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4)
卷六 (4)
1. 火熱
此方減半,再服一月,始不發疽。蓋熱極發紅是極惡兆,況青色,則臟腑腸胃內爛。瘡瘍外生,安有性命。前聖不論及者,以上古恬淡沖和,未嘗服金石毒藥。後世覓春藥如飴,方士逢迎貴介,用意造方,全不識水火既濟,夭人天年,特傳方救之。火有餘,水不足,故地、冬大益腎水,又恐不足息燎原之火,又益玄參、甘菊平胃炎,雖泄火,仍滋陰,則火息正又無虧。火既上行,非引而下之,則水不濟火,恐上升,又加牛膝潤下,使火下降不上升。
腎既久竭,所補之水僅足供腎,安能分餘膏養肝,復佐白芍滋肝,肝平,不必取給腎水,自氣還本宮,不致走下外泄。然火焚既久,火毒將成,雖現在火為水所克,從前火毒安能遽消?故補銀花消毒,妙在銀花更益陰,消毒不消陰也。又恐陽火非至陰之味不能消,少加黃柏折之,雖黃柏大寒,入大補陰水中,反解火毒,引補水藥入至陰中,泄虛陽之火。此方除黃柏外必宜多用,始能補水不足,泄火有餘,否則火熾不可救。
或謂補藥太多,恐胃難受,盍減分兩使胃安,徐奏功。不知非滂沱大雨,安能止遍野燎原。且火騰,胃中不啻望甘霖止渴,何慮難受。
目紅腫,口舌盡爛,咽喉微痛,兩脅脹滿,人謂肝火旺,誰知腎火旺乎。目屬肝,兩脅亦肝位,何謂腎火?以咽喉口舌之痛爛知也。然口舌屬心,咽喉屬肺,與腎無干。不知腎火龍雷火也。龍雷由地昇天,腎火由下升上,入兩脅,兩脅脹,入咽喉,咽喉痛,口舌眼目隨至俱病。
今四處病,腎火大熾耳。蓋各經火只流連一處,斷不如此齊病,烏可獨治一經?然治腎火,各經火盡散。用,六味地黃湯,加味治。熟地、麥冬、白芍一兩,苓、瀉三錢,山藥、丹皮五錢,棗皮四錢。四劑俱病痊。六味補水,水足火自息。白芍舒肝平木,麥冬養肺益金,金生水,水不必去生肝,水尤易足,火尤易平。
蓋腎火雖龍雷,其實虛火,虛火得水即伏,何必泄火以激怒。此補水制火之妙也。或曰六味補水制火,然師每用原方、不遵分兩,何皆各愈?嗟乎!用藥必須看病,藥投其病,雖佐使,多用為君;病忌其藥,雖君主當減為佐,但不可輕自去留,違立方初意。
寒熱時止時發,日四五次,熱來躁莫當,寒來顫不已,人謂寒邪在陰陽間,誰知火熱在心腎內。心腎本相剋而相交者,倘相剋不交,必寒熱無定。蓋心喜寒,不喜熱,腎喜熱,不喜寒,今心熱為寒宜心喜,腎寒為熱宜腎喜。然熱為腎喜,心必惡,寒為心喜,腎必惡。腎噁心寒,恐寒犯腎,不敢交心;心惡腎熱,恐熱犯心,不敢交腎。
然腎噁心寒,又噁心不交,腎自欲交心,心不受,則以熱凌心;心惡腎熱,又惡腎不交,心自欲交腎,腎又不受,則以寒犯腎。於是因寒熱盛衰分止發時候。心腎無時不交,日間寒熱止發無常,因交而發,因不交即止,何怪熱來躁莫當,寒來顫無已,實有妙義也。夫熱來時腎氣升騰也,心雖惡熱,心中正寒,宜不躁,茲何躁?蓋心寒則心氣大虛,惟恐腎氣攻入,懼而躁,非熱而躁也。
白話文:
此方藥量減半,服用一個月後,膿腫就不會再發作了。因為熱極而發紅是極其凶險的徵兆,更何況是青色,那就表示臟腑、腸胃內部已經潰爛了。瘡瘍長在體表,哪還有性命可言呢?古代聖賢醫家沒有記載這種情況,是因為上古時期人們生活恬淡平和,從未服用過金石類毒藥。後世卻把尋找壯陽藥當成吃糖一樣容易,方士為了迎合達官貴人,刻意創造藥方,完全不懂得水火相濟的道理,反而害人短壽,這個藥方就是為了搶救這種情況而流傳下來的。
這個藥方中,火熱之氣有餘,而水液不足,因此在冬天加大補益腎水的藥物用量,又擔心不足以熄滅蔓延的火勢,所以又加入玄參、甘菊來平胃降火,雖然能泄去火熱,但同時又能滋陰,這樣就能熄滅火熱,又不傷元氣。火熱之氣向上蔓延,如果不把它引導下去,水就無法制約火勢,反而會擔心火熱上升,所以又加入牛膝來滋潤向下,使火熱下降而不上升。
腎臟長期虧虛,所補益的水分僅夠供給腎臟,怎麼還能分出多餘的精華來滋養肝臟呢?所以又添加白芍來滋養肝臟,肝臟平和了,就不必依靠腎臟供給水分,氣血自然會回到原本的部位,不至於向下外泄。然而火熱焚燒已久,火毒將要形成,雖然現在火熱被水克制住了,但之前的火毒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消除呢?所以加入金銀花來消毒,妙就妙在金銀花還能滋陰,消毒而不傷陰。又擔心陽火之氣要用至陰之物才能消除,因此少加一些黃柏來折衷,雖然黃柏性寒,但加入大量補益陰液的藥物中,反而能解毒,把補益陰液的藥物引導到至陰之處,泄去虛陽的火熱。這個藥方除了黃柏以外,其他藥物都應該多用一些,才能夠補益水液不足,泄去火熱過盛,否則火熱熾盛,就無法挽救了。
有人說補益的藥物太多,恐怕胃部難以承受,為什麼不減少劑量讓胃部舒服一些,慢慢見效呢?不知道滂沱大雨才能熄滅遍野的野火嗎?而且火熱上升,胃部就像渴望甘霖解渴一樣,怎麼會擔心難以承受呢?
眼睛紅腫,嘴巴舌頭都爛了,咽喉略微疼痛,兩脅脹滿,人們認為這是肝火旺盛,卻不知道這是腎火旺盛啊!眼睛屬肝,兩脅也是肝臟的部位,為什麼說是腎火呢?這是因為咽喉、口舌疼痛潰爛可以知道。然而口舌屬心,咽喉屬肺,與腎臟沒有關係。不知道腎火就像龍雷之火一樣。龍雷之火從地下上升到天上,腎火從下往上走,進入兩脅,兩脅就脹滿,進入咽喉,咽喉就疼痛,口舌眼睛也隨之一起生病。
現在四處都生病了,這是腎火極度旺盛啊!因為各經脈的火熱只會流連在一處,絕不會像這樣同時生病,怎麼可能只治療一條經脈呢?然而治療腎火,各經脈的火熱都會消散。使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療。熟地、麥冬、白芍各一兩,茯苓、澤瀉各三錢,山藥、丹皮各五錢,大棗皮四錢。服用四劑藥後,病情就痊癒了。六味地黃湯補益陰液,陰液充足了,火熱自然就會熄滅。白芍舒肝理氣,麥冬滋陰養肺,金生水,水不一定要去生肝,水很容易充足,火也很容易平息。
因為腎火雖然像龍雷之火,但實際上是虛火,虛火得到陰液滋潤就會平息,為什麼一定要泄火而激怒它呢?這就是補益陰液制火的方法之妙啊!有人說六味地黃湯補益陰液制火,但是老師每次都用原方,不遵守劑量,為什麼都能治癒呢?唉!用藥必須根據病情,藥物對症下藥,即使是輔助藥物,用量多也能成為主藥;如果病情忌諱某種藥物,即使是主藥也應該減少用量,作為輔助藥物,但不能隨意增減藥物,違背藥方的本意。
寒熱時好時壞,一天發作四五次,熱來的時候躁動不安,冷來的時候渾身顫抖,人們認為這是寒邪在陰陽之間,卻不知道是火熱在心腎之間。心腎原本是相互制約又相互交合的,如果相互制約而不交合,必然寒熱無常。因為心臟喜寒不喜熱,腎臟喜熱不喜寒,現在心臟熱而宜寒,腎臟寒而宜熱。然而熱是腎臟喜歡的,心臟一定討厭,寒是心臟喜歡的,腎臟一定討厭。腎臟討厭心臟的寒冷,擔心寒冷侵犯腎臟,不敢與心臟交合;心臟討厭腎臟的熱,擔心熱侵犯心臟,不敢與腎臟交合。
然而腎臟討厭心臟的寒冷,又討厭心臟不與它交合,腎臟自己想要與心臟交合,心臟卻不接受,就用熱來攻擊心臟;心臟討厭腎臟的熱,又討厭腎臟不與它交合,心臟自己想要與腎臟交合,腎臟卻不接受,就用寒來侵犯腎臟。於是因為寒熱盛衰的不同而出現發作和停止的時間。心腎時刻都在交合,白天寒熱發作無常,因為交合而發作,因為不交合就停止,怪不得熱來的時候躁動不安,冷來的時候渾身顫抖,這確實有妙處啊!熱來的時候,腎氣上升騰躍,心臟雖然討厭熱,心中卻正寒冷,應該不躁動,為什麼會躁動呢?因為心臟寒冷,心氣就大虛,只擔心腎氣入侵,害怕而躁動,不是因為熱而躁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