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8)
卷六 (8)
1. 暑症
煎飲,即吐愈。此脈必沉伏,不吐則死。古亦知用瓜蒂,但不敢加參。胃氣虛,故中暑,今大吐,胃必更傷,故用人參,吐中安胃。且胃素虛,暑邪壅之,雖用瓜蒂,氣祛不能上送,欲吐不能,即吐不多,邪終難出。用人參一兩,則陽氣大旺,力能祛邪。得瓜蒂,安得不大吐。
使邪散正氣無傷,如內亂定,君臣復歸,仍是攸寧。
中暑熱極,登高而呼,棄衣而走,見水而投,人謂暑毒侵,誰知胃火助乎。暑熱犯心不犯胃。蓋暑與心俱屬火,同氣相得也。胃,心子。胃見暑邪犯心,即登土中之火以相衛。胃多氣多血,火最酷烈,暑邪畏胃火,遁心中,心喜寒不喜熱,又畏暑邪直入,不敢自安,胃又怒暑邪入心,縱火焚燒心外,二火相逼,心君下堂,神無所依,登高而呼,火上騰,棄衣而走,憎衣添熱,見水而投,喜剋火也。此時無津液養,必多汗亡陽,陰陽兩竭,火不大泄,燎原之勢,何以撲滅。
用,三聖湯,:人參、石膏、玄參三兩。二劑。另用,緩圖湯,:玄參二兩,人參、青蒿一兩,麥冬三兩。二劑全愈。前湯少有霸氣,然火熱極,必爍干腎水,故重用。然人參與石膏同重,故但泄胃火,不傷胃氣。玄參又滋潤生水,水生火尤易滅。後方不用石膏,以胃火大泄,不過余煙時起時滅,故改麥冬、青蒿益陰又息火。
或問因暑發狂宜消暑,前方泄火不顧暑,何以奏功?不知暑亦火,泄火即泄暑。若加入藿香、香薷等,則石膏下降,二香外散,掣肘反不建功。
中暑熱症,必多汗,今大汗如雨,一出不止,人謂發汗亡陽,死症,誰知亡陰死症乎。暑熱傷心,心傷汗自外泄,然心中無汗,何以有汗,此汗生於腎,蓋心液腎所生也,豈心中之汗非腎所出乎。雖汗多亡陽,乃陽旺,非陰虛。但陰不能制陽,陽始旺,亦陰不能攝陽,陽始亡。
陰陽互為其根,陰不能攝陽,陽能戀陰,尚可回陰中。陽一出不返,陽根於陰,陽出不留,陰亦俱出,罄腎中之精,化汗大泄,試思心液幾何,能發汗如雨乎?明是腎汗,非心汗。汗是腎非心,亡亦是陰非陽矣。世謂發汗亡陽,未知陰陽之道也。用,救亡生陰丹,:人參二兩,棗皮二兩,熟地半斤,北味、茯神、白芍一兩。
熟地、棗、味俱填精補水,茯神安心,白芍收魂,人參回陽,此人所知。陰已外亡,非填精何以灌注涸竭之陰;陽已外亡,非補關元,何以招散失之陽。妙在棗皮、北味補陰仍收斂,陰得補而水生,腎中有本,汗得補而液轉,心內無傷。又茯神安之,白芍收之,則陽回陰返,自有神捷。
如家遭回祿,搬移惟恐不速,及火滅屋存,親友爭助,兼有金帛米粟,自速奔回,重尋家室,整舊如新,以安眷屬。倘少用煎藥,無論水不驟生,火不遽息,遙望室廬盡化,又無米粟金帛,神亦何戀而復歸乎?此論實人所未知。
白話文:
暑症
中暑後服用瓜蒂湯嘔吐痊癒。這種脈象必定沉伏,不吐就會死。古人也知道用瓜蒂,但不敢加人參。因為胃氣虛弱才會中暑,現在大量嘔吐,胃必然更受損傷,所以要用人參,在嘔吐後安撫胃氣。而且胃本來就虛弱,暑邪阻塞,即使使用瓜蒂,陽氣不足以將邪氣向上排出,想吐卻吐不出來,或者吐得不多,邪氣終究難以排出。使用一兩人參,則陽氣旺盛,就能夠驅除邪氣。有了瓜蒂,怎麼能不大吐呢?
使邪氣散去,正氣不受損傷,如同內亂平定,君臣復位,就能夠恢復安寧。
中暑熱極時,會登高呼叫,脫衣奔跑,見水就跳,人們認為是暑毒侵犯,卻不知道是胃火在作祟。暑熱侵犯的是心臟,而不是胃。因為暑熱與心臟都屬於火,同氣相求。胃是心的子,胃見到暑邪侵犯心臟,就用土中的火來防衛。胃氣血充足,火最猛烈,暑邪畏懼胃火,就躲到心臟裡。心臟喜寒不喜熱,又害怕暑邪直接進入,不敢安穩,胃又憤怒暑邪入心,於是縱火焚燒心臟外部,兩股火互相逼迫,心君失去依靠,神魂無所依附,所以登高呼叫(火往上竄),脫衣奔跑(衣服增熱),見水就跳(水能剋火)。此時沒有津液滋養,必然大量出汗而耗損陽氣,陰陽兩虛,火勢不得到控制,如同燎原之勢,怎麼撲滅呢?
因此,要用三聖湯:人參、石膏、玄參各三兩,服用兩劑。另外用緩圖湯:玄參二兩,人參、青蒿各一兩,麥冬三兩,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前一種湯藥力量較強,但火熱極盛,必然會灼傷腎水,所以藥量較重。但是人參和石膏用量相同,所以只瀉胃火,不傷胃氣。玄參又能滋潤生水,水生火,更容易滅火。後一方不用石膏,因為胃火已經大泄,只是偶爾餘火復燃,所以改用麥冬、青蒿來滋陰息火。
有人問:因暑熱而發狂,應該消暑,前方的藥方瀉火而不顧暑熱,為什麼能奏效?不知道暑熱也是火,瀉火就是瀉暑。如果加入藿香、香薷等藥,石膏就會下降,兩種香藥外散,反而互相牽制,不能奏效。
中暑熱症,必然多汗,現在大汗淋漓,止不住,人們認為是發汗傷了陽氣,是死症,卻不知道是亡陰的死症!暑熱傷心,心傷了汗液就從體表排出,但是心臟裡沒有汗,汗從哪裡來呢?這汗液是腎臟生成的,因為心液是腎臟生成的,難道心臟的汗不是腎臟產生的嗎?雖然大量出汗耗損陽氣,那是因為陽氣旺盛,而不是陰虛。但是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,陽氣才旺盛;同樣陰氣不足以攝納陽氣,陽氣才耗損。
陰陽互為根本,陰氣不足以攝納陽氣,陽氣還能夠依附陰氣,還能夠恢復陰氣。陽氣一旦排出就不再回來,陽氣的根在陰氣,陽氣排出不保留,陰氣也一起排出,耗盡腎臟精氣,化為汗液大量排出,試想心液有多少,能出汗如雨嗎?明顯是腎汗,不是心汗。汗液來自腎臟而不是心臟,耗損的也是陰氣而不是陽氣。世人認為發汗傷了陽氣,卻不知道陰陽之道。所以要用救亡生陰丹:人參二兩,棗皮二兩,熟地半斤,北五味子、茯神、白芍各一兩。
熟地、棗皮、五味子都能滋補精氣,補充水分,茯神安神,白芍斂魂,人參回陽,這些都是人所知道的。陰氣已經從體表耗損,不補充精氣怎麼能灌注枯竭的陰氣呢?陽氣已經從體表耗損,不補益關元怎麼能招回散失的陽氣呢?妙在棗皮、五味子補陰又能收斂,陰氣得到補充,水液就產生,腎臟有了根本,汗液得到補充,液體就能轉化,心臟就不會受傷。再用茯神安神,白芍收斂,則陽氣歸位,陰氣復原,自然就會很快見效。
如同家裡遭遇火災,搬遷越快越好,等到火滅了房子還在,親朋好友來幫忙,又有錢財糧食,就能很快搬回來,重新修繕房屋,安頓家人。如果少用煎藥,無論水液不會很快產生,火勢也不會很快熄滅,遙望家園已經化為灰燼,又沒有錢財糧食,神魂又怎麼能戀家而回來呢?這番道理,確實是人所不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