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7)

1. 暑症

行役負販,馳驅於烈日,感暑猝倒,人謂中暑,誰知中暍乎。暍與暑何分?蓋暑熱由外入,暍熱由內出。行役負販,馳驅勞苦,內熱欲出,外暑遏抑,故猝倒,是暑在外,熱閉也。倘暑不宣揚內熱,則氣閉熱反不散。宜散內熱,佐消暑。用,救暍丹,:青蒿五錢,茯苓、白朮三錢,香薷、知母、乾葛一錢,甘草五分。

二劑熱散,不必三劑。方用青蒿平胃火,又解暑熱為君。香薷解暑,乾葛解熱為佐。又慮內熱極,但散而不寒,恐火炎上,故加知母涼之,更妙在白朮、茯苓利腰臍,通膀胱,使火熱下趨小腸盡出,火下行,自不逆沖,外暑內熱各化烏有。

膏粱子弟,多食瓜果寒胃,忽感暑猝倒,人謂中熱,誰知中暑乎。蓋膏梁人,天稟弱,又多欲,未有不內寒者,復加瓜果增寒涼,宜暑難中,然內寒極,外熱反易入,暑氣瀰漫兩間,無陰可依,遇陰虛人即乘而入。法不可先祛暑,必須補氣。然既因陰虛以致陽邪,似宜補陰,何反補陽氣?不知補陰則陰雖旺,轉為陽邪所喜,陽正恐陰弱不能相配,若助陰,毋論陰難祛陽,陽邪且久居不去,必深根蒂固而生變。惟補其陽則陽氣旺,正陽與邪陽攻擊,又益散暑藥,則邪陽自不戰而走。

用,散暑回陽湯,:人參、茯神、白朮五錢,香薷、扁豆二錢,陳皮五分,甘草一錢。方中參、朮、茯、豆健脾補氣,用以回陽。香薷散暑,何多少懸殊?不知陰虛,脾虛也,脾雖屬陰,非補陽藥不效。況陽邪盛,非多用何以相敵。倘少用,恐致敗衄。即取勝,暑退元氣未能遽復,與其暑退補陽,何若於邪旺時多用。

正無虧,邪又速去。

中暑氣不升降,霍亂吐瀉,角弓反張,寒熱交作,心胸煩悶,人謂暑氣內熱,誰知陰陽拂亂乎。陰陽和則邪不能幹,苟陰不交陽,陽不交陰,邪即乘之而入。邪扶強不扶弱,陰強助陰,陽強助陽。夏人多陰虛陽旺,邪即乘陰虛而入,欺陰弱也。然陽旺又助陽不助陰,陰見邪助陽,又妒陽旺而相戰,陽又嫌與邪黨,欲嫁邪於陰,陰不受,於是陰陽亂,邪往來作崇。

此陰陽所以不通,上不升,下不降,霍亂吐泄,角弓反張,陰不交陽作寒,陽不交陰作熱,心胸競成戰場,安得不煩悶。宜和陰陽,佐祛暑,緩調,不可遽折。用,和合陰陽湯,:人參、香薷、藿香、蘇葉、花粉一錢,白朮二錢,茯苓五錢,厚朴五分,陳皮、枳殼三分,砂仁一粒。水煎,探冷徐服。

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此分陰陽清濁,通上下浮沉,調和拂亂,實有奇功,助正不增火,祛邪不傷氣,殆此方歟。

中暑熱,腹疼痛,欲吐不能,欲泄不得,人謂乾霍亂。霍亂向分乾溼?以不吐瀉耳。邪在胃則吐,則邪越上,在腹得泄,則邪趨下。越上邪不入中,趨下邪不入內。今不吐不泄,堅居中焦,如皇城反叛,四境雖安,腹心之禍立時變亂,喋血于禁門,橫屍於內殿,非奮不顧身之將,冒矢受鋒,烏能安反側於頃刻,定禍亂於須臾。用,人參瓜蒂湯,:人參一兩,瓜蒂七個。

白話文:

暑症

在烈日下奔波勞碌,像是做搬運或是趕路的,突然昏倒,人們都說是中暑,又有誰知道是中暍呢?暍和暑到底有什麼不同?所謂暑熱,是從體外進入身體;而暍熱,則是從身體內部散發出來的。那些奔波勞碌的人,因為過度疲勞,身體內部產生熱氣想要散發,卻被外面的暑氣阻擋,所以突然昏倒,這是因為暑氣在外,將內部的熱氣悶住了。如果暑氣沒有將內熱宣洩出來,那麼熱氣就會被悶在體內無法散去。這時應該要疏散內部的熱氣,並輔助消除暑氣。用「救暍丹」這個藥方:青蒿五錢,茯苓、白朮各三錢,香薷、知母、乾葛各一錢,甘草五分。

通常吃兩劑藥熱氣就能散去,不必吃到第三劑。這個藥方用青蒿來平息胃火,又可以解除暑熱,作為主藥。香薷解暑,乾葛解熱作為輔助。又考慮到內熱太盛,只散熱而不降溫,恐怕熱氣會向上竄,所以加入知母來涼潤降火,更巧妙的是加入白朮和茯苓,可以利水滲濕,通暢腰部和肚臍附近的氣機,讓膀胱通暢,使火熱之氣向下走到小腸排出,火氣往下走,自然不會逆行向上衝,外面的暑氣和內部的熱氣都能消散。

那些吃太好的人,平常吃太多瓜果等寒涼食物,導致腸胃虛寒,如果突然感到暑氣而昏倒,人們會說是中熱,又有誰知道是中暑呢?那些吃太好的人,通常體質虛弱,又慾望過多,沒有不內虛寒的,再加上吃瓜果增加寒涼,本來暑氣不容易侵入,但因為體內寒氣太重,反而容易讓外面的熱邪入侵。暑氣瀰漫在天地間,沒有陰涼的地方可以依附,遇到陰虛的人就會趁虛而入。治療方法不能先祛暑,必須先補氣。既然是因為陰虛而導致陽邪入侵,似乎應該補陰,為何反而要補陽氣?這是因為,補陰反而會讓陰氣旺盛,成為陽邪喜歡的環境,陽氣反而會因為陰氣虛弱而無法與之抗衡,如果補陰,不要說陰氣難以驅除陽邪,陽邪還會長期滯留體內,根深蒂固而產生病變。只有補陽,才能讓陽氣旺盛,正陽與邪陽才能互相抗衡,再配合散暑藥,陽邪自然會不戰而退。

用「散暑回陽湯」這個藥方:人參、茯神、白朮各五錢,香薷、扁豆各二錢,陳皮五分,甘草一錢。這個藥方中,人參、白朮、茯神、扁豆可以健脾補氣,用來恢復陽氣。香薷可以散暑,為何用量這麼少?這是因為陰虛,脾氣也虛弱,脾雖然屬陰,但只有補陽藥才能有效。況且陽邪盛,不多用補陽藥,如何能夠與之抗衡?如果用量少,恐怕會導致病情惡化,就算勉強取勝,暑氣雖然退了,元氣也無法立即恢復。與其等到暑氣退了再補陽,不如在邪氣旺盛時多用。

當身體正氣沒有虧損時,邪氣也會很快散去。

如果中暑導致身體氣機升降失常,出現霍亂(上吐下瀉),身體僵硬彎曲如弓,忽冷忽熱,心胸煩悶,人們說是暑氣內熱,又有誰知道是陰陽失調呢?陰陽調和,邪氣就無法侵入。如果陰氣不與陽氣交合,陽氣不與陰氣交合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。邪氣會幫助強盛的一方,不會幫助弱勢的一方,陰氣強盛就會幫助陰氣,陽氣強盛就會幫助陽氣。夏天的人大多陰虛陽盛,邪氣就會趁著陰氣虛弱時入侵,欺負陰氣弱。然而陽氣旺盛,又會助長陽氣而忽略陰氣,陰氣看到邪氣幫助陽氣,又會忌妒陽氣旺盛而與之鬥爭,陽氣又嫌陰氣與邪氣同流合污,想要將邪氣轉嫁給陰氣,陰氣不接受,於是陰陽失調,邪氣來回作祟。

這就是陰陽氣機不通的原因,上不能升,下不能降,導致上吐下瀉,身體僵硬彎曲如弓,陰氣不與陽氣交合就會發冷,陽氣不與陰氣交合就會發熱,心胸如同戰場一樣,怎能不煩悶呢?應該要調和陰陽,輔助祛除暑氣,慢慢調理,不可操之過急。用「和合陰陽湯」這個藥方:人參、香薷、藿香、蘇葉、花粉各一錢,白朮二錢,茯苓五錢,厚朴五分,陳皮、枳殼各三分,砂仁一粒。用水煎煮,放涼後慢慢服用。

通常吃兩劑藥就會痊癒,不必吃到第三劑。這個藥方可以區分陰陽清濁,疏通上下氣機,調和陰陽失調,確實有奇效,可以扶助正氣而不會助長火氣,祛除邪氣而不會損傷氣機,大概就是這個藥方的功效吧。

如果中暑發熱,腹痛,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卻拉不出來,人們會說是乾霍亂。霍亂本來就分乾濕嗎?只是不吐不瀉而已。邪氣在胃就會吐,邪氣就會往上走;在肚子裡可以排泄,邪氣就會往下走。邪氣往上走就不會深入身體內部,往下走就不會進入體內。現在既不吐又不瀉,邪氣堅固地停留在中焦,就像皇城發生叛亂,四境雖然平安,但腹心的禍患隨時會發生動亂,血濺禁門,橫屍內殿,如果沒有奮不顧身的將領,冒著箭雨刀鋒,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,在頃刻之間消除禍患?用「人參瓜蒂湯」這個藥方:人參一兩,瓜蒂七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