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 (2)
卷十 (2)
1. 脫肛
大便直腸脫下不收,久則澀痛,人謂腸虛下陷,誰知陽氣衰不能升乎。夫脫肛半成於脾泄,泄多則亡陰,陰亡必下墜,墜甚氣亦下陷,腸中濕熱之汙穢,反不能速去以取快,用力虛努,直腸隨努而下。迨濕汙盡,脫肛症成,欲再收上,竟不可得。法必須升陽,佐之去濕熱,然提氣不用補;氣不易升,補氣不潤腸,則脫難收。
用,提腸湯,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三錢,黃耆、苡仁五錢,白芍、升麻、槐米一錢。四劑肛入,再四劑,不再脫。方補氣升提,則氣舉上焦,一身滯氣自散。潤腸則濕熱自行,何致邪留肛門使後重。
不必大便亦脫肛,疼痛非常,人謂氣虛下陷,誰知大腸火奔迫而出乎。大腸屬金,最畏火,火炎上,何下逼使直腸脫?蓋肛乃魄門,屬肺,肺與大腸為表裡,唇齒相關。大腸不勝火,乞救於肺,肺居膈上,遠不可救,乃下走肛門,聊為避火。肛門既屬肺,肛門亦金象,大腸畏火,肛門獨不畏火乎。
夫大腸寬廣,不能容火,況肛門直腸能延接客兵以拒火攻乎。然魄門與大腸既有同氣,禍難相投,寧忍坐棄,故以己地讓之,已甘越境以避,此肛門所以脫也。疼痛者,火焚被創,無水以養。此症用升提反增苦楚。蓋升提多是陽藥,陽旺陰愈虛,陰虛火益盛。宜瀉腸中火,火息金自安。
然胃火盛,大腸火亦盛,腎水平,大腸水亦干,不泄胃火,不益腎水,則大腸水不生,火不息,何以使大腸氣返於腹中,肛門直歸於肛內。用,歸腸湯,:玄參、熟地一兩,石膏、丹皮、當歸、地榆、炒荊芥三錢,槐米二錢。三劑愈。此胃腎同治,兼清大腸火,水源不斷,火氣自消,故國可歸,有不急返乎。
客去主安,自然之理也。
白話文:
標題: [直腸脫垂]
內容: 當排便時直腸脫出,長時間後會感到澀痛。人們常認爲這是腸道虛弱導致下陷,但其實是因爲陽氣衰退無法上升。直腸脫垂多半由脾臟腹瀉引起,腹瀉過多會導致陰液流失,陰液流失必定造成下墜感,嚴重時氣也會下陷。此時,腸道中的溼熱污穢無法快速排除以舒緩症狀,反而在虛力過度使用時,直腸會隨着力量的施加而下降。等到溼熱污穢排出完,直腸脫垂症狀形成,想再將其收回,卻已無法做到。
治療方法應爲提升陽氣,輔助去除溼熱,但提氣並不依賴補品;氣不易提升,補充氣又不潤腸,那麼脫出的部分就很難收回。
使用提腸湯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各三錢,黃芪、薏仁各五錢,白芍、升麻、槐米各一錢。服用四劑後,直腸回縮,再服四劑,就不會再脫出。這個方法通過補充氣和提升,使氣上升至上焦,全身的滯氣自然散開。潤腸則能讓溼熱自行排出,避免邪氣留在肛門,引發不適。
有時即便沒有大便,也可能出現直腸脫垂,且伴有劇烈疼痛。人們通常認爲這是氣虛下陷,但其實是大腸受火氣逼迫所致。大腸屬金,最怕火,火往上炎,怎麼會下逼使直腸脫出呢?肛門稱爲魄門,屬肺,肺與大腸互爲表裏,脣齒相依。大腸無法承受火氣,向肺求救,但肺位於膈膜上方,遠水救不了近火,於是火氣下走到肛門,暫避其鋒。肛門既然屬肺,也是金的象徵,大腸怕火,肛門難道不怕嗎?
大腸寬廣,無法容納火氣,何況肛門直腸能接納外來火氣以抵禦火攻呢。然而,魄門與大腸既然同氣連枝,遇到災難時必然相互扶持,怎忍心棄之一旁,因此魄門讓出自己的位置,自己則越過界限以躲避火氣,這就是肛門脫出的原因。疼痛是因爲火氣燒灼造成的創口,缺乏水分滋養。對於這種病症,使用提升法反而增加痛苦。因爲提升藥物多爲陽性,陽氣旺盛會使陰更虛,陰虛則火更旺。應瀉去大腸中的火氣,火氣熄滅,金屬自然安寧。
然而,如果胃火旺盛,大腸的火氣也會旺盛;腎水平衡,大腸的水分也會幹燥。如果不瀉去胃火,不補充腎水,那麼大腸的水分不會產生,火氣也不會熄滅,如何能使大腸的氣返回腹中,肛門直腸迴歸原位。使用歸腸湯:玄參、熟地各一兩,石膏、牡丹皮、當歸、地榆、炒荊芥各三錢,槐米二錢。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這個方法同時治療胃和腎,兼清大腸火,水源不斷,火氣自然消失,故肛門可以歸位,它不會急於返回嗎。
客人離去,主人自然安寧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
以上翻譯僅供參考,具體病症需諮詢專業醫生。
2. 陽強不倒
陽強不倒,與女合立泄,泄後隨又興起,人謂命門火,誰知陰衰之極乎。夫陰陽原相平,無陽則陰脫而泄,無陰則陽孤勢舉,二者皆殺人。較之陰脫驟死,陽孤緩死。似驟死難治,緩死易醫。孰知陰脫,其陽不絕,補陽可以攝陰;陽孤,其陰已涸,補陰難以制陽。蓋陽生陰甚速,陰接陽甚遲,故脫陰留陽可援,孤陽無陰不救。
然陰根於陽,補陽陰可生,安在陽根於陰,補陰即不生陽乎。使有一線之陰,陰必可續,陰續,陰必可生,陰生,則陰日旺,陽日平。用,平陽湯,:玄參三兩,棗皮、骨皮、丹皮一兩,沙參二兩。十二劑愈。方純補陰,更涼骨中髓。又恐純陰與陽不入,加棗皮,陰中有陽,引陰入陽,制其太剛,真善於制陽也。
倘用知、柏寒涼折之,反激動龍雷之火,恐陰不入陽中,陽反離陰外,有不死哉。
操心勤讀,平時刻苦搜索,及入房,鼓勇久戰,至陽舉不倒,煩躁口渴,目紅腫,然飲水不解,人謂陽旺極,誰知心腎二火齊動乎。心腎無一刻不交,心交於腎,腎火無飛騰;腎交於心,心火無亢烈。今日勞心,心不交腎,夜勞腎,腎不交心矣。
則水火不濟,覺一身無非火氣,於是心君失權,腎水無力,命門、心包之火反合而不離,骨中髓動,髓海煎熬,肝中龍雷之火起而相應,並三焦火附和上炎,火盡上升,陽無所寄,勢不得不歸於下,下又無可藏,走於宗筋陰器,而陽強不倒。此至危症,非迅解二火,陽何能遽倒。
蓋二火乃虛火,不可寒涼直折,惟引火歸源,少用微寒以退浮游之火。用,引火湯,:玄參、沙參一兩,麥冬二兩,丹皮五錢,黃連、肉桂一錢。二劑陽倒,四劑火定。減連、桂,各只用三分,再數劑,火不再動。此妙在補陰退陽,補陰無膩重,連、桂同用,以交心腎,心腎合水氣生,水氣生,火氣自解,況玄參、麥冬、沙參退火仍補水,故火退而解亢陽之禍也。
白話文:
標題: [陽強不倒]
內容: "陽強不倒,與女性性交後雖射精,但隨即又勃起,人們常認爲是腎陽過盛,卻不知道這是陰虛到極點的表現。陰陽本應平衡,無陽則陰會過度流失,無陰則陽會孤立且勢大,兩者都會致命。相較之下,陰脫導致的猝死來得快,陽孤導致的死亡則較爲緩慢。看似猝死難以救治,緩慢死亡容易醫治。然而,陰脫時,陽並未完全消失,補陽可以控制陰;陽孤時,陰已經乾涸,補陰難以控制陽。因爲陽生長迅速,而陰接續陽的過程則緩慢,所以陰脫時留陽可以得到幫助,但陽孤而無陰則無法救治。
然而,陰源於陽,補陽則陰可生,爲何說陽源於陰,補陰則不能生陽呢?只要有一絲的陰,陰必定可以延續,陰延續了,陽必定可生,陰生長,則陰日益旺盛,陽逐漸平衡。使用平陽湯:玄參三兩,棗皮、骨皮、丹皮一兩,沙參二兩。服用十二劑即可痊癒。此方純補陰,更能冷卻骨髓中的熱。又擔心純陰無法與陽結合,因此加入棗皮,因棗皮屬陰中帶陽,可以引導陰進入陽,控制其過於剛烈,這真是善於控制陽的妙法。
如果使用知母、黃柏等寒涼藥物直接壓制,反而可能激發龍雷之火,恐怕陰無法進入陽中,陽反而離開陰外,這樣豈不是死路一條?
若平時過度思考,刻苦搜尋知識,待入房後,鼓起勇氣長時間性交,導致陽舉不倒,感到煩躁口渴,眼睛紅腫,即使喝水也無法緩解。人們通常認爲這是陽氣過旺,卻不知是心腎二火同時發動。心腎每時每刻都在交互作用,心交於腎,腎火不會飛騰;腎交於心,心火不會過於強烈。但今天勞累心神,心未交於腎,夜晚勞累腎,腎未交於心。
於是,水火無法調和,感覺全身都是火熱的氣息,此時心臟失去控制權,腎水無力,命門和心包的火反而結合在一起,骨髓開始活動,腦髓被煎熬,肝臟中的龍雷之火也被激發,三焦火隨之附和並上炎,火勢全部上升,陽無所依附,只能歸於下部,但下部又無法隱藏,只好流向生殖器官,導致陽強不倒。這是極其危險的病症,如果不迅速解決這兩處的火,陽怎能立即倒下。
這兩處的火是虛火,不能用寒涼藥物直接壓制,唯有將火引回源頭,並輕微使用寒涼藥物以退去遊離的火。使用引火湯:玄參、沙參一兩,麥冬二兩,丹皮五錢,黃連、肉桂一錢。服用二劑後,陽倒下;服用四劑後,火勢穩定。減少黃連和肉桂的用量,各只用三分,再服用數劑,火勢就不會再動。這個方法的妙處在於補陰退陽,補陰沒有油膩厚重感,黃連和肉桂一同使用,可以交心腎,心腎結合則水氣生,水氣生則火氣自然消解,何況玄參、麥冬、沙參既能退火又能補水,所以火退之後可以解除陽亢的禍害。"
3. 發斑
身不發熱,胸脅間發紅斑,不啻如絳云一片,人謂心火極熱,誰知胃火鬱極乎。胃火本炎上,何鬱滯不宣?蓋風寒外束也。然火蘊結胃中,終不能藏,不得出而必欲出,於是外現皮膚髮斑。投涼藥則拂熱性變狂,投熱藥則助火勢增橫,似風藥和解為得,然火旺者水必衰,不補水竟散火,胃中燥熱不得風而愈揚乎。誠於水中散火,則火得水而有制,水佐風而息炎,斷不致必汗亡陽成不救。
用,消紅湯,:乾葛、升麻、花粉二錢,玄參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一兩,芍藥五錢,甘草一錢。方妙在補陰制火,涼血化斑,但散不寒,但和不戰,自郁宣熱減,水旺燥除。
滿身發斑,細小密排,時癢痛,人謂肺火盛,誰知肺火鬱乎。肺主皮毛,肺氣行,皮毛開,肺氣鬱,皮毛閉。夫所以郁者,以心火刑金,外遇陽風寒,火不能達於皮毛,斑乃現矣。治仍宜瀉火。然火鬱皮毛,不解表,驟瀉火,反遏火氣,不達外,轉內攻,表必變里症,尤可慮。
故必散表佐消火,斑自散。用,散斑湯,:玄參、麥冬五錢,升麻、荊芥二錢,白芷、甘草、黃連一錢,生地一兩,花粉三錢。二劑全消。此散多於清,以清火則火愈不宣,散風則風解火息。
白話文:
[發斑]
身體並未感到發熱,但胸部和側腹部出現了紅色斑點,就像一片深紅的雲朵,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心臟的火氣極度旺盛,但又有誰能想到這可能是因為胃部的火氣過於鬱積呢。胃部的火氣本來應該向上發散,為什麼會鬱積無法宣洩呢?這主要是因為外在的風寒束縛。然而,火氣在胃中聚集,終究是藏不住的,它必須要找出口,於是就通過皮膚呈現為紅斑。若使用冷涼的藥物,可能會讓火氣轉變為更嚴重的狀態;若使用溫熱的藥物,又可能助長火勢,使情況更加惡化。或許有人會認為使用風藥來調和是最適合的,但要知道,火氣旺盛的話,水分必定會減少,如果不補充水分,只是一味地散火,那麼胃中的燥熱在沒有風的幫助下,反而會更加猖獗。因此,我們應該在補水的同時散火,這樣火氣得到水分的制約,水分加上風力的輔助,可以有效平息炎熱,不會導致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,形成無可挽回的局面。
使用的藥方為消紅湯,包含乾葛、升麻、花粉各二錢,玄參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各一兩,芍藥五錢,甘草一錢。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補陰制火,涼血化斑,既不寒涼也不戰鬥,自然能夠讓鬱結的熱氣得到舒緩,水分充足,燥熱也就消失。
當全身都出現斑點,細小且密集排列,時常感到癢痛,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肺部的火氣過旺,但又有誰能想到這可能是肺部的火氣鬱積呢。肺主皮毛,肺氣運行正常,皮毛就會開闔適度;肺氣鬱積,皮毛就會閉塞。之所以會產生鬱積,是因為心火剋制肺金,再加上外在遇到風寒,使得火氣無法透過皮毛散發,於是就形成了斑點。治療上,依然應該以清熱解毒為主。然而,如果火氣鬱積在皮毛之下,不進行表散,而是立即清熱,反而會抑制火氣,使其無法向外散發,轉而向內攻擊,表面的症狀可能就會轉變成裡症,這是非常值得憂慮的。
因此,必須先表散再輔以清火,斑點自然就會消失。使用的藥方為散斑湯,包含玄參、麥冬各五錢,升麻、荊芥各二錢,白芷、甘草、黃連各一錢,生地一兩,花粉三錢。服用兩劑後,斑點就能完全消除。這個方子的特色在於清熱與散風的平衡,清熱過度,火氣反而無法宣洩;散風得當,風解火息,達到調和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