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五 (15)
卷五 (15)
1. 春溫
自利胃母富,棄肺子貧,故不去。胃恐邪留,未免供給不周,邪視供給豐欠分寒熱盛衰,故潮熱。此陰陽不正,二便何能平?故小便利,大便溏。陰陽既不正,則轉運失職,胸膈何能快?宜祛胃邪,陰陽自正。用,加減柴胡湯,:黃芩、柴胡、知母、甘草一錢,茯苓五錢,枳殼、神麯五分,蘿蔔子三錢。三劑愈。
妙在蘿蔔子、茯苓同用,最能分陰陽之清濁,清濁分,寒熱自解,何有膈滿?
春傷風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滿肢溫,口渴,人謂三陽病,誰知春溫似傷寒而非乎。傷寒三陽合病,何以春溫絕不異?蓋春溫風傷少陽也,少陽在半表裡,三陽之表,俱可兼犯,故三陽症俱現,不比傷寒邪由太陽入陽明,由陽明入少陽,由少陽入厥陰,三陽病俱在。故治春溫病,只單治少陽,不必連三陽同治。
用加味,逍遙散,:柴胡、當歸二錢,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仁一錢,茯苓、白芍三錢,羌活五分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論理,泄少陽膽邪足矣,何並和肝氣?然膽之受邪,因肝氣大郁,春溫病每從肝膽入邪,治肝膽,表裡之邪無不盡散。
經水適來傷風,發熱惡寒,胸脅脹滿,譫語,人謂傷寒結胸,誰知熱入血室乎。此症男女皆有之,但男子乃熱祛熱而入也,女則血欲出熱閉之也。熱閉其血,血化為熱矣。似男女症不同,然熱則同,故治亦不大異。用,導熱湯,。此方最舒肝膽氣閉,經水於血室中,正肝膽病也。
肝藏血,非少陽膽氣之宣揚,則血不外出,此湯舒肝膽氣,則已閉之血肝不能藏,血泄,熱何能獨留?故二劑效。
傷風身熱後,肢體骨節皆痛,肢寒甚,人謂傷寒由三陽傳少陰,誰知腎水素虛,因傷風后爍肺金,肺傷不生腎,腎水更枯,何能灌注一身?自肢體骨節皆痛。水枯宜火動,何四肢反寒?不知水火原相根,水旺火亦旺,水衰火亦衰,水初涸,火隨水伏,不敢沸騰,故內熱外現寒象。
法不可見外寒妄用溫熱,宜急補腎中水,以安腎火,則水足制,水火既濟,何有肢體骨節手足生寒乎?用,六味地黃湯,:熟地一兩,棗皮、山藥五錢,茯苓四錢,丹皮、澤泄三錢。四劑全愈。此症風邪已散,再用祛風,肺氣益虛,更耗腎水,水虧火旺,反致生變,此方直填腎水,使水火既濟。
傷風后下利,咽痛,胸滿心煩,人謂傷寒邪入少陰,陰寒上犯心肺,下犯大腸,誰知傷風后,身涼則邪盡散,又何陰邪之留乎。然下利者,乃大腸之陰虛自利,非邪逼也。咽痛,陰水既干,虛火自越,咽喉細小,不能遽泄,乃作痛。胸滿心煩者,腎水不能濟心,腎火反致上焚包絡,胸安得不滿。
胸既不虛,心亦不能安,故煩。此症切勿認傷寒。治宜補水以濟心,復補金以生腎水,水足腎氣生,自上交心制火,下通大腸利水。用加味,地黃湯,:熟地、茯苓、山藥、麥冬五錢,棗皮、澤泄、丹皮三錢,北味一錢,肉桂五分。三劑盡愈。
白話文:
春溫
胃氣充足,肺氣虛弱,所以病邪不去。胃氣怕邪氣滯留,供給不足,邪氣根據供給的多少而導致寒熱盛衰,所以出現潮熱。這是陰陽失調,大小便怎麼可能正常?所以小便不利,大便溏瀉。陰陽失調,氣機運行失常,胸膈怎麼可能舒暢?應該祛除胃邪,陰陽自然就會平衡。用加減柴胡湯:黃芩、柴胡、知母、甘草各一錢,茯苓五錢,枳殼、神曲各五分,蘿蔔子三錢。三劑痊癒。
妙在蘿蔔子、茯苓同用,最能分清陰陽的清濁,清濁分開,寒熱自然消退,哪裡會有胸膈滿悶?
春天傷風四五天,發熱惡風,頸項僵硬,脅肋滿悶,肢體溫熱,口渴,人們認為是三陽病,卻不知這是春溫,類似傷寒卻又不同。傷寒三陽合病,為何春溫完全不一樣?因為春溫是風邪傷及少陽,少陽位於半表半裡,三陽的表層都可以同時受邪,所以三陽的症狀都出現了,不像傷寒邪氣從太陽經入陽明經,再入少陽經,最後入厥陰經,三陽的病都在裡面。所以治療春溫,只要單獨治療少陽,不必同時治療三陽。
用加味逍遙散:柴胡、當歸各二錢,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仁各一錢,茯苓、白芍各三錢,羌活五分。二劑痊癒,不必三劑。從理論上講,瀉少陽膽邪就夠了,為何還要疏肝氣?然而膽經受邪,是因為肝氣鬱結,春溫病往往從肝膽受邪,治療肝膽,表裡之邪都會散去。
經期來潮時傷風,發熱惡寒,胸脅脹滿,神志不清,人們認為是傷寒結胸,卻不知是熱邪進入血室。這種症狀男女都有,但男子是熱邪祛除熱邪後又進入,女子是血欲外出而熱邪阻閉。熱邪閉阻經血,經血化為熱邪。症狀看似男女不同,但都是熱邪,所以治療方法差別不大。用導熱湯。這個方子最能疏通肝膽氣機鬱結,經血在血室中,正是肝膽疾病。
肝臟藏血,如果不是少陽膽氣宣通,血就不能外出,這個方子疏通肝膽氣機,則閉阻的經血肝臟就不能藏住,血排出去了,熱邪怎麼能獨留?所以二劑見效。
傷風發熱後,肢體關節都疼痛,肢體寒冷很嚴重,人們認為是傷寒從三陽傳到少陰,卻不知腎水本來就虛弱,因為傷風後損傷肺金,肺受損不能滋養腎,腎水更枯竭,怎麼能滋潤全身?所以肢體關節都疼痛。水枯竭應該用溫熱的方法,為什麼四肢反而寒冷?不知道水火本來是互相依存的,水旺則火也旺,水衰則火也衰,水剛開始枯竭,火也隨著水勢衰退,不敢沸騰,所以內熱外現寒象。
方法不能看到外寒就妄用溫熱,應該趕緊補益腎中之水,以安撫腎中之火,這樣水足夠了就能制約火,水火既濟,哪裡會有肢體關節手足生寒?用六味地黃湯:熟地一兩,山茱萸、山藥各五錢,茯苓四錢,丹皮、澤瀉各三錢。四劑痊癒。這種情況風邪已經散了,再用祛風藥,肺氣會更加虛弱,更會耗損腎水,水虧火旺,反而會導致病情變化,這個方子直接補充腎水,使水火既濟。
傷風後腹瀉,咽喉疼痛,胸悶心煩,人們認為是傷寒邪氣入少陰,陰寒之邪上犯心肺,下犯大腸,卻不知傷風後,身體變涼則邪氣就會散去,哪裡還有陰邪滯留?然而腹瀉,是因大腸陰虛而自行腹瀉,不是邪氣逼迫。咽喉疼痛,陰液已乾,虛火自然上炎,咽喉細小,不能很快排出,所以疼痛。胸悶心煩,是腎水不能滋養心臟,腎火反而向上焚燒包絡,胸部怎麼能不悶?
胸部不舒暢,心臟也不能安寧,所以煩躁。這種情況絕對不能認為是傷寒。治療應該補益水液以滋養心臟,再補益金氣以生腎水,水足腎氣旺盛,自然上交於心臟制約心火,下通大腸利水。用加味地黃湯:熟地、茯苓、山藥、麥冬各五錢,山茱萸、澤瀉、丹皮各三錢,五味子一錢,肉桂五分。三劑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