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洄溪醫案按》~ 失魂 (9)

回本書目錄

失魂 (9)

1. 痰喘亡陰

蘇州沈母,患寒熱痰喘,浼其婿毛君延余診視。先有一名醫在座,執筆沉吟曰:大汗不止,陽將亡矣。奈何?非參、附、熟地、乾薑不可,書方而去。余至不與通姓名,俟其去乃入,診脈洪大,手足不冷,喘汗淋漓。余顧毛君曰:急買浮麥半合,大棗七枚,煮湯飲之可也。如法服而汗頓止,乃為立消痰降火之方,二劑而安。

蓋亡陽亡陰,相似而實不同,一則脈微,汗冷如膏,手足厥逆而舌潤;一則脈洪,汗熱不黏,手足溫和而舌乾。但亡陰不止,陽從汗出,元氣散脫,即為亡陽。然當亡陰之時,陽氣方熾,不可即用陽藥,宜收斂其陽氣,不可不知也。亡陰之藥宜涼,亡陽之藥宜熱,一或相反,無不立斃。

標本先後之間,辨在毫髮,乃舉世更無知者,故動輒相反也。

雄按:吳馥齋令姊體屬陰虧,歸沈氏後,余久不診,上年聞其久嗽,服大劑滋補而能食肌充,以為愈矣。今夏延診云:嗽猶不愈。及往視,面浮色赤,脈滑不調,舌絳而干,非肉不飽。曰:此痰火為患也。不可以音嘶脅痛,遂疑為損怯之末傳。予清肺化痰藥為丸噙化,使其廓清上膈,果膠痰漸吐,各恙乃安。

其形復瘦,始予養陰善後。病者云:前進補時,體頗漸豐,而腰間疼脹,略一撫摩,嗽即不已,自疑為痰。而醫者謂為極虛所致,補益加峻,致釀為遍體之痰也。

觀察毛公裕,年屆八旬,素有痰喘病,因勞大發,俯幾不能臥者七日,舉家驚惶,延余視之。余曰:此上實下虛之證。用清肺消痰飲,送下人參小塊一錢,二劑而愈。毛翁曰:徐君學問之深,固不必言,但人參切塊之法,此則聰明人以此炫奇耳。後歲余,病復作,照前方加人參煎入,而喘逆愈甚。

後延余視,述用去年方而病有加。余曰:莫非以參和入藥中耶?曰:然。余曰:宜其增病也。仍以參作塊服之,亦二劑而愈。蓋下虛固當補,但痰火在上,補必增盛,惟作塊則參性未發,而清肺之藥,已得力過腹中,而人參性始發,病自獲痊。此等法古人亦有用者,人自不知耳,於是群相歎服。

雄按:痰喘礙眠,亦有不兼虛者。黃者華年逾五旬,自去冬因勞患喘,迄今春兩旬不能臥,顧某作下喘治,病益甚。又旬日,迓余視之,脈弦滑,苔滿布舌邊絳,乃冬溫薄肺,失於清解耳,予輕清肅化藥治之而痊。至參不入煎,欲其下達;與丸藥噙化,欲其上戀,皆有妙義,用藥者勿以一煎方為了事也。

又有虛不在陰分者。余治方嘯山,今秋患痰喘汗多,醫進清降藥數劑,遂便溏肢冷,不食礙眠,氣逆脘疼,面紅汗冷,余診之,脈弦軟無神,苔白不渴,乃寒痰上實,腎陽下虛也。以真武湯去生薑,加乾薑、五味、人參、厚朴、杏仁,一劑知,二劑已。又治顧某體肥白,脈沉弱,痰喘易汗,不渴痰多,啜粥即嘔,以六君去甘草,加厚朴、杏仁、薑汁、川連,蓋中虛痰滯也,投匕果痊。

白話文:

標題: [痰喘與陰虛]

內容: 在蘇州有一位沈夫人的母親,她患有發燒、咳嗽、以及痰喘的問題。她的女婿毛先生請我去為她看診。之前已經有一位知名的醫生在那裡,他寫下診斷說:「大汗一直流,這代表陽氣快消失了。該怎麼辦呢?必須使用人參、附子、熟地黃、乾薑這些藥物,」寫完處方後就離開了。

我到達後沒有留下我的名字,等那位醫生離開後才進入。我檢查她的脈象發現非常強烈,且她的四肢並不冰冷,她正喘著氣並且汗水直流。我轉向毛先生說:「趕快買半合的浮麥,加上七顆大棗,煮成湯讓她喝。」按照這個方法服用後,她的汗立刻停止了。接著我為她開了清痰降火的藥方,服用了兩劑後病情穩定下來。

陽氣消失和陰氣消失的情況很相似,但實際上是不同的。一種情況下脈象微弱,汗冰冷且像油脂一樣,四肢冰冷而舌頭濕潤;另一種情況下脈象強烈,汗熱但不黏,四肢溫暖而舌頭乾燥。但是,如果陰氣消失不停止,陽氣就會跟著汗水流失,元氣散失,就會成為陽氣消失。然而,在陰氣消失的時候,陽氣還很旺盛,不能立即使用補陽的藥物,應該收斂陽氣,這是必須要注意的。治療陰氣消失的藥物應該是涼性的,治療陽氣消失的藥物應該是熱性的,一旦反過來使用,病人很可能立刻就會死亡。

對於病根和症狀之間的區別,即使只有一絲一毫的差異,全世界也幾乎沒有人能夠分辨,所以通常都會用錯藥。

吳馥齋的姐姐屬於陰虛體質,嫁給沈家後,我很久沒有為她看診。去年我聽說她長期咳嗽,服用大量滋補的藥物後,胃口好且身體健康,我以為她已經康復了。今年夏天她請我看診,說道:「咳嗽還是沒有好。」我去看她,她的臉浮腫且面色紅潤,脈象不整且舌頭深紅乾燥,除非吃肉否則不會感到飽。我說:「這是痰火的問題。」不能因為聲音嘶啞和肋骨疼痛,就懷疑是虛弱的晚期傳染。我給她開了清肺化痰的藥丸,讓她含化,使她的上隔腔清潔,果然粘稠的痰漸漸被吐出,各種不適都得到了緩解。

她的身形再次變瘦,我開始給予她滋陰的後期療程。病人說:「之前服用補藥時,身體逐漸變得豐滿,但是腰部疼痛且腫脹,稍微按摩一下,咳嗽就不會停止,我懷疑是痰的問題。」但是醫生認為這是極度虛弱導致的,補益的藥物更強烈,結果導致全身都是痰。

毛公裕觀察員,年近八十,長期患有痰喘的問題,因為勞累病情加重,七天來只能趴在桌子上無法躺下,全家人都非常擔心,請我去看他。我說:「這是上實下虛的症狀。」使用清肺消痰飲,加上一小塊的人參,兩劑後就康復了。毛老先生說:「徐醫生的學識深厚,不必多說,但是用人參切片的方法,這只是聰明人炫耀自己的技巧罷了。」一年多後,病情再次發作,按照之前的處方加上人參煎煮,但喘息更加嚴重。

後來他請我再去看他,描述使用去年的處方後病情反而惡化。我問:「你是不是把人參混入藥中一起煮?」他回答:「是的。」我說:「這樣當然會病情加重。」仍然讓人參作為塊狀服用,也是兩劑後就康復了。下虛確實應該補充,但是痰火在上面,補充必然會增加痰火,只有將人參切成塊狀,人參的性質尚未發揮,而清肺的藥物已經在腹中發揮作用,人參的性質才開始發揮,疾病自然會得到治癒。這種方法古時也有使用,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,因此大家都對此感到欽佩。

痰喘影響睡眠,也有不伴隨虛弱的情況。黃華年超過五十歲,從去年冬天因為勞累患上了喘息,直到今年春天二十天無法躺下睡覺,顧某把他當作下喘來治療,病情反而更加嚴重。十天後,他請我去看他,脈象弦滑,舌苔遍佈舌邊且深紅,這是冬季溫度影響肺部,沒有得到清潔解決的問題,我用輕清肅化的藥物治療他,病情得到緩解。至於人參不加入煎煮,是希望它能向下達到;與藥丸含化,是希望它能向上黏附,都有其獨特的意義,使用藥物的人不要以為只有一個煎煮的處方就解決了一切。

也有虛弱不在陰分的情況。我治療方嘯山,他今年秋天患有痰喘和大量汗水,醫生給他開了幾劑清降藥物,結果他開始拉肚子、四肢冰冷、不想吃飯、影響睡眠、氣喘、胃疼、面色紅潤、汗水冰冷,我為他診斷,脈象軟弱無神,舌苔白色且不口渴,這是寒痰上實,腎陽下虛。我使用真武湯去掉生薑,加上乾薑、五味、人參、厚朴、杏仁,一劑後病情得到改善,兩劑後病情得到控制。另外,我治療顧某,他身體肥胖白皙,脈象沉弱,痰喘容易出汗,不口渴且痰多,喝粥就會嘔吐,我使用六君子去掉甘草,加上厚朴、杏仁、薑汁、川連,這是中虛痰滯,服用了藥物後病情果然得到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