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6)

1.

小便流白濁如米泔,如屋漏水,或痛如刀割,或澀如針刺,溺溲短少,大便後急,人謂白淋,誰知膀胱壅乎。此症多因入房不得暢泄,精臨泄時,必由腰腎上趨,夾脊透泥丸,下喉嚨,百節骨髓同趨陰器出。倘少遏抑,精即止,中途欲還故宮不可得,不得已走膀胱,隨溺泄。

白話文:

膀胱的功能是將水氣排出,不能將精氣排出;而且膀胱與腎臟相互影響,腎臟特別不肯將精氣釋放出來,所以口齒緊閉,精氣無法排出。膀胱因為精氣在外,不敢將水氣排出;水氣無法排出,造成水氣過盛,於是膀胱將水液熬乾,精氣轉變為濁氣,最後流入膀胱,膀胱仍然不接受,只好從陰器排出。治療方法應以疏洩膀胱熱火為主,輔助利水,如此一來,熱火隨水排出,精氣也隨熱火散發。方藥:散精湯,組成如下:

膀胱化水不化精,且與腎相表裡,尤不肯將腎精外泄,故口閉塞,精不得出。膀胱因精在外,不敢化水,水不行,水熾矣,於是熬乾水液,精變為濁,遂下潤於膀胱,膀胱仍不受,乃自流陰器出。宜泄膀胱火,佐之利水,則火隨水流,精隨火散。用,散精湯,:白朮劉寄奴一兩,前子五錢,黃柏五分。

* 白朮:一兩

* 劉寄奴:一兩

* 前子:五錢

* 黃柏:五分

一劑愈。此用白朮利腰臍氣,車前利水,黃柏泄膀胱火,尤妙劉寄奴分清濁,性速無留滯之虞。

白話文:

精氣化血也不會很多,為什麼每天流血不止?不知道精氣化血,血氣會吸引精氣,這樣怎麼會有盡頭?應該趕快止血。不過,止血必須補氣,因為氣能化血。使用斷血湯:

小便流赤濁,似血非血,似溺非溺,管中疼痛,人謂血淋,誰知氣虛血壅乎。氣旺血行,氣衰血閉,今氣衰,何血壅?蓋氣虛人,多不能忍精而戰,不能忍必欲忍,則精塞水竅,氣衰不能推送以出水竅,外積而內敗,化膿血。精化血,無所歸,仍流膀胱,膀胱不能化血,隨其自流,相火又作祟,故疼痛。

但精化血必不多,何以日流不止?不知精既化血,血以引精,何所底止。宜急止血。然止血必補氣,蓋氣能化血也。用,斷血湯,:黃耆一兩,當歸五錢,三七根末、茯苓、丹皮三錢。二劑愈。方用黃耆補氣,當歸補血,氣血旺,不難推送敗濁。況所化精血久出,所流仍舊血,非敗血。

配料:

* 黃耆:1 兩

* 當歸:5 錢

* 三七根粉末、茯苓、丹皮:各 3 錢

服用兩劑藥就能痊癒。藥方中用黃耆補氣,用當歸補血,氣血旺盛,就不難排出敗血。況且,已經化成的精血長期流出,流出的還是新血,不是敗血。

今用補氣藥,新血生,舊血自止,況三七根又善止血。更妙在丹皮清血中火,茯苓分水中血,自清濁不混,壅血疏通。世每以濕熱治,何哉。

白話文:

現在使用補氣藥,新血會生成,舊血自然止住。而且三七根又擅長止血。更妙的是,丹皮能清血中的熱,茯苓能分化水中的血,自然能讓清濁不混合,瘀血疏通。而世間的人們總是使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

小便中溺沙石,其色不一,堅實如石,投熱湯中不能即化,溺時疼痛欲死,用盡氣力始溺出後快。此因入房,又行路涉水或沐浴而成者,人謂砂石淋,誰知腎火煎熬乎。腎火盛,由於腎水衰,入房必泄精,精泄水虧矣。

白話文:

體內水液不足,虛火無法馬上熄滅,加上舟車勞頓,導致虛火更加旺盛。這個虛火是來自腎臟,如果碰水,外來的水會乘虛而入,壓制腎火。這時腎火無法向外發散,便轉而灼燒腎臟中本就不足的水液。腎水屬於陰水,就像海水一樣。海水遇熱能變成鹽,腎水遇熱同樣會形成結石。但是,既然腎臟本身就有水火,為什麼外來的水反而會讓虛火更旺?這是因為外來的水是淡的,而腎水是鹹的。腎火喜歡鹹味,怕淡味。一旦遇到淡水,腎火就會受到抑制,無法伸展。於是它轉而作用於膀胱,將鹹味的水液煎熬成結石。因此,需要疏通腎氣,利尿排石。

水虧後火未能遽息,加之行役勞筋骨,火且大動,此腎火乃虛火,沐浴涉水,外水乘腎氣虛直入遏火,火不敢外散,反閉守腎宮,自熬腎水,腎水乃至陰水,猶海水,海水得火可成鹽,腎水得火必成石淋,但腎原有水火,何外水遏火反沸?蓋外水淡,腎水咸,腎火喜咸畏淡,一遇淡水,腎火遂結不伸,乃行氣於膀胱,煎熬鹹水成石。宜通腎氣,利膀胱。

膀胱利,腎火亦解,腎火解,砂石自化。用,化石湯,:熟地二兩,茯苓、棗皮、玄參一兩,苡仁、澤泄、麥冬五錢。十劑全愈。方妙在不治淋反補腎,苡、苓淡滲解鹹味,麥冬、玄參散火氣,地黃、棗皮滋腎水,又取甘能化石,咸能消石也。又慮滯而不行,留而不走,益澤泄之咸,咸以入咸,且善走攻堅,引群藥入腎中,又能出腎外,迅逐於膀胱之裡而破塊。倘不補腎,惟治膀胱,氣不得出,又烏能化水。

白話文:

當膀胱功能暢通時,腎臟的火氣也能消散,腎火消散,結石自然就會化解。可以使用化石湯:

材料:

  • 熟地黃 2 兩
  • 茯苓、棗皮、玄參 各 1 兩
  • 苡仁、澤瀉、麥冬 各 5 錢

服用 10 劑後即可痊癒。

此方妙處在於不再針對尿路感染治療,而是滋補腎臟,苡仁和茯苓有輕微利尿作用,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鹽分,麥冬和玄參能散熱氣,熟地黃和棗皮滋養腎水,而且甘味能化解結石,鹹味能消解結石。

另外考慮到藥物可能滯留不走,特加入澤瀉的鹹味,鹹味能進入腎臟,而且善於攻堅,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腎臟,又可以排出腎臟,迅速到達膀胱內部,瓦解結石。如果不滋補腎臟,只治療膀胱,氣無法排出,又怎麼可能化解結石。

感濕成淋,下身沉重,溺管不痛,流清水,非白濁,人謂氣虛,誰知濕重成淋乎。五淋此症最輕,然最難愈,以濕不止在膀胱經也。濕從下受宜感足,今足不腫變淋,是濕不入皮膚入經絡,且由經絡入臟腑矣。然濕入臟腑,治臟腑之濕,經絡之濕宜盡散,何難愈?蓋濕必乘虛臟腑虛始入。

白話文:

受潮濕而導致淋病,下半身沉重,小便不痛,尿液清澈,不是白濁。人們認為是氣虛,但誰能想到是濕氣過重導致了淋病呢?五淋中,淋病是最輕的,但最難治癒,因為濕氣不僅存在於膀胱經。濕氣從下而生,應通過腳部感受,現在腳沒有腫脹卻變成淋病,說明濕氣沒有進入皮膚,而是進入了經絡,而且還通過經絡進入了臟腑。既然濕氣已經進入臟腑,那麼治療臟腑的濕氣,經絡中的濕氣也應該可以一起消散,為什麼難以治癒呢?這是因為濕氣一定會趁虛而入,臟腑虛弱時才會進入。

泄濕必損臟腑氣,氣損不能行水,濕何能泄。濕難泄,淋必不愈。故治濕必利氣,利氣始能治淋。用,禹治散,:茯苓、白朮、苡仁一兩,前子三錢。方利水不耗氣,分水不生火,勝五苓散。蓋豬苓、澤泄過於疏利,肉桂大熱,過於薰蒸,此方不寒不熱,能補能利。服十劑,凡濕症盡消,不能淋病速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只去除濕氣,必定會損傷臟腑之氣。氣血虛弱不能運行水分,濕氣又如何能去除?濕氣難以去除,小便淋漓的症狀就無法根治。因此,治療濕氣必須暢通氣血,氣血通暢才能治療小便淋漓。

使用禹治散:

  • 茯苓:一兩
  • 白朮:一兩
  • 苡仁:一兩
  • 前胡:三錢

這個方劑可以利水而不耗氣,導水而不生火,比五苓散更加有效。因為豬苓和澤泄過於疏利,肉桂大熱,過於溫熱燥烈。而這個方劑既不寒也不熱,既能補益又能利氣。

服用十劑,各種濕症都能消除,小便淋漓的病症就能迅速痊癒。

春夏或風雨侵膚,暑氣逼體,上熱下濕交蒸,鬱悶成淋,絕無驚懼忍精之過,此腎火虛感濕熱也。腎寒,火不足以衛身,外邪乘腎虛直入,幸腎水併力外護,不深入,客於腎外。腎與膀胱相表裡,腎外廓,膀胱也。濕熱入膀胱,代腎火以行氣化之令,然膀胱必得腎正氣,始能化濕熱邪氣,故熱不化水,熱且助火而為淋急。宜逐膀胱濕熱以清化源。

白話文:

在春夏季節,如果風雨侵入皮膚,暑氣逼近身體,上熱下濕交織,鬱積成淋病,並沒有驚恐或忍精過度的因素,這是因為腎火虛弱而感受了濕熱之邪。腎氣寒冷,火氣不足以保護身體,外來的邪氣趁腎虛弱入侵,但腎水同時努力抵抗,防止邪氣深入,邪氣因此停留在腎臟外面。腎臟與膀胱表裡相通,腎臟的外殼就是膀胱。濕熱邪氣進入膀胱,代替腎火執行氣化的作用,但膀胱必須得到腎臟的正氣,才能化解濕熱邪氣,因此熱氣無法化為水,反而助長火氣而引起淋病發作。治療的方法應該驅除膀胱濕熱,以清化病源。

然濕熱雖去,腎氣弱,終不能通氣於膀胱愈淋症,且有變症,必於利濕熱更益腎氣。用,通腎祛邪散,:白朮一兩,茯苓、苡仁五錢,瞿麥、扁蓄一錢,肉桂三分,前子三錢。此解濕熱又不損腎氣,故腎氣反通轉,分解濕熱。淋愈腎受益,有何變生。

白話文:

雖然濕熱已經去除,但腎氣虛弱,無法將氣通達膀胱來治癒淋病。而且有可能產生變症,因此必須同時去除濕熱和補益腎氣。

使用「通腎祛邪散」:

  • 白朮:一兩
  • 茯苓:五錢
  • 苡仁:五錢
  • 瞿麥:一錢
  • 扁蓄:一錢
  • 肉桂:三分
  • 前子:三錢

這個方劑可以祛除濕熱而不損傷腎氣,所以腎氣可以恢復通暢,進而分解濕熱。淋病痊癒,腎臟受益,不會產生變症。

交感雷驚,忽人至,不得泄,變白濁,溺管疼痛如針刺,人謂精內敗,誰知膽氣阻塞乎。膽喜疏泄,膽氣流通,則十二經皆決於膽,今膽受驚,收攝過多,十二經氣不能外泄,精亦阻而不流,畜於膀胱陰器,聽膽氣一決。膽氣不伸,自顧不遑,何能取決?故為淋,壅塞艱於出。

白話文:

應該舒展膽氣,並加強引導水分的方法,這樣膽氣就能舒展,就能決斷一往無前的氣,從而讓水分通暢、精氣化生。使用有助於舒展膽氣並引導水分的湯藥:

宜抒膽氣,加導水,則膽氣伸,得決其一往之氣,自水通精化。用,助膽導水湯,:竹茹、前子、蒼木、木通、苡仁三錢,枳殼滑石一錢,白菊五錢,豬苓二錢。四劑愈。方雖導水居多,仍是抒膽藥,故膽氣開,淋愈。

* 竹茹、前胡、蒼術、木通、苡仁各三錢

* 枳殼、滑石各一錢

* 白菊花五錢

* 豬苓二錢

四劑即可痊癒。這個方劑雖然主要用於引導水分,但仍然是舒展膽氣的藥物,因此膽氣通暢,淋病就能痊癒。

痢時小便閉塞,溺管作痛,變為淋,人謂濕熱盛,誰知清濁不分乎。夫夏感濕,飲涼水,或過用茶、瓜,皆成痢,是濕熱成痢又何疑。但濕熱留腸胃,宜從大便出,今從小便出者,是濕熱甚,奔迫甚急,大腸不及流,乃走膀胱,膀胱得濕熱,則肺金清肅之令不行,欲化溺不得,遂變白濁而滲出。故清濁不分,言膀胱而非言二腸也。

白話文:

當發生痢疾時,小便會不通暢,排尿時會有疼痛感,進而變成淋病。很多人認為這是濕熱過盛所致,但實際上是因為體內的清濁不分。

夏天受濕邪侵襲,飲用涼水,或過量飲用茶、瓜果,都會導致痢疾,這是濕熱引起的痢疾,沒有疑義。但是,濕熱留在腸胃中,應該通過大便排出。現在從小便排出,是因為濕熱過於嚴重,奔騰過於急迫,大腸來不及流出,於是轉向膀胱。膀胱受到濕熱侵襲,肺金的清肅之令就無法執行,尿液無法轉化,於是變成白色混濁物滲出。因此,清濁不分,指的是膀胱,而不是指小腸和大腸。

不然,水穀由小腸入大腸,豈小腸受水,大腸受谷乎。正水入膀胱,清濁之分,全責其變化之奇,今因濕熱不能化,非膀胱病乎。膀胱氣化而能出者,火也,濕熱非火乎,何反變白濁?不知膀胱寒,溺頻出,膀胱熱,溺不能出,白淋是熱仍出者,以濕雜之也。且膀胱得火化溺者,乃真火,非邪火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是這樣(水和穀物流動的順序),水和穀物從小腸進入大腸,難道是小腸接受水,大腸接受穀物嗎?正是水進入膀胱,清濁分開,完全歸功於膀胱的奇妙變化功能。現在由於濕熱不能代謝,這不就是膀胱的疾病嗎?膀胱通過氣化作用而能排出的,是火,濕熱難道不是火嗎?為什麼反而變成白濁呢?不知道膀胱受寒,小便會頻繁排出;膀胱發熱,小便會不能排出。白淋是熱仍然排出的,是由於濕邪混雜在火中。而且膀胱得到火來化解小便,這纔是真火,而不是邪火。

真火化溺易出,邪火爍溺難出。濕熱,正邪火。法宜清膀胱邪火,兼逐大腸濕熱,痢止淋亦止。用加減,五苓散,:茯苓、炒梔子三錢,豬苓、檳榔二錢,澤泄、白芍五錢,白朮五分。八劑愈。此利水多,治痢少,何痢先愈,淋反後愈?蓋痢本濕熱所成,利水則濕熱易解,水不走大腸,盡走膀胱,膀胱反難滲水之速,故少遲。

白話文:

正氣之火容易治療水腫,邪火引起的則難以治療。濕熱之症,分為正火和邪火。治療方法宜清膀胱邪火,同時祛除大腸濕熱。這樣一來,痢疾和淋症都能痊癒。

處方為加減五苓散:茯苓、炒梔子各三錢,豬苓、檳榔各二錢,澤瀉、白芍各五錢,白朮五分。八劑即可治癒。

這個方子利水較多,治痢較少,為什麼痢疾先痊癒,而淋症反而後痊癒呢?這是因為痢疾本是由濕熱造成的,利水之後濕熱容易消解。但水分不會流向大腸,而是全部流向膀胱,膀胱又難以快速滲透水分,所以會稍微遲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