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血症
但愈後不可仍服,用,益陰地黃丸,:熟地一斤,山藥、棗皮半斤,麥冬、地骨皮十兩,北味三兩,丹皮、茯苓六兩,澤瀉四兩。蜜丸,日服三錢。
久吐血,百計莫止,蓋血犯濁道也。夫火不盛,氣不逆,則血不吐,然氣逆由於火盛,治氣逆必須降火。然久則火不能盛,氣更加逆,似瀉火易,轉氣難。然火瀉氣亦隨轉。但火久必虛,虛火宜引,引火多辛熱,用之反助逆,不若壯水以鎮陽火。用,壯水湯,:熟地二兩,生地一兩,炒黑荊芥二錢,三七末三錢。
煎,調服一二劑不發。二地補精,寓止血之妙,荊芥引血歸經,三七隨斷路徑,入不再出。火得水消,氣得水降,此理莫與淺見寡聞道。
大怒吐血,色紫氣逆,兩脅脹滿作痛,此因怒而吐血。肝藏血,怒則肝葉開張,血即不藏。肝氣急,怒則更急,血自難留,故湧出,往往有傾盆者。血湧肝無所養,自兩脅痛,輕則脹滿。急宜平肝,少加清涼,龍雷必收。一味止血,反拂火性,動其嘔逆之機。用,平肝止血散,:白芍二兩,當歸一兩,荊芥、丹皮三錢,炒梔子二錢,甘草一錢。
一劑肝平,三劑血除。芍藥平肝又益肝,同當歸用,生血活應,實有神功。丹皮、梔子不過少涼血以清火,俟荊芥引經,甘草緩急耳。
咳血,血不聚出,先咳嗽,覺喉下氣不能止,必咯出其血而後快,人謂肺逆,誰知腎氣逆乎。腎氣者,腎中虛火也。虛火盛由於真水衰,水衰則不能制火,火逆上衝,血宜大吐,何以必咳而出?蓋肺氣阻也。夫肺乃腎母,腎水,肺順子。腎火,肺嬌子。肺本生水不生火,惡嬌子也。
驕子於是罵詬呼號,上奪肺血,肺又不肯遽予,故兩相牽而咯血。用,六味地黃湯,:熟地、麥冬一兩,山藥、棗皮五錢,北味一錢,茯苓、澤瀉、丹皮三錢。四劑咯止,一月全愈。六味滋水,麥、味益肺,自足制火,何至再咯。此治水不須瀉火也。
血因咳嗽出。多因勞傷耗腎水,不能分給各臟,又多房勞,水益涸。水涸金生,以泄肺氣,無如腎取給無已。夫貧子盜氣,母痛剝膚,求救於胃,胃受肝凌,不敢生肺,肝木生火,心火必旺,心旺必乘肺,肺受外侮,呼子相援,腎不能制火,火凌肺愈甚,肺避子宮,子窘,不得不仍返本宮,而咳嗽吐血。治宜救肺,然救肺腎涸,肺仍顧腎。
故治肺須補腎,腎足肝平,心火息而肺安。用,救涸湯,:麥冬、熟地二兩,地骨皮、丹皮一兩,白芥子三錢。二劑輕,十劑自愈。麥、地同用,肺腎兩治,加地骨皮、丹皮,實有微義。蓋嗽血必損陰。陰虛則火旺,此火乃陰火,二味解骨髓中熱,則腎無熬煎,不索肺金,肺中滋潤,自濟腎,子母相安,腎漸濡養肝制心,外侮不侵,何有耗散。白芥子消膜膈痰,無他深意,以陰氣虛耗必有痰,取不耗真陰氣也。
白話文:
血症
服藥後不可繼續服用益陰地黃丸:熟地黃一斤,山藥、棗皮各半斤,麥冬、地骨皮各十兩,山茱萸三兩,丹皮、茯苓各六兩,澤瀉四兩。製成蜜丸,每日服用三錢。
久吐血,各種方法都止不住,這是因為血液犯了濁氣的通道。如果心火不盛,氣機不逆,則不會吐血。然而,氣逆是由於火盛引起的,治療氣逆必須先降火。但久病則火不一定盛,氣反而更加逆亂,好像瀉火容易,調氣卻困難。其實瀉火,氣也會跟著轉順。只是久病傷陰,陰虛火旺,宜引火歸元,但引火多用辛熱之品,反而助長逆氣,不如滋陰補腎以制陽火。服用壯水湯:熟地黃二兩,生地黃一兩,炒黑荊芥二錢,三七粉三錢。煎服,一、二劑便見效。生地、熟地補益精血,有止血的妙用,荊芥引血歸經,三七粉則能迅速止血,使出血點不再出血。心火得水而消,氣機得水而降,這個道理淺薄的人是理解不了的。
大怒吐血,血色紫暗,氣機逆亂,兩脅脹滿疼痛,這是因為生氣而吐血。肝臟藏血,生氣則肝氣疏泄過度,血液就不能貯藏。肝氣本來就急躁,生氣則更急躁,血液自然難以停留,於是湧出,往往大量湧出。血液湧出,肝臟沒有血液濡養,所以兩脅疼痛,輕則脹滿。急需平肝,少量加用清熱藥物,即可止血。單純止血,反而會刺激火性,導致嘔逆。服用平肝止血散:白芍藥二兩,當歸一兩,荊芥、丹皮各三錢,炒梔子二錢,甘草一錢。
一劑藥肝氣就平順,三劑藥出血就停止。芍藥能平肝又能益肝,與當歸同用,生血活血,確實有奇效。丹皮、梔子只是少量清熱涼血,以清泄心火,待荊芥引血歸經,甘草緩和藥性而已。
咳血,血不是大量湧出,而是先咳嗽,感覺喉嚨下部氣機不能順暢,必須咯出血後才舒服,人們說是肺氣逆亂,其實是腎氣逆亂。腎氣逆亂,指的是腎陰虛火旺。虛火旺盛是因真陰不足,陰液不足則不能制約心火,心火逆上衝擊,血應該大量湧出,為什麼偏偏要咳嗽咯出呢?這是因為肺氣阻塞。肺是腎的母臟,腎水滋養肺,腎是肺的兒子。腎火旺盛,則肺就像嬌弱的孩子。肺本性喜滋潤,不喜燥熱,如同嬌弱的孩子不喜被責罵。
所以,腎火旺盛如同孩子胡鬧,奪取肺部的血液,而肺也不願意立即給予,所以兩者相互牽制而咯血。服用六味地黄湯:熟地黃、麥冬各一兩,山藥、棗皮各五錢,山茱萸一錢,茯苓、澤瀉、丹皮各三錢。服用四劑藥咯血就停止,一個月就痊癒了。六味地黃湯滋補腎陰,麥冬、山藥益肺陰,自然能制約心火,何至於再次咯血。治療這種情況不必瀉火。
咳血,血因咳嗽而出。多因勞傷耗損腎陰,腎陰不足以滋養各臟腑,又多房事,腎陰更加虧虛。陰虛則陽亢,導致肺氣耗傷,但腎臟的陰液卻一直不足。如同貧窮的孩子偷取母親的財物,母親痛苦不堪,求助於胃,胃又受肝臟的克制,不敢生發肺氣,肝木生火,心火必然旺盛,心火旺盛必然克制肺金,肺受外邪侵襲,呼喚腎臟相救,但腎陰不足以制約心火,心火克制肺金愈甚,肺氣躲避腎臟,腎臟受委屈,不得不返回本位,於是咳嗽吐血。治療應當滋補肺陰,但是單補肺陰,而腎陰虧虛,肺仍依賴腎臟。
所以治療肺陰必須同時補腎陰,腎陰充足則肝火平息,心火熄滅而肺氣安寧。服用救涸湯:麥冬、熟地黃各二兩,地骨皮、丹皮各一兩,白芥子三錢。服用二劑藥症狀就減輕,十劑藥即可痊癒。麥冬、熟地黃同用,能滋補肺腎,加入地骨皮、丹皮,確有其妙用。因為咯血必然損傷陰液,陰虛則火旺,此火是陰虛內熱,地骨皮、丹皮能清解骨髓中的熱,則腎陰不再虧損,不再耗損肺金,肺部滋潤,則能自救腎陰,母子相安,腎陰漸漸充足,肝火得到制約,心火平息,外邪不再入侵,何至於耗散。白芥子可以化痰,並無其他深意,因為陰虛耗損必然有痰,這樣做可以避免耗損真陰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