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腹痛
二劑痛止。逍遙散解鬱,此痛又須緩圖,不必用重劑,可奏功全,所以不更立方。
多食生冷燔炙或難化物,積腹內作痛,按之痛疼更甚,此食積腸中,閉結不出,燥屎作痛也。法宜逐積化滯,非藥下之不可。然下多亡陰,又當先防。人能食,陽旺也,能食不化,陰衰也。陽旺何物不消,安有停住大腸?必陰血不能潤大腸,陽火焚爍,遂致大腸熬干食物,結為燥屎不下,陰陽不通,變成腹痛。治宜滋陰佐祛逐,則陰不傷食亦下。
用,逐穢丹,:歸尾五錢,大黃、丹皮三錢,甘草、枳殼一錢。一劑燥屎下,腹痛頓除,不必二劑。用大黃、枳殼逐穢,丹皮、歸尾補血生陰,攻補兼施,何患亡陰。
腹痛從右手指冷起,漸上至頭,如冷水淋灌,由上而下,腹大痛,已而遍身大熱,熱退痛止。或食或不食,或過於食皆痛。初一年一發,久一月一發,後至旬日發。用四物加解鬱,四君加消積,二陳湯加消痰破氣和中藥,俱不應,人謂有瘀血,誰知陽氣極虛。蓋四肢陽末,頭為諸陽之會,陽虛惡寒,陰虛惡熱;陰勝發寒,陽勝發熱。
今指冷上至頭,明是陽不敵陰,失其健運,痛乃大作。後大熱者,寒極變熱及寒熱兩停,陰陽俱衰,故熱止痛亦止。法單補陽,陰自衰,況陽旺則氣旺,氣旺血自生,氣血兩旺,又何爭戰作痛。用,獨參湯,:人參一兩,加陳皮八分,甘草一錢。十劑痛止。獨參湯補氣。仲景曰:血虛氣弱,以人參補之,故用止痛。
或曰四君補氣,何以不效?蓋四君有朮、苓分人參之權,不若獨參湯,功專力大,況加消積藥。無積用消,雖服人參,止可救失。
白話文:
腹痛
兩劑藥後疼痛即止。逍遙散能疏解鬱結,但這次的腹痛需要緩慢調理,不必使用峻猛的藥物,就能完全奏效,所以不需另換方劑。
經常食用生冷、燒烤或不易消化的食物,會積聚在腹部造成疼痛,按壓腹部則疼痛加劇,這是因為食物積滯腸道,阻塞不通,乾燥的糞便導致疼痛。治療方法應以通利積滯、消導滯氣為主,必須用藥物才能使其排出。但瀉下過度會損傷陰液,因此必須先預防。人體能夠進食,說明陽氣旺盛;能吃卻不能消化,則說明陰氣衰弱。陽氣旺盛,什麼食物消化不了呢?怎麼會停滯在大腸?一定是陰血不足以滋潤大腸,陽火過盛灼傷腸道,導致大腸內的食物乾燥結塊,無法排出,陰陽失調,從而引起腹痛。治療應以滋陰補血,輔以行氣消滯,這樣既能避免損傷陰液,又能使積滯排出。
使用逐穢丹:熟地黃五錢,大黃、丹皮各三錢,甘草、枳殼各一錢。一劑藥就能排出乾燥的糞便,腹痛立即消除,不必服用第二劑。大黃、枳殼能瀉下積滯,丹皮、熟地黃能補血滋陰,攻補兼施,何愁會損傷陰液呢?
腹痛從右手手指冰冷開始,逐漸向上蔓延至頭部,如同被冷水澆灌一般,由上向下,腹部劇烈疼痛,隨後全身發熱,熱退後疼痛也停止。無論飲食多少,甚至不進食都會疼痛。最初一年發作一次,後來每月發作一次,最終發展到十天發作一次。曾使用四物湯加疏肝解鬱藥物,四君子湯加消積藥物,二陳湯加化痰理氣和胃藥物,均無效,有人認為是瘀血阻滯,但實際上是陽氣極度虛弱。因為四肢末端屬陽,頭部是諸陽之會,陽虛則畏寒,陰虛則畏熱;陰盛則發寒,陽盛則發熱。
這次手指冰冷上達頭部,說明陽氣不足以抵禦陰寒,失去了正常的運化功能,所以疼痛劇烈。後來發熱,是因為寒邪極盛轉化為熱,或者寒熱夾雜,陰陽俱衰,所以熱退後疼痛也停止了。治療方法應單純補益陽氣,陰氣自然會衰弱,況且陽氣旺盛則氣血旺盛,氣血旺盛則血液自然生成,氣血充盈,又怎麼會有疼痛呢?使用獨參湯:人參一兩,加陳皮八分,甘草一錢。十劑藥後疼痛即止。獨參湯能補益元氣。張仲景說:「血虛氣弱,用人參補之」,所以用它來止痛。
有人問,四君子湯也能補氣,為什麼無效?因為四君子湯中含有白朮、茯苓,它們分奪人參的功效,不如獨參湯專一而有力,況且還加了消積藥物。沒有積滯卻服用消積藥,即使服用人參,也只能治標不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