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7)

1. 腸鳴

腸自鳴,終日不已,噯氣吞酸不休。人謂脾氣虛,誰知肝氣之旺乎。肝不鬱則脾舒自化,水穀之精下傳二腸,腸亦安然輸輓,順流而下,何有不平之鳴?惟肝木克脾,則土氣不伸,腸乃鳴。腸鳴乃土氣動,非金水動也。坤道主靜,坤中有風,震動之聲出,如雷霆之轟,天崩軸,非明驗乎?故不必治腸,但治脾土。亦不專治脾,但治肝木,肝木風靜,土氣自靜。

白話文:

腸鳴不止,噯氣酸水不斷。一般人認為是脾氣虛弱,但其實是肝氣旺盛啊!肝氣不鬱悶,脾氣自然舒暢,水穀精華下傳到大腸和小腸,大腸和小腸也能安穩運轉,順暢通暢,怎麼會有異常的鳴叫呢?只有當肝木剋制脾土時,脾氣才會受阻,腸子才會鳴叫。腸鳴是由脾土的動盪造成的,而不是金水(肺腎)的動盪。大地的特質是靜止的,但大地中有風,發出震動的聲音,就像雷鳴電閃、天崩地裂,難道不是明顯的證據嗎?因此,不必治療腸鳴,只要調理脾土。也不專門治療脾土,只要調理肝木,肝木的風氣平息,脾土的氣機自然會平靜。

用,安土湯,:白芍甘草一兩、柴胡、炮姜一錢,茯苓三錢,蒼朮、神麯二錢。二劑全止。此肝脾同治法。肝正脾得養,脾安腸自通。不止鳴,鳴自止。妙在多行肝鬱,故特神。

白話文:

使用安土湯

  • 白芍:一兩
  • 甘草:一兩
  • 柴胡:量
  • 炮薑:一錢
  • 茯苓:三錢
  • 蒼朮:二錢
  • 神麯:二錢

服用兩劑後,症狀即可全部消失。這是同時治療肝臟和脾臟的方法。當肝臟功能正常,脾臟就能得到滋養,脾臟安穩,腸道自然通暢。不僅鳴叫聲停止,而且鳴叫也會自動消失。其妙處在於疏通肝臟鬱結,因此特別有效。

飢後腸鳴,按之少止,人謂大腸虛,誰知胃氣虛乎。腸鳴自宜腸虛,何屬胃虛?蓋胃氣,腸氣也。足陽明,胃;手陽明,大腸。故胃燥,大腸亦燥;胃虛,大腸亦虛。大腸糟粕必由胃入大腸,氣虛必得胃氣來援。今胃虛,僅可自顧,安能分布大腸?此大腸匱乏,求濟於同經之胃而頻鳴。

白話文:

肚子餓時肚子會叫,用手按一按就會稍微好一些,人們都說這是大腸虛了,誰知道其實是胃氣虛了呢?腸子叫的確可能是腸子虛,但為什麼說是胃虛?因為胃氣就是腸氣。足陽明經屬胃,手陽明經屬大腸。所以當胃燥熱時,大腸也會燥熱;胃虛時,大腸也會虛。大腸裡的廢棄物必定會經過胃進入大腸,大腸氣虛了必定要胃氣來幫助。現在胃虛了,只能勉強保住自己,怎麼還能幫助大腸呢?所以這是大腸虛弱,想要跟同屬陽明經的胃求助,因此才會頻頻叫喚。

法須助胃氣,胃強腸實,何致空虛作鳴。用,實腸湯,:黃耆白朮一兩,茯苓、山藥五錢,甘草、神麯、北味一錢,肉果一枚。一劑止,四劑不發。此大補胃氣,絕不實大腸。然大腸自實,鳴自止,名實腸湯何不可?

白話文:

要想改善腹鳴問題,必須先幫助胃部運化功能。如果胃氣強壯,腸道充滿食物,就不會出現虛空鳴叫的現象。使用「實腸湯」來調理:

材料:

  • 黃耆、白朮 一兩
  • 茯苓、山藥 五錢
  • 甘草、神麯、北味 一錢
  • 肉果 一枚

用法:

服用一劑就能止鳴,服用四劑後就不會再次出現。

這種藥方能大幅補益胃氣,但並不會造成大腸脹氣。既然大腸本身已經飽滿,鳴叫自然就會停止。因此,稱之為「實腸湯」,也不無道理。

腸中作水聲,如囊裹漿狀,此水畜大腸也。大腸之開合,腎操其權。腎權者,腎火也。大腸寒熱,全視腎火。大腸寒,水注於中不化,故作聲。然大腸能容糟粕,不能容水,水入大腸,宜隨糟粕出,何反作水聲?蓋大腸下為直腸,直腸下為魄門,乃肺操政,非腎操政。肺居上游,有無可如何之勢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腸子裡發出流水聲,就像是裝了漿狀物的袋子,這是因為大腸裡積了水。大腸是否能順利開合,由腎臟控制。腎臟控制的因素,就是腎火。大腸的寒熱狀況,完全取決於腎火。如果大腸寒冷,水就會積聚在其中無法消化,所以會發出聲音。但是大腸只能容納食物殘渣,不能容納水,水進入大腸,應該隨著食物殘渣一起排出,為什麼反而會發出流水聲?這是因為大腸下方是直腸,直腸下方是肛門,這一部分是由肺臟控制,而不是腎臟控制。肺臟位於上游,所以對其他部位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
然肺不能禁邪水之入,實能斷邪水之出,蓋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氣不下行,大腸之氣因而不泄。魄門,正肺門。肺門謹閉,水從何出?所以作裹漿之聲。補命門火,兼利水,水從膀胱而化。用,五苓散,:白朮、茯苓五錢,豬苓澤瀉一錢,肉桂三錢。一劑膀胱若決江河,二劑聲息。

白話文:

但是肺部無法阻止邪水進入,卻能阻止邪水排出,這是因為大腸與肺是表裡關係,肺氣不向下運行,所以大腸的水液也就不能排出。魄門,就是肺門。肺門緊閉,水從何處排出?所以才會發出裹漿的聲音。要滋補命門之火,同時利水,這樣水液才能通過膀胱排出。可以使用五苓散: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豬苓、澤瀉各一錢,肉桂三錢。服用一劑藥,膀胱就能像決開的江河一樣暢通,兩劑藥就能止息裹漿的聲音。

五苓利水聖藥,多加肉桂,使腎氣溫和,直走膀胱,水有出路,豈尚流入大腸哉。

2. 自笑門

大笑不止,或揹人處自笑異常,人謂心有邪熱,誰知心包火盛乎。心包,膻中之官,喜樂出焉。宜笑而笑,何病之有?所怪者,無故大笑,似祟憑而非也。祟憑必有奇異之徵,不只自笑。膻中為心主相,過熱失其喜樂之令,權門威赫,妄自尊大,縱欲窮奢,隨地快心,逢人適意,及後不必喜亦喜,無可樂亦樂,豈相臣素志。亦權大威傾,勢趨習移然也。

白話文:

無緣無故放聲大笑,或背著人自己異常發笑,常有人說是因為心有邪熱,其實是心包絡火氣旺盛所致。心包絡是膻中之官,主掌喜悅之情。適當發笑並無不妥,哪算得上疾病?奇怪的是這種無緣無故的大笑,像被鬼神附身,但其實並非如此。鬼神附身必定有奇異的徵兆,而不會僅限於自笑。膻中是心臟的相臣,火氣過旺就會失去喜樂的中庸之道,導致權勢熏天、妄自尊大,縱慾無度、窮奢極侈,隨意取樂,逢人獻媚。久而久之,不需要的原因也會歡笑,沒有理由也會快樂,這絕非心臟的本意。也是因為心包絡權勢過大、威勢傾壓,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了。

膻中火盛自笑,正類此。法泄膻中火,笑自止。用,止笑丹,:生棗仁、黃連丹參、花粉二錢,犀角屑五分,丹砂末、生草一錢,丹皮、麥冬、茯神三錢。三劑愈。此泄心包火,仍是安心君。蓋心君清明,相自不敢背主,故安心正安心包。

白話文:

膻中火氣過盛而無故發笑,正屬於這種情況。方法是瀉去膻中火氣,笑症自然停止。使用止笑丹:生棗仁、黃連、丹參、花粉各二錢,犀角粉五分,硃砂末、生甘草各一錢,丹皮、麥冬、茯苓各三錢。三劑可癒。此方可瀉心包之火,仍然是安定心神為主。因為心神清明,心包相火自然不敢違背心神,所以安定心神就是安定心包。

忽哭忽笑,人謂祟,誰知積痰類祟乎。此病半成於心氣虛,心虛不能自主,或哭或笑生。蓋心氣一虛,不能生胃,胃氣亦虛。胃虛何能化物?水穀入胃,不化精而化痰。痰既化,痰將安往?勢必仍留胃中。胃苦痰濕,必取心氣以相資。心虛不能生土,痰即乘勢入心,心惡痰犯,堅閉不納,又恐胃土沉淪,故心痗而作痛。

白話文:

有時候會突然哭泣或大笑,人們都以為是被鬼神上身,但其實這很可能是痰液堆積造成的。這種病症有一半是因為心氣虛弱所致,心氣虛就無法自主,所以會時不時地哭泣或大笑。

這是因為心氣虛弱後,無法滋養脾胃,導致脾胃氣虛。脾胃氣虛,就不能消化食物。食物和水進入胃裡,不能轉化為營養,反而會變成痰液。痰液產生後,會停留在胃裡。胃裡有痰濕,脾胃就會變差,於是又會影響心氣。心氣虛又不能滋養脾胃,痰液就會趁機進入心臟,心臟討厭痰液的侵犯,會緊閉不讓痰液進入,又擔心脾胃會沉淪,所以心臟會感到窒息而疼痛。

痛至則哭,痛失則笑,亦其常也。用:茯苓白朮五錢,甘草陳皮半夏三錢,竹瀝二合。水五碗,煎三碗,頓服。以鵝翎掃喉,必吐痰升許愈。蓋痰在上焦,非吐不出。非用二陳為吐藥,則舊痰出,新痰又積,笑哭不止。惟此一治,永愈。

白話文:

疼痛發作時哭泣,疼痛消失後大笑,這是常見的症狀。

藥方:

茯苓、白朮各五錢

甘草、陳皮、半夏各三錢

竹瀝二合

水五碗,煎成三碗,一次服下。

用鵝毛掃掃喉嚨,必定會吐出大量的痰液,病情就會好轉。

因為痰液積聚在胸腔,如果不吐出,就無法根治。如果不使用陳皮、茯苓、半夏等藥物作為催吐藥,則舊痰排出後又會積累新痰,哭笑不止的症狀也不會消除。只有使用這個藥方,才能徹底治癒。

無故自悲,涕泣不止,人謂祟憑,誰知臟燥乎。臟燥,肺燥也。《內經》曰:悲屬肺,肺之志為悲,又曰:精氣並於肺為悲。是悲泣,肺主之也。肺經虛,肺氣乾燥,無以潤肺,而哀傷欲哭,則自悲涕泣是肺氣匱乏,補肺何疑。然肺嬌臟,補肺,肺不受益。必補其母,土旺金自旺。

白話文:

莫名其妙地感到悲傷,不停地流淚,別人說是鬼神作祟,殊不知是臟腑乾燥所致。所謂臟燥,就是肺部乾燥。《黃帝內經》上說:悲傷的情緒屬於肺;肺的功能表現為悲傷;又說:精氣會聚在肺中,就會產生悲傷的情緒。所以悲傷流淚,是肺在主導。肺經虛弱,肺氣乾燥,無法滋潤肺部,如果遇到傷心的事就容易想哭,這就是肺氣不足所致,補肺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是肺臟嬌嫩,直接補肺效果可能不佳。必須先補肺臟的母親——脾,因為脾胃屬土,土氣旺盛,金氣(肺屬金)自然也會旺盛。

用,轉輸湯,:人參、茯苓三錢,甘草二錢,小麥、白朮五錢,大棗十枚。十劑愈。此用參、朮、茯、甘補脾,脾旺,金不再弱。但肺燥而悲,不潤肺解燥,反助土生火,不益燥乎?不知乃肺氣燥也。助土生火,正助金生氣,氣旺燥自解。大麥成於麥秋,有秋金之氣,入於參、朮、苓、草,無夏火之氣,故成功。

白話文:

服用轉輸湯:

  • 人參、茯苓各三錢
  • 甘草二錢
  • 小麥、白朮各五錢
  • 大棗十枚

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

這個方子使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來補脾氣。脾氣旺盛後,金氣就不會再虛弱了。

但是,肺氣乾燥而發出哀鳴,如果不潤肺化燥,反而助長脾土生火,這樣不是越燥熱嗎?這時就要了解肺氣乾燥的原因。

幫助脾土生火,正是幫助金氣生旺。金氣旺盛了,乾燥症狀自然就會消除。

大麥成熟於秋收季節,具有秋金之氣。當大麥加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中,不會帶有夏火之氣,因此可以成功治療疾病。

少拂意,即怒氣填胸,不能自遣,人謂肝氣抑,誰知肝血少乎。肝性急,宜順不宜逆。拂抑,逆也,必動怒,怒極傷肝,輕則飧泄,重則嘔血,然此乃猝然肝因怒而成。若肝血少,不必有可怒即大怒,不必遇當惱即甚惱。蓋血少則肝燥,燥則氣逆也。故前症實,後症虛。然實者火實,非血實;虛乃血虛,非火虛。

白話文:

如果經常感到不順心,就會怒火中燒,無法釋懷,一般人會認為這是肝氣鬱結,但是誰能知道可能是肝血不足呢?

肝臟的特性是急躁,應該順著它的特性調理,不應該違逆它。壓抑和違逆肝氣,必定會導致生氣,過度生氣會損傷肝臟,輕則會腹瀉,重則會嘔血。不過,這通常是突然因為生氣而導致肝臟受損的情形。

如果肝血不足,不一定需要有生氣的事就會大發雷霆,不需要遇到令人生氣的事就會特別生氣。這是因為血少會導致肝臟乾燥,乾燥就會導致氣血逆亂。所以前面提到的症狀是實證,而後者則為虛證。但實證指的並非血實,而是火氣實;虛證指的並非火氣虛,而是血虛。

症異治亦殊。用,解怒補肝湯,:白芍一兩,當歸五錢,澤瀉柴胡荊芥、甘草一錢,枳殼三分,丹皮三錢,天花粉二錢。五劑,自不易怒。此平肝,非泄肝。肝得補而血生,郁得血而易散。即天性多乖,平生多惱多服此藥亦免病。

白話文:

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使用「解怒補肝湯」來治療:白芍一兩,當歸五錢,澤瀉、柴胡、荊芥、甘草各一錢,枳殼三分,丹皮三錢,天花粉二錢。服用五劑,脾氣就不容易發怒。這個方劑是平息肝氣,並非瀉肝。肝臟得到滋補,血液就能產生,肝氣鬱結得到血液的滋潤就會容易消散。即使是天生脾氣暴躁、一生多憂多惱的人,經常服用此藥也能避免發病。

晨夕遇無故心煩意燥,不能遣,夜則口乾舌燥,只一更睡熟,余常醒,人謂肝血少,誰知腎水涸乎。肝,腎子。子弱由母虛。蓋肝必得水灌溉,枝葉敷榮。今腎水日耗,自顧不遑,肝木黃殞,勢所不免。肝燥無液養心,此所以不臥,必大補腎水,甘霖大降,田疇沋渥,將見萌芽條達,隨風快暢。自然心火取給腎宮,腎水足濟心主,肝氣往來相通,何順適乎。

白話文:

早上晚上莫名心煩氣躁,無法排解,晚上口乾舌燥,只能熟睡一個時辰,其他時間經常醒來。人們都說這是肝血不足,但誰能料到其實是腎水枯竭。肝和腎是母子關係,兒子虛弱是因為母親虛弱。肝臟需要腎水灌溉,才能枝葉繁茂。現在腎水逐漸減少,自身都顧不過來,肝木因此枯萎凋零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肝臟乾燥而沒有液體滋養心臟,這就是睡不著的原因。必須大大補腎水,讓甘霖降下,滋潤田地,才能讓植物發芽生長,隨風搖曳。這樣一來,心火自然會從腎宮取用,腎水充足就能支持心臟,肝氣往來順暢,身體自然舒適。

用,運肝湯,:熟地一兩,棗皮四錢,歸、芍五錢,北味、炒梔子一錢,玄參、丹皮三錢。十劑臥安,三十劑遇怒不怒。此補腎六,補肝四。絕不治心,心氣自交腎者,因水足,心不畏肝火,可交通心腎之路也。

白話文:

服用運肝湯:

  • 熟地黃:15 克
  • 棗皮:6 克
  • 當歸、芍藥:7.5 克
  • 北沙參、炒梔子:1.5 克
  • 玄參、丹皮:4.5 克

連續服用 10 劑,可安神助眠。服用 30 劑,即使面對憤怒情緒,也能保持平靜。

此方主要滋補腎陰(六味藥材),並且調養肝氣(四味藥材)。此方不直接治療心氣,而是通過滋補腎氣,使心氣自然與腎氣相交。因為腎氣充足,心氣就不會害怕肝火,從而打通心腎之間的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