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血症

唾血,只唾一口,人謂唾少似輕,不知實重。蓋唾出脾,不出於胃也。脾胃相表裡,血犯胃,中州已傷,後天虧矣,況更犯脾陰後天乎。胃主受,脾主消,脾傷不能為胃化其津液,雖糟粕已變,但能化粗,不能化精,以轉輸於臟腑而皆困,是脾唾甚於胃唾也。然脾之所以唾,仍責胃虛,不特胃虛,尤責水衰。

蓋胃為腎之關門,腎衰,胃不司開合,脾血上吐,胃無約束,任其越出,故脾唾。雖脾火沸騰,實腎胃二火相助。法平脾火,必須補脾土。補脾土以平脾火,必須補腎水以止胃火。用,滋脾飲,:人參三分,茯苓二錢,玄參、芡實、茅根、山藥、丹皮三錢,熟地一兩,沙參五錢,甘草五分。二劑愈。

方輕治脾,重補腎,探本也。倘止泄脾火,必傷胃土,胃傷脾更傷,然後補腎則不能生腎水,何能制脾火?無論唾血難止,吾恐胃關不閉,血且傾盆,茲滋脾飲所以妙耳。

雙目流血,甚直射出,女閉經,男口乾唇燥,人謂肝血妄行,誰知腎中火動。腎,相火,君火寧,相火不敢上越於目。惟君火衰,心動嗜欲,相火即挾君以令九竅。心系通於目,肝竅開於目,肝、命門、心包同為相火,同氣相助沸騰,不啻小人結黨,上走心肝之系竅。法似宜補心以制腎火,然心既虛,補不易旺,必補腎生心,則心火不動,腎火亦靜。

用,助心丹,:麥冬、熟地一兩,志肉二錢,茯神、玄參、丹皮、當歸三錢,棗皮、芡實五錢,蓮子心一錢,柴胡三分。二劑不發。此心、肝、腎藥也。補腎生肝,即補腎生心。或疑腎火動,不宜補腎,不知火動乃水衰,況心火必得水資乃旺,心旺腎火自平,實有至理,非漫然耳。

舌上無故出血不止,細觀之有小孔標血,人謂血衄,誰知心火上升克肺乎。夫鼻血名衄,未可以舌血為衄,雖舌竅不閉,出血亦如鼻,謂之衄血似宜。然鼻衄血犯氣道,舌衄與犯氣道有間。蓋舌衄只犯經絡之小者耳。然血出於舌,無異血出於口。出口犯食道,出舌非犯食道比。

出口犯胃不犯心,出舌犯心不犯胃。胃,腑,心,臟,烏可謂經絡細小病哉。宜內補心液,外填舌竅之孔,心火自寧,舌血易止。用,補液丹,:人參、生地、山藥三錢,麥冬、當歸、玄參五錢,丹參二錢,北味十粒,黃連、貝母一錢。外用炒槐花、三七根末等搽之即愈。二味止血,何必用補液丹?然內不治本,外徒治末,恐隨止隨出。

白話文:

血症

吐血,只吐一口,人們認為吐血量少好像病情輕微,殊不知實際上很嚴重。因為吐血出自脾臟,並非來自胃部。脾胃互為表裡,血液犯胃,中焦(脾胃)已受損傷,後天之氣已虧損,更何況脾臟陰液又受損呢?胃主納受,脾主運化,脾臟受損,無法幫助胃運化津液,雖然糟粕已能初步消化,但只能消化粗糙的食物,無法消化精微之物,以輸布至各臟腑,因此造成全身困頓,所以脾臟引起的吐血比胃部引起的吐血更嚴重。然而,脾臟之所以吐血,還是要歸咎於胃虛,不僅是胃虛,更重要的是腎水不足。

因為胃是腎的關門,腎虛衰弱,胃就無法正常開合,脾臟的血液上湧而吐出,胃沒有約束之力,任其溢出,所以出現脾臟吐血。雖然脾火旺盛,實際上是腎火和胃火相互助長。治療方法是平息脾火,必須滋補脾土。滋補脾土以平息脾火,必須滋補腎水以熄滅胃火。藥方:滋脾飲,人參三分,茯苓二錢,玄參、芡實、茅根、山藥、丹皮各三錢,熟地一兩,沙參五錢,甘草五分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此方輕度治療脾臟,重點滋補腎臟,是從根本上治療。如果只瀉脾火,必然會傷及胃土,胃受損脾臟更受損,之後再補腎,腎水也不能生成,又怎能制止脾火呢?無論吐血多麼難以止住,我擔心胃門關閉不嚴,血液可能大量湧出,所以滋脾飲妙就妙在這兒。

雙眼流血,甚至直射而出,女性閉經,男性口乾唇燥,人們認為是肝血妄行,卻不知道是腎中之火亢盛。腎臟屬相火,君火(心火)旺盛,相火就不敢上逆於目。只有君火衰弱,心神不安,慾念亢盛,相火就會挾持君火,衝擊九竅(人體的九個孔竅)。心經與目相通,肝經開竅於目,肝、命門、心包都屬於相火,同氣相求,相互助長,火勢旺盛,就像小人結黨,向上衝擊心肝的經絡孔竅。治療方法似乎應該補益心臟以制約腎火,但是心臟已虛弱,補益不易使其旺盛,必須先補腎以滋養心臟,這樣心火就不會亢盛,腎火也會平息。

藥方:助心丹,麥冬、熟地各一兩,豬肉二錢,茯神、玄參、丹皮、當歸各三錢,棗皮、芡實各五錢,蓮子心一錢,柴胡三分。服用兩劑即可見效。這是針對心、肝、腎的藥方。補腎生肝,也就是補腎生心。有人可能懷疑腎火亢盛,不宜補腎,卻不知道火亢盛是因為水不足,況且心火必須依靠水來滋養才能旺盛,心臟旺盛了,腎火自然就會平息,這確實是大道理,絕非空泛之談。

舌頭上無緣無故出血不止,仔細觀察,可以看到舌面上有小孔在出血,人們認為是鼻衄(鼻出血),卻不知道是心火上炎克伐肺金。鼻出血稱為鼻衄,不能把舌頭出血也稱為鼻衄,雖然舌頭的孔竅沒有閉合,出血也像鼻出血一樣,稱為衄血好像也合適。但是鼻出血是血液犯於氣道,舌出血與犯於氣道是有區別的。因為舌出血只是犯於較小的經絡而已。然而,血液從舌頭流出,與從口中流出沒有區別。從口中流出則犯於食道,從舌頭流出則不像從口中流出那樣犯於食道。

從口中流出犯於胃不犯於心,從舌頭流出犯於心不犯於胃。胃是腑,心是臟,怎能說這是經絡細小之病呢?應該內服補益心液,外敷填塞舌頭上的小孔,心火自然會平息,舌出血也就容易止住。藥方:補液丹,人參、生地、山藥各三錢,麥冬、當歸、玄參各五錢,丹參二錢,北五味子十粒,黃連、貝母各一錢。外用炒槐花、三七根末等研末敷貼即可痊癒。兩種藥物就能止血,為什麼還要用補液丹呢?因為內部不治療根本,外部只是治標,恐怕是止住後還會再次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