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汗症
大病後,日常遍身出汗,人謂內熱發汗,誰知陽虛外泄,腠理不能自閉也。大病後氣血大虧,氣不能入血中,必至逼氣於膚外,使肺金清肅之令行,氣雖欲越出,腠理未疏,何能外泄?惟大病後必損肺,肺無自主之權,又安能禁其氣之不泄哉。
白話文:
大病後,全身經常出汗。人們以為是體內有熱,所以會出汗。但其實這是陽氣虛弱外泄,導致皮膚毛孔無法自行閉合。大病後氣血大量虧損,氣血無法進入血管中,導致氣血外逼至皮膚表面。雖然肺部想要將這些氣血排出體外,但皮膚毛孔還沒有鬆弛,所以無法排出體外。只有大病後才會損傷肺部,肺部失去控制氣血的能力,又怎麼能阻止氣血外泄呢?
氣既不固,汗,氣所化也,汗隨氣泄,氣泄而魄汗淋漓,遂致遍身出汗,有不散盡真氣乎?似與亡陽症同,然亡陽症身喪頃刻,何自汗不至遽殞?蓋亡陽乃熱邪驅,自汗乃陰虛促也。陽病暴,陰病緩,陽暴難於救援,陰緩易於調劑。自當以補氣,補氣兼以補陰,則陰能攝陽,汗自止矣。
白話文:
既然人體氣血不穩固,汗液是氣血轉化而成的。當氣血流失時,汗液也會跟著流失,氣血流失太快,就會導致全身冒冷汗,這樣不會把真正的氣血都散光嗎?這種情況似乎和陽氣喪失的症狀相似,但陽氣喪失症會很快奪人性命,為什麼流汗不會很快致命呢?這是因為陽氣喪失是由於熱邪驅趕,而自汗則是由於陰虛引起的。陽氣主暴病,發病快,陰氣主緩病,發病慢。陽氣旺盛的疾病難以救治,陰氣不足的疾病較容易調理。因此,治療自汗應以補氣為主,同時兼顧補陰,這樣陰氣才能收攝陽氣,汗液自然就會止住了。
方用,攝陽湯,:人參、黃耆、熟地一兩,白芍、麥冬五錢,北味一錢,棗皮三錢。十劑全愈。此用參、耆大補其氣,氣足則肺金有養,皮毛自固。又益麥、味,則肺不特足以衛外,兼可以分潤腎水。猶恐汗出太多,必損耗真陰,更加熟地、棗皮益精,使肺金不必來生腎水,則肺氣更旺,皮毛益固。尤妙增白芍收斂肝氣,則肝木自平,使肺金無仇相逼,則肺氣安,自能行清肅之令。
白話文:
方劑使用攝陽湯:
- 人參、黃耆、熟地各一兩
- 白芍、麥冬各五錢
- 北味一錢
- 棗皮三錢
服用十劑後完全康復。這個方劑使用人參、黃耆大補元氣,元氣充足,則肺金得到滋養,皮毛自然得以固守。同時,加入麥冬、味,不僅能使肺臟健強以保護外在,還能滋潤腎水。但擔心出汗過多會損耗真陰,因此又加入熟地、棗皮養精,讓肺金不必再滋生腎水,這樣肺氣更旺盛,皮毛也更堅固。更巧妙的是加入白芍收斂肝氣,讓肝木自行平穩,使肺金不再受到敵對的逼迫,肺氣安穩,自然能行使清肅的職責。
清肅令行,下輸於膀胱,則上下氣舒,心中生液,不來克肺,則肺金有權,安肯聽汗自出,此攝陽之妙法也。倘貧窮無力買參,前方倍加黃耆二兩,增防風五分,功同,但必須多服數十劑。
白話文:
當清氣運行順暢時,會流向膀胱,這時上下的氣息都會通暢,心中會產生津液,肺部不會受到剋制,這樣肺部的金氣就會強健,自然不會讓汗液自行排出,這就是收斂陽氣的妙法。如果家境貧窮買不起人參,則前面提到的方劑可以將黃耆增加一倍,防風增加五分,其功效相同,但必須多服用數十劑。
夢遺後,身體狼狽,加太勞,或行房太甚,遂盜汗淋漓,人謂腎氣虛,誰知心氣熱乎。心腎,兩相交者也。心喜寒不喜熱,腎喜熱不喜寒,似相違,然相違未常不相合。夢遺自精水不足,加行役勞其筋,行房損其骨,則內陰大虧,又何能上濟心?心無腎水濟則心熱增,心熱腎水更耗,久則腎畏心之取資,堅閉腎宮,心欲交腎,腎畏心炎不納,勢必仍返於心,無奈心無液養,煩燥生。
白話文:
雖然心神沒有平靜的心氣,但仍握有主導身體的權力。儘管心神煩躁,但相火還不敢公然反叛心神,離開身體。趁心神休息之際,相火偷偷地偷取養分,悄悄移動,所以盜汗和自汗實際上不同。自汗是由於心神失控所致;盜汗則表示心神還能控制部分意識。這種出汗情況尤其以胸部最為明顯。汗液本來是熱的,但離開身體後就變成了冷汗。這是因為相火之熱是一種虛火,不是實火,而且趁心神不備而逃逸,不像明目張膽的實火。
然心君雖無寧靜之氣,未嘗無專主之權,徒然煩燥,相火尚不敢顯背君主,越出軀殼,乘君假寐,乃竊資重潛移,故盜汗與自汗實不同。自汗,心不得自主;盜汗,心尚能操意。此汗必出在胸間者尤甚。汗本熱,越出軀殼外,則變為寒。正因相火熱乃虛火,非實火,況乘心君之未知而遁出,非明目張膽者比。
熱出為寒,正顯其陰象也。況心原無液,何以得汗?亦竊腎之餘津私自潛移耳。泄心熱仍宜補腎水,腎水足,心火自清,心火寧,心汗自止。方用,防盜止汗湯,:麥冬五錢,生棗仁、熟地一兩,棗皮、人參、丹參、茯神三錢,黃連、肉桂五分。二劑全愈。此心腎雙補。心腎兩足,自離而復合。
白話文:
高溫而引起的盜汗,正是說明瞭身體的陰虛現象。況且心臟原本就沒有液體,怎麼會有汗液呢?這是因為腎臟的水液偷偷轉移到了心臟,才會出現盜汗。緩解心臟的燥熱,仍應補腎水。腎水充足,心火自然平息,心火平息,盜汗自然就會停止。方劑使用「防盜止汗湯」:麥冬五錢,生棗仁、熟地一兩,棗皮、人參、丹參、茯神三錢,黃連、肉桂五分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此方既補心又補腎。心腎都得到充實,自然會從分離狀態恢復到平衡。
尤妙黃連清心,肉桂溫腎,二味同用,能交心腎於頃刻。心腎交則心君清明,相自畏主,何敢竊國帑偷用哉。倘不補心腎,惟事止汗,汗不能止,必輕變重,重變危矣。
白話文:
黃連特別擅長清除心火,肉桂能溫暖腎臟。這兩種藥材同時服用,可以在短時間內調和心腎。心腎協調相濟,心神就會清明,心君(心神)自然會敬畏領主,怎麼敢竊取國庫用度呢?如果不及時調補心腎,只顧著止汗,汗液還是止不住,輕症必定會轉變成重症,重症則會危及生命。
夜汗,初少,後漸多,日久每夜出大汗,至五更止,人謂陽虛盜汗,誰知陰虛出汗乎。陰虛乃腎虛,腎藏真陰宜秘藏,何故發汗?蓋腎中火動也,腎水非火不養,腎火妄動,何能生水,何反泄水?即水泄,宜從下出,何走皮毛旁出?不知腎火能生水者,真火也,真火喜靜不喜動,水靜則真火生水,水動則真火泄水。生水火秘藏,泄水火奔越。
白話文:
夜間出汗,一開始很少,後來逐漸增多,時間久了,每晚都出很多汗,直到凌晨才停止。人們都說這是因為陽氣虛弱,導致盜汗,但其實是陰虛所致。
陰虛就是腎虛,腎臟儲藏著人體的真陰,應該祕藏起來。為什麼會出汗呢?因為腎中的火在活動。腎水離不開火的滋養,若腎火妄動,怎麼能生水?相反地,還會讓水外泄。既然水外泄,應該從下面流出來,為什麼會走皮膚,從側面跑出來呢?
要知道,腎火能生水,是真火。真火喜歡安靜,不喜歡活動。水靜的時候,真火生水;水動的時候,真火外泄。生水時,火氣祕藏起來;外泄水時,火氣奔流。
故腎中火動,仍腎水自動。腎水動者,由縱欲耗精。精泄過多則勞精,勞精則水動,水動火亦動。火動水不足以濟,則火且挾水騰出於本宮,不從下走,乃隨火性遊行於經絡腠理,遇毛竅而泄。初則偶爾遊行,久則夜夜出汗,陰氣愈虛,愈虛愈汗,毛竅竟成轉輸大道矣。然汗既宜無分晝夜,何獨夜汗?得未陰虛陽未虛乎?陰陽,兩相投者也,未有陰虛陽不虛者,況汗亦陽液,安在見其非虛。不知陰陽各有道路,行於陽分,則陰不敢奪陽權,行於陰分,則陽不敢奪陰柄。
白話文:
所以說,腎中的火氣旺盛,仍能帶動腎中的水氣活動。腎水活動的原因,是由於縱慾耗損精氣所致。精液洩漏過多,就會導致精力疲憊,精力疲憊就會使水氣活動,水氣活動也會帶動火氣活動。火氣旺盛而水氣不足以制約,那麼火氣就會挾帶著水氣,騰躍出腎臟,不再循著正常的管道往下走,而是隨著火性的性質,在經絡腠理中游動。當遇到毛孔的時候,就會向外排出。開始的時候,這種遊動是偶爾發生的,時間長了就會夜夜出汗,陰氣會越虛弱,虛弱得越厲害,出汗就會越嚴重。毛孔最終會變成運輸陰氣陽氣的大道。但是,汗液應該是晝夜出現,為什麼偏偏是夜汗?是因為陰虛陽不虛嗎?陰陽是相互對應的,沒有陰虛卻陽不虛的道理。況且汗液也是陽性的液體,怎麼能說它不是因為虛弱而出現的呢?不知道陰陽各有自己的道路,運行在陽分,那麼陰氣就不敢搶奪陽氣的權限;運行在陰分,那麼陽氣就不敢奪取陰氣的柄位。
夜間出汗,實陰走於陰途,至五更,則陰不敢入陽界,故汗遇陽氣而自轉,非陰虛而陽不虛。宜大補其陰,加陽分藥提陰出於陽分,庶陰遇陽而止。方用,補陰止汗湯,:熟地一兩,棗皮五錢,人參二錢,沙參、白朮三錢,地骨皮一兩,北味一錢,桑葉十片。十劑不再出。
白話文:
半夜出汗,是體內的陰液走到了陽氣盛行的地方,到了凌晨,陰氣不敢進入陽氣界,所以汗液遇到了陽氣,就自動轉回,並不是陰虛引起的,而是陽虛造成的。
建議滋補陰液,再加一些陽氣方面的藥物,把陰液引出來進入陽氣方面,這樣陰液遇到陽氣就能止汗了。
藥方:熟地一兩,棗皮五錢,人參二錢,沙參、白朮三錢,地骨皮一兩,北味一錢,桑葉十片。十劑後即可止汗。
此方熟地、棗皮補精,地骨、沙參補陰,更消骨髓中虛熱,五味、桑葉止汗神劑,參、術健脾天胃,補氣藥也。多用補陰則水足制火,少用補陽則陽易提陰,陰陽水火既無偏勝,自無走泄,又何必用澀精之牡蠣、斂汗之瞿麥哉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劑:
- 熟地黃、棗皮:滋補精髓
- 地骨皮、沙參:滋補陰液,化解骨髓中的虛火
- 五味子、桑葉:止汗良藥
- 人參、白術:健脾養胃,補益氣血
多用滋補陰液的藥物,可以水足制火;少用滋補陽氣的藥物,可以避免陽氣過旺,提拔陰氣。陰陽水火平衡,就不會出現腹瀉等症狀,何必再用牡蠣收斂精液,用瞿麥斂汗呢?
每飯頭頂至面與頸脖間大汗淋漓,身又無恙,人謂陽氣旺,誰知胃氣盛乎。胃氣即陽氣,胃旺則陽旺,不知陽旺者合三陽言也。胃旺者,單言胃經。胃屬土,無水穀之入則氣安靜,即飢餓,其火暗起,亦不過在胸膈間,不能上至頭頂。惟水穀填於陽明,則胃中之火借水穀以助勢,遂化汗上升,越出於頭面上下。
白話文:
每次進食時,從頭頂到臉部和頸部都會大汗淋漓,而身體並無其他不適。人們通常認為這是陽氣旺盛,但其實是胃氣旺盛。胃氣就是陽氣,胃旺盛則陽氣旺盛,但這種陽氣旺盛指的是三陽合一的狀態。而單純的胃旺盛,是指胃經旺盛。
胃屬於土行,當沒有食物進入時,胃氣就會平靜,這時就會感到飢餓,而胃中的火會暗中升起,但不會上升到頭頂。只有當食物進入陽明胃時,胃中的火才會借用食物的力量,化為汗液上升,從頭頂和臉部排出。
此汗明是胃火。然胃火盛宜發汗亡陽,何但出汗上身,下身乾燥?蓋胃火盛由於心包火旺,心包主火以生土,非助火以害土。胃得火生以出汗,不同於邪火之自焚,故止出汗上焦,不亡陽下焦。宜泄胃火,不可損胃氣,使胃平汗自止。用,收汗丹,:玄參、生地三錢,五味三分,桑葉十片,白芍五錢,蘇子、荊芥、白芥子一錢。服一月愈。
白話文:
這樣的出汗是因為胃火。但是,胃火旺盛應該發汗而損傷陽氣,為什麼只上半身出汗,下半身乾燥?這是因為胃火旺盛是心包火旺引起的,心包主火以滋養脾土,並不是助長火氣而傷害脾土。胃得到火氣生化而發汗,這不同於外邪之火自焚,所以只發汗於上焦,不損耗下焦的陽氣。應當瀉胃火,但不可損傷胃氣,使胃安和後,出汗會自行停止。可以使用收汗丹治療:玄參、生地各三錢,五味子三分,桑葉十片,白芍五錢,蘇子、荊芥、白芥子各一錢。服用一個月可見效。
此妙在不泄胃火,反去滋陰。蓋陽盛者陰衰,補陰則陰旺,自足攝陽,不必止汗汗自止。況桑葉、荊芥引經止汗,白芥、蘇子消痰定氣,抑陽歸陰,化汗為精,又何疑乎?然必久服始效者,以調胃藥和緩,不宜急遽。
白話文:
這個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於不洩散胃部的火氣,反而滋補陰液。因為陽氣過盛,陰氣就會衰敗,補足陰氣後陰氣就會旺盛,自然就能收斂陽氣,不必止汗,汗液也會自然停止。況且桑葉和荊芥可以引導經絡止汗,白芥子和蘇子可以化解痰液、平定氣息,抑制陽氣、恢復陰氣,把汗液轉化為精液,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?不過它必須長期服用才能見效,因為調理胃部的藥物緩和,不宜急於求成。
人有心頭有汗,一身手足無汗,人謂心熱,誰知思慮過度,則心火炎燒,逼干其液。液干宜無汗,何心頭反出汗?不知此汗非汗,乃心液,內不能存,外走出耳。或疑心液無多,安得盡化為汗?不知心為君主之官,心熱則臟腑之液群來相資,因內熱甚,不養心為液,反越心為汗。汗既出多,無有盡期,臟腑液何能相繼?勢必心愈熱,汗不可止。
白話文:
當人感到心頭冒汗,但身上其他部位卻沒有汗水時,人們往往以為是心熱所致。然而,這其實可能是因為過度思考,導致心火旺盛,將身體中的液體蒸乾所致。液體耗盡,自然不會出汗,但心頭卻反而冒汗。這是因為這種汗水並非真正的汗水,而是心液。心液無法留在體內,因此流溢到了體外。
有人可能質疑,心液並不多,怎麼可能全部化為汗水?但要知道,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。當心熱時,臟腑中的液體會紛紛湧向心臟,以滋養它。由於體內熱度過高,這些液體無法滋養心臟,反而越過心臟化為汗水。汗水不斷流出,無法止息,而臟腑中的液體也無法持續補充。這樣一來,心臟必然會越來越熱,而汗水也無法停止。
及至汗不可止,而心中乾燥,煩躁不眠生。治不可緩,宜補血養心,泄火生液,汗自止。方用,滋心湯,:人參、白朮、玄參、丹皮、丹參三錢,桑葉十四片,黃連、甘草五分,生地、麥冬、棗皮五錢,沙參、柏子仁二錢,熟地一兩。十劑不發。此方名滋心多滋腎。蓋心液必得腎精上溉,液乃生,故欲補心,必須補腎精。
補腎少加清心,則心火安,液不外越,汗又安有外泄。
白話文:
當出汗無法停止,同時感到心煩口渴、焦躁不安、失眠時。治療不能拖延,應當補血養心、清熱生津,汗症自然會止住。
方劑:滋心湯
組成:
- 人參、白朮、玄參、丹皮、丹參各 3 錢
- 桑葉 14 片
- 黃連、甘草各 0.5 錢
- 生地、麥冬、棗皮各 5 錢
- 沙參、柏子仁各 2 錢
- 熟地 1 兩
服用 10 劑,症狀仍未改善。
這個方劑之所以稱為「滋心多滋腎」,是因為心液必須要有腎精滋養才能產生。因此,要想補心,必須同時補腎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