實、梔子、菔子、黃芩、桔梗,煎煮後調入元明粉,同時外用搗碎的蔥白,混合蜂蜜塗抹在皮膚上。小便先恢復正常,大便也隨之排出,三天後他完全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