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五 (18)
卷五 (18)
1. 春溫
春感冒風寒,身熱發譫,人謂陽明內熱,誰知肺熱逼胃乎。肺,胃子。子為賊執,用火燒劫,其母痛切,正不必賊入室而後魂驚魄散,始為呼籲。春日風邪中人,原不走太陽膀胱經,每直入皮毛走肺,肺得風邪則肺氣大傷,肺傷則寒變熱,與傷寒由衛入營寒變為熱者無異,其實經絡迥殊。人見其寒變熱無殊,竟以冬寒法治春溫,反致傷命。
苟知春溫與冬寒不同,雖見發熱譫語,知治肺不治胃,則胃氣無傷,肺邪易散。用,宜春湯,:枳殼、陳皮五分,桔梗、玄參三錢,甘草、紫菀、竹茹一錢,麥冬五錢,花粉、黃芩二錢。二劑愈。方散肺邪火,不犯陽明胃氣,肺氣安,胃火亦靜。如賊釋其子之火攻,不特其子安寧,其母不啻如解己厄,何必更護母以移別室?故治肺不必治胃。
春溫,頭痛身熱,口渴呼飲,四肢發斑,似狂非狂,似躁非躁,彼此傳染,人謂傷寒疫症,誰知傷風時症乎。夫氣運原不盡拘一時,天氣不正,感寒冒風便變熱。肺氣不宣,胃氣不升,火鬱於皮毛腠理,流於頭作痛,走於膚成斑。倘用傷寒法治,必生變。以所感實春溫氣,非冬寒傳經邪。
傳經邪無定,春溫邪有定。何有定反多變遷?正時氣亂之也。蓋時氣與疫氣正同,但疫氣熱中帶殺,時氣熱中存生。時氣多死,皆治不得法,醫殺之也。惟時氣既不殺人,何沿門傳染?以時氣與疫氣均不正氣,臟腑聞正氣陰陽生,聞邪氣陰陽亂。然人臟腑堅固,雖聞邪氣不能入。
可見春溫傳染,正臟腑虛也。宜補臟腑,少佐解火祛邪,則正氣生,邪氣自退。用,遠邪湯,:人參、柴胡、生草、黃芩一錢,蒼朮、茯苓、荊芥三錢,蘇葉五分,玄參一兩,白芍五錢,花粉二錢。四劑全愈。此祛邪不傷正,治不正時氣最效,不只治春溫也。
白話文:
春溫
春天感冒風寒,身體發熱神志不清,有人認為是陽明經內熱,卻不知是肺熱逼迫胃氣所致。肺氣就像母親,胃氣就像孩子。孩子被賊(風邪)抓住,用火燒劫,母親自然痛苦萬分。這就像賊還沒入室,人就魂飛魄散,驚慌呼喊一樣。春日風邪侵犯人體,並不像傷寒那樣循著太陽膀胱經運行,而是直接侵犯皮毛,直達肺部。肺部受風邪侵襲,肺氣就會大傷,肺傷則寒邪轉為熱邪,這與傷寒由衛分入營分,寒邪轉為熱邪的情況相似,但經絡循行卻大不相同。人們見其寒邪轉為熱邪的症狀相似,便用治療冬季傷寒的方法治療春季溫病,反而造成生命危險。
如果知道春溫與冬寒不同,即使見到發熱神志不清的症狀,也能明白治療肺部而不需治療胃部,則胃氣不會受損,肺邪也容易消散。治療宜用春湯:枳殼、陳皮各五分,桔梗、玄參各三錢,甘草、紫菀、竹茹各一錢,麥冬五錢,花粉、黃芩各二錢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此方能散去肺部邪熱,不傷及陽明胃氣,肺氣安定,胃火自然平息。這就像賊釋放了其子,不再用火攻,不僅孩子平安無事,母親也如同解除了自身的災難,何必再保護母親而搬離住所呢?所以治療肺部不必治療胃部。
春溫的症狀是頭痛、身熱、口渴欲飲、四肢出現斑點,神志恍惚,似狂非狂,似躁非躁,並且會互相傳染,人們誤以為是傷寒疫症,其實是傷風的時令性疾病。人體氣運並非完全侷限於某一時節,天氣不正,感受寒邪冒風,就會轉化為熱邪。肺氣不宣,胃氣不升,熱邪鬱積於皮毛腠理,就會流注於頭部而致頭痛,流注於皮膚而形成斑點。如果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,必然會產生變證。因為所感的是春季溫病的邪氣,而非冬季傷寒傳經的邪氣。
傳經的邪氣沒有固定的循行路線,而春溫的邪氣則有相對固定的循行。為何有相對固定的循行,卻又多變遷呢?這是因為時氣紊亂的緣故。時氣與疫氣本質上相同,但疫氣的熱邪中帶有殺傷力,時氣的熱邪中則蘊含著生機。時氣致死,大多是治療方法不得當,是醫生殺死的。既然時氣並非致死之邪,為何還會沿門傳染呢?這是因為時氣與疫氣都是不正之氣,臟腑在感受正氣時,陰陽就會平衡,在感受邪氣時,陰陽就會紊亂。但是,如果人體臟腑強健,即使感受邪氣,邪氣也難以入侵。
由此可見,春溫的傳染,是因為臟腑虛弱。治療應當補益臟腑,少佐解熱祛邪的藥物,則正氣旺盛,邪氣自然消退。治療宜用遠邪湯:人參、柴胡、生草、黃芩各一錢,蒼朮、茯苓、荊芥各三錢,蘇葉五分,玄參一兩,白芍五錢,花粉二錢。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此方能祛邪而不傷正氣,治療不正之時氣最有效,不僅能治春溫,還能治療其他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