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1)

1. 背癰

背間先發紅瘰,漸紅腫,此發背也。古云:外大如豆,內大如拳;外大如拳,內大如盤。然癰疽必須辨陰陽。有先陰變陽,有先陽變陰者,前後俱陽俱陰者。陽症雖重實輕,陰症似輕反重。先陰後陽生,先陽後陰死。何以辨之?陽症形高突,色純紅,初起必疼,潰爛多膿,收口身輕爽。

白話文:

背部首先出現紅色的疙瘩,逐漸變紅腫脹,這就是發背。古人說:疙瘩的外表像豆子那麼大,裡面卻腫得像拳頭一樣大;疙瘩的外表已經腫得像拳頭那麼大,裡面卻已經腫得像盤子那麼大了。但是,癰疽必須分清陰陽。有的是先從陰性轉變為陽性,有的是先從陽性轉變為陰性,還有的是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陽性或陰性。陽性症狀雖然嚴重,但實際上病情比較輕;陰性症狀雖然看起來比較輕,但實際上病情反而嚴重。陽性症狀先出現,後來轉為陰性,這個人就會生;陰性症狀先出現,後來轉為陽性,這個人就會死。怎麼辨別陰陽呢?陽性症狀疙瘩形狀高而凸起,顏色純紅,剛開始發作必定會疼痛,化膿後膿液很多,收口後身體會輕鬆爽利。

陰症形平陷,色帶黑,初起必癢,潰爛多血,收口身沉重。至變陽變陰,以此消息。倘紅腫高突,乃陽症。乘毒初發,肉未化,急以散毒藥治,隨手而解。發背至橫決,皆因循失治;以致陽症變陰。救癰如救火,宜急撲滅,否,必沿燒屋廬,不盡不止。毋謂陽症可輕緩。治用,急消湯,:忍冬藤二兩,紫花地丁一兩,茜草、生甘草、花粉、桔梗三錢,甘菊花、貝母二錢,黃柏一錢。不必四劑。

白話文:

陰證的表現為形狀凹陷,顏色發黑,初期一定會發癢,潰爛後出血較多,收口後身體沉重。陰症到了由陽症轉為陰症時,就會出現這種情況。如果出現紅腫高起,那就是陽症。趁著毒素剛發作,肉還沒腐爛,趕緊用解毒藥治療,可以很快解決。如果發展到背部出現橫向潰爛,都是因為調理不當,導致陽症轉為陰症。治療癰瘡就像救火,要趁早撲滅,否則會像火勢蔓延到房屋一樣,直到全部燒完才停止。不要以為陽症可以輕視。

用藥建議:急消湯:

  • 忍冬藤,兩錢
  • 紫花地丁,一錢
  • 茜草、生甘草、花粉、桔梗,各三錢
  • 甘菊花、貝母,各兩錢
  • 黃柏,一錢

通常不超過四劑就能見效。

此陽毒初起最神,無迅烈之虞,有和解之妙。倘孟浪用毒藥,毒幸散,真氣耗損,變成別症,醫之咎也。[批]一切大腫毒,不論部位陰陽,已潰未潰,腫毒通治,方最神。此方前已附《奇效醫述》,茲不注。文守江。

白話文:

這種陽性毒瘡剛發作時非常有效,不必擔心迅猛劇烈,有和解調和的妙用。如果草率使用毒藥,毒瘡僥倖消散,但真氣會耗損,變成其他疾病,這是醫生的過錯。[按:]所有大腫毒,不論是陰性還是陽性的部位,是否已經潰爛,腫毒都能用這個方法來治療,這個方子非常有效。這個方子前面已經附在《奇效醫述》中,這裡就不再注釋了。文守江。

背心發瘰,癢甚,已而背重如山,陷隱發紅暈如盤,此陰症初起形象,尤非前陽癰比。此冤孽病,必胡言亂語,將平日欺心事盡情發揚。此症本不治,然轉陰變陽,醫之事也。此症雖祟憑,然必正氣大虛,邪乃得入。必須大補氣血,佐散郁解毒,則正旺自散。用,變陽湯,:參、耆二兩,銀花半斤,附子一錢,炒荊芥三錢,柴胡二錢,白芍一兩,生劃、花粉五錢。水十餘碗,煎至二碗服,三劑愈。

白話文:

背上長了毒瘡,奇癢難耐,隨後背部沉重如山,潰瘍凹陷泛起紅暈,像盤子一樣大。這是陰性症狀的初期表現,與陽性瘡瘍大不相同。這種病是冤孽所致,患者會胡言亂語,將平日裡欺心的事全部發洩出來。本來說這種病無藥可治,但若能將陰性轉化為陽性,也就可以治療。此症雖然是由外邪入侵所致,但一定是患者正氣虛弱,外邪才得以趁虛而入。因此,必須大力補養氣血,輔以疏散鬱結、清解毒素,這樣正氣強盛,毒瘡自然會消散。

用藥:變陽湯:人參、黃耆各二兩,銀花半斤,附子一錢,炒荊芥三錢,柴胡二錢,白芍一兩,生黃芪、花粉各五錢。水十多碗,煎至只剩兩碗藥汁,服下。連服三劑,可痊癒。

蓋陽毒可攻,陰毒須補。方用參、耆補氣,氣旺則幽陰之毒不敢入心肺。銀花性補,善解陰毒,得參、耆功益大。然非附子,則不能直入陰毒中,又出陰毒外。又益甘草以解餘毒。然毒結於背,以氣血之壅也,壅極鬱極也。故加柴、芍、荊芥、花粉消痰通滯,開鬱引經,自氣宣血活,瘀散毒消。

白話文:

陽氣強勁的毒素可以攻克,陰寒的毒素需要補氣。藥方中用人參和黃耆來補氣,氣旺盛了,幽暗陰寒的毒素就不敢入侵心肺。金銀花性溫補,善於化解陰寒毒素,搭配人參和黃耆,功效更強。但是如果不加附子,就無法直接深入陰寒毒素之中,也無法將陰寒毒素排出體外。再加入甘草來化解殘餘毒素。然而,背部的毒素是由氣血瘀滯造成的,瘀滯到了極致,鬱結到了極點。因此,再添加柴胡、芍藥、荊芥和花粉,可以消痰通絡,化解鬱結,疏通經絡,讓氣血運行通暢,瘀血和毒素就能散去,消除了。

背癰潰爛,洞見肺腑,瘡口黑陷,不能臥,口渴思飲,人謂陽症敗壞,誰知陰虛不能變陽乎。背癰雖分陰陽,至潰後惟宜補,不消毒。至見肺腑,前此失補,毒過沿燒,好肉盡化為瘀而成腐肉,腐必洞見底裡。倘胃氣健能食,猶可救。若惡食,必無生者。然能用參、耆、歸、地亦有生者,不可棄而不救。

白話文:

背中長了個潰爛的瘡,可以看見肺腑,傷口發黑凹陷,無法平躺,口渴想喝水。一般人認為這是陽氣旺盛造成的損傷,卻不知是因為陰氣不足無法轉化為陽氣所致。背部的瘡雖然分陰陽,但是潰爛後只適合滋補,不適合消毒。至於露出肺腑的情況,是因為先前沒有適當補養,毒素蔓延灼燒,好肉都變成瘀血和腐肉,腐爛必定會穿透到裡面。如果胃氣健壯能進食,還有救。如果厭食,肯定活不了。但是如果能夠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地等藥物,也可能有生還的希望,不可放棄而不管。

用,轉敗湯,:人參、熟地、麥冬二兩,生耆、當歸、棗皮一兩,肉桂、遠志、茯苓三錢,白朮、銀花四兩,北味一錢。一劑。或胃開或少能飯,可救。惟杳無應驗,是胃將絕。或服之飽悶,少頃安者,亦有生機。此補氣血,更補肺腎陰。蓋陰生則陽長,後以銀花解餘毒,則毒散血生,血生肉長,肉長皮合。

倘但解毒,不補氣血陰陽,陰毒不能變陽,哀哉。

白話文:

可以用轉敗湯治療,藥方如下:人參、熟地、麥冬各二兩,生耆、當歸、棗皮各一兩,肉桂、遠志、茯苓各三錢,白朮、銀花各四兩,北味一錢。服用一劑即可。如果患者胃口打開或能少量進食,就能夠救活。如果完全沒有效果,則表示胃氣將要斷絕。如果服用後感到飽悶,過一會兒就舒服了,也還有活下去的機會。這個藥方補氣血,同時也補肺腎陰。因為陰氣滋生則陽氣生長,再用銀花解毒,就能夠散去毒素,生血長肉,最終恢復健康。

如果只解毒而不補氣血陰陽,陰毒無法轉化為陽氣,那就非常危險了。

背癰愈,口不收,百藥敷之不效,人謂餘毒未淨,誰知陰不能濟陽乎。癰疽初起,毒盛變膿,毒衰膿盡。毒化瘡口不收,乃陰氣虛,非毒氣旺。世用敗毒藥,是虛虛也,欲肌肉長,得乎?然但用陽藥補陽,不補陰亦不效。蓋獨陰不生,獨陽不長。膿血已淨,陰必大虛。但補陽,則陽旺陰虛,雖陽欲濟陰,陰不能濟陽。

白話文:

背上長了膿瘡癒合後,傷口沒有癒合,用過各種藥物都不見效,人們都說還有毒素沒有清乾淨。誰能想到陰氣不能滋養陽氣呢?膿瘡剛出現時,毒素很盛,會化膿。毒素減弱,膿液排淨。毒素排盡後,傷口癒合不起來,這是因為陰氣不足,而不是毒氣太盛。世人常用的清毒藥物,是虛耗陽氣的,想讓肌肉生長,怎麼可能呢?如果只用溫熱的藥物來補陽,不補陰,同樣不會有效果。因為單獨的陰氣不能滋生,單獨的陽氣不能生長。膿血已經排淨,陰氣必然大虛。只補陽氣,陽氣就會旺盛,陰氣虛弱,即使陽氣想滋養陰氣,陰氣也無法滋養陽氣。

補陽,陰愈虛,瘡口愈難合。宜大補陰,使陰精盛,自灌注瘡口,不必用生肌藥,肉自生矣。用,生膚散,:麥冬、當歸一兩,熟地、忍冬二兩,棗皮三兩、參、術五錢,肉桂三錢。六劑愈。此補陰多補陽少,使陰勝陽。然補陽仍補陰者,蓋以能入陰中,以交於陽內也。用忍冬藤取其領諸藥至瘡口,非用解餘毒也。

白話文:

過度補充陽氣,陰氣會更加虛弱,瘡口更難癒合。應當大幅補陰,讓陰精充盈,自然會滋潤瘡口,不必使用生肌藥,新肉便會自行生長。

使用生膚散:

  • 麥冬、當歸各一兩
  • 熟地、忍冬各二兩
  • 棗皮三兩
  • 人參、茯苓各五錢
  • 肉桂三錢

六劑藥即可治癒。此方補陰較多,補陽較少,使陰氣勝過陽氣。然而,補陽仍然會補陰,因為陽氣能夠進入陰中,與陰氣交合。使用忍冬藤是為了引領其他藥物到達瘡口,並非為瞭解毒。

背癰愈,肉長口平,忽開裂流水,此不謹色怒也。瘡癰忌色,其次忌怒。犯惱怒,新肉開裂;犯色,新肉流水。然此論小瘡耳。若背癰犯怒,不過多病,犯色多致死。瘡口開裂,色必變紫黑,流水處,肉必敗壞。必須藥補氣血,不可仍治其毒。倘前毒未淨,斷不收口,復腐敗者,實新肉不堅,自求決裂也。

白話文:

背上的膿瘡癒合,傷口平整,但突然裂開流出膿水,這是因為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,導致動怒所致。傷口膿瘡最怕動怒,其次是色慾。如果生氣動怒,新長的肉會破裂;如果縱慾過度,新長的肉會流出膿水。不過這只是針對小的膿瘡而言。如果是背上的大膿瘡動怒,只會導致病情加重,如果是縱慾過度,往往會導致死亡。膿瘡口裂開,顏色一定會變成紫黑色,流膿的地方,肉一定會腐爛。這時必須用藥物補氣血,不能再治療膿瘡的毒性。如果膿瘡的毒性沒有清除乾淨,傷口肯定不會癒合,而且會再次腐爛,這是因為新長的肉不夠堅韌,自然會破裂。

況發背新愈,精神氣血空虛。故犯色遂變出非常。然一木焉能支廈?又必須大劑救之。用,定變回生湯,:人參四兩,黃耆三兩,歸、朮、麥冬、忍冬藤、茯苓二兩,北味二錢,肉桂三錢,棗皮五錢。四劑平復。若再犯,即再服此方,必死。此救瘡瘍壞症仙丹。人疑泄精決裂,何反置熟地不用?蓋熟地補陰最緩,症犯實急,故多用氣血藥,非熟地不可用也。數劑後,宜減分兩,多加熟地以善後。

白話文:

情況是背部新瘡癒合不久,精神氣血都很虛弱。所以再次犯病就會出現異常變化。但是一棵樹怎麼能支撐起房子呢?又必須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搶救。使用「定變回生湯」:人參四兩,黃耆三兩,當歸、白術、麥冬、忍冬藤、茯苓二兩,北沙參二錢,肉桂三錢,大棗皮五錢。四劑藥就能平復病情。如果再犯病,就再次服用這個方子,否則必死。這是治療瘡瘍壞疽的仙丹妙藥。有人懷疑漏精或精氣完全崩潰,為什麼反而不用補陰的熟地呢?這是因為熟地補陰緩和,而疾病發作緊急,所以多用補氣血的藥物,這不是說熟地不能用。服用幾劑藥後,應該減少其他藥物的用量,多加熟地來調理後續。

夏月發背癰,瘡口不起,脈大無力,發熱作渴,自汗盜汗,用參耆,加肢逆冷,大便不實,喘促嘔吐,人謂火毒太盛,誰知大虛,補不足以濟乎。瘡口不起,本陰症,脈大又似陽,然無力非陰而何?發熱作渴,乃水不濟火,故隨飲隨汗。即陰症似陽,用參耆何反逆冷吐嘔?正以未用附子,不能斬關入陣,祛蕩陰邪也。

白話文:

在夏季出現背部腫痛,傷口遲遲無法癒合,脈搏強而無力,發熱口渴,自發性出汗或盜汗。這種情況通常被認為是火毒過旺,但實際上卻是大虛。因此,使用補氣血的參耆並不足以解決問題。

傷口無法癒合,本質上是陰虛證候,而脈搏強大則類似於陽證,然而無力卻又符合陰虛的特徵。發熱口渴,是因為水液不足以滋潤火熱,所以才會隨喝隨出汗。儘管是陰虛證候表現為陽證,為什麼使用補氣血的參耆卻反而出現肢體逆冷、嘔吐等症狀呢?正是因為沒有使用附子,無法突破關隘進入病竈,驅除陰邪。

用,助陽消毒湯,:人參八兩,黃耆一斤、當歸、白朮四兩,陳皮一兩,附子五錢。水煎膏,作二劑服,頓退。數劑,瘡起而潰,分兩減半,數劑愈。此時此症非大補必立亡。大約陽癰用消毒,陰癰萬不可用,舍癰從症,實善法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助陽消毒湯:

人參 8 兩,黃耆 1 斤,當歸、白朮各 4 兩,陳皮 1 兩,附子 5 錢。

將藥材水煎成濃汁,分兩劑服用,症狀會立即消退。服用幾劑後,瘡口會化膿破潰。此時將藥量減半,再服用幾劑就會痊癒。

此症狀在沒有大補的情況下,必定會死亡。一般來說,陽性瘡瘍可以使用消毒藥,而陰性瘡瘍絕對不可使用。捨棄瘡瘍而專注於病症,纔是正確的方法。

背癰潰後,或發熱,或惡寒,或痛,或膿多,或流清水,自汗盜汗,膿成不潰,潰不收,人謂毒未淨,誰知血氣大虛乎。凡氣血盛,陰陽平,何能生毒?惟臟腑內損,毒始藏,久必外泄,乃癰發,毒自不留。然臟腑本虛,又加膿血則更虛。其外口未斂,似有餘。氣血未生,實不足。

白話文:


背部膿瘡潰爛後,可能會出現發燒、惡寒、疼痛、膿液過多或流出清澈液體等症狀,患者還會自汗或盜汗,膿液形成後不潰爛,潰爛後也不癒合,人們認為這是毒氣未淨,其實這往往是氣血嚴重虧虛所致。

如果身體氣血旺盛,陰陽平衡,怎麼會產生毒氣?只有當臟腑內部受損時,毒氣才會積聚,時間久了就會外發,形成膿瘡,毒氣自然就會排出。然而,臟腑本來就很虛弱,再加上膿血排出,會更加虛弱。

膿瘡外部傷口還沒癒合,看起來像是有餘症,但其實這是氣血未生,實質上是氣血不足。

不可偏補一臟,致偏勝。然用大補湯每不效,非方不佳,用不得法也。蓋背癰非細小之劑所能補。余定一方,請正同人。參、歸一兩,黃耆、熟地二兩,白芍、白朮、茯苓五錢,肉桂二錢,川芎、生草三錢。自效。夫癰未潰,先化毒,已潰亟補虛。縱有餘毒,不必敗也。蓋敗毒,非寒涼即消耗,消耗損真,寒涼傷胃。

白話文:

不要單獨補養某一個臟器,導致其過於強盛。然而使用大補湯藥往往無效,並不是藥方不好,而是使用方法不當。因為背部膿瘡並非小劑量補藥所能治癒。我制定了一個藥方,請諸位同道指正:

人參、當歸各一兩,黃芪、熟地黃各二兩,白芍、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肉桂二錢,川芎、生地黃各三錢。

此方我親自試驗,效果很好。在膿瘡未破潰前,應先化解毒素;膿瘡破潰後,立即補虛。即使有殘餘毒素,也不一定會導致敗血。因為化解毒素,可以使用寒涼藥或消耗療法,但消耗療法會損傷身體,寒涼藥則會傷胃。

真損則邪氣盛,胃傷則穀氣全無,何能生肌肉?惟大補湯助真益胃,故收全效。且不特治已潰,凡未潰皆效,惜人未知。

白話文:

當身體的正氣受到損害時,邪氣就會強盛。當胃部受損時,食物的營養無法被吸收,身體怎麼還能長出新的肌肉?因此,只有使用可以大補正氣、強健胃部的大補湯,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。而且不只治療已經潰爛的傷口,對於還沒潰爛的傷口也很有效,可惜一般人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