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瘧
瘧先腰痛,頭痛且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熱止汗出,不能即干,遍身骨節疼痛,小水赤短,人謂脾寒,誰知太陽膀胱瘧乎。瘧即風邪,風從太陽入,瘧邪獨不從太陽入乎?惟冬月風邪入太陽成傷寒,何夏秋風邪入太陽成瘧?蓋冬風至寒,夏秋風至熱,風不同,病亦異。
白話文:
瘧疾最初會導致腰部疼痛,隨後頭痛加劇,寒氣從背部升起,先感到寒冷,然後發熱,熱氣消散後會出汗,汗水不容易乾,全身骨節疼痛,小便顏色發紅,量少。人們都認為這是脾臟受寒所致,但是誰會想到這是太陽經和膀胱經造成的瘧疾呢?瘧疾是由於風邪引起的,風邪從太陽經進入人體,難道瘧邪就獨自不從太陽經進入嗎?只有在冬天的時候,風邪進入太陽經才會形成傷寒,為什麼在夏季和秋季,風邪進入太陽經卻形成瘧疾呢?這主要是因為冬天的風極其寒冷,而夏季和秋季的風則比較濕熱,風的不同導致疾病也不同。
雖無食無痰不能成瘧,豈夏秋多痰食,冬月獨無乎?明是熱風作祟,裹痰食不化,行陰作寒,行陽作熱也。痰食遇寒則停住,遇熱則流行,何反裹痰食不化?不知熱風最銷爍諸物,明欺痰食易化,包藏胸腹中,脾胃正氣惡其包藏,乃相爭奪,於是寒熱酷烈,因衰盛分勝負。正不敵邪遂狼狽,無津液養身,骨節所以痠痛。
白話文:
沒有食物和痰液,不能形成瘧疾,難道夏秋兩季痰液和食物很多,而冬月卻沒有嗎?顯然是熱風作祟,包裹著痰液和食物不能消化,在陰處表現為寒冷,在陽處表現為發熱。痰液和食物遇到寒冷會停滯,遇到熱氣會運行,怎麼反而包裹著痰液和食物不能消化?不知道熱風最能消融各種物質,明顯是欺騙痰液和食物容易消化,包藏在胸腹之中,脾胃的正氣討厭它包藏,於是互相爭奪,這時寒熱特別劇烈,根據衰弱和強盛來分勝負。正氣不敵邪氣,於是狼狽不堪,沒有津液滋養身體,所以骨節才會痠痛。
正既不敵邪,邪更張,反截其路,小便不能遽出,邪火入,故短赤。宜健脾胃,散太陽邪,消痰化食,邪無恃自散。用,開邪湯,:茯苓、白朮五錢,前胡、柴胡、人參、青皮、枳殼、山楂、半夏一錢,甘草五分,豬苓二錢白蔻三錢。三劑愈。此健脾胃則土旺,敢與邪爭,健脾胃妙在利水化濕,引邪直走膀胱。
白話文:
當身體正氣虛弱無法抵抗邪氣時,邪氣就會變得更加猖狂,並阻礙正常的生理機能,導致小便排泄困難。邪火入侵身體,就會出現小便短赤的症狀。
治療方法是要健脾胃,驅散表面的邪氣,消除痰濕,化解未消化的食物。當邪氣失去依附,自然就會消散。
處方:「開邪湯」:
- 茯苓、白朮各 5 錢
- 前胡、柴胡、人參、青皮、枳殼、山楂、半夏各 1 錢
- 甘草 5 分
- 豬苓 2 錢
- 白蔻 3 錢
服藥三劑即可痊癒。
此方通過健脾胃,增強土氣,使身體正氣強壯起來,敢與邪氣抗衡。健脾胃的妙處在於利水化濕,引導邪氣直接通過膀胱排出體外。
膀胱,太陽經也,邪從太陽入,仍從太陽出,何其順也。邪入本經,尤易分消。尤妙不專散太陽邪,兼表少陽郁。蓋少陽乃太陽去路,早斷之,則邪不得不趨太陽原路。況消痰化食,無不得宜,則堂堂之師,賊自驚遁。
白話文:
膀胱經屬於太陽經脈系統。當外邪從太陽經脈入侵人體時,它會沿著太陽經脈排出體外,這是因為邪氣與太陽經脈的運行方向相同,所以排出過程非常順暢。當邪氣入侵膀胱經後,也很容易被分解和消除。
更妙的是,治療膀胱經的邪氣不僅可以去除太陽經的邪氣,還能同時緩解少陽經的鬱滯。因為少陽經是太陽經脈的去路,如果及早切斷少陽經的鬱滯,那麼邪氣就不得不沿着太陽經脈的原路排出體外。
此外,治療膀胱經的藥物還具有消痰化食的功效,非常適合治療各種疾病。因此,只要使用強有力的藥物,就能讓邪氣自行驚慌逃遁。
發瘧時先熱,頭痛鼻乾,渴欲飲水,目眴不得眠,甚則煩燥,畏火光,厭喧譁,人謂熱瘧,誰知陽明胃瘧乎。陽明胃多氣多血,邪入陽明,其勢自大,胃容水穀,宜足容邪,邪入何反作祟?蓋水穀正資盜賊糧也。如賊居小處,勢不能張,賊不舒展也,乃突圍而出,入通都大邑,足供其欲,流毒必加倍,後必貪心未厭,放搶四郊,橫掠旁郡,陽明胃邪亦如之。胃中水穀本充飢渴,耽耽虎視,索水救內炎。
白話文:
發作瘧疾時,會先發熱,頭痛,鼻子乾,口渴想喝水,眼睛乾澀無法入睡,嚴重時會煩躁,害怕火光,討厭喧嘩,一般人都以為是熱瘧,其實這是陽明胃瘧。陽明胃氣血旺盛,邪氣進入陽明胃,氣勢就會變強,胃部能容納食物和水,應該也能同時容納邪氣,為什麼邪氣進入了胃部反而會作祟呢?因為水穀就是滋養邪氣的糧食。就像強盜如果佔據小地方,勢力無法擴張,自然無法肆無忌憚;強盜如果搬進人口稠密的都市,物資充裕,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,作惡必定變本加厲,以後貪心永遠無法滿足,會到處搶劫,禍害附近城鎮,陽明胃的邪氣也是如此。胃中的糧食原本是填飽飢渴,邪氣卻虎視眈眈,需求大量的水來撲滅體內的火熱。
水愈多,渴愈甚,渴甚多飲,則水停心胃,心氣為水遏,不得下交腎,則心腎兩開,何能寐?心不能下交於腎,則腎畏火炎,又何敢上交於心滋心液,自心無所養,煩躁生。煩躁生,火邪更熾,傷火更畏火勢也。畏火者喜靜,喧譁,動之極也,安得不惡。勢必急泄陽明胃熱邪。
白話文:
喝的水越多,就越是口渴。口渴難耐喝水太多,就會積水在胃和心臟裡。心氣被水阻擋,無法通往腎臟,導致心腎分離,怎麼能睡著呢?心不能和腎相通,腎臟就會害怕火炎。腎臟害怕火炎又怎麼敢往上通往心臟,來滋養心液呢?心本身得不到滋養,就會產生煩躁。煩躁產生,火邪就會更旺盛。火邪更旺盛就會更害怕火勢。害怕火勢的就喜歡安靜,喧譁吵鬧是動的極致,怎麼能不討厭呢?勢必會急切地瀉出胃裡過多的熱邪。
然火邪居胃,燥干津液,胃氣必虛,使不補正,則正氣消亡,邪益跳梁,故須於補中以泄火邪,則正不傷,邪亦易解。用,平陽湯,:乾葛二錢,人參、貝母、石膏三錢,茯苓、白朮、麥冬五錢,橘紅、柴胡一錢。四劑愈。此參、術助脾胃氣,乾葛、石膏泄陽明火邪,貝母、橘紅消陽明痰食,麥冬滋肺,柴胡舒膽,茯苓泄太陽滯,攻補兼施,彼此相制,邪自就撫。
白話文:
當胃裡有上火時,會導致津液乾枯,胃氣必定虛弱。如果不補益正氣,正氣就會逐漸消失,邪氣就會更加猖獗。所以要在補益正氣的同時,用導熱的方法去除胃火邪氣,這樣正氣就不會受損,邪氣也容易清除。
使用平陽湯:乾葛二錢、人參、貝母、石膏三錢、茯苓、白朮、麥冬五錢、橘紅、柴胡一錢。四劑即可痊癒。
人參、白朮可幫助脾胃運化,乾葛、石膏能消除陽明胃火的邪氣,貝母、橘紅能化解陽明胃裡的痰飲,麥冬滋潤肺部,柴胡疏通膽氣,茯苓排除太陽膀胱經的停滯,攻補兼施,互相制約,邪氣便會自然平息。
瘧初發,往來寒熱,口苦耳聾,胸脅脹悶作痛,或嘔或不嘔,此少陽膽瘧也。風邪必不敢遽入於臟,每伏於半表裹,乘虛弱而後深入,進與陰爭則,退與陽爭則熱。半表裡,少陽地也。瘧發必有寒熱,寒熱往來,適少陽所主。口苦,膽汁外泄。耳聾,膽氣不舒。胸脅脹悶作痛,膽血有滯。
白話文:
瘧疾剛發作的時候,會出現交替發冷發熱的症狀,還會口苦、耳鳴、胸口兩側脹痛,有時會嘔吐,有時不會。這是少陽膽瘧。風邪一般不會直接侵入五臟,而是潛伏在表裡之間,趁著人體虛弱的時候侵入體內。如果風邪深入,就會和陰氣爭奪,表現為發冷;如果風邪退回表層,就會和陽氣爭奪,表現為發熱。表裡之間是少陽的部位。瘧疾發作肯定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,這是因為少陽負責調節寒熱。口苦,是因為膽汁外泄。耳鳴,是因為膽氣不暢。胸口兩側脹痛,是因為膽血瘀滯。
或嘔或不嘔,膽挾痰食上衝也。治瘧法雖多,大約不能外少陽。況病原少陽,烏可舍少陽別治。但少陽瘧分偏陰偏陽,偏陰多寒,偏陽多熱。有純熱無寒,純寒無熱,皆正少陽造其極,補偏救弊,總不可離少陽。用,和瘧湯,:柴胡三錢,當歸一兩,茯苓、白朮、生薑、白芍五錢,半夏、山楂、青皮一錢,甘草五分。三劑愈。
此無一味不入少陽經絡,又無一味不入脾胃臟腑。祛邪復補正,解表隨固里,真和解仙丹,非特祛瘧神劑。
白話文:
有時出現嘔吐,有時不嘔吐,是膽氣挾著痰食上衝所致。治療瘧疾的方法雖然很多,但大致上都離不開少陽經。況且病原在少陽經,怎麼可以捨棄少陽經而另找其他方法治療?只是少陽經造成的瘧疾可以分為偏陰和偏陽,偏陰多見寒證,偏陽多見熱證。有熱證而無寒證,或寒證而無熱證的,都是正少陽經證候發揮到極致,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,或補或瀉,但總不能離開少陽經。方藥用和瘧湯:柴胡三錢、當歸一兩、茯苓、白朮、生薑、白芍各五錢、半夏、山楂、青皮各一錢、甘草五分。連服三劑即可痊癒。
發瘧,先寒作顫,後變熱,面色蒼白,善太息,甚者狀欲死,或頭疼而渴,人謂寒熱相間之瘧,誰知厥陰肝經之瘧乎。肝瘧由少陽膽入,使肝木自旺,則少陽之邪何敢深入?今肝虛,邪遂乘入。肝氣本急,邪入肝中,反兩脅不脹滿,肝太虛也。蓋肝旺必怒,不怒但太息者,肝弱極,不敢怒,又惡邪侵,力不能制,無可如何之勢也。
白話文:
發瘧疾時,先是覺得寒冷發抖,接著轉為發熱,臉色蒼白,經常嘆氣,嚴重者會像快要死掉一樣,或者頭痛口渴。人們常把這種寒熱交替發作的瘧疾稱為「寒熱相間」,但其實這是「厥陰肝經」所引起的瘧疾。
肝瘧是由「少陽膽經」的邪氣進入肝經引起的,如果肝氣旺盛,少陽膽經的邪氣就不敢再深入。但是現在肝氣虛弱,邪氣就趁機入侵。肝氣原本急躁,邪氣進入肝經後,反而不會出現兩脅脹滿的症狀,這是因為肝氣太虛所致。
一般來說,肝氣旺盛的人容易發怒,而不發怒只會嘆氣的話,說明肝氣極度虛弱,不敢發怒,而且又很討厭邪氣的侵犯,但是力量不足以抵抗,所以才會顯得無可奈何。
甚如欲死者,因力難制邪,情願死殉,氣逆不能發聲,非真死也。氣逆火升於上,不易下降,咽喉自存火氣作渴。宜急補肝以祛邪,不縱邪以伐肝。用,補肝祛瘧湯,:當歸、白芍、生首烏一兩,鱉甲三錢,茯苓五錢,青皮、柴胡、甘草一錢,半夏二錢。二劑愈。此不祛邪,全補肝氣,肝旺邪氣難留。
得柴胡引出少陽,則邪有出路,自然易解。
白話文:
就像將死之人,因為抵抗力無法戰勝邪氣,情願拚死一搏,呼吸逆亂無法發聲,但並不是真正死了。邪氣上衝,火氣上升於上,不易下降,咽喉自然會因火氣而口渴。應該趕緊補肝以祛除邪氣,不要縱容邪氣攻伐肝臟。藥方:補肝祛瘧湯,當歸、白芍、生首烏一兩,鱉甲三錢,茯苓五錢,青皮、柴胡、甘草一錢,半夏二錢。兩劑即可痊癒。此方不直接祛除邪氣,而是全力補肝氣,肝臟強健則邪氣難以停留。
發瘧,先寒後熱,寒從腹中起,善嘔,嘔已乃衰,熱過汗出乃已,人謂感邪作瘧,誰知邪盛太陰脾經乎。脾,濕土,原易生痰,痰生,食本難化,又風邪合,自易成瘧。各經瘧,俱宜兼顧脾土,豈脾自病,反置不補乎。惟脾濕土,其性難溫,補脾兼補命門火,則土得溫和之氣,痰濕自化,痰濕化,風邪無黨,難於作慝,欲久居於脾不可得矣。
白話文:
發作瘧疾,症狀先寒後熱,寒冷的感覺從腹部開始,容易嘔吐,嘔吐後症狀就會減輕,高熱出汗後才會痊癒。人們都說瘧疾是感染邪氣所致,誰能想到這是太陰脾經邪氣過盛造成的呢?
脾臟屬濕土,容易生痰,痰液生成,食物難以消化,再加上風邪結合,很容易形成瘧疾。各種經絡的瘧疾,都應兼顧脾土的調理。難道脾臟本身生病,反倒不予補益嗎?
但脾臟屬濕土,本質難以溫暖。補脾兼補命門之火,脾臟就能得到溫和之氣,痰濕就會自行化解。痰濕化解後,風邪就失去依附,難以作祟,也就無法長期滯留在脾臟了。
用,溫脾祛瘧湯,:白朮一兩,茯苓、山藥、芡實五錢,人參三錢,肉桂、炮薑、橘皮、半夏、甘草一錢,白蔻三粒。三劑全愈。瘧多本於脾寒,此尤治脾寒聖藥。凡脾胃虛寒得瘧,無論一日二日,皆神效。
白話文:
可以使用「溫脾祛瘧湯」來治療脾寒引起的瘧疾。
藥方:
- 白朮:一兩
- 茯苓、山藥、芡實:各五錢
- 人參:三錢
- 肉桂、炮薑、橘皮、半夏、甘草:各一錢
- 白蔻:三粒
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瘧疾大多是由於脾寒所致,而溫脾祛瘧湯是治療脾寒的良藥。凡是脾胃虛寒引起的瘧疾,無論發作幾天,使用此湯方都非常有效。
發瘧,寒熱俱盛,腰痛脊強,口渴,寒從下起,先腳冷由腿而臍,由臍冷至手,頸以上則不冷,人謂寒瘧,誰知少陰腎瘧乎。此須補陰為主,倘開手用祛邪藥,必變四日兩發。蓋此瘧原是內傷於陰,邪乘陰虛遁入耳。初起用補陰加散邪藥,隨手奏效。無如人但去邪不補正,遂至陰愈虛,邪益深。
白話文:
發燒時,寒熱同時加重,腰痛、背部僵硬,口渴。寒氣從下往上運行,先從腳冷開始,然後由腿部冷到肚臍,從肚臍再冷到手,頸部以上則不冷。人們稱之為寒瘧,但這其實是少陰腎瘧。治療時應以補陰為主,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祛邪藥,必定會變成四天發作兩次。這是因為這種瘧疾的根本原因是內傷於陰,導致陰虛,邪氣因此乘虛而入,藏匿於耳中。初期用補陰藥加上散邪藥,效果立竿見影。但如果只驅除邪氣,不補益正氣,就會導致陰虛越來越嚴重,邪氣深入。
然邪乘陰虛入,仍補陰,陰盛邪自退。用,退邪湯,:熟地、生首烏一兩,當歸、鱉甲、茯神、山藥五錢,白芥子、人參三錢,柴胡五分。四劑愈。此補腎真陰,何以加人參、柴胡舒少陽氣、健脾胃土?不知邪入腎經,在治法,勢必提出少陽半表裡,而後風邪易散。又恐柴胡入至陰提出至陽,非人參則升提無力,故用以健脾胃,土有生氣,陽足以升陰也。
況鱉甲、首烏入陰攻邪,邪何能久戀不去乎?及陰越出於陽,陽氣不虛,豈容邪存在,陰陽並攻,邪自卻走。
白話文:
當邪氣乘虛而入腎臟時,仍然要補腎陰,腎陰充足後,邪氣自然消退。可以使用「退邪湯」來治療:
配方:熟地、生首烏各一兩,當歸、鱉甲、茯神、山藥各五錢,白芥子、人參各三錢,柴胡五分。
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
有人會疑問,為什麼在補腎真陰的方劑中,還要加入人參、柴胡來舒暢肝膽氣,健脾胃?
這是因為邪氣入侵腎經,在治療方法上,勢必要兼顧半表半裡的肝膽系統,這樣風邪才容易散掉。但又擔心柴胡引至陰提出至陽,因此加入人參,以提升氣血,使脾胃強健,陽氣足夠來滋養陰氣。
四日兩頭髮瘧,終年不愈,但熱不寒,雖有汗,不渴,每發於夜,人謂陰虛極,誰知陽衰極乎。陰平陽秘,則邪不能犯,邪入每乘陰陽之虛,瘧邪亦然。然瘧必先入陽,後入陰。入陽發近,入陰發遠,入至陰其發更遠,四日兩發者,乃《內經》云「間二日之瘧」,即邪入至陰也。邪入至陰最難祛逐,以陽氣衰微,不敢與邪相戰,邪安居至陰,有無可如何之勢。
白話文:
連續三天發瘧疾,而且整年都無法痊癒,只有發熱而沒有畏寒,雖然有出汗,但是不覺得口渴,都是在晚上發作。一般人認為這是陰虛到了極點,但是誰又能想到陽氣衰竭到了極點呢?如果陰氣平衡,陽氣內斂,邪氣就無法入侵。邪氣的入侵往往趁著陰陽虛弱的時候,瘧疾邪氣也是如此。然而,瘧疾一定先進入陽氣,後進入陰氣。進入陽氣後發作時間較短,進入陰氣後發作時間較長,進入極陰之氣後發作時間更長。三天發作兩次的瘧疾,就是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間二日之瘧」,也就是邪氣已經侵入極陰了。邪氣侵入極陰是最難驅逐的,因為陽氣衰微,不敢與邪氣交戰,邪氣就安然居住在極陰之處,讓人無可奈何。
邪正不兩立,正不容邪,邪每欺正。今邪居至陰,竟安無事,是邪正兩不相分,竟忘其為邪也。如強梁奸主婦,初則相爭,及主負創不敢入室,反客為主,鵲巢久居,主婦必欲祛除,力難制縛,不得已偷安同夢,忘其夫之在外。倘主奮勇,鄰朋相助,與強梁戰,婦必內應,可連戰取勝,此瘧實同。
白話文:
正氣和邪氣水火不容,正氣不容邪氣,但邪氣卻常欺負正氣。現在邪氣寄居在最陰的地方,卻安然無恙,這是因為正邪不分,正氣竟然忘了它的存在。就像強盜欺負人家的妻子,一開始互相爭鬥,等到妻子受傷不敢回家,強盜反而變成主人,在喜鵲窩裡住了很久。妻子一定想辦法趕走強盜,但是力量不夠,無奈只能苟且偷安,忘記自己丈夫在外。如果丈夫勇敢奮鬥,在鄰居朋友的幫助下與強盜作戰,妻子一定會裡應外合,最終取得勝利。瘧疾的情況也和這個道理差不多。
必大補陽氣,後益攻陰,則邪出與陽角,始成功。倘謂陰虛用滋陰藥,邪且樂得相資,雖佐祛邪,彼且緊閉至陰之藏,不能入,愈堅不出之念矣。用,升陰祛邪湯,:人參、生首烏、鱉甲、熟地一兩,茯苓、棗皮五錢,肉桂、柴胡一錢,白芥子三錢。二劑寒熱交戰,病反重,四劑愈。
白話文:
想要完全補養陽氣,之後再幫助陽氣攻打陰邪,使陰邪從陽氣的角落排出,才能成功。如果以為陰虛就用滋養陰液的藥物,陰邪反而會趁機利用這些藥物,即使輔助祛除陰邪的藥物,陰邪也會緊閉至陰臟器的深處,無法進入,更加堅固不釋放出來的想法。
使用升陰祛邪湯:
- 人參
- 生首烏
- 鱉甲
- 熟地一兩
- 茯苓、棗皮五錢
- 肉桂、柴胡一錢
- 白芥子三錢
服用了兩劑後,寒熱交替的症狀加重,四劑後痊癒。
此陰陽兩補,意重補陽,陽旺敢與邪鬥,初服陽與邪戰,故病重。兼補陰者,助其陰,邪不敢重回至陰內。用柴胡提陰氣交陽,則邪亦從而出,一遇陽氣,則彼此大斗。又鱉甲、首烏智勇絕倫,邪自披靡而遁。
白話文:
這種補陰補陽的方法,著重在補陽。陽氣旺盛,纔有勇氣與邪氣對抗。服藥初期,陽氣和邪氣會交戰,因此病情加重。同時補陰,有助於保護陰氣,使邪氣不敢深入體內。用柴胡提升陰氣與陽氣結合,邪氣也會因此而排出,一旦遇到陽氣,雙方就會激烈交戰。再用鱉甲、首烏這些效用極佳的藥材,邪氣自然潰不成軍而逃遁。
哀哭過傷,痢後成瘧,困倦甚,人謂瘧母未消,誰知陰陽兩虧。陰陽正氣旺,邪不能侵,正衰,邪不肯散,是瘧之盛衰,全視陰陽之衰旺。下多亡血,亡陰也;悲哀傷氣,傷陽也。陰陽兩虧,正虛極,何能與邪爭?聽瘧邪往來為日數間止,邪盛則盛,邪衰則衰,邪反為主,正反為客矣。宜助正以祛邪,不可攻邪以損正。
白話文:
過度哀傷哭泣,痢疾後轉成瘧疾,感到十分疲倦睏乏。人們說這是因為瘧疾的病根沒有去除,卻不知道是因為陰陽兩方面都虛弱造成的。陰陽正氣旺盛時,邪氣無法入侵;正氣衰弱時,邪氣就不肯散去。因此,瘧疾的惡化或減緩,完全取決於陰陽正氣的強弱。大便中血量減少,表明陰虛;哀傷悲痛會損傷元氣,表明陽虛。陰陽兩虛,正氣極度虛弱,怎麼能和邪氣相爭?觀察到瘧疾症狀出現的時間間隔,說明邪氣強盛時病情加重,邪氣衰弱時病情減緩,邪氣反而成了主導,正氣反而成了客體。因此,治療應當以扶助正氣來驅除邪氣,不能夠攻伐邪氣而損傷正氣。
倘惟事攻邪,則正愈虛,汗必大出,陰虛陽散而死。用,救衰湯,:人參、黃耆一兩,白朮二兩,炙草一錢,當歸五錢,半夏三錢。十劑愈。此補正氣,又加半夏消痰,蓋瘧正藉痰而久居,惟補正消痰,則正自旺,痰自消,痰消正更旺。方妙在半夏,則補非呆補,消非峻消。
白話文:
如果只注重驅除邪氣,就會導致正氣更加虛弱,汗水大量流出,陰虛陽散,最終導致死亡。
應使用「救衰湯」進行治療:
- 人參:1 兩
- 黃耆:1 兩
- 白朮:2 兩
- 炙甘草:1 錢
- 當歸:5 錢
- 半夏:3 錢
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此方既能補益正氣,又加入半夏化痰。因為瘧疾往往依賴痰液而長期潛伏,只有補正氣並化痰,才能讓正氣強盛,痰液消散,痰液消散後正氣會更加強盛。
方劑的巧妙之處在於半夏,既補而不滯,又化而不急。
瘧,卯刻寒起,至酉方熱,至寅方休,只蘇一時,人謂風邪入營衛,誰知寒氣入陽明乎。足陽明與衝脈合宗筋,會氣街,房事後,陽明與衝脈之氣皆奪所用,其中必虛,寒邪乘之,而入舍於二經,二經過脛,會足跗上,因邪相舍,二經之陽日虧,不能滲榮經絡,故痁行不能止。宜補二經虛,兼散寒邪,則陽氣自旺,寒邪難居,得汗可解。
白話文:
瘧疾,早上7-9點開始發冷發抖,下午5-7點發熱,半夜3-5點才會好轉,只能維持一會兒,人們都說這是風邪入侵了營和衛(人體循環系統),但實際上是寒氣入侵了陽明經(胃經)。足陽明經和衝脈在腿部會合,交會於會陰部。房事後,陽明經和衝脈的氣血都會被消耗,導致氣血虛弱。寒邪趁虛而入,並且寄生在陽明經和衝脈這兩條經絡上。這兩條經絡經過小腿,會合在腳背上。由於寒邪在此寄生,這兩條經絡的陽氣逐漸衰弱,無法滲透滋養經絡,所以瘧疾一直無法停止。應當補養這兩條經絡的虛損,同時驅散寒邪,這樣人體的陽氣就會旺盛,寒邪難以停留,出汗後即可解除。
然足跗道遠,非多加藥餌不能到。用,解寒湯,:人參五錢,白朮一兩,附子三分,蒼朮三錢,川芎二錢,柴胡五分。二劑汗出愈。用參、術補氣,芎、柴、蒼朮發汗,附子引陽明、衝脈、宗筋、氣街之所,自氣無秘塞,邪散無閉結。
白話文:
不過腳背的經絡較深,不服用大量的藥物無法到達。因此使用瞭解寒湯:人參五錢、白朮一兩、附子三分、蒼朮三錢、川芎二錢、柴胡五分。服用兩次,汗出後就會痊癒。使用人參、白朮補氣,川芎、柴胡、蒼朮發汗,附子引導陽明經、衝脈、宗筋和氣街的氣,自然氣血就不會壅塞,邪氣也就不會閉結。
瘧發於寅、申、巳、亥日者,人謂痰瘧。亦有辯。夫晝發為陰中之陽,夜發為陽中之陰。故晝發於巳退於申,巳陽申陰也;夜發於亥退於寅,亥陰寅陽也,以此辨之。雖然陽病在氣虛,陰病在血少,然無痰、無食終不成瘧,消痰化食寧異?且痰食不消,結成瘧母,要不離乎肝氣鬱結,以克脾土。疏肝健土,則脾胃氣旺,痰食自化,是治肝以治瘧,陰陽正不可異也。
白話文:
瘧疾發作在寅、申、巳、亥日的,人們稱為痰瘧。也有不同的看法。白天發作的屬於陰中的陽,晚上發作的屬於陽中的陰。所以白天巳時開始發作,申時結束,因為巳為陽,申為陰;晚上亥時開始發作,寅時結束,因為亥為陰,寅為陽。可以根據這個來辨別。雖然陽性病症的原因在於氣虛,陰性病症的原因在於血少,但是沒有痰飲或食積,始終不會形成瘧疾,清除痰飲、化解食積不是很有效嗎?而且痰食不化掉,就會形成瘧母,必然是肝氣鬱結,剋制了脾土。疏通肝氣、健強脾胃,那麼脾胃之氣就會旺盛,痰食自然會化解,所以治療肝臟來治療瘧疾,陰陽的原理是一致的。
用,疏肝兩消湯,:當歸、白芍、茯神三錢,陳皮、半夏、厚朴、甘草、白芥子一錢,柴胡二錢,白朮五錢。氣虛加人參三錢,血虛加熟地八錢。八劑,必大汗愈。此陰陽兩治法。妙在陰中引陽以出陰分,陰又不傷;陽中引陰以離陽分,陽又無損。兩相引,陰陽正氣日盛,自兩相制,陰陽邪氣自消。
況氣虛加參助陽,血虛加熟地滋陰,又陰陽分治,何瘧不除。
白話文:
使用疏肝兩消湯:
材料:
- 當歸、白芍、茯神 各三錢
- 陳皮、半夏、厚朴、甘草、白芥子 各一錢
- 柴胡 二錢
- 白朮 五錢
如果氣虛,可加人參三錢;如果血虛,可加熟地八錢。
八劑藥服用後,必定大汗淋漓而痊癒。
這種方法是陰陽雙向治療法。
巧妙之處在於:
- 從陰中引出陽氣,以消散陰邪,但又不傷陰氣。
- 從陽中引出陰氣,以制約陽邪,但又不損陽氣。
陰陽兩氣相互引導,使正氣逐漸增強。正氣強大,就能自然制約陰陽邪氣,讓邪氣自行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