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3)

1. 五癉

谷癉,胸中易飢,多用飲食又發煩頭眩,小便難澀,身黃如金,人謂胃中濕熱盛成癉,誰知脾胃虛熱乎。脾,陰土,用則陽;胃,陽土,用則陰。脾胃和同則剛柔濟,通調水道,易於分消,安有濕熱存留。惟七情內傷,胃無陰以和陽,則熱聚消穀,脾無陽以和陰,則寒聚積水,兩相搏激,故昏眩煩悶。所食水穀不變精華清氣,反蒸腐敗濁氣。

白話文:

胃脹氣,胸口容易餓,吃多了又會頭暈煩躁,小便困難,身體發黃,人們認為這是胃裡濕熱過盛造成的。然而,實際上是脾胃虛熱造成的。

脾屬陰土,用多了就會轉化為陽;胃屬陽土,用多了就會轉化為陰。脾胃協調,剛柔相濟,疏通水道,易於消化吸收,哪會有濕熱滯留呢?

只有因為七情內傷,胃裡缺少陰氣來調和陽氣,才會導致熱聚積聚,消耗營養;脾裡缺少陽氣來調和陰氣,才會導致寒聚積水,兩者相互激盪,因此出現頭暈煩悶。

所吃的食物水分不能轉化為精華清氣,反而會蒸發腐敗變成濁氣。

濁氣下降者也,濁氣下流於膀胱,膀胱受胃熱,氣化不行,小便閉塞,水即走於陰器,熱散走於皮膚,故身黃。宜升胃中清氣以分利膀胱,則清升濁易降,水利熱易消。用,分濁散,:茯苓一兩,梔子、前子、豬苓三錢,茵陳一錢。十劑全愈。方用茯苓為君,利水不傷胃氣,後佐以去熱消濕,則胃無火亢,自脾無水鬱。

倘不早治,水濕流入於腎,必至腹滿成蠱,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是濁氣下降引起的。濁氣下流到膀胱,膀胱受到胃熱的影響,氣化作用受阻,導致小便不通暢,水分就流向陰部,熱氣散發到皮膚表面,所以全身發黃。

治療方法應該是升提胃中的清氣,讓它流入膀胱,這樣清氣上升,濁氣容易下降,水分通暢,熱氣容易消散。

藥方:分濁散

  • 茯苓一兩
  • 梔子、前子、豬苓各三錢
  • 茵陳一錢

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

方劑中茯苓為主藥,能利水而不傷胃氣,其他藥物輔助清熱利濕,這樣胃中沒有過多的火氣,脾中自然不會有水氣鬱積。

酒癉,心時懊,熱不能食,常嘔吐,胸腹滿,然清言了了,人謂酒濕作疸。然作疸由於內傷飢飽勞役也,善飲由於膽氣旺。蓋膽雖不能容酒,實能滲酒,酒經膽滲則化為水,入膀胱下泄。惟飢飽勞役,則五臟損,臟損腑亦損。臟腑俱損,寧膽氣獨旺?膽氣衰,人縱飲,膽獨不能滲,必更傷膽氣。

白話文:

飲酒過量導致的發熱噁心,不能進食,經常嘔吐,胸腹脹滿,但意識清醒,人們認為這是酒濕引起的黃疸。然而,黃疸是由於內傷、飲食無度和勞累所致,而經常飲酒是由於膽氣旺盛所致。

膽雖然不能容納酒,但能滲透酒,酒經過膽汁滲透後變成水,進入膀胱向下排出。只有飢飽不節和勞累過度,才會損傷五臟。五臟受損,腑也會受損。既然五臟腑臟都受損了,怎麼可能只有膽氣旺盛呢?膽氣衰弱,即使人多飲酒,膽也不能滲透酒,反而會進一步損傷膽氣。

膽不滲,酒必留脾胃間。脾胃已損,酒又不能受,傳之膀胱,膀胱亦不似前之健,水入又不能消,下既不泄,必返上吐。吐既逆,泄又難,中州又不可久留,於濕熱氣蘊沖膈,心懊憹,由是遍漬肢體,盡發黃。夫懊憹,心神昏亂可知,何又清言了了?不知酒氣熏蒸於一時則懊憹。

白話文:

膽汁不分泌,酒就會停留在脾胃之間。脾胃已經受損,酒也無法被吸收,於是傳到膀胱,但膀胱也不像以前那麼健康,水分進入後無法代謝。下方無法排泄,必定會反流到上方嘔吐。嘔吐阻礙了向上,泄瀉也困難,中焦(脾胃)也不能長時間滯留,濕熱氣息充塞於隔膜,心神煩躁,於是遍及全身,全部發黃。煩躁不安,心神昏亂是顯而易見的,怎麼還會神智清楚呢?不知道是酒氣燻蒸一時才會煩躁。

懊憹,則欲痛不痛之狀,非心神妄亂不寧也。宜解酒毒,兼壯其膽。膽氣旺,酒自消,酒消水氣自泄,水泄黃亦自解。用,旺膽消酒湯,:柞木枝、梔子、桑皮、白茯苓三錢,白芍一兩,竹葉百片,澤瀉二錢。八劑全愈。妙用柞木枝消酒毒於無形,則拔本塞源。膽氣不可不旺,助膽舍梔、芍無他味,余藥不過分消濕熱,輔君成功。

若用吐下,皆操刀之醫也。

白話文:

懊悔,是指介於痛苦和不痛苦之間的狀態,並不是心神錯亂不寧。這時候應該解酒毒,同時壯膽。膽氣旺盛,酒毒就會自動消散,酒毒消散後水濕之氣會自動排出,黃疸也會自行消解。

使用**「旺膽消酒湯」**。方劑:

  • 柞木枝、梔子、桑皮、白茯苓:各三錢
  • 白芍:一兩
  • 竹葉:一百片
  • 澤瀉:二錢

八劑藥即可痊癒。

柞木枝妙用於無形中消除酒毒,從根本上治療。膽氣不可不旺盛,幫助膽氣恢復的藥物除了梔子、芍藥之外別無其他,其他藥材只是輔助藥效,幫助主力藥成功消散濕熱之氣。

女勞疸,腎氣虛損,肢痠痛,夜夢驚恐,精神困倦,飲食無味,舉動乏力,心腹脹滿,腳膝痿,陽痿,股內濕癢,水道澀痛,時有餘瀝,小腹滿,身黃額黑,人謂黃疸,誰知因女色成乎。入房能久戰,相火旺也,火衰強戰,泄精必多,火隨水散,熱變為寒。人身水火原不可少,水衰不能制火則火動,火衰不能利水則水留,火得真水成液。

白話文:

如果體內留有邪水,會反過來加重熱火,導致疾病。因此,女性患黃疸,仍然是濕熱之邪積聚於經絡孔竅之間,而不是瘀血阻塞於骨髓內部。

今留邪水,反害火成癉。故女勞疸,仍是濕熱結精竅間,非血瘀閉骨髓內。倘用抵當湯峻攻瘀血,或礬石散蕩滌微陰,必立亡。宜補腎氣,又不可助火;利膀胱水,又不可亡陰。當緩圖,難近效。用,減黃丹,:白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苡仁五錢,人參、菟絲三錢,白朮、前子、生棗仁一錢。三十劑愈,五十劑可無憂。

如果使用抵當湯強行攻逐瘀血,或使用礬石散散除微弱的陰氣,必定會立即死亡。應該補腎氣,但又不能助長火熱;利膀胱水,但又不能耗傷陰液。這需要緩慢調理,難以快速見效。

藥方:

* 減少黃丹用量。

* 白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苡仁各五錢。

* 人參、菟絲子各三錢。

* 白朮、前胡、生棗仁各一錢。

服用三十劑後會康復,服用五十劑後可以無憂無慮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使用抵當湯強力清除瘀血,或者使用礬石散來消除輕微的陰氣,一定會導致立時喪命。應該補充腎氣,卻不能引發熱氣;讓膀胱排水,卻不能損耗陰液。這類情況需要慢慢調整,無法迅速看到效果。

藥方:

  • 減少黃丹的用量。

  • 白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苡仁各取五錢。

  • 人參、菟絲子各取三錢。

  • 白朮、前胡、生棗仁各取一錢。

服用了三十劑後就會恢復健康,服用了五十劑後可以安心無憂。

此恣欲失腎成癉,必更好色,苟堅忍房事,信服前湯,無不生。方妙在固本救傷,並不驅邪泄瘀,腎日足,黃日減。或疑女勞疸因腎無火,何不補火,但補陰利濕?不知疸雖成於無火,今病久陰耗,補火恐又爍陰,反害之矣。

白話文:

肺臟有病,鼻塞不通,臉色發黃,口不渴卻咽喉發乾,小便排泄不順利,人們會認為是黃疸,但事實上,病症實際上是由於肺氣不足引起的。

肺疸,鼻塞不通,面黃,口淡咽乾,小水不利,人謂黃疸,誰知疸實由於肺氣虛乎。肺氣旺,清肅下行膀胱,濕熱盡從下泄,則小水大行,濕故去,熱亦難留。惟肺氣虛,濕熱相侵,鬱蒸胸膈,肺不勝邪,肺乃燥。肺燥乃失清肅之令,水濕遂乘燥而入,燥濕合而成熱,濕熱相留,欲分入膀胱,膀胱不受,欲走毛竅,腠理未疏,乃變黃色於皮膚。法宜宣通肺氣,健脾胃。

當肺氣旺盛時,它可以清肅下行到膀胱,濕熱從下泄出去,小便就會通暢,濕氣消失,熱也難以停留。但是,當肺氣不足時,濕熱相互侵襲,鬱積在胸膈部位,肺臟抵抗不了邪氣,肺臟就會變得乾燥。

肺臟乾燥後,就會失去清肅調節的功能,水濕趁機侵入乾燥的肺臟,乾燥和濕氣結合產生熱,濕熱相互滯留,想要進入膀胱,但膀胱拒絕接受;想要通過毛孔排出,但腠理不通暢,於是就在皮膚上變成黃色。

針對這種情況,治療方法應該是宣通肺氣,健脾胃。

白話文:

當肺氣充足旺盛時,它可以清淨肅降,向下運行到膀胱,體內的濕熱就會從下部排出,小便自然暢通,濕氣消散,熱氣也無法停留在體內。然而,當肺氣不足時,濕熱相互侵襲,停留在胸膈部位,肺臟抵抗不了外邪,就會變得乾燥。

肺臟乾燥後,便失去清淨肅降調節的功能,水濕乘機侵入乾燥的肺臟,乾燥和濕氣結合產生熱氣,濕熱相互停滯,想要進入膀胱,但膀胱卻拒絕接受;想要通過毛孔排出,但皮膚腠理也不通暢,於是就在皮膚表面形成黃色。

針對這種情況,治療方法應該著重於宣通肺氣,健脾胃。

或疑腠理密,濕邪存皮膚內,今健土復宣肺氣,倘毛竅大開,濕人汗泄,未必不變為水臌。不知肺氣閉於上,水氣始塞於下,使肺氣上通,水且下降,況重補脾胃以生肺乎。此治肺疸必宣揚肺氣也。用,揚肺利濕湯,:桔梗、桑皮、茵陳三錢,花粉、豬苓二錢,白朮、茯苓五錢,黃芩五分。十劑諸症愈。

白話文:

有人擔心皮表腠理緻密,濕邪會滯留在皮膚內部。現在健脾益氣,恢復肺氣宣發功能,如果毛孔大開,濕邪隨汗液排出,也有可能轉變為腹水。

不知肺氣鬱閉在上,水氣才會鬱積在下。讓肺氣上通,水氣自然會下降。況且還注重補脾胃以生髮肺氣呢。治療肺水腫,必定要宣發肺氣。

用藥:揚肺利濕湯:桔梗、桑皮、茵陳各三錢,花粉、豬苓各二錢,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黃芩五分。服用十劑,症狀痊癒。

此開腠理,生津液,則肺潤。合之茯苓、茵陳、花粉,則土氣大旺,金氣揚,清肅行,膀胱壅熱立通,小水利,黃烏得不愈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方能打開身體腠理、生津液,從而滋潤肺部。如果將它與茯苓、茵陳、花粉這幾味藥合用,就能大幅增強土氣,提升金氣,讓身體清氣上升、污濁下降,膀胱鬱熱立馬通暢,小便通利,黃疸自然就能痊癒。

心疸,煩渴引飲,水停心下作水聲,胸前時多汗出,皮膚盡黃,惟目白,人謂黃疸,誰知心中虛熱而成乎。夫心喜燥不喜濕,然過燥又非所宜。然心終不宜濕。以濕濟燥,不過權宜一時,久則必致害心。水,陰物,陰居陽地,彼此眷戀,不肯遽趨以入小腸,心又因水制,力難分消以入膀胱,乃停心下作澎湃聲。

白話文:

心臟發炎導致的黃疸,會感到煩躁口渴而大量飲水,水停留在心臟下方,產生水聲,胸前經常出汗,皮膚泛黃,只有眼白是白色的。一般人認為這是黃疸,但其實是由於心臟虛熱造成的。

心臟喜歡乾燥,不喜歡潮濕。但是過於乾燥也不好,心臟終究不適合潮濕。用潮濕來緩解乾燥,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,時間久了必然會傷害心臟。水是陰性的物質,在陽性的心臟部位停留,它們彼此吸引,不願立即流入小腸。心臟又被水所阻,難以將水消化並送入膀胱,於是水便停留在心臟下方,發出澎湃的聲音。

膻中相臣見水犯心,必出火以救,戰於胸間,水得火炎,化熱為汗,時出胸前而出,余水乃欲趨無路,遏抑於皮膚髮黃。肝開竅於目,心,肝子,心病肝亦病。然肝見心為邪逼,必出力相援,邪見肝旺,不敢犯界,故目不黃。宜補肝氣以生心,泄水濕以逐熱,則黃疸自散。用,泄肝利濕湯,:白芍一兩,茯苓、白朮五錢,茵陳、炒梔子三錢,木通、遠志一錢。

十劑愈。此補肝正補心,泄水正泄熱,故效捷。倘徒治黃,不辨臟氣生克,妄用膽草等,必變寒,黃難治。

白話文:

膻中穴位象徵宰相,遇見水氣侵犯心臟時,必定會出動火氣來救援,兩者在胸膛內交戰。水氣遇到火氣,化為熱氣轉為汗水,時常從胸前排出。剩下的水氣無法順利排出,於是停滯在皮膚表面,造成皮膚發黃。

肝臟與眼睛相通,心臟是肝臟的兒子,所以心臟有病,肝臟也會受影響。然而,當肝臟發現心臟被邪氣侵擾時,必定會全力支援。邪氣發現肝臟強盛,不敢貿然進攻,因此眼睛不會發黃。

治療方法應當補強肝氣以生助心臟,排除水濕以驅散熱氣,如此黃疸便會自行消散。使用「泄肝利濕湯」,處方如下:

  • 白芍 一兩
  • 茯苓、白朮 各五錢
  • 茵陳、炒梔子 各三錢
  • 木通、遠志 各一錢

肝疸,兩目盡黃,肢體盡現黃色,但不如目甚,氣逆肢冷,腰以上汗出不止,腰下無汗,此肝氣鬱,濕熱團結不散也。肝木非水不長,乃腎中真水,非外來邪水。邪水漬水必生病,蓋肝藏血不藏水,外來水多,肝閉不受,必移水於脾胃。然水先經脾胃來,脾胃必不受,勢必移於膀胱,膀胱因肝木之濕熱,不敢引入以致自焚,於是復返入肝,肝不能容,乃鬱勃發汗,汗難盡出而發黃。夫腰下正腎部位,肝之濕熱欲下走腎宮,腎氣惡肝邪犯母,故杜絕不許入,故無汗而發黃。

白話文:

肝疸症狀:雙眼完全發黃,全身發黃,但不如眼睛那麼嚴重,氣息逆亂,四肢冰冷,腰部以上大量出汗,腰部以下不流汗。

原因:肝氣鬱滯,濕熱凝聚不散。肝屬木,離不開水滋潤,這是來自腎臟的真水,而不是外來的邪水。如果邪水侵襲真水,就會生病。肝臟儲藏血液,不儲存水分,當外來水分過多時,肝臟閉塞不接受,這些水分就會轉移到脾胃。但脾胃也不會接受,於是繼續轉移到膀胱。膀胱因為肝臟的濕熱,不敢吸收水分,導致水分無法排出而自我燃燒,於是又返回肝臟。肝臟無法容納,於是氣機鬱結,發汗,但汗液難以完全排出,導致發黃。

此外,腰部以下屬於腎臟部位,肝臟的濕熱想要往下流入腎臟,但腎氣討厭肝邪侵犯自己的母臟,因此拒絕讓濕熱進入,所以腰部以下不流汗而發黃。

宜開肝氣鬱,佐之分濕散熱,則黃疸自愈。用,利肝分水飲,:膽草二錢,茵陳、豬苓、前子、白蒺藜三錢,茯苓一錢,柴胡一錢甘菊五錢。十劑病止,二十劑全愈。此開鬱於分濕中,補肝於散熱內,既逐邪又顧正。

白話文:

應疏肝理氣,再輔以清利濕熱,這樣黃疸會自然痊癒。使用分水飲可以利肝,通利水分:膽草二錢,茵陳、豬苓、車前子、白蒺藜各三錢,茯苓一錢,柴胡一錢,菊花五錢。服用十劑後病情會停止,二十劑後可痊癒。這種方法既能疏散鬱結濕熱,又能補益肝氣,既驅邪又保護正氣。

脾疸,身黃如秋葵,汗沾衣服皆成黃色,涕唾亦黃,不欲聞人言,小便不利,此乃脾陰之黃也。夫脾不惡熱實惡濕。脾,濕土,又加水濕,濕以濟濕,脾中陽氣盡消,無陽則陰不能化,土成純陰,陰土何能制水?水存脾中,寒土不能分消,聽水流行於經絡皮膚也。凡臟腑水下輸膀胱,乃氣化也。

白話文:

脾臟因為病變而導致黃疸,全身發黃像秋葵的顏色,流的汗水沾到衣服上都變成黃色,鼻涕和唾液也都是黃色的,不喜歡聽別人說話,小便排不出來,這是脾陰導致的黃疸。

脾臟本身不討厭熱,反而討厭濕。脾臟就像濕潤的泥土,再加水浸泡,濕氣會促進濕氣,脾臟中的陽氣就會全部消失。沒有陽氣,陰氣就無法運化,泥土就會變成純陰,陰性泥土怎麼能控制水?水停留在脾臟中,寒冷的脾土無法吸收化解,水就會在經絡和皮膚中流通。

所有的臟腑中,水往下流入膀胱,這是氣化的過程。

今脾純陰,則無氣以達膀胱,故水不入。然水寒宜清,今變黃,寒極似土也。寒極宜見水象,水,黑色,今見黃者,如水寒畜於陰濁之池,其色必黃也。不欲聞人言者何?脾寒極,心寒可知,心寒則膽怯,聞人言惕然驚矣。宜大補脾,溫命門火,佐以利水,則陰變陽,黃病愈。

白話文:

現在脾經純屬陰寒,所以沒有氣到達膀胱,因此水液無法進入膀胱。但是水寒應該清澈,現在卻變成黃色,寒邪極盛,已經類似於土的性質了。寒性極盛,應該出現水象,水應該是黑色的,現在呈現黃色,這是由於水寒凝結在陰暗污濁的池水裡,所以水色必定發黃。為什麼不願意聽人說話?這是因為脾胃寒性極盛,心臟也會寒涼,心寒就會膽怯,聽見人說話就會感到害怕。應該大補脾經,溫暖腎陽之火,並輔佐利尿通水,這樣陰寒就會轉化為陽氣,黃疸也就會痊癒。

方用,補火散邪湯,:白朮三兩,附子、半夏、茵陳三錢,人參二兩,白茯苓一兩。八劑愈。方用參、術補脾,苓、茵利水,附子溫火。真火生,邪火自散,元陽回,陰氣自消。陰陽和協,水火相安,有何黃病。

白話文:

開了補火散邪湯:白朮三兩,附子、半夏、茵陳各三錢,人參二兩,白茯苓一兩。八付藥後痊癒。

這個藥方的原理是:用人參、白朮來補脾陽,茯苓、茵陳來利水,附子來溫補命火。當真正的命火生起,邪火自然消散,陽氣回升,陰氣也就自行消解。陰陽調和,水火相安,黃疸病症就不會再有了。

腎疸,身體面目俱黃,小便不利,不思飲食,不臥,此乃腎寒也。腎藏真火,最惡邪水,凡水得腎氣皆化,故腎與膀胱為表裡,腎旺膀胱亦旺。然腎所以旺者,腎火旺也。火旺而水流,火衰而水積。水積多,成水臌,難治;水積少,成黃癉,易治。黃疸不可單治癉,須補腎中火,佐以健脾祛濕,用,濟水湯,:白朮三兩,肉桂三錢,山藥、苡仁一兩,茵陳一錢,芡實五錢。八劑愈。

白話文:

腎臟發炎,全身和臉都黃,小便不通,不想吃東西,睡不著,這是因為腎臟受寒。腎臟儲藏真火,最怕寒水,水氣一遇到腎氣就會消散,所以腎臟和膀胱是表裡關係,腎臟強壯膀胱也強壯。但是腎臟之所以強壯,是因為腎臟的火氣旺盛。火氣旺水就會流動,火氣弱水就會積聚。水積聚得太多,會變成水腫,難以治療;水積聚得少,會變成黃疸,容易治療。黃疸不能只治療黃疸,必須補腎中的火氣,並輔助健脾祛濕,使用濟水湯:

白朮三兩

肉桂三錢

山藥、苡仁一兩

茵陳一錢

芡實五錢

八劑即可治癒。

白朮健脾,兼利腰臍氣,健脾正以健腎。況芡、茯、山藥補腎,又兼利濕,肉桂溫命門火,則腎中不寒,元陽自透於膀胱。況苡仁直走膀胱,離照當空,冰山雪海盡行消化,何黃不散。或問黃病俱濕熱,未聞有濕寒,此論得毋過奇乎?嗟乎!黃病有陰黃症,脾寒能作黃,腎寒獨不能作黃乎?況腎寒發黃,別有至理。黃,土色。

白話文:

白朮能夠健脾,同時又能疏通腰腹部氣血,健脾的同時也健腎。況且,芡實、茯苓、山藥也能補腎,而且還能祛濕。肉桂可以溫暖命門之火,讓腎中不會受寒,使元陽之氣自然通達膀胱。況且,苡仁可以直達膀胱,將積聚的濕熱化解,讓膀胱中的濕寒之氣全部消散,黃疸自然就會消退。

有人可能會問,黃疸都是濕熱引起的,沒聽說過濕寒會導致黃疸,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太奇怪了?唉!黃疸中有一種「陰黃症」,脾寒也會導致黃疸,難道腎寒就不能導致黃疸嗎?況且,腎寒引起黃疸,還有一番至理。黃色是土象,表示土氣當令。

黃極必變黑,則純陰無陽必死。今但發黃,是陰已逼陽外出,只存一線之陽在皮膚,欲離未離也,故補陽而陽可續。倘致皮黑,方雖佳不救。

白話文:

如果皮膚顏色由黃轉黑,表示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必然會死亡。現在皮膚只是發黃,說明陰氣已經逼迫陽氣外散,只剩下皮膚一線陽氣,即將離開但還沒完全離開,所以只要補陽,陽氣還可以延續。如果變成皮膚變黑,即使用好藥也無法挽救了。

心驚膽顫,面目俱黃,小水不利,皮膚瘦削,此膽怯濕乘也。少陽膽,甲木。木最喜水,濕亦水,入膽何反成疸?然水泛木浮,水過多則滔天浴日,木根不實,反苦於水矣。少陽膽,何禁汪洋之侵蝕乎?故膽怯,膽怯水邪愈勝,膽不能防,直入於膽中矣。水入膽,膽汁反越出,黃病成。

白話文:

心悸膽怯,臉色發黃,排尿困難,皮膚消瘦。這是因為膽虛導致濕邪入侵。少陽膽屬甲木,木頭需要水滋養。濕氣也是水,進入膽囊後為什麼反而會導致黃疸?原因是水氾濫後會浸泡木頭,水太多就會淹沒樹根,讓木頭長不好,反而會受水所害。少陽膽豈能抵擋水邪的侵蝕?因此膽虛膽怯,水邪更加強盛,膽囊無法防禦,水邪直接進入膽中。水進入膽囊,膽汁就會外溢,導致黃疸形成。

法宜泄水濕,則膽氣壯,木得養。然木為水侵久矣,泄水能去水,不能固木根。木必生於土,水多土崩,何能生木?故又宜培土。用,兩宜湯,:茯苓、苡仁五錢,白朮一兩,柴胡、郁李仁五分,膽草、茵陳一錢。此利濕無非利膽氣,又無非健脾氣。水多遇土,自歸膀胱從小便出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應該疏泄體內的水濕,這樣膽氣就會壯盛,肝木得到滋養。但是,肝木被水濕侵襲已久,疏泄水濕只能去除水濕,卻不能穩固肝木的根。肝木必須生長在脾土之上,水濕過多會導致脾土崩潰,這樣怎麼能生長肝木呢?因此,還需要培補脾土。

使用兩宜湯:

  • 茯苓、苡仁:各 5 錢
  • 白朮:1 兩
  • 柴胡、郁李仁:各 5 分
  • 膽草、茵陳:各 1 錢

這樣的配方既可以利濕,無非是疏通膽氣;又可以健脾,無非是培補脾氣。水濕遇到了脾土,自然就會歸入膀胱,隨小便排出體外。

小便點滴不出,小腹膨脹,足腫身黃,此膀胱濕熱結而成癉也。膀胱經氣化則能出水,無熱氣、無消氣,俱膀胱閉而不行。所以寒則水凍不能化,熱又水沸不能化。黃癉無不成於濕熱,是膀胱黃癉乃熱病,非寒也。熱結宜解熱,寒結宜祛寒。癉成於濕熱,宜解熱明甚。然祛寒必用熱藥溫命門,解熱必用涼藥益肺氣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小便只能一點一點地排出,甚至完全無法排尿,同時伴有小腹部的脹大,以及腳部腫脹和全身發黃的現象,這通常是因為膀胱受到濕熱的影響,導致了癃閉的情況。膀胱通過氣化的功能來幫助水分的代謝,一旦缺乏正常的熱氣或者消化氣,就會造成膀胱功能的閉塞,使得水分無法正常排出。當天氣寒冷時,水分會像冰一樣凝固,無法被膀胱氣化;當天氣過熱時,水分又會像沸騰一樣,同樣無法順利代謝。

黃疸的形成幾乎都與濕熱有關,因此膀胱導致的黃疸實際上是一種熱性疾病,而不是寒症。對於由熱引起的結滯,應該使用清熱的藥物來治療;對於因寒造成的結滯,則應使用驅寒的藥物。既然黃疸是由濕熱所引發的,那麼使用清熱藥物進行治療顯然是必要的。然而,驅除寒氣時,必須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命門(位於腰部,是腎陽的所在);而在清熱時,則需要使用涼性的藥物來增強肺臟的功能,因為肺主氣,司呼吸,能調節水液的代謝。

蓋肺氣寒肅,自行膀胱,膀胱不能閉結。用,清肺通水湯,:白朮一錢、茯苓五錢,麥冬、桑皮三錢,前子三錢,澤泄、黃芩、蘇子二錢。四劑癉愈。此與揚肺利濕湯大同小異,然彼提肺氣,此清肺氣,二方皆解濕。利與通微異,利只開水道,通則大開河路。

白話文:

因為肺氣寒涼,運行到與膀胱相通的地方,導致膀胱不能閉合。使用清肺通水湯來治療:白朮一錢、茯苓五錢、麥冬和桑皮三錢、前子三錢、澤瀉、黃芩、蘇子各二錢。服用四劑後病情痊癒。

這個方子與揚肺利濕湯非常相似,但它們之間略有區別:揚肺利濕湯是提升肺氣,而清肺通水湯是清瀉肺氣。兩者都有利濕的作用。

「利」和「通」有細微區別。「利」只是疏通水道,「通」則是大開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