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5)

1.

夏秋腹痛作泄變痢,如魚凍,久則紅白相間,此肝來克脾也。蓋夏秋寒熱必雜,肝遇涼風木氣不舒,上不能宣,必至下克脾土。脾胃受三夏之暑熱欺,肝木凋凌,乃與肝相爭,肝激成怒,乃相助成惡,忘其自損母氣也。紅白間者,肝不藏血,色紅;腎不藏精,色白也。惟肝血無多,腎精有限,何能綢繆不斷,如水傾,如泉湧耶。

白話文:

夏天和秋天容易腹痛腹瀉,排出的糞便像魚凍一樣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紅色和白色相間。這是因為肝臟剋制了脾臟。

夏天和秋天冷熱交替,肝臟遇到冷風後,木氣不暢,不能向上升發,就會向下剋制脾土。脾胃受到夏天暑熱的欺壓,肝木衰弱,於是和肝臟爭鬥。肝臟被激怒,就幫助腹瀉惡化,忘記了自己損傷了脾臟這個母親之氣。

紅白相間的糞便表示:肝臟藏不住血,所以是紅色;腎臟藏不住精,所以是白色。只有肝血很少,腎精有限,它們怎麼能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流出呢?

不知六腑畏肝橫,五臟助腎困,交相成也。法急平肝木,少佐祛穢,則肝氣不降,腎氣頓收,不必止痢,脾胃土自安,何有再痢?用,平肝止痢湯,:白芍一兩,當歸五錢,梔子車前子二錢,枳殼甘草一錢。三劑全愈。妙在全不治痢,但平肝,痢自止。蓋痢始於肝,成於腎。

白話文:

不曉得六腑畏懼肝臟的強大,五臟助長腎臟的虛弱,彼此相互影響。方法是急救平息肝木,稍微清除穢氣,那麼肝氣就不會下降,腎氣就突然收束,不必止痢,脾胃的土性自然安穩,怎會有再痢疾的情況?服用心法如下:

平肝止痢湯:

  • 白芍一兩
  • 當歸五錢
  • 梔子、車前子二錢
  • 枳殼、甘草一錢

三劑後完全痊癒。奧妙之處在於完全不治療痢疾,只平息肝氣,痢疾自然就會停止。因為痢疾始於肝臟,成終於腎臟。

平肝則肝氣平,腎氣亦平,脾胃又烏有不平。今但知治脾胃,故不遽止。

夏秋先泄後痢,腹疼痛,後重極,急欲痢又不痢,口渴飲水,小便艱澀,少腹作脹,人謂火邪重,誰知濕熱甚乎。蓋夏傷於熱,飲水必多,熱雖解於一時,濕每留於脾胃,迨秋,風襲皮毛,熱秘臟腑,於是熱欲外泄而不能,勢必與濕合。然濕熱相合,必相爭,疼痛生。相爭必相背,相背必相離,熱欲下出,濕欲相留,彼此牽掣於大腸,後重現。

白話文:

夏秋季節,先拉肚子,後面接著痢疾,肚子疼痛,一有便意就非常急,卻又拉不出來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通暢,小腹脹脹的。人們都認為是火邪太重,殊不知濕熱邪氣更嚴重。因為夏天受熱傷,必定會大量喝水,雖然一時解了熱,但濕邪經常會留在脾胃中。等到秋天,風邪侵襲皮毛,熱邪困在臟腑裡,於是熱氣想往外散卻散不出來,勢必要和濕邪結合。然而濕熱結合,必定互相爭鬥,就會產生疼痛。互相爭鬥必然互相抵觸,互相抵觸必然互相分離,熱邪想往下走,濕邪想留住,彼此在人體的大腸裡拉鋸,就出現了便意很急卻又拉不出的情況。

熱欲出不得出,則熱必上焚,必求水以解。上中二焦枯,然濕留下焦,水得水而快意,而火則忌水,乃盤踞邀截之路,使水不能傳膀胱,水火戰鬥,仍從大腸而出,此少腹所以脹也。宜分解濕熱,俾濁者趨大腸,清者入小腸,不必用澀藥止痢。用,分解濕熱湯,:車前子一兩,厚朴滑石末三錢,黃連、甘草、枳殼、檳榔一錢。

白話文:

熱氣想要排出卻排不出來,於是熱氣必往上竄,這時一定想要喝水來解渴。上焦、中焦乾燥,但濕氣卻沉留在下焦,水喝下去後會感到舒暢,但火氣卻忌諱水,於是盤踞在輸送水液的道路上,阻擋水液流入膀胱,水火交戰,最後還是從大腸排出,這就是少腹會脹痛的原因。宜化解濕熱,讓濁氣進入大腸,清氣進入小腸,不必使用收斂藥來止瀉。使用化解濕熱湯:車前子一兩,厚朴、滑石粉三錢,黃連、甘草、枳殼、檳榔一錢。

三劑全愈。用車前子利水,黃連清熱,厚朴分清濁,余皆止穢去滯,調和於邪正以解紛。配合攸宜,安有不效。一濕熱作痢,大渴引飲,飲後不甚快,心中懊憹,小便不利,紅白相間,似膿血非膿血,人謂飲食太多,誰知火熱未解乎。濕熱極,始成痢,但有濕輕熱重,亦有熱輕濕重,此乃濕熱兩重。

白話文:

三劑藥即可痊癒。使用車前子利水,黃連清熱,厚朴區分清濁,其他藥材均能去除穢物滯氣,調和正邪之力以解決糾紛。藥材配合得宜,怎麼會沒有效果呢?有一位濕熱體質的人得了痢疾,非常口渴想喝水,但喝完水後並不覺得好過,還覺得心中煩悶不適,小便不通,尿液呈紅白相間的狀態,看起來像膿血但又不全是膿血,人們都說是他飲食過量造成的,但誰能知道這是因為體內火熱之氣未消所導致的呢?濕熱之氣達到極點,才會形成痢疾,但有時濕氣較輕而熱氣較重,有時熱氣較輕而濕氣較重,這就是所謂的濕熱雙重症狀。

單消水則熱存,水難降;單清火則水在,火難除。必兩泄之,濕熱俱不能存。然泄熱必傷陽,泄濕必傷陰,不顧陰陽虛實,其不損陰陽者幾希。宜於補陰中佐泄熱泄濕,則陰不虧,陽亦無害。夫泄之既能損陰陽,則補陰自宜補陽,今僅補陰,即不傷陽乎?不知陰陽互為其根,泄熱藥仍走大腸,雖損陽,仍損其陰也。今補陰則陰不傷,又何害乎陽?故補陰不必補陽也。

白話文:

單純清除水份,熱量就會殘留,水份難以下降;單純清火,水份就會存在,火氣難以消除。必須同時清泄熱氣和濕氣,濕熱才能同時消除。然而,清熱必須傷陽氣,清濕必須傷陰氣,如果不考慮陰陽虛實,幾乎沒有不會損傷陰陽的。應該在補陰的同時,輔以清熱清濕,這樣陰氣就不會虧損,陽氣也不會受損。既然清泄會損傷陰陽,那麼補陰就應該補陽。現在只補陰,就能不損傷陽氣嗎?要知道陰陽互為根本,清熱的藥物仍然會作用在腸道,雖然損傷陽氣,但也會損傷陰氣。現在補陰,就不會損傷陰氣,又怎麼會損傷陽氣呢?所以,補陰不必同時補陽。

用,滋陰止痢丹,:當歸、白芍一兩,大黃、蘿蔔子三錢,車前子五錢,檳榔二錢。三劑頓愈。方奇在大黃、蘿葡子並用,逐瘀穢、分清濁甚神,又妙用於歸、芍內,補以行攻,有益無損。

白話文:

使用滋陰止痢丹:

成分:

  • 當歸 一兩
  • 白芍 一兩
  • 大黃 三錢
  • 蘿蔔子 三錢
  • 車前子 五錢
  • 檳榔 二錢

用量:三劑,一次服用。

這個藥方的神奇之處在於同時使用了大黃和蘿蔔子,既能驅逐瘀穢,又能分清濁。同時,又巧妙地加入了當歸和白芍,在行氣攻滯的同時加以滋補,既有益又無損。

濕熱極,腹痛作痢,上吐不得入,下瀉不得止,至勺水難入,胸中悶亂,人謂禁口痢,誰知胃中濕熱之毒乎。夫痢宜下行,下利,宜也,何上吐不能入?此乃胃火,得濕而蘊結不宣,一旦作痢,本欲下行,乃投飲食,火反上熾不降,致胃中閉塞成禁。然胃火盛由於心火旺,心火最惡濕,一得濕,火鬱不通,乃停胃口。

白話文:

濕熱過盛,腹痛拉肚子,嘔吐物進不去,拉肚子也停不下來,連喝一杯水都困難,胸中悶脹,人們說是禁口拉肚子,誰知道這是胃中濕熱之毒所致。拉肚子應該往下排出,排出下痢,是正常的,為什麼往上嘔吐卻進不去?這是因為胃火得到了濕氣而鬱結不通暢,一旦拉肚子,本應往下排,但如果進食,火就會反向上升而無法下降,導致胃中阻塞而禁閉。不過,胃火旺盛是因為心火旺,心火最怕濕氣,一遇到濕氣,火就會鬱結不通,於是停留在胃口處。

胃火見心火助,愈增薰蒸,二火合則熱勢固結不散,濕見火留胃口,亦遲迴瞻望,停腸胃作壁上之觀,胸中不啻鉅鹿之戰,安得不悶亂?必開鬱火之門,門不易開,必引火以開門為捷。用,引胃湯,:人參一錢,黃連三錢,吳萸、菖蒲三分。為細末,滾水調於茯苓末中。大約茯苓約五錢一匙。

白話文:

當胃火遇到心火時會互相助長,更加強烈的灼燒。兩種火氣結合在一起,熱勢就會凝結在一起難以消散。濕氣遇上火氣,就會停留胃部,遲遲不肯離開,停留在腸胃裡觀望情勢。胸中就像鉅鹿之戰一般混亂,怎麼可能不覺得悶亂?一定要開通鬱結的火氣,但這個門不容易開啟,必須引火來開門比較容易。於是,使用了引胃湯:人參一錢,黃連三錢,吳茱萸、菖蒲各三分。研磨成細末,用滾水調和在茯苓末中。茯苓大概五錢一大匙。

每一匙,調稀糊咽。徐咽至不吐,即將前藥服完。上下俱開門後,用,靖亂湯,:廣木香五分,茯苓三錢,白芍一兩,車前子五錢,黃連、甘草、枳殼、木通一錢。二劑愈。前湯以心喜燥,連雖寒性,正燥,以燥投燥,原非所惡。況吳萸性熱而燥,以火入火,同性豈有扦格。

白話文:

每一匙,用水調成稀糊狀慢慢吞嚥。慢慢地嚥下直到不吐出來,然後將前面的藥服完。上下兩道氣門都打開後,服用靖亂湯:廣木香 0.75 克,茯苓 4.5 克,白芍 15 克,車前子 0.75 克,黃連、甘草、枳殼、木通各 1.5 克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前面的湯藥因為心陽旺盛導致燥熱,雖然黃連性質寒涼,但它具有燥性,以燥藥治療燥熱,原本並非不妥。況且吳茱萸性質溫熱而燥,以火性質的藥物治療火熱,同性質的藥物怎麼會有衝突呢?

妙在入人參、菖蒲中,蓋胃火,邪火,心火,正火,居邪正間,非得正人君子,則邪火不能散於頃刻,非得導引,則心火不能返故宮。況胃氣閉,正胃虛。人參補胃氣,胃虛逢補,如飢者得食,安有糧米扣關不為延接乎。關開,將士奪門而入,邪自驚走。苟無大兵相繼,敵且死鬥不去,又得後湯利水逐穢平肝,是前鋒斬關,後隊蕩寇,安得不成功。

白話文:

妙處在於使用人參和菖蒲,可以控制胃火、邪火、心火和正火,這些火性居於邪正之間。如果不找一位正直的人來調理,邪火就無法迅速去除;如果不進行導引術,心火就無法回歸原位。況且胃氣閉塞,正胃虛弱。人參可以補益胃氣,胃氣虛弱得到補益,就像飢餓的人得到了食物,怎麼會有糧草堵在關口而不能被接納進去呢?關口一旦打開,士兵就會蜂擁而入,邪氣自然會驚慌逃走。如果沒有後續的援兵,敵人就會殊死抵抗而不肯退去。此時再加上利水逐穢、平肝的湯藥,就像前鋒斬關,後隊蕩寇,怎能不成功?

濕作熱痢,數日後腹不疼痛,如膿血,陣陣自下,肢冷,元氣欲絕,人謂痢疾火症,誰知火變為寒而陰絕。古云痢無止法,然有初起即宜止者,有日久不可止者,未可執此一言竟不用止。然不止不過久病難痊,輕止每至變生不測,是痢又不可輕止也。夫腹痛為邪,今腹不痛,何邪之有?腹不痛,何膿血自下?乃氣脫欲崩。

白話文:

由濕造成的熱痢,過幾天後腹痛消失,排出膿血,斷斷續續地從下面流出來,四肢冰冷,元氣將要斷絕,人們都說這是痢疾的火症,誰知道火症變成寒症,陰氣枯竭。古話說痢疾沒有止痢的方法,但有初起時就應該止痢的,也有時間久了不能止痢的,不能固執於這句話而完全不採取止痢的方法。但如果不止痢,只會造成久病難癒,即使輕微止痢,也經常會出現難以預料的變化,所以痢疾也不可輕易止痢。腹痛是因為邪氣的存在,現在腹不痛了,哪來的邪氣?腹不痛,為什麼會排出膿血?是因為元氣脫離,將要崩潰。

非濕熱多而奔迫也。手足厥冷,乃氣脫而不能運,非內心熱手足反寒冷也。此必須看其舌,熱極舌必燥,寒極舌必滑也。熱變為寒,其舌必滑。止痢以固脫,不可泄痢以攻邪。用,止脫救痢湯,:人參、白朮二兩,白芍、茯苓一兩,肉桂、石脂末三錢,甘草二錢。三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並非濕熱過多而導致疾病迅速發作。手腳冰冷,是因為氣血虛弱不能運轉,不是因為內熱而手腳發冷。這個時候必須觀察舌頭,如果熱極了,舌頭必定乾燥;如果寒極了,舌頭必定濕滑。如果熱變成寒,舌頭必定濕滑。治療腹瀉要固住脫氣,而不是泄掉腹瀉來攻邪。應使用固脫救痢湯,成分如下:

  • 人參、白朮:各二兩
  • 白芍、茯苓:各一兩
  • 肉桂、石脂末:各三錢
  • 甘草:二錢

服用三劑後即可痊癒。

各減半,去石脂,再十劑,元氣如故。此痢世不常有,但不可執此方以治他痢。

受暑濕毒,水穀傾囊而出,晝夜七八十次,膿血稠黏,大渴引飲,百杯不止,人謂熱毒攻腸胃,誰知膀胱熱結,氣不化乎。水濕無不從膀胱出,然膀胱必奉肺氣發始能化。今胃受暑,熱薰肺,肺不能受,乃移熱於大腸,大腸奔迫,必鬱結於膀胱。膀胱熱結則氣不化小水短赤,濕熱盡趨大腸出,如決水轉石。

白話文:

由於暑濕毒氣的影響,腹中的水和穀物不停地從肚子裡流出來,一天達到七八十次。流出的膿血又濃又稠,感到極度口渴,喝水喝上百杯都無法止渴。人們都認為是熱毒攻入了腸胃,卻不知道是膀胱積熱,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常。身體內的水濕都從膀胱排出,但膀胱必須依靠肺氣的作用才能正常發揮作用。現在胃部受到暑氣的侵襲,熱氣上蒸肺部,肺部無法承受,於是將熱氣轉移到大腸。大腸因此受到刺激,而膀胱也因此受到壓迫,導致膀胱積熱。膀胱積熱就會使膀胱氣化功能失常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。而水濕熱氣全部順著大腸排出,就像決堤的洪水衝走了石頭一樣。

法須清膀胱熱,以迅利小水。然不可徒清膀胱。蓋水出高原,肺不熱則小水自行,肺與大腸相表裡,肺熱大腸始熱,肺熱大腸始熱,故清大腸不若清膀胱,清膀胱又不若先清肺熱。用,清源止痢湯,:黃芩紫參訶子、花粉、地榆三錢,茯苓五錢,甘草一錢。二劑止。此清化源方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必須先清除膀胱中的熱,以迅速利尿。但是不可以只清除膀胱的熱。因為尿液來自身體較高的地方,如果肺部不熱,小便就會自然排出。肺部與大腸互為表裡,肺部如果發熱,大腸也會跟著發熱。因此,清除大腸熱不如先清除膀胱熱,而清除膀胱熱又不如先清除肺部熱。

藥方:使用清化源方,配方如下:

  • 黃芩三錢
  • 紫參三錢
  • 訶子三錢
  • 花粉三錢
  • 地榆三錢
  • 茯苓五錢
  • 甘草一錢

連續服用兩劑即可止痢。此方專門用於清除熱源,達到止痢的目的。

黃芩、地榆涼肺,即解大腸熱。紫參清腸胃熱,又消積聚,通二便。訶子固腸脫,合茯苓、甘草,則通中有塞,又有調和,所以特神。

白話文:

黃芩和地榆具有清涼肺部的作用,同時還能緩解大腸的熱症。紫參可以清熱解毒,幫助消化積食,促進排便。訶子可以固腸止瀉,配合茯苓和甘草,既能疏通氣滯,又能調和陰陽,因此具有特別好的治療效果。

下痢純血,如陳腐屋漏狀,肛門大開不閉,面反紅潤,唇如朱塗,人謂痢疾死症。苟陰猶未絕,有可續之機。凡下痢純血,開手即宜用補,因人執痢無補法,不知前症何常不可補。補陽則有宜有不宜,補陰藥止痢,實無不宜。世人一見紅白,不問虛實,蓋用攻邪逐穢,以致白變紅,紅變陳腐屋漏色。

白話文:

下痢純血

如果腹瀉物全是血,像腐敗房屋漏水一樣,肛門大開無法閉合,面部卻呈現紅潤,嘴脣像塗了朱紅,一般人認為這是痢疾中的死症。但是,如果陰氣尚未耗盡,還是有機會救治的。

純血下痢的治療

凡是純血下痢,一開始就應該使用補益的方法。因為人們固執地認為,腹瀉不能用補益法,卻不知道這些症狀並非不可補。補陽法有適宜和不適宜的,而補陰藥止痢,幾乎沒有不適宜的。世人一見到紅白便便,不管虛實,就會用瀉火、驅除穢氣的法子,結果導致便便從白色變成紅色,紅色又變成腐敗房屋漏水一樣的顏色。

下痢純血,原是陽旺陰虛,不補陰制陽,反助陽攻陰,則陰愈虛,陰極則有降無升,肛門大開,不能收閉,正其驗也。面紅潤,唇如塗朱,正見陽在上,陰沈在下也。陽宜降反升,陰宜升反降,宜必死,然奄奄不死者,以陰雖降未絕也。急宜救陰,以引陽氣下降,並補陽以提陰氣上升,亦死裡求生法也。

白話文:

純血下痢,是由於陽氣過旺,陰氣虛弱所致。如果不滋補陰氣來制約陽氣,反而助長陽氣攻伐陰氣,那麼陰氣會越來越虛弱。一旦陰氣極度虛弱,就會出現下降而不能上升的情況,肛門會大張開而無法閉合,這正是驗證了這一觀點的證據。面色紅潤,嘴脣像塗了硃砂一樣,正是陽氣在上,陰氣在下沉的表現。陽氣本應下降,卻反而上升,陰氣本應上升,卻反而下降,照理說這樣的人會必定死亡,但之所以有的人奄奄一息而不死,是因為陰氣雖然下降,但尚未斷絕。急需救治並滋補陰氣,以引導陽氣下降,同時滋補陽氣以提升陰氣上升,這樣纔有可能從瀕臨死亡的情況下求生。

用,補陰升提湯,:山藥、人參、棗皮、熟地、茯苓一兩,白芍三兩升麻二錢,甘草一錢,北味三錢,訶子三錢。二劑痢止。倘仍如前痢,似陰已絕,陽不能交,不治。此助陰提氣聖藥,苟陰氣未絕,未有不升提者。正不可一用無功,後遇此病置此方不用。如下純血,急投此方減半,何至死亡。

白話文:

使用補陰升提湯:山藥、人參、棗皮、熟地、茯苓各一兩,白芍三兩,升麻二錢,甘草一錢,北味三錢,訶子三錢。兩劑後痢疾就會止住。如果仍像之前那樣痢疾不止,像是陰氣已經耗盡,陽氣無法平衡,就無法救治。

這是幫助陰氣提升陽氣的聖藥,只要陰氣還沒完全耗盡,用後必定能提升陽氣。必須立即使用,否則之後遇到這種病症卻沒用這方劑,後果不堪設想。如果尿液完全是血,則需要減半使用此方劑,才能避免死亡。

貪飲久,濕熱所積變痢,雖無崩奔狀,必有溏騖,經年不愈,人謂酒積在脾,誰知腎泄乎。酒性濕熱,無經不達,惟腎則不能入,既不入腎,何成泄?蓋酒氣熏也。氣熏腎中,腎即醉於酒味,正不必濕熱盡入也。腎時旺尚能勝酒,濕熱之病不生,至腎衰,酒且欺腎,濕熱侵,腎不能敵,乃移邪於脾,脾久困,濕熱不能再藏,乃積而作痢。雖積在脾,實在腎。

白話文:

長期過度飲酒,濕熱之氣積聚導致痢疾。即使沒有劇烈的腹瀉,也會出現大便溏稀的症狀。這種情況往往持續一年以上也不會痊癒。人們往往認為是酒積在脾臟,卻不知是腎臟虛弱導致的。

酒精具有濕熱的特性,可以遍及全身的經絡,但唯獨不能進入腎臟。既然酒精不能進入腎臟,為什麼會導致腎泄?這是因為酒精的氣味會薰染腎臟。腎臟就像喝醉了酒一樣,不一定是因為濕熱的全部進入。

當腎臟強健時,還能抵禦酒精,濕熱之病就不會產生。等到腎臟衰弱時,酒精就會欺凌腎臟,濕熱來侵,腎臟無法抵抗,於是將邪氣移至脾臟。脾臟長期受困,濕熱不能再被藏住,積聚起來就會形成痢疾。雖然濕熱積聚在脾臟,但根源其實在於腎臟。

但治脾痢不愈,必治腎。然徒治腎,病亦不愈,必須解酒毒,分消濕熱,不治痢自止。用,化酒止痢湯,:人參三錢,白朮一兩,棗皮、茯苓、柞木枝、白芍、苡仁五錢,黃連一錢,檳榔五分。四劑痢自止,不可多服。後仍忌酒,否則仍發。蓋酒氣薰蒸於腎,受毒最深。此方解之,則脾胃更蘇。

白話文:

但是隻治療脾臟和痢疾不見好轉的話,就必須治療腎臟。然而只治療腎臟,病症也不會痊癒,必須解除酒毒,分消濕熱,不治療痢疾自然會停止。方劑:化酒止痢湯:人參三錢,白朮一兩,棗皮、茯苓、柞木枝、白芍、苡仁五錢,黃連一錢,檳榔五分。四劑即可止痢,不可多服。之後仍要忌酒,否則還會復發。因為酒氣燻蒸於腎臟,受毒最深。此方劑可以解除酒毒,脾胃就會更加恢復健康。

倘仍然酣飲,則酒入脾胃,克伐較前更甚,蓋已傷不可再傷也。如大兵掃賊,甫慶粗安,復引賊再犯,民經擾後,其困益甚,攻之不可,撫之不能,竟殞天年,慎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你繼續酗酒,酒精就會進入脾胃,對它們的損傷程度會比之前更嚴重,因為它們已經受傷,無法再承受更多損害。這就像一支大軍掃蕩賊寇,好不容易平息下來,卻又招來賊寇再次侵犯,百姓經受了擾亂之後,困苦會更加嚴重。這種情況下,既無法再進行攻擊,也無法安撫,最終將會導致生命消亡。所以一定要謹慎啊!

經年裡急後重作痢,乍作乍止無休,此休息痢,元氣已復,邪氣尚存也。痢忌妄止,必因勢利導,用補為通,不可用補為塞。補以通之,則通中能止;補以塞之,則塞後宜通。苟邪未滌除,補塞太早,痢經遽止,邪在腹中,時動時止。況益厚味加勞役,休息成。法宜以利為主,利小水不若利大便。

白話文:

長年腹瀉後又復發,有時發作,有時停止,反覆不斷,這是消化系統尚未完全恢復,邪氣仍存的緣故。腹瀉忌諱草率止瀉,務必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引導,採用補益的方法來通利,不能用補益的方法來堵塞。補中帶有通利的作用,就會在通利中達到止瀉的效果;補中帶有堵塞的作用,就會在堵塞後反而需要通利。如果邪氣沒有清除乾淨,過早進行補塞治療,腹瀉會很快止住,但邪氣仍然潛伏在腹中,時而發作,時而停止。況且,如果再進食肥甘厚味,增加勞動,就會形成更嚴重的腸胃病。治療上應以通利為原則,通利小便不如通利大便。

蓋正氣已復,膀胱能氣化以分水,何必再利小便?邪不盡,必留大腸,利大腸則邪盡下。然利大腸藥,必從胃入脾,由脾入大腸,吾恐腸胃未受益,脾胃先得損。用,盡穢丹,:大黃、滑石、厚朴、檳榔一錢,地榆二錢。為細末,煉密丸,一次服盡,後用膳壓之,不使留胃中,必得微利為度,一利痢頓除。

白話文:

當身體正氣恢復後,膀胱就能通過氣化來排出水分,為什麼還要再使用利尿藥呢?邪氣沒有完全清除,一定會留在大腸中,使用利大腸藥就可以將邪氣全部排出。然而,利大腸藥必須通過胃進入脾臟,再從脾臟進入大腸,我擔心腸胃還沒得到益處,脾胃就先受到了損傷。

使用「盡穢丹」:大黃、滑石、厚朴、檳榔各一錢,地榆二錢。將它們研磨成細末,煉製成蜜丸,一次服下全部的藥丸,然後吃飯壓住藥丸,不讓藥丸滯留在胃中。藥物作用後會稍微腹瀉,腹瀉一次,痢疾就馬上痊癒。

此專下大腸濕熱。邪原在大腸,故一用奏功。倘畏損傷脾胃,用參湯送之更妙。然宜虛人,不宜健客。

中氣不順,口中作噯,下痢不止,人謂濕熱作痢,誰知氣逆作痢乎。痢多因濕熱,然濕熱所以停積腹中者,多氣阻也。夫大便氣閉則結,逆則泄。濕熱更兼氣逆,徒消濕熱不理氣,則過於下行,氣必更滯。法宜利氣,佐消濕泄熱為妙。然氣所以逆者,以下多亡陰,陰血虧損,氣乃不順,遂因而作逆。

白話文:

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出現腹脹、打嗝、腹瀉不止的症狀。一般人認為是濕熱導致腹瀉,但實際上可能是氣機逆亂引起的腹瀉。腹瀉多是由濕熱引起的,但濕熱之所以會停滯在腹中,主要是因為氣機阻滯。如果大便時氣機不通暢,就會導致大便乾結;而氣機逆亂,就會導致腹瀉。濕熱加上氣機逆亂,如果只治療濕熱而不疏通氣機,就會導致濕熱進一步下行,氣機更加不通暢。因此,治療方法應該以疏通氣機為主,同時輔助化濕清熱。氣機之所以逆亂,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,陰血虧損,氣機運行不暢,從而導致氣機逆亂。

欲氣之逆者仍返順,必須補陰以生血。然血難遽生,陰難驟長,用順藥入補陰補血中,則痢速止。用,蓽菝散,:蓽菝三錢,當歸、白芍五錢,牛乳半斤。同煎一半,空心服,不必三劑。蓋蓽菝順氣,且去積滯更神,同歸、芍更生長陰血。佐牛乳者,牛屬陰,乳,血類,無形之陰血不遽長,用有形陰血以滑腸中迫急,則血無傷,陰不損,轉佐氣以去結滯,故奏功甚捷。

白話文:

想要讓逆滯的氣血恢復順暢,必須滋陰生血。但血液不易立即產生,陰氣也不易快速增長。因此,在補陰補血的藥物中加入疏通氣血的藥物,就可以快速止痢。

使用的方法是:蓽菝散:蓽菝三錢,當歸、白芍五錢,牛乳半斤。一起煎煮成半碗,空腹服用,不超過三劑。

蓽菝可以疏通氣血,且能化解積滯,比一般藥物更為神效。再加上當歸、芍藥,可以滋長陰血。使用牛乳作為輔助,是因為牛屬陰性,牛乳與血液性質相似。無形的陰血不容易生長出來,藉由有形的陰血潤滑腸道中的急迫感,就能避免傷害血液和損耗陰氣,還能協助氣血通暢,化解結滯,所以治療效果非常快速。

腸闢下血,另作一派,噴唧而出,且有力射遠,四散如篩,腹大痛,人謂陽明氣衝,熱毒所作,誰知氣血下陷極乎。清氣上升則濁物自降,惟清陽不能升,濁陰之物尤留滯於腸中不化,況又助濕熱,則血不能藏,乃下注噴射。或疑血不能上藏,洞泄宜矣,何下出如篩?此濕熱太盛,邪欺正虛,逞威作勢也。

白話文:

腸道破裂出血,另成一派,血噴射而出,而且有力射得很遠,像篩子一樣四散,肚子劇烈疼痛。人們說這是陽明之氣衝上,熱毒所致。但誰知道這是氣血極度下陷的緣故。清氣上升,濁氣自然下降。但陽氣不能上升,濁陰之氣就滯留在腸中不能化解,加上濕熱助長,導致血液不能貯藏,於是下行噴射。有人懷疑血液不能向上貯藏,腸穿孔流血也就算了,為什麼會像篩子一樣噴射而出?這是因為濕熱太盛,邪氣欺負正氣虛弱,肆意逞強所致。

至另作一派,唧血遠射者,又有說。邪正不兩立,正化食,邪化血,正衰不敢與邪戰,聽邪氣化血,不與邪氣化食,邪氣遂驅腸中之血以自行,腸中食既不得出,居腹作痛,未免食與血鬥,邪氣怒食相侵,奪門而出,欲避食同行,出恐不遠,故另作一派,遠射有力也。宜升陽氣,泄濕熱。

白話文:

還有另外一種說法,認為唧血遠射是另成一派。邪氣和正氣不相容,正氣能消化食物,邪氣能化血。正氣衰弱時不敢和邪氣對抗,所以任由邪氣化血,而不去消化食物。邪氣便驅使腸中之血自行運動,腸中的食物無法排出,滯留在腹部疼痛不已。最後,食物和邪氣相鬥,邪氣發怒侵犯食物,並搶奪出口逃離。但邪氣不想和食物同行,擔心跑不遠,所以另闢一條道路,射出較遠的地方。因此,治療的方法應以提升陽氣,驅除濕熱為主。

正氣盛,邪氣自衰,邪衰,血亦不下。用,升和湯,:陳皮、甘草五分,當歸、前子、黃耆三錢,熟地、白芍五錢,生地二錢,丹皮、升麻、黃芩一錢。四劑全愈。方名升陽,實多補陰藥。蓋下血久,其陰必亡,但升陽不補陰,則陽氣愈陷,以陽升於陰氣之充也。用歸、芍、二地補陰,後益黃耆補氣,則氣自升,不必升麻,陽已勃勃欲舉矣。

白話文:

當正氣興盛時,邪氣會自然衰落,邪氣衰落,血就不會再向下流了。

可以使用「升和湯」來治療,配方如下:

  • 陳皮、甘草:各 5 分
  • 當歸、前子、黃耆:各 3 錢
  • 熟地、白芍:各 5 錢
  • 生地:2 錢
  • 丹皮、升麻、黃芩:各 1 錢

服用四劑後即可痊癒。

方劑名稱為「升陽」,但實際上它含有大量的補陰藥物。因為長時間失血會導致陰虛,如果不同時補陰,只升陽氣的話,陽氣反而會更加陷落,因為陽氣是生於充足的陰氣之中的。

因此,我們使用當歸、芍藥、兩地黃來補陰,再用黃耆來補氣,這樣氣血就會自然上升,不需要再使用升麻,陽氣自然會蓬勃向上。

況助升麻,又加車前子去濕,丹皮、黃芩散火,則濕熱兩消,何氣再陷?此升陽全在於和也。

白話文:

再者,配合升麻,加上車前子以去除濕氣,丹皮、黃芩則能散開火氣,這樣一來,濕熱的問題就能雙管齊下地消除,還有什麼氣能再往下陷呢?升陽生髮的關鍵就在於調和的作用。

痢久不止,日夜數十行,下如清涕,內有紫黑血絲,食漸減少,脈沉細弦促,人謂濕熱毒未除,誰知瘀血未散乎。痢成於濕熱,未聞成於瘀血,此言恐不經。不知血喜流行,不喜於滯,血不流行,血乃化瘀。況因內外之傷以成瘀,欲不為痢難矣。夫人飽食後加疾走,或飲酒余多叫號,或毆傷跌磕忍疼,或大怒氣無可泄,或遏鬱而愁無可解,或餐燔炙太多,或受訶責非分,皆能致瘀成痢。及成痢,投治痢藥絕無一驗,以似痢非痢也。

白話文:

長期腹瀉不止,每天數十次,便便像清鼻涕一樣,裡面有紫黑的血絲,食慾逐漸下降,脈搏細弱無力且急促。有人說濕熱毒邪未除,誰知道是不是淤血未散造成的呢?腹瀉是由濕熱引起的,沒聽說是由淤血引起的,這話恐怕不對。要知道血液喜歡流動,不喜歡停滯,血液不流動,就會化為瘀血。況且因為內外傷損而形成瘀血,若不引起腹瀉就難了。人們在飽食後劇烈運動,或是飲酒過多後大聲喧嘩,或是被打傷、跌打後強忍疼痛,或是大發脾氣無處發洩,或是鬱悶悲傷而無處釋放,或是暴飲暴食太多,或是受到不公的責罵,都能導致淤血形成腹瀉。一旦形成腹瀉,服用治療腹瀉的藥物完全沒有效果,因為這看似腹瀉卻非腹瀉。

宜消瘀不治痢。用,消瘀神丹,:乳香沒藥、廣木香、檳榔一錢,桃仁十四粒,滑石三錢,白芍五錢。神麯糊為丸。用米飲下百丸,連服二日,下穢物而愈。倘二日少痊不全愈者,此瘀盛也。用大黃一錢煎湯,送前丸二百,必愈。方妙在治瘀,痢未常不兼治。凡久不愈者,可用此以下瘀血,要在人消息耳。

白話文:

適合作為消瘀血的方劑,不適合治療痢疾。

配方(消瘀神丹):

  • 乳香:1 錢
  • 沒藥:1 錢
  • 廣木香:1 錢
  • 檳榔:1 錢
  • 桃仁:14 粒
  • 滑石:3 錢
  • 白芍:5 錢

用法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「神麯」調製成丸劑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第一次服藥:用米湯送下 100 顆藥丸,連續服用 2 天,可排出穢物而治癒。
  • 如果 2 天後症狀稍微減輕但未完全治癒:表示瘀血嚴重。這時應煎煮大黃 1 錢,在服用上述藥丸後,再服用煎煮過的大黃湯送服,服用 200 顆藥丸,即可治癒。

方劑的妙處在於治療瘀血,即便伴有痢疾,也能一併治療。如果症狀持續一段時間不癒,可以使用此方來消散瘀血,但需要根據患者狀況適時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