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6)

1. 火熱

法不必統臟腑火盡泄,但泄胃火,餘火自息。用,攻火湯,:大黃、炒梔子、白芍三錢,石膏五錢,當歸一兩,厚朴、柴胡、甘草一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此泄脾胃火不損脾胃氣,又兼舒肝,火尤易消。此扼要爭奇,實有秘奧。

心中如火燒,自覺焰一起,輒欲小便,急遺溺,大便隨出,人謂心火下行,誰知心與心包二火作祟乎。心包,代君司化者也。君火盛,相火寧,君火衰,相火動,似相火猖狂,仍系君火。然亦有君火盛相火亦動者,蓋君相二火不可齊動,齊動不兩立。相見君火旺,不敢上奪君權,讓君下行,君火既動,無可發泄,心與小腸為表裡,自移熱小腸,相火隨輔君火下行,既入小腸,更引入大腸矣,故二便同遺也。法安二火勢,焰自消。

用,四物湯,加味治之。熟地、當歸、玄參一兩,川芎、黃連、車前子二錢,白芍五錢,黃柏一錢。四劑全愈。四物補血,火動由於血燥,補血,臟腑無干涸,涼血,火焰不浮游。況黃連清君火,黃柏清相火,車前利水,引二火直走膀胱盡泄,何亂經之慮。

大怒後百節俱疼痛,胸腹脹,目緊閉,四肢逆冷,指甲青黑,人謂陰症傷寒,誰知是火熱乎。陰症似陽,陽症似陰,最宜辨,此陽症似陰。指甲青,陰症之外象也,逆冷非寒極乎。不知內熱極反現外寒,乃似寒非寒也。大怒必傷肝,肝氣急,肝葉極張,怒則更急,葉更張,血沸火起,不可止抑。

肝主筋,火起,筋乃攣束作痛。火外焚,痰內結,痰火相搏,濕氣莫散,乃走其濕於手足。指甲,筋之餘也,故青黑。手足逆冷,胸腹正大熱也。宜平肝氣,散內熱,寒象自散。用,平肝舒筋湯,: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秦艽、烏藥一錢,芍一兩,牛膝、生地、丹皮、炒梔子三錢,當歸五錢,防風三分,神麯五分。四劑全愈。

此入肝解怒,怒解火自平,火平筋舒,理也。此症誤辨陰陽,必致殺人。宜先以水探之,飲水不吐者,陽症,飲水即吐者,陰症。倘不吐,即投此方效。

白話文:

[火熱]

不必等到臟腑的火氣完全洩盡才停止治療,只要瀉去胃火,其他的火氣自然會消退。可用攻火湯:大黃、炒梔子、白芍各三錢,石膏五錢,當歸一兩,厚朴、柴胡、甘草各一錢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服用三劑。此方能瀉去脾胃的火氣而不傷脾胃之氣,又能舒肝理氣,因此火氣更容易消除。此法精簡有效,確有獨到之處。

感覺心中如同火燒,自覺有火焰升起,經常想小便,甚至出現尿失禁,大便也同時排出,人們認為這是心火下行,卻不知是心火與心包火同時作祟。心包代心臟執行某些功能。心火旺盛,心包火則安靜;心火衰弱,心包火則活躍。看似心包火猖獗,其實還是受心火所主導。但也有些情況是心火旺盛,心包火也活躍,這是因為心火與心包火不能同時活躍,同時活躍則難以共存。心包火見心火旺盛,不敢奪取心火的主導地位,讓心火下行。心火既已下行,無處發洩,心和小腸是表裡關係,於是熱氣移至小腸,心包火隨同心火下行,進入小腸後,又進入了大腸,所以大小便都失禁。方法在於控制心火與心包火的勢頭,火焰自然會消退。

可用四物湯加味治療。熟地黃、當歸、玄參各一兩,川芎、黃連、車前子各二錢,白芍五錢,黃柏一錢。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四物湯補血,火氣旺盛是因為血燥,補血後,臟腑就不會乾燥,同時又能涼血,火焰就不會浮動。此外,黃連清心火,黃柏清心包火,車前子利水,能引導兩種火氣直達膀胱而完全排出,不必擔心會傷及經絡。

大怒之後,全身疼痛,胸腹脹滿,眼睛緊閉,四肢冰冷,指甲青黑,人們認為是陰症傷寒,卻不知是火熱症。陰症看似陽症,陽症看似陰症,最重要的是辨別清楚,此症是陽症卻表現為陰症的樣子。指甲青黑是陰症的外在表現,四肢冰冷難道不是寒邪極盛嗎?不知內熱極盛反而表現為外寒,所以看似寒症卻非寒症。大怒必定傷肝,肝氣急躁,肝臟極度充盈,發怒則更急躁,充盈更甚,血液沸騰,火氣上升,不可壓制。

肝主筋,火氣上升,筋脈就會攣縮疼痛。火在體表燃燒,痰液在體內凝聚,痰火交搏,濕氣不能消散,於是濕邪流佈於手足。指甲是筋的延伸,所以青黑。手足冰冷,而胸腹卻是極度炎熱。應該平肝息怒,散去內熱,寒象自然會消散。可用平肝舒筋湯: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秦艽、烏藥各一錢,白芍一兩,牛膝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炒梔子各三錢,當歸五錢,防風三分,神麴五分。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

此方能疏肝解鬱,怒氣消解,火氣自然平息,火氣平息,筋脈舒展,這是其理。這種病症如果誤診為陰陽,必定會致人於死。應該先用飲水試探,飲水不吐者為陽症,飲水即吐者為陰症。如果飲水不吐,服用此方就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