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2)

1. 脫肛

大便直腸脫下不收,久則澀痛,人謂腸虛下陷,誰知陽氣衰不能升乎。夫脫肛半成於脾泄,泄多則亡陰,陰亡必下墜,墜甚氣亦下陷,腸中濕熱之汙穢,反不能速去以取快,用力虛努,直腸隨努而下。迨濕汙盡,脫肛症成,欲再收上,竟不可得。法必須升陽,佐之去濕熱,然提氣不用補;氣不易升,補氣不潤腸,則脫難收。

白話文:

當大便直接脫出直腸而不自行縮回時,時間久了就會感到疼痛,人們常說這是因為腸虛脫落,殊不知這是陽氣衰弱無法上升所致。脫肛的一半原因是脾虛泄瀉,泄瀉過多就會傷陰,陰虛必然下陷,下陷嚴重則氣也下陷,腸道中的濕熱污垢反倒不能快速排出而得到舒緩,用勁虛瀉,直腸就會隨著用力而脫出。等到濕熱污垢排完,脫肛已經形成,想要再縮回去,卻已不可能。治療的方法必須是升陽氣,同時去除濕熱,但升提起氣卻不用補氣的方法;氣很難上升,補氣也不濡潤腸道,這樣的話,脫肛就難以縮回。

用,提腸湯,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三錢,黃耆、苡仁五錢,白芍、升麻、槐米一錢。四劑肛入,再四劑,不再脫。方補氣升提,則氣舉上焦,一身滯氣自散。潤腸則濕熱自行,何致邪留肛門使後重。

白話文:

使用提腸湯:

成分:

  • 人參、當歸、茯苓:各三錢
  • 黃耆、苡仁:各五錢
  • 白芍、升麻、槐米:各一錢

使用方法:

  • 將藥材熬煮成湯,分為四劑,從肛門灌入。
  • 再熬煮四劑,分次灌入。

作用原理:

  • 此方能補氣升提,使氣血上升,全身的滯氣自然消散。
  • 潤腸通便,排出濕熱,避免邪氣滯留在肛門,造成肛門墜脹。

不必大便亦脫肛,疼痛非常,人謂氣虛下陷,誰知大腸火奔迫而出乎。大腸屬金,最畏火,火炎上,何下逼使直腸脫?蓋肛乃魄門,屬肺,肺與大腸為表裡,唇齒相關。大腸不勝火,乞救於肺,肺居膈上,遠不可救,乃下走肛門,聊為避火。肛門既屬肺,肛門亦金象,大腸畏火,肛門獨不畏火乎。

白話文:

夫大腸寬廣,不能容火,況肛門直腸能延接客兵以拒火攻乎。然魄門與大腸既有同氣,禍難相投,寧忍坐棄,故以己地讓之,已甘越境以避,此肛門所以脫也。疼痛者,火焚被創,無水以養。此症用升提反增苦楚。蓋升提多是陽藥,陽旺陰愈虛,陰虛火益盛。宜瀉腸中火,火息金自安。

大腸寬敞,不能儲藏火,更何況肛門直腸還能吸收外部的火邪,抵禦火氣的攻擊。但是,肛門和直腸相連,禍害容易波及,難道能忍心坐視不管?所以,肛門讓出了自己的位置,甘願越界而退避,這就是肛門脫出的原因。

疼痛是因為火焚傷處,沒有水來滋養。這種情況下使用升提的治療方法只會增加痛苦。因為升提的藥物大多是溫熱的,溫熱助陽,就會讓陰氣更虛,陰虛火氣就更旺。應該瀉除腸中的火氣,火氣平息了,陰氣自然就會恢復。

白話文:

大腸空間比較寬敞,不容易積聚熱毒,更何況肛門直腸還能夠吸收外界的熱毒,抵抗熱邪的侵襲。但是,肛門和直腸是相連的,所以一旦有問題很容易互相影響,怎麼能放任不管呢?因此,肛門會移位,甚至脫出,這就是造成肛門脫出的原因。

疼痛是因為熱毒傷到了組織,又沒有陰液來滋潤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提升固攝的方法來治療,反而會增加病人的痛苦。因為提升固攝的藥物多數性質溫熱,溫熱會助長體內的陽氣,使得陰氣更加虛弱,陰虛的話熱毒就會更加旺盛。應該要清除腸道中的熱毒,等到熱毒消除了,陰液自然就能恢復正常。

然胃火盛,大腸火亦盛,腎水平,大腸水亦干,不泄胃火,不益腎水,則大腸水不生,火不息,何以使大腸氣返於腹中,肛門直歸於肛內。用,歸腸湯,:玄參、熟地一兩,石膏、丹皮、當歸、地榆、炒荊芥三錢,槐米二錢。三劑愈。此胃腎同治,兼清大腸火,水源不斷,火氣自消,故國可歸,有不急返乎。

客去主安,自然之理也。

白話文:

由於胃熱較重,相對應的大腸火氣也較重;而腎水不足,對應大腸的水分也會乾枯。如果不瀉去胃火、不滋補腎水,那麼大腸的水分就無法產生,且火氣也不會停止,這樣怎麼可能讓大腸氣體回到腹部,讓肛門直接通到肛門內部?

使用歸腸湯:

  • 玄參、熟地各一兩
  • 石膏、丹皮、當歸、地榆、炒荊芥各三錢
  • 槐米二錢

連續服用三劑藥就能痊癒。這是同時治療胃和腎的問題,同時清除了大腸的火氣,讓水源源源不斷,火氣自然就會消滅,所以肛門才能回到原位,難道不會趕快回到原位嗎?

2. 陽強不倒

陽強不倒,與女合立泄,泄後隨又興起,人謂命門火,誰知陰衰之極乎。夫陰陽原相平,無陽則陰脫而泄,無陰則陽孤勢舉,二者皆殺人。較之陰脫驟死,陽孤緩死。似驟死難治,緩死易醫。孰知陰脫,其陽不絕,補陽可以攝陰;陽孤,其陰已涸,補陰難以制陽。蓋陽生陰甚速,陰接陽甚遲,故脫陰留陽可援,孤陽無陰不救。

倘用知、柏寒涼折之,反激動龍雷之火,恐陰不入陽中,陽反離陰外,有不死哉。

白話文:

陰氣是陽氣的基礎,滋補陽氣可以生長陰氣。怎麼能說陽氣是陰氣的基礎,滋補陰氣就不能生長陽氣呢?如果還有一線陰氣,那麼陰氣就一定可以延續,陰氣延續,陰氣就一定會生長,陰氣生長,則陰氣日漸旺盛,陽氣日漸平和。用法,平陽湯:玄參三兩,棗皮、骨皮、丹皮各一兩,沙參二兩。十二劑可以治癒。方劑專門滋補陰氣,而且可以涼滋骨髓。又擔心純粹的陰氣與陽氣不相容,所以加入棗皮,陰中有陽,引陰入陽,制約過於剛強的陽氣,真是善於制約陽氣啊。

然陰根於陽,補陽陰可生,安在陽根於陰,補陰即不生陽乎。使有一線之陰,陰必可續,陰續,陰必可生,陰生,則陰日旺,陽日平。用,平陽湯,:玄參三兩,棗皮、骨皮、丹皮一兩,沙參二兩。十二劑愈。方純補陰,更涼骨中髓。又恐純陰與陽不入,加棗皮,陰中有陽,引陰入陽,制其太剛,真善於制陽也。

操心勤讀,平時刻苦搜索,及入房,鼓勇久戰,至陽舉不倒,煩躁口渴,目紅腫,然飲水不解,人謂陽旺極,誰知心腎二火齊動乎。心腎無一刻不交,心交於腎,腎火無飛騰;腎交於心,心火無亢烈。今日勞心,心不交腎,夜勞腎,腎不交心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水火失調,會感覺全身都是火氣,於是心神失去控制,腎水無力,命門和心包之火應合在一起,無法分離,骨髓騷動,精髓枯竭,肝內的龍雷之火升起呼應,三焦之火附和而上炎,火氣極度上升,陽氣無處可歸,被迫下降,但下面又沒有容身之處,只能流向宗筋和陰器,陽氣強盛無法消退。這是極其危險的症狀,如果不迅速消除兩處火氣,陽氣怎麼能突然消退。

則水火不濟,覺一身無非火氣,於是心君失權,腎水無力,命門、心包之火反合而不離,骨中髓動,髓海煎熬,肝中龍雷之火起而相應,並三焦火附和上炎,火盡上升,陽無所寄,勢不得不歸於下,下又無可藏,走於宗筋陰器,而陽強不倒。此至危症,非迅解二火,陽何能遽倒。

蓋二火乃虛火,不可寒涼直折,惟引火歸源,少用微寒以退浮游之火。用,引火湯,:玄參、沙參一兩,麥冬二兩,丹皮五錢,黃連、肉桂一錢。二劑陽倒,四劑火定。減連、桂,各只用三分,再數劑,火不再動。此妙在補陰退陽,補陰無膩重,連、桂同用,以交心腎,心腎合水氣生,水氣生,火氣自解,況玄參、麥冬、沙參退火仍補水,故火退而解亢陽之禍也。

白話文:

二火是虛火,不能用寒涼藥物直接抑制,只能引火歸源,稍用點微寒的藥物來退除浮游的火氣。

可以使用引火湯:玄參、沙參各一兩,麥冬二兩,丹皮五錢,黃連、肉桂各一錢。

服用兩劑,陽氣就會倒轉,四劑,虛火就能平定。

減少黃連和肉桂的用量,各只用三分,再服用幾劑,虛火就不會再發作了。

這個藥方的妙處在於補陰退陽,補陰卻不黏膩沉重,黃連和肉桂同時使用,可以溝通心腎,心腎相合,水氣就會產生,水氣產生了,火氣自然會消解,再加上玄參、麥冬、沙參這些藥物既能退火又能補水,所以虛火消退,亢陽之禍就能解除。

3. 發斑

身不發熱,胸脅間發紅斑,不啻如絳云一片,人謂心火極熱,誰知胃火鬱極乎。胃火本炎上,何鬱滯不宣?蓋風寒外束也。然火蘊結胃中,終不能藏,不得出而必欲出,於是外現皮膚髮斑。投涼藥則拂熱性變狂,投熱藥則助火勢增橫,似風藥和解為得,然火旺者水必衰,不補水竟散火,胃中燥熱不得風而愈揚乎。誠於水中散火,則火得水而有制,水佐風而息炎,斷不致必汗亡陽成不救。

白話文:

病人沒有發燒,胸部和肋骨之間卻出現一片一片紅斑,就像紅色雲彩一樣。一般人認為這是心火過旺造成的,但其實這是胃火鬱結過度所致。胃火本應往上燒,為什麼會鬱積不散發呢?這是因為外感風寒導致的。然而,火氣鬱結在胃中,終究不能隱藏,出不來也一定要出來,於是外現在皮膚上形成紅斑。服用涼藥則會抑制熱性,導致病人神志不清;服用熱藥則會助長火勢,使病情加重。好像用風藥來調和是最適當的,但是火勢旺盛時,體內的水分一定不足,如果不補充水分就強行散火,胃中的燥熱反而會因風而更加嚴重。只有在水中散火,火氣遇到水才能得到控制,水也能幫助風平息炎症,絕不會導致陽氣耗盡而無法挽救。

用,消紅湯,:乾葛、升麻、花粉二錢,玄參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一兩,芍藥五錢,甘草一錢。方妙在補陰制火,涼血化斑,但散不寒,但和不戰,自郁宣熱減,水旺燥除。

白話文:

要用消紅湯:乾葛、升麻、花粉各二錢;玄參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各一兩;芍藥五錢;甘草一錢。

此藥方妙在滋補陰氣來剋制火氣,清涼血液來淡化斑點,但又不散發寒氣,也不會導致身體對抗,自身抑鬱發熱的狀況自然減少,體內水分旺盛、乾燥的現象也消除。

滿身發斑,細小密排,時癢痛,人謂肺火盛,誰知肺火鬱乎。肺主皮毛,肺氣行,皮毛開,肺氣鬱,皮毛閉。夫所以郁者,以心火刑金,外遇陽風寒,火不能達於皮毛,斑乃現矣。治仍宜瀉火。然火鬱皮毛,不解表,驟瀉火,反遏火氣,不達外,轉內攻,表必變里症,尤可慮。

白話文:

全身出現紅疹,小而密集,時而發癢疼痛。一般人認為是肺火旺盛,但實際上是肺氣鬱結。肺主皮毛,肺氣運行順暢,皮毛就會舒展開來;肺氣鬱結,皮毛就會閉塞。肺氣鬱結的原因通常是心火亢盛刑剋金氣,加上外邪陽風寒的影響,心火無法傳達至皮毛,於是出現紅疹。治療仍然以清熱瀉火為主。然而,由於火氣鬱結在皮毛之下,如果不解表驅邪,貿然清瀉內火,反而會遏制火氣外達,轉而攻向內裏,導致表證轉化為裏證,更加令人擔憂。

故必散表佐消火,斑自散。用,散斑湯,:玄參、麥冬五錢,升麻、荊芥二錢,白芷、甘草、黃連一錢,生地一兩,花粉三錢。二劑全消。此散多於清,以清火則火愈不宣,散風則風解火息。

白話文:

因此一定要分清表裡、幫助消火,斑點自然會消散。使用散斑湯:

  • 玄參、麥冬:各 5 錢
  • 升麻、荊芥:各 2 錢
  • 白芷、甘草、黃連:各 1 錢
  • 生地:1 兩
  • 花粉:3 錢

二劑即可痊癒。這個湯方以散為主,因為清熱的話會讓火氣更旺;而散風的話,風氣就能化解火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