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1)

1. 耳痛(附耳聾)

用,兩歸湯,:麥冬、熟地一兩,黃連二錢,生棗仁五錢,丹參、茯神三錢。四劑不發。此涼心藥也。心清涼,腎不畏心熱,樂與來歸,況全是益心滋腎,不特心無過燥,腎且大潤,不啻夫婦同心。

御女耳中即痛,或癢發不已,或流臭水,以涼物投入則快甚,人謂腎火盛,誰知腎火虛乎。腎火,龍雷之火,旺則難動易息,衰則易動難息。蓋火旺水旺,火衰水衰。水衰不能制火,火易動,水衰不能養火,火難息。欲火之難動,必使水之不衰;欲火之易息,必使火之仍旺。

故補水必補火,水乃生;補火必補水,火乃盛,二者相制而相成也。腎開竅於耳,腎水虛,則腎火亦虛。水火虛耳,安獨實?此癢痛作於交感後,正顯腎中水火虛也。法須補腎火。火不可獨補,須於水中補之。用,加減八味湯,:熟地一兩,棗皮、丹皮、山藥、麥冬五錢,澤瀉、肉桂二錢,茯苓三錢,北味一錢。十劑全愈。

此補水多於補火,以火不可過旺也。水旺於火,火引水中,水資火內,火不至易動難息,何致上騰耳門作痛癢,輕於出水哉。

因怒發越,經來時兩耳出膿,兩太陽作痛,乳房脹悶,寒熱往來,小便不利,臍下滿築。人謂腎與膀胱熱,誰知肝氣逆,火盛血虧乎。腎開竅於耳,肝氣未嘗不相通,子隨母象也。況怒則肝不藏血。經來宜血隨經下,不宜藏經絡作痛滿悶。不知怒則肝逆上奔,血何肯順行而為經,勢必散走經絡不泄,火隨鬱勃之氣衝兩耳,化膿血出於腎母之竅矣。

太陽,膀胱部位,腎與膀胱表裡,肝走腎竅,獨不走膀胱部位乎?小便不利,正肝氣乘膀胱也。腎氣通腰臍,臍下滿築,肝氣乘腎也。至乳房脹悶,尤肝逆之明驗,兩脅屬肝,乳房,兩脅之際也。用加味,消遙散,:白芍、當歸一兩,柴胡、花粉二錢,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一錢,茯神、丹皮三錢,白朮三錢,枳殼五分。二劑諸症痊。

此方補血無阻滯之虞,退火無寒涼之懼,不治腎,腎已包,不通膀胱,膀胱已統。世人不用,可嘆也。

白話文:

耳痛(附耳聾)

服用兩歸湯(麥冬、熟地各一兩,黃連二錢,生棗仁五錢,丹參、茯神各三錢),服用四劑無效。此方是清心火的藥物。心清涼了,腎就不會因為心火而受影響,腎與心就能協調運作。此方完全滋養心腎,不僅能避免心火過旺,還能滋潤腎陰,如同夫妻同心協力。

某女子耳朵疼痛,有時發癢不止,甚至流出臭水,用涼的東西放入耳中則會舒服許多。人們認為這是腎火旺盛,其實是腎火虛弱。腎火如同龍雷之火,旺盛時則難以活動而容易熄滅,衰弱時則容易活動而難以熄滅。這是因為火旺則水旺,火衰則水衰。水衰弱就無法制約火,火就容易活動;水衰弱就無法滋養火,火就難以熄滅。想要火不易活動,必須使水不衰弱;想要火容易熄滅,必須使火仍然旺盛。

所以補水必須同時補火,才能使水生;補火必須同時補水,才能使火盛。水火互相制約又互相滋生。腎經與耳朵相通,腎陰虛弱,則腎火也會虛弱。水火都虛弱,耳朵怎能不出現問題呢?這種癢痛出現在房事之後,正是腎中水火虛弱的表現。治療方法應該補益腎火,但火不能單獨補,必須在水的基礎上補益。服用加減八味湯(熟地一兩,棗皮、丹皮、山藥、麥冬各五錢,澤瀉、肉桂各二錢,茯苓三錢,北五味子一錢),服用十劑痊癒。

此方補益腎陰多於補益腎陽,因為火不能過旺。水旺盛於火,火則依附於水,水滋養火,火就不會容易活動而難以熄滅,也不會上衝耳門引起疼痛瘙癢,以及流出膿液。

因為發怒過度,經期時兩耳流膿,太陽穴疼痛,乳房脹悶,寒熱往來,小便不利,臍下脹滿。人們認為這是腎與膀胱有熱,其實是肝氣逆亂,火盛血虛。腎經與耳朵相通,肝氣也與腎經相通,子隨母象也。況且發怒會導致肝氣不藏血,經期時應該順利排出經血,而不是滯留在經絡中引起疼痛脹滿。不知發怒會導致肝氣逆亂上衝,血液怎麼可能順利運行經絡,勢必會散佈在經絡中不能排出,火氣隨著鬱勃之氣衝擊兩耳,化為膿血從腎經的竅位(耳朵)排出。

太陽穴是膀胱經的部位,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,肝經循行經過腎經,難道不會經過膀胱經的部位嗎?小便不利,正是肝氣乘犯膀胱。腎經氣血通達腰臍,臍下脹滿,是肝氣乘犯腎經。至於乳房脹悶,更是肝氣逆亂的明顯證據,兩脅屬於肝經,乳房位於兩脅之間。服用加味逍遙散(白芍、當歸各一兩,柴胡、花粉各二錢,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各一錢,茯神、丹皮各三錢,白朮三錢,枳殼五分),服用兩劑諸症痊癒。

此方補血不會有阻滯之虞,瀉火不會有寒涼之懼,不用直接治療腎經,腎經已得到調理,膀胱經的阻滯也已解除。世人不用此方,真是令人惋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