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洄溪醫案按》~ 失魂 (8)

回本書目錄

失魂 (8)

1. 痰喘

松江王孝賢夫人,素有血證,時發時止,發則微嗽,又因感冒變成痰喘,不能著枕,日夜俯幾而坐,竟不能支持矣。是時有常州名醫法丹書,調治無效,延余至。余曰:此小青龍證也。法曰:我固知之,但弱體而素有血證,麻、桂等藥可用乎?余曰:急則治標,若更喘數日,則立斃矣。且治其新病,愈後再治其本病可也。

法曰:誠然。然病家焉能知之?治本病而死,死而無怨。如用麻、桂而死,則不咎病本無治,而恨麻、桂殺之矣。我乃行道之人,不能任其咎,君不以醫名,我不與聞,君獨任之可也。余曰:然,服之有害,我自當之,但求先生不阻之耳。遂與服,飲畢而氣平就枕,終夕得安。

然後以消痰潤肺、養陰開胃之方以次調之,體乃復舊。法翁頗有學識,並非時俗之醫,然能知而不能行者,蓋欲涉世行道,萬一不中,則謗聲隨之,余則不欲以此求名,故毅然用之也。凡舉事一有利害關心,即不能大行我志,天下事盡然,豈獨醫也哉!

雄按:風寒外束,飲邪內伏,動而為喘嗽者,不能捨小青龍為治。案中雲感冒,是感冒風寒,設非風寒之邪,麻、桂不可擅用,讀者宜有會心也。

白話文:

【痰喘】

松江有一位名叫王孝賢的夫人家中,她長期患有出血症狀,病情時好時壞,每次發作都會輕微咳嗽。後來因為不小心受涼,病情轉變為嚴重的痰喘,到了晚上,她已經無法平躺睡覺,只能日夜彎腰坐在桌旁,身體狀況每況愈下,似乎撐不下去了。

當時有一位來自常州的名醫法丹書,雖然竭力調理,卻始終無法改善她的病情。最後,請我來診治。我一看便說:「這是小青龍湯的適應症。」法丹書回應:「我當然知道,但她體質虛弱,又有出血的舊疾,使用像麻黃、桂枝這類強烈的藥物,真的合適嗎?」我回答:「在危急情況下,應該先治標,如果再喘息幾天,恐怕就會喪命。而且,我們應該先治療新的疾病,等到病情好轉後,再處理舊疾也不遲。」

法丹書表示:「你說得對,但是病人和家屬怎麼可能理解呢?如果我們治療舊疾導致她死亡,就算他們無怨言;但如果用了麻黃、桂枝這類藥物而她死亡,他們不會怪罪病情本來就難以治癒,反而會歸咎於這些藥物奪去了她的生命。我只是一個行醫之人,無法承擔這樣的責任。你既然不是靠醫術成名,我也不參與其中,你一個人承擔這個風險就好。」我答應:「好吧,如果藥物對她有害,我願意負責,只是希望先生不要阻止。」於是,我讓她服用了藥物,喝完之後,她的呼吸逐漸平穩,終於能夠安然入睡。

之後,我開始使用化痰潤肺、滋陰開胃的藥方,逐步調整她的身體狀況,最終她恢復了健康。法丹書老先生很有學識,絕非一般的庸醫,但他雖然明白道理,卻不敢實踐。他想在社會上行醫救人,但萬一出現失誤,就會招致批評,而我並不追求名利,因此纔敢大膽地使用藥物。無論做任何事情,一旦牽扯到利害關係,往往無法順利實現自己的願望,這在任何領域都是一樣的道理,何止醫學呢!

雄按:當風寒侵襲體外,飲食不當引發的邪氣潛藏於體內,導致喘息咳嗽時,不能放棄使用小青龍湯來治療。案例中提到的「感冒」,指的是風寒引起的感冒。如果不是風寒所導致的疾病,麻黃、桂枝等藥物就不能隨意使用,讀者應該能理解這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