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9)

1. 暑症

中暑熱極,妄見妄言,見鬼,然人不煩躁,口不甚渴,人謂熱極發狂,誰知寒極相戰,寒引神出,似狂非狂乎。中暑熱症,何變寒,寒更變似狂。蓋陰氣素虛,陽又不旺,暑熱乘陰陽兩衰,由肺入心,心氣不足,神即越出逃腎,腎中陰寒之氣上升,則暑邪自出心外,流連肺內。暑邪既出,心宜重歸本宮,然心尚恐暑侵,仍依肝子以安神。

肝藏魂,神入於肝則肝魂不寧,出於軀殼,妄見妄言見鬼。魂外遊,神居魂室,反享寧靜,況無肝火,腎中陰寒相逼,心君藉以杜暑,恃此無恐,有何煩燥乎?惟肺獨受暑邪,火刑金作渴。然腎見肺被刑,腎中陰寒直衝救肺,故口雖渴不甚。宜散肺中暑邪,補脾胃。土旺肺亦旺矣。

肺旺又得散邪藥,暑自難留,暑散魂歸神返。用,護金湯,;麥冬一兩,人參、茯苓三錢,百合五錢,紫苑、香薷、甘草一錢。二劑愈。妙在補肺脾胃氣,不救心以益寒、不助腎以泄火,不補肝逐神,魂自歸肝,神自返心者,以邪有制,不必逐之太過,正不大虛,不必補之太多。不可因邪居上而下治,正輕於下而重治。

中暑熱,吐血傾盆,色紫黑,氣喘作脹,不能臥,口渴飲水,又不快,人謂暑極動血,誰知腎熱極嘔血乎。明是中暑吐血,何謂屬腎熱?蓋暑火動腎火也。腎火,龍雷火。龍雷原伏地,夏月地甚寒,不能下藏,多上泄,怒激而成霹靂,火光劃天,大雨如注,腎火下伏於腎,每與天之龍雷相應。暑氣亦天龍雷火,暑熱極,龍雷乃從地出,非同氣相引之驗乎。

天氣大熱,龍雷之火遍滿六合,豈人身五臟反不深入乎?然人龍雷不動,則暑氣不能相引。苟腎水虧,腎火欲動,一遇天之龍火,同氣相感,安得不勃然振興,龍雷一發,已不可止。況兩火相激,其勢更烈,乃直衝而上,挾胃中血大吐。血紫黑者,正顯龍雷之氣也。況龍雷霹處,必變紫黑,臟腑何不然。

火既升,所過胃氣必大傷,氣傷則逆,逆則喘。胃血出,胃火又傷,何能遽生新血以養胃?故胸膈脹。胃為腎關,關門不閉,夜無開合之權,安得臥?吐血則液干,液干則口渴,內水不足,必索外水以救。飲水不快者,龍雷火,陰火,非陽火。宜大補腎水,不可大泄火以傷腎氣。

用,沛霖膏,:玄參四兩,人參一兩,生地、麥冬二兩,牛膝五錢,荊芥(炒黑)三錢。四劑全愈。仍服六味地黃丸。此大補腎水,水足火自歸腎。火歸,血自止於胃關,何用知、柏泄火,香薷、藿香散暑。況泄火必損胃,散暑必耗肺,必血不止,火不滅而死。若用前方,既沛腎水、又生胃氣,有益無損。

中暑熱,足冰冷,上身火熱,煩躁不安,飲水則吐,人謂暑氣阻隔陰陽,誰知暑散腎火不能歸腎乎。龍雷之火,因暑相感,乃奔騰,世徒泄暑熱,不引火歸源,暑散火不得歸,留上焦而作熱。火盡在上,下焦無火,安得不兩足如冰。火在上,寒在下,兩相攻,中焦排難解紛,兩不相合,自煩躁不安。

白話文:

暑症

中暑極度炎熱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甚至看見鬼怪,但病人並不煩躁,也不覺得很渴。人們以為是熱極而發狂,其實是寒熱交戰,寒邪導致神氣外泄,看似發狂,卻又不完全是發狂。中暑的熱症,為何會轉變為寒症,寒症又為何會表現得像發狂一樣?這是因為陰氣本來就虛弱,陽氣也不旺盛,暑熱乘虛而入,導致陰陽兩虛,從肺部侵入心臟,心氣不足,神氣便會外溢,逃逸到腎臟。腎臟中的陰寒之氣上升,暑邪便從心臟外溢,停留在肺部。暑邪既已外溢,心臟應該回到原來的位置,但心臟仍然害怕暑邪侵犯,於是依附在肝臟以安神。

肝臟藏魂,神氣進入肝臟,肝魂不安寧,於是神氣離開軀殼,出現胡言亂語、看見鬼怪的現象。魂魄在外遊走,神氣卻在魂魄的居所,反而感到寧靜,況且沒有肝火,腎臟中的陰寒之氣逼迫,心臟得以藉此抵禦暑邪,所以沒有煩躁感。只是肺部單獨承受暑邪的灼傷,如同金被火燒,所以口渴。但腎臟見肺部受傷,腎臟中的陰寒之氣便直衝上去救治肺部,所以雖然口渴,卻並不嚴重。應該散去肺部中的暑邪,補益脾胃。脾胃強盛,肺氣也會旺盛。

肺氣旺盛,又能服用散邪的藥物,暑邪自然難以停留,暑邪散去,魂魄歸位,神氣返還。可以使用護金湯:麥冬一兩,人參、茯苓三錢,百合五錢,紫苑、香薷、甘草一錢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妙處在於補益肺脾胃之氣,不急於救治心臟而加重寒邪,不幫助腎臟泄火,不補益肝臟而驅逐神氣,魂魄自然歸於肝臟,神氣自然回到心臟。因為邪氣已經受到控制,不必過度驅逐;正氣也沒有過度虛弱,不必過度補益。不可因為邪氣在上而從下治療,也不可因為正氣在下而過度治療。

中暑發熱,大量吐血,血色紫黑,氣喘胸悶,不能平臥,口渴飲水,卻不覺得舒服。人們認為是暑熱極度導致血液奔流,其實是腎臟的熱邪極度亢盛導致嘔血。明明是中暑吐血,為何說是腎熱?因為暑熱激動了腎火。腎火,如同龍雷之火。龍雷之火本來潛伏於地下,夏季地氣寒冷,不能下藏,多向上冒,遇激怒則形成霹靂,火光衝天,大雨傾盆。腎火潛伏於腎臟,常與天上的龍雷之火相呼應。暑邪也是天上的龍雷之火,暑熱極度,龍雷之火便從地底冒出,這不就是同氣相吸的驗證嗎?

天氣酷熱,龍雷之火充滿天地,難道人體五臟不會受到影響嗎?但是人體的龍雷之火不動,暑邪就不能與之相感。如果腎水不足,腎火想要動,一遇到天上的龍雷之火,同氣相感,怎能不勃然興起?龍雷之火一起,便不可遏制。況且兩種火相激,力量更強,便直衝向上,挾裹胃中的血液大量吐出。血色紫黑,正是龍雷之火的特徵。況且龍雷擊中之處,必然變為紫黑,臟腑也一樣。

火往上衝,經過的胃氣必然受到很大損傷,胃氣受損則逆亂,逆亂則氣喘。胃出血,胃火又受損傷,怎麼能很快生出新的血液來滋養胃?所以胸膈脹滿。胃是腎臟的關口,關口不閉,晚上沒有開合的調節,怎麼能睡得著?吐血則體液乾燥,體液乾燥則口渴,體內水分不足,必然要尋找外來的水分來救治。飲水卻不舒服,是因為龍雷之火是陰火,不是陽火。應該大力補益腎水,不能大泄腎火而損傷腎氣。

可以使用沛霖膏:玄參四兩,人參一兩,生地、麥冬二兩,牛膝五錢,荊芥(炒黑)三錢。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之後再服用六味地黃丸。這是大力補益腎水,腎水充足,腎火自然歸於腎臟。腎火歸位,血液自然停止流失,何必用知母、黃柏泄火,香薷、藿香散暑?況且泄火必然損傷胃氣,散暑必然耗損肺氣,必然導致出血不止,火不熄滅而死亡。如果使用前面的方劑,既能補益腎水,又能生發胃氣,只有益處沒有損害。

中暑發熱,腳冰冷,上半身發熱,煩躁不安,飲水就吐,人們認為是暑邪阻隔了陰陽,其實是暑邪散去後,腎火不能歸於腎臟。龍雷之火,因為暑邪而受影響,便奔騰起來,世人只知道瀉去暑熱,而不引導腎火歸位。暑邪散去,腎火不能歸位,停留在上焦而導致發熱。火氣全部在上焦,下焦沒有火氣,腳怎能像冰一樣冷呢?火在上,寒在下,兩者互相攻擊,中焦承受著矛盾,兩者不相協調,所以煩躁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