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2)

1. 便蟲

便寸白蟲或蜉蛔,及吐長短蟲,人謂濕熱,誰知脾胃傷乎。小兒自喜生冷,濕熱無疑。然脾胃健,濕熱易消;脾胃衰,濕熱難化,不生津液而生蟲。倘不補脾胃,則脾氣不能消,胃氣不能化,蟲且安居,又何以殺?惟補脾胃,則氣旺自能制蟲,況佐殺蟲藥乎。用,治蟲丹,:苓、朮、白芍三錢,甘草三分,白薇二錢,使君子二個、黃連二分,枳殼檳榔半夏五分,百部一錢。二劑蟲盡化水。

白話文:

正常情況下,排出的白色細小蠕蟲或蚊蠅幼蟲,以及嘔吐出的長短蟲子,人們認為是濕熱所致,但其實是脾胃受傷。小孩子喜歡吃生冷食物,這會導致濕熱無疑。但是,如果脾胃健康,濕熱容易消散;如果脾胃虛弱,濕熱難以化解,不會產生津液而會產生蟲子。如果不調理脾胃,那麼脾氣無法發揮其消解作用,胃氣無法進行消化,蟲子就會安然生活,又如何能殺死它們?只有調理脾胃,讓氣血旺盛,才能自然地滅殺蟲子,更何況還有輔佐殺蟲的藥物呢。

使用治蟲丹,藥方如下:

  • 茯苓、白朮、白芍各三錢
  • 甘草三分
  • 白薇二錢
  • 使君子兩個
  • 黃連二分
  • 枳殼、檳榔、半夏各五分
  • 百部一錢

服用兩劑,蟲子就會完全化為水。

但服後,忌飲一肘。此殺蟲藥雖多,然入健脾平肝內,則正無傷,蟲盡殺。

糞門拉長蟲不下,又不進,不痛癢,人謂蟲口咬住,誰知祟憑乎。蟲口咬必痛,今安然如故。然蟲不咬,宜隨下。今半截在中,非祟憑乎?用外點方,點虯湯,:水銀冰片樟腦白芷一錢,硼砂一分,雄黃、輕粉、薄荷三分。各研,以不見水銀星為度,水調少許,點蟲頭或身上,少刻化水。

白話文:

肛門伸出一條長蟲,但不下又不能縮回去,也沒疼痛或癢感。人們說蟲子的嘴咬住了(肛門),但誰知道這是鬼祟作怪呢?蟲子咬了肯定會痛,現在卻像沒事一樣。既然蟲子沒咬,那它就應該隨著大便排出。現在它一半在體內,一半在外,難道不是鬼祟在做怪嗎?使用以下的點藥外敷:

點虯湯:

  • 水銀
  • 冰片
  • 樟腦
  • 白芷,一錢
  • 硼砂,一分
  • 雄黃
  • 輕粉
  • 薄荷,三分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研磨至水銀顆粒不可見為止。加少量水調勻,點在蟲頭或蟲身上。一會兒,蟲子就會化成水。

點點時須虔拜上天,此余遊南嶽,逢異人,自號雷公,狀甚異。傳余《活人錄》,奇方最多,此其一也。

2.

將出痘,身熱口渴,眼如醉,此時以表藥散之,則火毒大解。無如因循,數日現點始用。有形之解與無形之解不同,故輕變重,重變死。夫見點,當於補中帶表,則正無傷傷,火毒又散。用,至慈湯,:人參、炒荊芥陳皮三分,生草、柴胡、柴胡、花粉一錢,當歸三錢,茯苓、麥冬二錢,玄參三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

白話文:

痘瘡快要發出來時,身體發熱口渴,眼睛如同醉酒一樣。這時用藥方驅除體表的毒熱,就能將火毒大量排出。如果延誤治療,等到痘點出現才開始用藥,就難以挽回了。有形之毒和無形之毒的治療方式不同,因此輕症容易變成重症,重症容易致死。如果發現痘點,應該在補氣的同時兼顧驅除表毒,這樣既能保護正氣,又能驅散火毒。可以服用至慈湯:人參、炒荊芥、陳皮各三分,生草、柴胡、花粉各一錢,當歸三錢,茯苓、麥冬各二錢,玄參三錢。連服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三劑。

若已出,熱則重變輕,死變生。此用柴胡、荊芥疏通表裡,玄參去浮游火,生草解毒。妙在人參補氣生津,佐前藥使無壅閉,以達至隱之火毒。火毒非補不可。此方以十歲為準,如一歲十分用一,每歲增加。若十歲外,宜加參,余不必加。

白話文:

如果熱邪已經出現,熱症就會減輕,甚至從危重轉為好轉。這個時候可以使用柴胡、荊芥疏通身體內外表裏,玄參清熱降火,生草解毒。妙處在於使用人參補氣生津,配合前面的藥物使用,避免出現壅閉的情況,最終達到清除隱藏於體內的火毒。火毒必須通過補益才能消除。這個方劑以十歲為標準,如果一歲,則使用十分之一的劑量,每增加一歲,相應增加劑量。如果超過十歲,應該增加人參的用量,其他藥物不必增加。

遍身粒粒鮮紅,明白佳兆也。不必用藥,只須助正,自飽滿貫漿,收靨亦速。然呆補無疏通,升上不降下,非善法也。用,安幼湯,:當歸、玄參、熟地、麥冬三錢,丹皮、荊芥一錢,生草五分,陳皮、貝母三分,生地二錢,黃連一分。不必二劑。妙在補中帶散無外阻,散中實補無內怯,毒大泄不外阻。

白話文:

全身出現密密麻麻的紅色顆粒,這是好的徵兆。不必用藥,只要幫助身體機能正常運作,這些顆粒會自然飽滿充盈,消退也快。但是,單純只補而不疏通,氣血只會上浮而不下行,這不是好的方法。使用安幼湯:當歸、玄參、熟地、麥冬各三錢,丹皮、荊芥各一錢,生草五分,陳皮、貝母各三分,生地二錢,黃連一分。通常服用一兩劑即可。安幼湯的妙處在於補中有散,不會外感阻礙;散中有補,不會內虛怯弱;毒性大,能瀉而不外阻。

世但知補,故多留後患。且呆補必變惡瘡,人猶謂毒未淨,用散火敗毒藥,至不救。哀哉。

痘紅盛煩渴,大便乾燥,小便短澀黃赤,脈洪大不勻勻,舌上生瘡,此陽症也。切忌溫熱。然火毒大盛,驟用寒涼,心火不遽退,熱不驟解,反生變。宜寒中化熱,涼中化火,則不違火性,自得寒涼。用,全痘散火湯,:玄參、炒荊芥三錢,黃芩、生草、梔子一錢,桔梗、生地、當歸二錢。

白話文:

痘疹紅色鮮明,又煩渴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量少顏色深黃,脈搏強而有力且不規律,舌頭上生瘡,這是熱症。切忌使用溫熱藥物。然而火毒很盛,如果突然使用寒涼藥,心火不會立即退去,熱也不會馬上消退,反而會產生變異。應該在寒涼中化解熱性,在涼性中化解火毒,這樣就不會違背火性,自然能達到寒涼的效果。可用「全痘散火湯」:

  • 玄參、炒荊芥:3錢
  • 黃芩、生草、梔子:1錢
  • 桔梗、生地、當歸:2錢

一劑愈。方用芩、梔清火,玄參退浮熱。妙在荊芥、桔梗引火外出,生地、當歸滋腑臟燥,則雨潤風吹,必變火宅為清涼。故解散又無違背。

白話文:

一帖藥就能治癒。藥方中使用黃芩、梔子來清火,玄參來退除浮熱。妙處在於使用荊芥、桔梗將火引出體外,生地、當歸滋潤五臟六腑的乾燥,這樣一來,猶如風吹雨潤,必然會將火熱之地變成清涼之地。因此,散熱退火並不違背養生的原則。

痘空,色清白,發癢中塌,寒顫咬牙,腹虛脹,吐泄,脈沉微細弱,此陰症也。必大補氣血,佐溫熱,則瘡無冰凍。倘用寒散,則痘內陷,立亡。然色白,虛也,發癢,又有實症;身寒,涼也,發顫又有熱症;腹脹,虛寒也,吐泄又多實熱症。既非虛寒,一用溫熱,安得不死。

白話文:

痘瘡如果顏色清白、發癢、中間凹陷、身體感到寒冷發抖、肚子空虛脹大、嘔吐腹瀉、脈象微弱細小,這是傷寒的症狀。必須大大地補氣血,再搭配溫熱的藥物,這樣痘瘡纔不會被寒氣所凍。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,痘瘡就會內陷,導致立斃。然而症狀中顏色白是虛弱的表現,發癢又有實熱的症狀;身體寒冷是涼熱的表現,發抖又有熱性症狀;肚子脹是虛寒的表現,嘔吐腹瀉又有多實熱的症狀。既然不是虛寒,一味使用溫熱藥物,怎麼可能不死?

不知舌紅為熱,白為寒。舌紅帶白,熱中寒;舌白微紅,寒中熱;熱極,大紅又燥;寒極,純白又滑。舌白又滑,陰症無疑。用,祛陰救痘丹,:人參、荊芥一錢,耆、歸、白朮三錢,附子三分。一劑色白即紅,陽回陰寒之氣盡散。此方補氣血,氣旺陰難留,血足陽自復。然必附子,奏功始神。

白話文:

不知道舌頭紅是熱證,白是寒證。舌頭兼有紅白,是熱證中有寒證;舌頭白中帶點紅,是寒證中有熱證;熱證到極點,舌頭會大紅且乾燥;寒證到極點,舌頭會純白且潤滑。舌頭白且潤滑,肯定是陰證。使用「祛陰救痘丹」來治療:人參、荊芥各一錢,黃耆、當歸、白朮各三錢,附子三分。服用一劑,舌頭顏色就會由白轉紅,陽氣回升,陰寒之氣全部消散。此方可以補氣血,氣旺則陰氣難以停留,血足則陽氣自然恢復。但一定要加上附子,才能發揮奇效。

又恐附子直攻其內,故加荊芥引之外散。

痘隱不見,此氣虛不能推送也。論理升、桔、羌、防能外泄,然不補則元氣太虛,恐痘發他症又生。用,發痘散,:生耆二錢,甘草五分,當歸、桔梗、荊芥一錢,防風二分。二劑盡出,不必再服。方雖用桔梗、荊、防,妙在耆、歸屬於推送,故火毒盡出。

白話文:

痘瘡隱藏不見,這是因為氣虛,無法將痘瘡推出來。依理來說,升麻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這些藥材可以將痘瘡排出體外,但如果不補氣,元氣會太虛弱,恐怕痘瘡發出來後還會引發其他的症狀。使用發痘散:生耆二錢,甘草五分,當歸、桔梗、荊芥一錢,防風二分。二劑服用完後,痘瘡就會完全出來,不必再服藥。這個方劑雖然使用了桔梗、荊芥、防風,但巧妙的是用了耆和歸來推動氣血,所以火毒才能完全排出。

痘已見點,熱氣大盛,粒過多,人謂火毒太盛,誰知血虛不能潤乎。若發散不補血,則火盛水乾,痘難貫漿。用,養痘湯,:當歸二錢,川芎、麥冬一錢,連翹五分,花粉、木通三分,甘草二分。二劑成漿。妙在芎、歸、麥冬為君,少用連翹、木通、花粉則血旺,火不過炎,熱消毒不內隱,故速效,又無後害。

白話文:

當痘痘已經出現黑頭,熱氣非常旺盛,痘痘數量過多時,人們常說這是火毒太盛所致,然而很少有人知道,這可能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滋潤肌膚。如果只專注於清熱解毒而不補血,就會導致火氣旺盛、津液不足,痘痘難以化膿。

此時,可以使用「養痘湯」:

  • 當歸:2 錢
  • 川芎:1 錢
  • 麥冬:1 錢
  • 連翹:5 分
  • 花粉:3 分
  • 木通:3 分
  • 甘草:2 分

服用兩劑後,痘痘就會化膿。

此方妙用在於,用芎、歸、麥冬為主要藥物,少用連翹、木通、花粉,這樣既能補血,又不會令火氣過大。如此一來,既能消炎解毒,又不會留有後患。

痘出四五日,大小不等,根窠不紅澤,色暗,頂陷不起,人謂火毒倒塌,誰知血氣虛乎?此必補氣血中佐化毒、催漿。用,催痘湯,:人參三錢、牛子、川芎、茯苓一錢,耆、歸二錢,桔梗、肉桂五分,陳皮二分,連翹三分。二劑效。妙在參、耆、歸之多,發散化毒為佐。故氣足不祛於中,血足不陷於內,自紅潤肥滿。

白話文:

青春痘長了四五天,大小不一,根部沒有紅潤,顏色暗沉,頂部凹陷不凸起,一般人以為是「火毒」倒塌,其實是氣血虛弱。這種情況必須補氣血,才能讓痘痘化毒、成熟。使用「催痘湯」:

  • 人參 三錢
  • 牛子、川芎、茯苓 一錢
  • 耆、歸地 二錢
  • 桔梗、肉桂 五分
  • 陳皮 二分
  • 連翹 三分

兩劑即可見效。關鍵在於使用大量參、耆、歸地,它們具有發散、化毒的作用。因此,氣足了就不會從中間消散,血足了就不會凹陷,痘痘自然會變得紅潤飽滿。

痘五六日,毒宜化,漿宜行,乃不紅綻肥滿,此氣血大虛,切忌攻火敗毒。宜補氣血。用,護痘萬全湯,:人參五錢、黃耆、川芎、茯苓一錢,當歸、白朮二錢,陳皮、牛子三分,花粉三分,桔梗五分。不必二劑。妙在不消毒攻火,但補氣血,且補中有散,更非呆補。

白話文:

痘瘡發作五六天時,體內毒素應該消散,體液應該暢通,這樣痘瘡纔不會發紅發炎變大。此時氣血非常虛弱,切忌用攻火敗毒的藥物。應該補氣血,使用「護痘萬全湯」:人參五錢、黃耆、川芎、茯苓一錢,當歸、白朮二錢,陳皮、牛子三分,花粉三分,桔梗五分。不一定需要服用兩劑。此方的妙處在於不消炎也不攻火,只補氣血,既能補氣血又能散氣血,並非死補。

七八日,宜漿足,反瘡平漿淡,食減,此氣血不充也。人脾胃氣弱,則肝血不生,血不生,則脾胃更弱,何能致漿足瘡突哉。宜大補脾胃氣,少佐補血。氣血旺,脾胃自健。脾胃健,痘自充。用,保痘湯,:人參、荊芥一錢,耆、歸、朮、麥冬二錢,陳皮五分。如癢,加白芷三分、蟬蛻二分。

白話文:

痘疹發出後七八天,應當注意補氣血,使痘疹飽滿圓潤,膿液淡薄,食慾減退,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。人體的脾胃功能虛弱,就會導致肝血不足,肝血不足,脾胃功能就會更加虛弱,這樣怎麼能讓痘疹飽滿圓潤呢?所以應該重點補益脾胃之氣,稍稍佐以補血之藥。氣血充足,脾胃自然強健,脾胃強健,痘疹自然會飽滿。

可以使用保痘湯:人參、荊芥各一錢,黃芪、當歸、白朮、麥冬各二錢,陳皮五分。如果感到瘙癢,可以加入白芷三分、蟬蛻二分。

否則不加。如色白而薄,倍參、耆,一劑效。此純補氣血,補氣尤多,以血得氣易生也。氣足血旺,自食增,漿老結靨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生病者的舌苔白色而薄,就要加倍使用人蔘和黃耆,服用一劑藥就會見效。這是因為這帖藥完全是為了補氣血,而補氣的效果尤其突出,因為血氣得到滋養後很容易生成。氣足血旺,自然就能多吃東西,面容紅潤有光澤。

九日十日,漿淡痂薄,人謂痘毒內蘊,誰知氣血虧乎。然氣血雖虛,痘毒未清,不顧火毒,但呆補,則火毒內藏,痘後必有回毒。宜補中微散。用,全痘湯,:參、術二錢,牛子、通草、荊芥一錢,茯神、當歸、銀花三錢,陳皮三分,甘草五分。一劑愈。何用參不用耆?以黃耆過補氣,不若參既補氣,不增悶尤妙。況牛子、銀花補中泄毒,得補益,又獲散利。

白話文:

痘瘡發出九、十天後,膿液變稀,痂皮變薄,一般人認為是痘毒藏在體內,殊不知是氣血虛弱所致。此時,雖然氣血虛弱,但痘毒未清,如果只顧火毒而盲目進補,就會導致火毒內藏,痘瘡消失後必定會復發。因此,應該使用「補中微散」,以補氣養血,同時排除毒素。

可以熬煮「全痘湯」,藥方如下:

  • 人參、白朮:各兩錢
  • 牛膽子、通草、荊芥:各一錢
  • 茯苓、當歸、金銀花:各三錢
  • 陳皮:三分
  • 甘草:五分

服用一劑,即可見效。

為什麼不用黃耆,而用人參?因為黃耆補氣太過,不如人參既能補氣,又不會加重鬱悶,效果更佳。此外,牛膽子、金銀花既能補中益氣,又能清熱解毒,補益之餘還能起到散結的作用。

十一二日,潮熱不思食,當靨不靨,痂落無托,此氣血虛,毒多未化也。用,化痘仙丹,:銀花、耆、歸三錢,白芍二錢,人參、荊芥、牛子、甘草一錢,山楂五粒,防風三分。二劑全愈,不必三劑。妙在用牛子、荊芥、銀花於參、歸、耆、芍中,則胃氣不傷,脾氣大旺,肝血既潤,復不剋土,則毒解無留。大凡痘不補,則火毒不出,但補亦不出。

白話文:

發病後十一、十二天,出現潮熱、食慾不振、痘疹不出或出的不飽滿,痂皮脫落後,底下的皮膚沒有長好。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毒素尚未化解所致。

使用「化痘仙丹」治療:銀花、黃耆、當歸各三錢,白芍二錢,人參、荊芥、牛子、甘草各一錢,山楂五粒,防風三分。

兩劑藥服完即可痊癒,不必三劑。妙用在於加入牛子、荊芥、銀花於人參、當歸、黃耆、芍藥中,這樣胃氣不會受損,脾氣大增,肝血充足也不會剋制脾胃,毒素就能順利排出。

通常痘瘡不治療,火毒就不會出來,但是治療了也不一定會出來。

今補中帶散,故未出者能出,既出者盡出。

痘已見形,又出一層紅斑,或似斑非斑,或零星錯雜,皆是夾疹。人謂痘毒深,後再發,誰知痘出時又感風寒,使內熱留中,閉塞腠理,激腑毒盡出乎。宜臟腑並治,然治臟不若先治腑。蓋痘毒出臟,毒深;疹毒出腑,毒淺。淺之毒散,深毒自難留,故治痘須先治疹。用,分痘湯,:升麻、生草、荊芥一錢,玄參、麥冬、生地三錢當歸、青蒿二錢,半夏五分。一劑疹全散。

白話文:

痘痘已經出現,又冒出了一層紅斑,有的像斑點又有點不確定,有的零散雜亂,這些都是夾雜著疹子。人們說痘毒很深,以後還會長,但是不知道痘痘出來時又遇上了風寒,導致體內熱氣積聚,閉塞了皮膚腠理,激發體內的疹毒全部發出來。應該同時治療臟腑,但是治療臟腑不如先治療腑。因為痘毒源自臟腑,毒素很深;疹毒源自腑,毒素較淺。淺毒散發後,深毒就不容易殘留,所以治療痘痘應該先治療疹子。使用「分痘湯」:

  • 升麻、生草、荊芥:各 1 錢
  • 玄參、麥冬、生地:各 3 錢
  • 當歸、青蒿:各 2 錢
  • 半夏:5 分

一劑藥後,疹子就會全部消散。

此退陽明火,解肺熱。妙在多用升麻引火向外,發皮毛,雖消疹,實成痘。何為治疹後,再治痘哉。

痘症已全,數日後復發熱,出紅斑,癢甚,愈抓愈癢,先如粟米,漸大如紅雲一片。人謂痘毒前未暢發,誰知痘毒全無,乃收痂後縱欲,飲食又兼風熱而成乎。此名蓋痘疹,似痘非痘也。宜散風熱,不必顧痘毒。然風熱解,痘毒亦無不解。用,安痘湯,:玄參五錢,當歸三錢,連翹、花粉一錢,白芍、丹皮、荊芥、甘菊二錢,升麻五分。二劑盡散。

白話文:

痘瘡原本已經痊癒,但過幾天後又發熱,出現紅斑,非常癢,越抓越癢,一開始像小米粒,逐漸擴大成一大片紅雲。人們說這是之前痘毒沒有完全發出來,但其實不是,痘毒已經全無,是因為結痂後縱慾、飲食不忌加上風熱之邪造成的。這種情況叫痘疹,看起來像痘瘡但並不是痘瘡。治療時應發散風熱,不用考慮痘毒。不過,風熱消除後,痘毒也會自然消除。

使用安痘湯:玄參五錢、當歸三錢、連翹、花粉一錢、白芍、丹皮、荊芥、甘菊二錢、升麻五分。服用兩劑即可完全發散風熱。

此化毒不耗氣,解熱不損血,故風熱全消,痘無變症。

痘五六日後色黑,或炭灰色,頂陷不起,食入即吐,此壞症也。然小兒純陽,陽氣易離,陰氣難絕。倘一陰可續,則引陰接陽,每重生。用,起死救兒湯,:參、歸、麥冬、茯神三錢,玄參、銀花一兩,白朮、荊芥、花粉二錢,甘草一錢。二劑愈。此妙全在銀花、玄參之多,既解毒又散火,又加參、朮、歸、冬,以助二味祛除,故能轉敗成勝。切勿驚重與用參多。

白話文:

痘瘡在長出五六天後,顏色變黑或呈現炭灰色,且頂部凹陷無法隆起,吃東西也會嘔吐,這是病情惡化的徵兆。然而,小兒體質純陽,陽氣容易消散,陰氣不易絕斷。如果有一點陰氣可以延續,就能引導陰氣接續陽氣,痘瘡就會不斷重生。

治療方法:使用「起死救兒湯」:人參、當歸、麥冬、茯神各三錢,玄參、銀花各一兩,白朮、荊芥、花粉各二錢,甘草一錢。連續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此方妙處在於銀花、玄參用量較多,既能解毒又能退火,再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麥冬,幫助銀花、玄參發揮祛除病邪的作用,因此能轉敗為勝。切勿驚慌失措地使用大量人參。

蓋藥不重,則火毒難消;參不多,則陰陽難復。

前人稀痘或截痘法,多解毒,藥損元氣,元氣虛,毒即難解。且毒成於火,清火又用寒涼,小兒一服寒涼,脾胃匱乏,火毒安能外泄?予用,止痘丹,:生草一錢,銀花三兩,玄參一兩,貝母五分,苦參、丹皮三錢,黃芩二錢。天赦日,將水二碗煎至一碗,不必再煎。將此一碗汁,又熬至三分。

白話文:

在過去,治療天花的傳統方法(如痘瘡針刺法或截痘法)大多著重於解毒,而這些藥物會損耗元氣。元氣虛弱,毒素就難以清除。此外,痘瘡毒素本就成於火,而治療中卻使用寒涼藥物,導致兒童一服寒涼藥物,脾胃虛弱,火毒又如何能向外排出?

我使用止痘丹,方劑如下:

  • 生草一錢
  • 銀花三兩
  • 玄參一兩
  • 貝母五分
  • 苦參、丹皮三錢
  • 黃芩二錢

在「天赦日」(農曆正月二十或五月二十)將兩碗水煎煮成一碗,無需再次煎煮。再將這一碗藥汁熬製成三分之一的量。

用茯苓五錢為細末,將汁調為丸,如米大。兒半歲,蜜拌,二日服完,必下黑糞,永不出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