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五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4)

1. 春溫

法散風寒,引熱外出自愈。用,導熱湯,:歸、芍、丹皮三錢,柴胡二錢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一錢。二劑愈。此即小柴胡變方。但小柴胡純泄少陽火,此兼補肝膽血,血足木不燥,不來克脾胃土,則胃得養,胃火自平,引火歸經,即導火外泄。

傷風潮熱,大便微鞭,人謂傷寒邪入陽明,又將趨大腸,誰知肺金乾燥乎。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燥大腸亦燥,不必邪傳大腸始有燥屎。風傷肺金,最易煽干肺氣,不同寒傷肺經之清冷,故風邪入肺,大腸最易燥結。然邪隔大腸甚遠,非大腸中有邪火結成燥屎,必須下,能以傷風潮熱、大便微鞭系金燥,非火盛也。似宜潤肺也,然大便升合,腎主之,腎水足,大腸自潤。

用,金水兩潤湯,:熟地、麥冬一兩,柴胡、甘草一錢,丹皮三錢。四劑愈。此熟地補水,水足,水不耗肺,則肺金不燥,又麥冬補肺,則金水兩潤,自大腸潤灌輓輸有水,可以順流,既無阻滯,何有候潮候汐,餘熱猶存?

春傷風,譫語潮熱,脈滑,人謂陽明胃熱,乃傷寒傳經病,誰知春溫亦有胃熱乎。春令發生,胃本宜熱,加春風薰蒸,胃中自然之熱原不可遏,忽逢違逆阻抑,不能直達湮鬱之氣,故譫語發熱。對疑發熱宜矣,何只潮熱?不知胃中有痰,則發大熱,譫語聲重;胃中無痰,只潮熱,譫語聲低。脈滑為痰,風寒本同,傷風尤為徵驗。

用,消痰平胃散,:玄參、青蒿一兩,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子三錢,麥冬三兩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妙在青蒿能散陰熱,尤解胃火;玄參、麥冬更消上焦炎,火去痰無黨;又得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利水濕,濕去痰涎自消,火勢自滅,欲再鬱蒸潮熱迷我心,胡能?

春傷風,日晡發熱,不惡寒,獨語見鬼,人謂陽明症,欲發狂,誰知春溫過熱乎。但此症在傷寒乃實邪,在春溫乃虛邪。實邪從太陽來,邪正熾,不可遏,必發狂;若虛邪從少陰來,雖旺將衰,斷不發狂。蓋實乃陽邪,虛乃陰邪。陽邪見鬼者,火逼心君外出,神不守心宮;陰邪如見鬼者,火引肝魂外遊,魄不守肺宅。

故實邪宜泄火安心,虛邪宜清心養肺。用,清火養肺湯,:荊芥、黃芩二錢,麥冬五錢,玄參一兩,花粉、茯神三錢,甘草、蘇葉一錢。三劑愈。方全清肺,何能安胃?不知胃火乃肺所移,清肺金邪必來救肺矣。又玄參為君,乘其未入肺,半途擊之,邪尤易定。茯神安心又利水,邪不敢上逼,下趨膀胱,何能入肝、入肺引我魂魄?

傷風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利,胸膈滿,人謂傷寒邪入陽明,不知乃春溫熱留陽明。風傷肺,從皮毛入,宜從皮毛出,何發熱反留胃不去?胃,肺母,母見子被邪侮,必來救。邪見母來,復舍子尋母,使母貧,邪自舍母尋子。胃,水穀之海,較肺富厚不啻十倍,邪何利於子輕舍其母。

白話文:

春溫

治療風寒感冒,引導體內熱氣排出體外而自愈。使用導熱湯:桂枝、白芍、丹皮各三錢,柴胡二錢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各一錢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此方是小柴胡湯的加減變方。小柴胡湯單純瀉少陽之火,此方則兼顧補益肝膽之血,血氣充足則肝木不燥,不會克伐脾胃之土,胃氣得養,胃火自然平息,引導熱氣循經絡排出體外。

傷風感冒伴隨潮熱,大便乾燥如羊屎,有人認為是傷寒邪氣入侵陽明經,將要侵犯大腸,卻不知是肺金乾燥所致。大腸與肺臟互為表裡,肺燥則大腸亦燥,大便乾燥並非邪氣一定傳到大腸才造成。風邪傷及肺金,最容易導致肺氣乾燥,這與寒邪侵犯肺經的清冷不同,因此風邪入肺,大腸最容易燥結。但邪氣與大腸相隔甚遠,並非大腸內有邪火導致大便乾燥,無需瀉下,應認識到傷風潮熱、大便微乾是肺金乾燥所致,而非火盛。似乎應該滋潤肺臟,但大便的排泄由腎臟主導,腎水充足,大腸自然潤澤。

使用金水兩潤湯:熟地、麥冬各一兩,柴胡、甘草各一錢,丹皮三錢。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此方熟地黃補益腎水,腎水充足,則水液不耗傷肺氣,肺金就不會乾燥;麥冬滋潤肺陰,則金水兩潤,大腸自然潤滑,排泄通暢,就不會有熱邪鬱結的現象。

春天感冒,神志不清,伴隨潮熱,脈搏滑數,有人認為是陽明胃熱,是傷寒傳經之病,卻不知春溫也可能出現胃熱。春季陽氣生發,胃本來就應該溫熱,加上春風薰蒸,胃中本有的溫熱之氣不宜遏制,如果遇到違逆阻礙,陽氣不能暢達,就會出現神志不清和發熱。對於發熱症狀,為何只出現潮熱?不知胃中有痰濕,就會高熱,神志不清且聲音洪亮;胃中無痰濕,則只有潮熱,神志不清但聲音低微。脈搏滑數是痰濕的表現,與風寒本質相同,傷風感冒尤為明顯。

使用消痰平胃散:玄參、青蒿各一兩,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子各三錢,麥冬三兩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服用三劑。此方妙處在於青蒿能散除陰寒濕熱,尤其能解胃火;玄參、麥冬更能消除上焦炎症,火邪去除,痰濕自無;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子利水化濕,濕去則痰涎自消,火邪自然熄滅,就不會再出現潮熱、神志不清的症狀。

春天感冒,午後發熱,不惡寒,獨自說話,看見鬼怪,有人認為是陽明病,將要發狂,卻不知是春溫熱邪過盛。但此症在傷寒是實邪,在春溫是虛邪。實邪由太陽經而來,邪正交爭,不可遏制,必然發狂;若虛邪由少陰經而來,雖然旺盛,但已將衰,不會發狂。因為實邪是陽邪,虛邪是陰邪。陽邪見鬼怪,是因為火邪逼迫心神外出,神明不守心宮;陰邪見鬼怪,是因為火邪引導肝魂外遊,魄神不守肺宅。

因此,實邪宜瀉火安心,虛邪宜清心養肺。使用清火養肺湯:荊芥、黃芩各二錢,麥冬五錢,玄參一兩,花粉、茯神各三錢,甘草、蘇葉各一錢。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此方完全清泄肺熱,為何能安撫胃氣?因為胃火是肺火所移,清泄肺金之邪,必然能救護肺氣。又以玄參為主藥,趁其邪氣尚未深入肺臟,中途擊破,邪氣就容易消除。茯神安心又利水,邪氣不敢上犯,向下趨於膀胱,就不會入侵肝臟、肺臟,影響魂魄。

傷風感冒出現潮熱,大便稀溏,小便不利,胸膈滿悶,有人認為是傷寒邪氣入侵陽明經,卻不知是春溫的熱邪留滯在陽明經。風邪傷肺,從皮毛入侵,應該從皮毛排出,為何發熱反倒停留在胃部不走?胃是肺的母臟,母臟見到子臟受邪侵犯,必然前來救援。邪氣見到母臟前來,又捨棄子臟而侵犯母臟,使母臟受損,邪氣自然捨棄母臟而侵犯子臟。胃是水穀之海,比肺臟豐厚得多,邪氣為何要輕易捨棄母臟而侵犯子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