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3)

1. 調經

經先期來,其經多,人謂血熱極,誰知腎中水火旺乎。火旺血熱,水旺血多,似勿藥有喜。但過於有餘,則子宮大熱,恐爍干男精。太過損之,既濟道也。然火不可任有餘,水必不可使不足。宜少清火,不必泄水。用,升麻,:丹皮、白芍熟地三錢,骨皮五錢,青蒿茯苓二錢,黃柏五分。二劑自平。清火仍滋水,火泄水不與俱泄,則兩益。

白話文:

在月經來潮前的時期,月經量較多,一般人以為是血熱極盛所致,其實主要是腎臟中水火失調,火旺導致血熱,水旺導致血多。因此,這種情況似乎不用吃藥,因為水火平衡後自然會痊癒。

但是,如果月經量過多,會導致子宮過熱,灼傷男性的精液。因此,需要適當減緩火旺,但又不能過度損傷腎水。

治療方法:

  1. 清除火熱:使用升麻、丹皮、白芍、熟地各三錢;

  2. 滋補腎水:使用骨皮五錢、青蒿、茯苓各二錢、黃柏五分。

服用兩劑後,月經量自然會恢復正常。這種治療方法既能清除火熱,又能滋補腎水,兩者相輔相成,效果更佳。

經先期來甚少,人亦謂血熱極,誰知腎火旺水虛乎。女子經最難調,不細辨,必鮮效。先期者,火氣衝。多寡者,水氣驗。前來多,火有餘。此來少,水不足。倘俱謂有餘,泄火不補水,或水火兩泄,必加病。法不必泄火,但補水,水足火自消。用,兩地湯,;玄參、生地一兩,白芍、麥冬五錢,阿膠、骨皮三錢。

白話文:

經期提前來得少,有人說是血熱過度,誰知道可能是腎火旺盛、水液虛呢?女性的經期是最難調的,如果辨別不仔細,治療的效果肯定不好。經期提前來,是火氣旺盛造成的。經量多或少,是水液代謝出現問題的表現。前一次經量多,說明火氣旺盛有餘。現在經量少,說明水液不足。如果都認為是火氣旺盛,只瀉火而不補水,或者既瀉水又瀉火,病情一定會加重。治療的方法不一定要瀉火,只需要補水,水液充足了,火氣自然會消退。使用兩地湯:玄參、生地黃各一兩,白芍、麥冬各五錢,阿膠、骨皮各三錢。

四劑經調。骨中熱,由腎宮熱,地骨、生地俱涼骨中熱,則腎氣自寒,又不損胃氣。況藥純補水,水盛火安,得不平。

白話文:

用四劑藥物調理治療。骨髓中的熱是由腎臟的熱引起的,用生地黃和生地都是涼性的,能治療骨髓中的熱,同時腎氣自己也會變寒,但不會損傷胃氣。況且這味藥主要是補充腎水,水足了火氣就會安靜,病自然就平復了。

經後期來甚多,人謂血虛,不知非也。蓋後期來少,血寒不足;後期來多,血寒有餘。經水雖本於腎,其流則臟腑之血皆歸。故經來諸血盡來附益,以徑開門啟,不遑迅合,血乘而出也。血既出,則成不足。宜於補中溫之,非後期俱不足也。用,溫經攝血湯,:白芍、熟地一兩,川芎白朮五錢,肉桂柴胡五分,續斷一錢,北味三分。二十劑調。

白話文:

月經後期經常來,人們都說這是血虛所致,其實並非如此。月經後期來得少,是因為血寒不足;月經後期來得多,是因為血寒有餘。月經雖然起源於腎,但其運行過程中,臟腑之血都會匯聚過來。因此,月經來潮時,全身的血液都會聚集過來,藉由經脈的開通而排出,來不及快速凝結,導致血量過多而溢出。既然血量外溢,就會形成不足。應當補益氣血並溫暖經絡,而不是一味認為月經後期都是血虛所致。

使用「溫經攝血湯」:

  • 白芍:1兩
  • 熟地:1兩
  • 川芎:5錢
  • 白朮:5錢
  • 肉桂:5分
  • 柴胡:5分
  • 續斷:1錢
  • 北味:3分

調配後服用20帖。

此大補腎、肝、脾之精血,加肉桂去寒,柴胡解鬱。補中有散,散不耗氣;補中有泄,泄不損陰。故受補益,收溫功。凡經後來俱效,誠調經攝血妙劑。倘元氣虛,加參一二錢。

白話文:

此方大補腎、肝、脾的精血,加入肉桂驅除寒冷,柴胡疏散鬱悶。既滋補又通暢,通暢而不損傷氣血;既滋補又瀉下,瀉下而不損傷陰氣。所以服用後能起到滋補強身,溫暖陽氣的作用。凡是經期後服用都有效果,是調理經期,收斂血氣的妙方。如果元氣虛弱,再加入人參一兩到二錢。

經來斷續,前後莫定,人謂血虛,誰知肝氣鬱結乎。經出腎。肝,腎子,肝鬱亦腎郁,腎鬱氣自不宣。前後或斷或續,正腎氣或通或閉也。然肝鬱腎不虛,未必至此。此子母關切,子病母有顧復之情,肝泄腎自有繾綣之誼。肝氣或藏或閉,則腎氣或去或留,相因而至者,又何疑?開肝鬱即宣經水之流。

白話文:

月經時斷時續,前後來不及,人們都以為是血虛,但誰知道可能是肝氣鬱結的緣故呢?月經從腎中排出。肝是腎的兒子,肝氣鬱結,腎氣也跟著鬱結,鬱結的氣自然無法暢通。月經時斷時續,正是因為腎氣時而通暢時而閉塞的緣故。但是,肝氣鬱結並不一定是腎虛造成的,未必會到這種程度。肝腎母子關系密切,兒子生病了,母親自然會關懷照料,肝氣不通,腎氣自然也會跟著流連不忍離去。肝氣時而藏閉,腎氣也就時而離開時而留下,兩者相伴而生,有什麼好懷疑的呢?打通肝氣鬱結,月經自然就會暢通了。

用,定經湯,:歸、芍、菟絲子一兩,熟地、山藥五錢,柴胡五分,炒荊芥一錢,茯苓三錢。四劑期定。此舒腎肝氣,非通經藥。補腎肝液,不利水。腎肝氣舒而經通,腎肝津旺而水利,故為妙。

白話文:

使用定經湯:

  • 當歸、芍藥、菟絲子,各一兩。
  • 熟地、山藥,各五錢。
  • 柴胡,五分。
  • 炒荊芥,一錢。
  • 茯苓,三錢。

四劑後即可定經。

此藥方用於調養腎肝之氣,並非通經藥物。它能滋補腎肝之液,但不利水。當腎肝之氣得到調養,經脈便能暢通;腎肝之液得到滋養,水液的代謝也能恢復正常。因此,此方藥效顯著。

數月一行經,無先後、多少之殊。此乃無病,氣血兩不虧損。夫婦人有天生仙骨者,經水以季為數,不以月為盈虛。女子經水不泄,黃河便可逆流。真氣內藏,則坎中之陽不損。倘加煉形之法,一年之內便飛昇。然世人見經水不來,妄加藥餌。然天仙骨之婦,世不少。嗜欲深者,天分損也,可不立方?名,助仙丹,:白朮、山藥、白芍三錢,茯苓五錢,甘草杜仲一錢,陳皮五分,菟絲子二錢。四劑如舊,不可再服。

白話文:

女性每隔數月才來一次月經,也不會有月經提前或推後、經血多少不同的情況。這表示身體健康,氣血兩旺。部分女性天生骨骼奇佳,月經只會在特定季節來潮,不會隨著月亮盈虧而變化。女子如果月經不通,那麼黃河就可以倒流了。真氣藏於體內,則腎臟中的陽氣不會受損。如果再配合養生功法,一年內便可得道飛昇。然而,世人見女性月經不來時,便亂用藥物。世上並非沒有天仙骨的女子,只不過過度縱慾會損害天分,難道不用考慮嗎?名為「助仙丹」的藥方包含以下成分:白朮、山藥、白芍各三錢;茯苓五錢;甘草、杜仲各一錢;陳皮五分;菟絲子二錢。服用四劑後維持原狀,不可再服。

此平補有妙理,健脾益腎,解鬱消痰,不損天然之氣血,便是調經之大益。何用重劑助火,熱藥通經。

婦五六十歲,行經如紫黑塊,或如紅血淋,此血崩之漸也。七七天癸絕,又不服補陰濟陽藥,何精滿化經?乃肝不藏血、脾不統血也。非泄精動命門火,氣鬱動龍雷炎。二火發動,血乃走,似行經,實非也。此非大補肝脾,血不驟止。然補肝脾,尤當兼補氣以止血。用,安老丹,:參、耆、熟地一兩,歸、朮、棗皮五錢,阿膠、荊芥、甘草、木耳灰一錢,香附五分。十劑愈。

白話文:

五六十歲的婦女,月經來潮時,經血就像紫黑色的塊狀,或者像鮮紅的血水,這是血崩的前兆。七七歲時月經完全停止,如果不服用補陰助陽的藥物,身體哪來的精血來化為月經呢?這是因為肝臟不能儲藏血液,脾臟不能統攝血液。如果不是腎精虧損,激動命門之火,氣機鬱結,激動肝腎之火。這兩把火發作起來,血液就會流出來,看起來像是月經,實際上並不是。如果不大力補益肝脾,血崩就不會突然停止。然而,補益肝脾,尤其應該兼顧補氣來止血。方劑:安老丹,人參、黃芪、熟地黃各一兩,當歸、白朮、棗皮各五錢,阿膠、荊芥、甘草、木耳灰各一錢,香附五分。連服十劑即可痊癒。

此補肝脾氣,氣足自生血,且能攝血。尤妙大補腎水,水足肝氣益舒,肝舒脾氣得養,肝藏血,脾統血,何虞崩哉。

白話文:

這帖方劑可以補養肝脾之氣,氣足了自然能生出血液,還能守住血液。尤其神奇的是,它還能大補腎水,腎水充足了,肝氣就會更加舒暢,肝氣舒暢了,脾氣就能得到滋養。肝藏血,脾統血,這樣一來又何必擔心血崩呢?

經忽來忽斷,時痛時止,往來寒熱,人謂血結,不知肝氣不舒也。肝木最惡寒風,經來腠理大開。適風吹,則肝氣閉塞,經水之門亦隨閉。於是,腠理經絡不宣,氣行於陽則熱,氣行於陰則寒,此特寒之輕者。倘寒甚,則內熱益深,熱入血室,如見鬼狀。此宜補肝血,通郁散風,隨效。

白話文:

月經忽來忽斷,有時疼痛有時停止,忽冷忽熱,一般人認為是血凝滯造成的,其實是肝氣不暢通。肝屬木性,最怕寒風。經期來時,皮膚腠理大開。如果剛好被風吹到,就會導致肝氣閉塞,月經出口也跟著閉塞。於是,腠理經絡不通暢,氣血運行於陽則產生熱,運行於陰則產生寒,這是寒證較輕微的表現。如果寒證嚴重,則內熱會加重,熱氣進入血室,就像見了鬼一樣。這種情況,應該補養肝血,疏通鬱滯和驅散風寒,就能很快見效。

用加味,四物湯,:熟地一兩,川芎、丹皮三錢,歸、芍、白朮五錢,甘草、玄胡、柴胡一錢。此用四物滋肝腎,柴、芍、丹皮揚風鬱,甘草、白朮、玄胡利腰臍,安腹痛,入表裡,通經絡。用之得宜,自奏功。

白話文:

使用加味四物湯:

  • 熟地:一兩
  • 川芎、丹皮:各三錢
  • 當歸、芍藥、白朮:各五錢
  • 甘草、玄胡、柴胡:各一錢

這種藥方利用四物湯滋養肝腎,柴胡、芍藥、丹皮疏散風鬱,甘草、白朮、玄胡利腰臍,緩解腹痛,內外兼顧,疏通經絡。使用得當,自有奇效。

經前疼痛,多紫黑塊,人謂熱極,誰知鬱極,火不能化乎。肝火鬱則不揚,經欲行,肝氣不應,則抑其氣而痛。然經滿則不能內藏,肝火焚燒,內逼經出,火亦隨而怒泄。紫黑者,水火兩戰之象;成塊者,火煎成形之狀。經失其為經,正鬱火內奪其權也。似宜大泄肝火。然泄肝火,不解肝鬱,則標去本未除。

白話文:

經期前疼痛,常常伴有深紫色血塊,人們認為是熱極導致,但其實是鬱極所致,火氣無法得到宣發。

肝火鬱結,導致氣機不升。經期欲來,肝氣不順,便會壓制氣血運行而產生疼痛。不過,當經血充盈時,無法再留在體內,肝火旺盛上衝,逼迫經血排出,而火氣也隨之發泄。

深紫色血塊是水火交戰的表現;血塊成形,則是火氣煎熬而成的。經血失去了正常運行,是因為鬱火在體內奪走了它的權力。

此時,表面上似乎應當大力清除肝火。但是,即使泄去了肝火,如果不疏散肝鬱,那麼治標不治本,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。

用,宣郁調經湯,:歸、芍、丹皮五錢,紫胡、香附、鬱金、甘草、黃芩一錢,白芥子二錢,炒梔子三錢。四劑愈。此補肝血,又解肝鬱,利肝氣,又退肝火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宣鬱調經湯,藥方如下:

  • 當歸、芍藥、丹皮,各五錢。
  • 紫胡、香附、鬱金、甘草、黃芩,各一錢。
  • 白芥子,二錢。
  • 炒梔子,三錢。

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此湯方滋補肝血,同時疏肝解鬱,促進肝氣運行,並清退肝火。

經後小腹作痛,人謂氣血虛,誰知是腎氣涸乎。經,天一水也。滿則溢,空則虛,何虛能作痛?蓋腎水虛,則不能生肝。肝必下克脾土,土木相爭,氣逆故作痛。須舒肝氣,益補腎藥,水足肝氣益定。用,後調湯,:阿膠、荊芥、歸、芍、棗皮三錢,巴戟、甘草一錢,山藥五錢。此平補肝腎,既止逆氣,尤止郁。痛經後症最佳,不只腹痛。

白話文:

經期後下腹疼痛,許多人認為是氣血虛,但可能其實是腎氣不足。經血好比天上的雨水,容量滿了就會溢出,空了就會乾涸,因此空虛怎麼會導致疼痛?

實際上,是腎水不足,不能滋養肝臟,導致肝臟失調而剋制脾胃。脾胃屬土,肝臟屬木,土木相剋,氣機運行不暢,因此產生疼痛。

治療方法是疏肝理氣,同時滋補腎氣,讓腎水充足,肝氣就能恢復穩定。推薦使用後調湯:

成分:阿膠、荊芥、當歸、芍藥、棗皮,各三錢;巴戟天、甘草,各一錢;山藥,五錢。

此方可以平補肝腎,不僅止痛,還能疏肝解鬱。對於經期後疼痛症狀非常有效,不限於腹痛。

經前一二日,忽腹痛吐血,人謂火盛極,誰知肝逆血不下行而上吐乎。肝氣最急,順則安,逆則動。血隨氣而俱行,氣安則安,氣動則動。但經逆在腎不在肝,何隨血妄行,竟從口出?不知少陰火,急如奔馬,得肝中龍雷合沖,其勢更捷,反經為血又至便,正不必肝不藏血始吐也。然各經吐血乃內傷,逆經乃火氣內溢,激之使出。

白話文:

在月經來潮前一兩天,突然腹痛吐血,人們都認為是火氣過旺所致。可是誰曾想到是肝氣逆行,血液無法順利下行,反而向上逆流而出呢?

肝氣發作最急,順利流通則安穩,逆亂運動則發作。血液隨著氣血而運行,氣血安穩則血液安穩,氣血發作則血液也發作。

但是,月經逆行在腎經,而不是肝經,怎麼會隨著血液亂竄,竟然從口中吐出來呢?

不知道少陰之火,急促如奔騰的駿馬,得到了肝中龍雷的配合衝擊,它的勢頭更加猛烈,逆行經絡,變成血水,因此吐血。這並不是因為肝臟不藏血才導致吐血。

然而,各種經絡吐血都是內傷,逆行經絡則是火氣內部溢出,刺激血液外溢所致。

症不同,逆則一。似宜治逆以平肝,不必益精以補腎。然逆經而吐血雖不損血,反復傾倒,必傷腎氣血,又上泄過多,腎水亦虧,須於補腎中行順氣。用,順經湯,:當歸、熟地、丹皮五錢,白芍、茯苓、牛膝、荊芥三錢,沙參三錢。十劑不再逆。此補腎肝,用引血歸經藥,肝氣不逆,腎氣自順。

白話文:

病情不同,但逆證是一樣的。宜平肝順氣,不必補腎益精。但逆經吐血雖然不損血,但反復傾倒,必然會傷及腎氣血。再加上上泄過多,腎水也虛虧,所以必須在補腎的同時兼行順氣。

使用「順經湯」,配方:當歸、熟地、丹皮各五錢,白芍、茯苓、牛膝、荊芥各三錢,沙參三錢。連續服用十劑,逆證即可消失。此方補腎肝,用引血歸經之藥,肝氣不逆,腎氣自然通順。

腎氣順,經又何能逆。

經將來三五日前,臍下癘痛如刀刺,寒熱交作,下如黑豆汁,既而經來,因無娠,人謂血熱,誰知是下焦寒濕相爭乎。寒濕,邪氣也。女子衝脈為血海,任脈主胞胎,乃血室,皆喜正氣相通,不喜邪氣相犯。經由二經而出。寒濕彌滿二經之外,必相爭作癘痛。邪盛正衰,寒濕主濁,下如黑豆汁者,見北方寒水之象也。

白話文:

經期將至的前三天到五天前,臍下疼痛劇烈如刀刺,寒熱交替,排出的經血像黑豆汁一樣,這些情況在經期來時發生。由於沒有懷孕,人們便認為是血熱,殊不知是下焦的寒濕在作怪。寒濕是邪氣。女性的衝脈是血海,任脈主管胞胎,是血室,它們都喜歡正氣相通,不喜歡邪氣侵犯。經血通過衝任二脈排出。寒濕充斥在衝任二脈之外,必然會爭鬥,造成疼痛。邪氣盛,正氣衰弱,寒濕主濁,排出的經血像黑豆汁一樣,說明北方寒水的象徵。

宜利濕溫寒,衝任無邪,何至搏結作痛?用,溫寒化濕湯,:白朮一兩,茯苓、扁豆三錢,巴戟、山藥五錢,白果十枚,蓮子並心三十粒。於經前十日服。四劑邪去,經調種子。用白朮利腰臍,巴戟、白果通任脈,山藥、扁、蓮衛衝脈,故寒濕去經水調。倘疑腹痛,妄用寒涼,則衝任寒冷,血海變冰海,血室成為冰室。

白話文:

如果濕熱或寒邪不侵犯,衝、任兩經沒有異常,怎麼會發生血塊凝結而導致疼痛呢?

用方: 溫寒化濕湯

組成:

  • 白朮 一兩
  • 茯苓 三錢
  • 扁豆 三錢
  • 巴戟 五錢
  • 山藥 五錢
  • 白果 十枚
  • 蓮子(連心) 三十粒

服用方法: 經期前十日服用

功效: 四劑藥即可消除邪氣,使經期恢復正常。白朮利於水濕不聚於腰臍;巴戟、白果通暢任脈;山藥、扁豆、蓮子保護衝脈。因此,寒濕去除,經水就會運行順暢。

注意事項: 如果懷疑有腹痛,而錯誤使用寒涼藥物,則會導致衝、任二經受寒,血海變成冰海,血室變成冰室。

癘痛何日止哉。

經過多,行後復行,面色痿黃,人倦無力,人謂血熱,誰知血虛不歸經乎。血旺經多,血衰經縮。何血虛經反多?不止血歸於經,雖旺經不多;血不歸經,雖衰必過多。世以過多為血旺者,錯也。倘果血旺,一行宜止,豈可再乎?惟經多是虛,故再行,不勝其困。血損精散,骨髓空,不能華於面。

白話文:

月經多次來訪,結束後又再度來潮,臉色黃如蠟,身體疲倦無力。人們都認為是血熱,卻不知是血虛導致經血無法歸入經絡?血氣旺盛,經血便會增多;血氣衰弱,經血便會減少。何以血虛經血反而增多?那是因為血不止於歸經,即使血氣旺盛,經血也不會增多;血不歸經,即使血氣衰弱,經血也必過多。世人往往將經血過多視為血氣旺盛,這是錯誤的。如果真是血氣旺盛,一次行經就應該止住,怎麼會再行?經血過多是因為虛弱,才會再行,承受不住這樣 的折磨。血氣受損,精氣耗散,骨髓空虛,無法滋潤面容。

宜大補,引血歸經,寧有經後再行。用,四物湯,加味:熟地一兩,川芎二錢、歸、芍,白朮五錢,荊芥、棗皮三錢,續斷、甘草一錢。十劑後,加參三錢,再十劑愈。四物補血,加白朮、荊芥行中有利;棗皮、續斷止中有補;甘草調和,故血足,經歸而血淨。

白話文:

適宜大補,引血歸於經脈,如果已經月經乾淨後再調理。使用四物湯,加上以下藥物:熟地一兩,川芎二錢,當歸、白芍,白朮五錢,荊芥、棗皮三錢,續斷、甘草一錢。服用十劑後,加入黨參三錢,再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四物補血,加上白朮、荊芥散寒行氣;棗皮、續斷補中止血;甘草調和藥性,因此氣血充足,經血回歸經脈,血氣淨化。

先泄三日後行經,此脾氣虛也。脾統血,虛則不能攝血。且脾濕土,虛則不實,濕更甚。經水將動,脾氣先不能固脾,血欲流注血海,濕氣先乘,故先泄水後行經。宜先補脾氣,蓋氣旺血自固,濕亦自消。用,健固湯,:人參、巴戟五錢,茯苓、苡仁三錢,白朮一兩。十劑不泄。此補脾氣以固脾血,則血攝氣中。脾血日盛,自運化其濕。濕化,何能作泄。

白話文:

在經期來臨前三天先腹瀉,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。脾主統血,脾氣虛弱則無法固攝血液。同時,脾性屬濕土,脾氣虛弱則土質不實,濕氣更盛。經血將至,脾氣先不能固攝脾血,血液想要流入血海,濕氣先乘虛而入,所以先腹瀉後行經。

此時應先補脾氣,因為氣血運行旺盛,血液自然可以固攝,濕氣也會自行消散。可使用健固湯:

  • 人參、巴戟:各五錢
  • 茯苓、苡仁:各三錢
  • 白朮:一兩

服用十劑後腹瀉情況應可改善。這是通過補脾氣以固攝脾血的方式,讓血液固攝在氣血之中。隨著脾血日漸旺盛,脾自身就能運化濕氣。濕氣消散,自然不會再腹瀉。

經前大便出血,人謂血崩,誰知經入大腸乎。大腸與經路別,何能入?不知胞胎之系,上通心,下通腎,心腎不交,胞胎之血兩無可歸,心腎氣不照攝,聽其自走大便。若單止便血,則愈止愈多,反擊動三焦氣,拂亂不止。蓋原因心腎不交,今不補心腎,使心腎氣按,胞胎氣不散,血自不亂行。

白話文:

月經前大便出血,一般人稱為血崩,但其實是月經進入大腸。大腸與月經流動的路線是分開的,怎麼可能進入呢?不懂子宮和心臟、腎臟的關係。心和腎如果不能協調運作,子宮的血就沒有地方去了。心和腎的氣也無法照耀和攝納子宮,任由月經流入大便。如果只針對大便出血的部分治療,就會越止血越嚴重,反而會激動三焦的氣,大便出血就無法停止。根本原因是心和腎失調,所以現在不補心腎,讓心腎的氣安靜下來,子宮的氣也不會擴散,血液自然不會亂流。

用,歸經兩安湯,:人參、棗皮三錢、歸、術。白芍熟地。麥冬五錢,巴戟一錢,荊芥二錢、升麻四分。三劑愈,受娠。此大補心、肝、腎,不顧胞胎,胞胎有所歸者,以心腎氣合也。心腎虛,氣乃兩分;心腎足,氣乃兩合。心腎不離,胞胎之氣,聽其靜攝,血安有亂走?然補心腎可也,何兼補肝?以肝,腎子,又心母。補肝血,則肝氣往來心腎,自引心入腎,引腎之心,如介紹之歡。

白話文:

服用「兩安湯」可以使人參、棗皮(各三錢)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麥冬(各五錢)、巴戟(一錢)、荊芥(二錢)、升麻(四分)這些藥物歸經後,身體平衡。服用三劑即可治癒,還能懷孕。這是因為這個方子大補心、肝、腎,使身體強壯,而不至於影響胎兒。胎兒之所以能安定,是因為心腎的氣息相符。心腎虛弱,氣息就會分離;心腎強壯,氣息就會相合。心腎不分離,胎兒的氣息就能在其中得到安靜和聚集,氣血就不會亂竄。雖然可以補心腎,但為何還要加入補肝的藥物呢?這是因為肝是腎的兒子,也是心的母親。補肝血,肝氣就會往來於心腎,自然會引導心氣進入腎中,同時也會引導腎氣進入心臟,就像介紹親朋好友一樣,讓它們愉快地相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