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5)
卷六 (5)
1. 消渴
消渴,氣喘痰嗽,面紅虛浮,口舌腐爛,咽喉腫痛,得水則解,日飲水汁一斗,人謂上消,誰知肺消乎。肺屬金,宜清肅,何火熾如此?心火刑也。心火刑肺,何竟成消渴?火刑肺,肺金乾燥,肺又因腎虛,欲下顧腎,肺燥,肺中津液自顧不遑,安能顧腎。肺既無津養腎,又恐腎水涸,乃索外水以濟。
白話文:
口渴、氣喘咳嗽、臉部發紅浮腫、口舌潰爛、咽喉腫痛,喝水後症狀會緩解。一天喝一斗水,大家說得的是上消(上半身發熱的疾病),誰知道這是肺部消耗的症狀呢?肺屬金,應當清潤通暢,怎麼會這麼火旺呢?這是心火在作怪。心火刑剋肺,為什麼會導致口渴呢?心火刑剋肺,肺部乾燥,肺又因為腎虛,想要向下滋養腎臟。肺部乾燥,肺中的津液自顧不暇,怎麼能顧及腎臟呢?肺沒有津液滋養腎臟,又擔心腎水耗盡,於是就向外索求水分來滋潤身體。
然肺得補水,只可救本宮之炎,終無益於腎。腎得外水不受,與膀胱為表裡,故飲水即溲。似宜專泄心火,救肺熱。然肺因火熱發渴,日飲外水,必有水停心下,水日侵心,則心火留肺不歸心,久成虛寒,是寒涼反為心惡。且寒涼不能上存,勢必下趨脾胃。夫肺火盛不可解者,正苦於脾胃虛,土不能生金也。
白話文:
肺部雖然可以從水液中獲取滋養,但這只能緩解肺部的炎症,對腎臟並沒有好處。腎臟無法吸收外來的水液,與膀胱是表裡關係,所以喝水就會排尿。
因此,似乎應該專注於清泄心火,以緩解肺部的熱症。然而,肺部因火熱而口渴,如果每天攝取過多的水液,必定會導致水液停滯於心下。水液日漸侵蝕心臟,心火就會滯留在肺部,無法回到心臟,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虛寒的狀態,這種情況下,使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讓心臟更加虛弱。
而且,寒涼的藥物無法存留在上部,必然會向下流入脾胃。肺火旺盛無法緩解,正是因為脾胃虛弱,無法起到生金(生養肺臟)的作用。
再用寒涼,必損脾胃氣,肺又何養?必仍治肺金,少加補土,則土旺肺氣自生,清肅行,口渴止。用,清上止消丹,:麥冬二兩,天冬、銀花一兩,人參三錢,生地、茯苓五錢。二十劑全愈。此重治肺,輕治脾胃。治肺不損金,清火不傷土。土生金,金生水。但加金銀花實有妙義。
白話文:
寒涼藥物會損傷脾胃之氣,肺部得不到滋養,自然還是要調理肺金。但必須同時稍微補益脾胃,脾胃強健,則肺氣自然產生。肺氣清肅宣行,口渴就會止住。
可以用清上止消丹:麥冬二兩,天冬、銀花一兩,人參三錢,生地、茯苓五錢。服二十劑即可痊癒。
此方注重治療肺部,同時兼顧調養脾胃。治療肺部時不損傷肺金,清熱降火又不傷及脾胃。脾胃生肺金,肺金生腎水。而加入金銀花也有其妙處。
火刑金,多飲水則寒熱相擊,熱雖暫解,毒必留積,用清金藥解熱,不能解毒。與其俟毒發用解毒,何若乘解熱兼解毒為得哉。尤妙銀花不特解毒,且善滋陰。
白話文:
大火可以用水來撲滅,但是如果常常喝水,就會導致寒熱交加。雖然可以暫時解除發熱,但毒素卻會積聚在體內。如果使用清熱藥物來緩解發熱,不能夠去除毒素。與其等到毒素發作再使用解毒藥,倒不如在解熱時就兼顧解毒。銀花不僅能解毒,而且還能滋養陰液,效果更佳。
消渴,恣飲數十碗,始覺胃中少快,否則胸中嘈雜如蟲鑽,易飢,得食渴減,不食,渴尤甚,人謂中消,誰知胃消乎。胃消多因燔熬烹炙肥甘醇厚過於貪饕,釀成內熱,津液乾涸,不得不求濟外水,水入胃,不能遊溢精氣,上輸於肺,肺因胃火熾,不能通調水道,於是內外水,建瓴而下,飲一溲二,不但外水難化,且平日素蘊水精竭絕,盡輸而下,較暴注、暴泄為尤甚。此竭澤之水,不盡不止。
白話文:
消渴症的人,狂飲幾十碗水,才感覺胃裡稍微好受一點,否則胸口會像有蟲子在鑽一樣嘈雜,容易餓,吃東西後口渴減輕,不吃東西,口渴會更嚴重。人們認為這是中氣虛弱引起的消渴,誰知道實際上是胃消竭引起的。胃消竭多是因為暴飲暴食、烹調過度肥膩甘醇的食物,導致內熱、津液乾涸,不得不靠外來的水來補充。水進入胃裡,不能轉化為精氣,也不能運送到肺。肺因為胃火過旺,不能調理水液代謝,於是體內體外的水,像傾瀉的河水一樣不斷流失,喝一杯水撒兩杯尿,不僅外來的水難以轉化,而且體內原本積蓄的水精也耗竭殆盡,流失得比暴飲暴瀉還要厲害。這是竭澤而漁,不拼命喝水就不會停止。
腎水未虧,尚可制火,膏梁人腎水無不素乏者,能保不爍干腎水足矣,尚望腎救援乎。內外無制,勢必求外水相濟,外水又不可濟,思食濟之。食入,胃止解火於須臾,不能生水於旦夕,不得不仍求水救渴。宜少泄胃火,大補腎水。腎水生,胃火息。腎有水,關門不開,又何從沸騰。
白話文:
如果腎臟的精液沒有虧損,還能抑制心火。那些吃補品養生的人,腎臟的精液都長期不足。只要能保住腎臟的精液不乾涸就已經很好了,怎麼還能指望腎臟來救助心火呢?
如果腎臟和心火都得不到控制,必然會想辦法用外部的水分來調和,但是外部的水分又無法真正地滋養腎臟,於是就想到用食物來滋補。食物進入胃裡,只能暫時緩解心火,無法在短時間內生出腎水,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再次尋找水分來解渴。
正確的做法應該是:略微泄掉胃火,然後大力滋補腎水。腎水充足了,胃火就會熄滅。腎臟有充足的水分,就會關閉通往外面的通路,心火也就沒有辦法再沸騰了。
用,閉關止渴湯,:石膏、青蒿五錢,玄參、麥冬、熟地二兩。二十劑全愈。用石膏、青蒿止胃火,玄參、熟地填腎水,重用麥冬益肺。夫胃關開,由腎火動,腎火動由腎水乏,今補水則水旺,腎火無亂動,火靜,腎水不沸騰。腎水既安腎宅,胃火何能獨開胃關。
白話文:
使用「閉關止渴湯」的藥方:
- 石膏:5 錢
- 青蒿:5 錢
- 玄參:2 兩
- 麥冬:2 兩
- 熟地:2 兩
連續服用 20 劑,痊癒。
這個藥方使用石膏和青蒿來消除胃火,玄參和熟地來補充腎水,大量使用麥冬來滋養肺部。胃關的打開是由於腎火過旺,而腎火過旺是因為腎水不足。現在補充腎水,水氣充盈,腎火就無法亂動,胃火也隨之平息,腎水不再沸騰。腎水安穩了,腎臟便不再有問題,胃火也不可能單獨打開胃關。
消渴,飲一斗,溲一斗,吐清痰,投之水中立散,化為清水,面熱唇紅,口舌不峭,人謂下消,誰知腎水泛上作消乎。腎水泛上,升咽喉,口舌宜不渴,何渴甚如此?蓋下寒極,逼火上焦作渴。此火乃腎中龍雷火,龍雷一發莫制,可於水中引,不可於水中逐。論理,仲景腎氣丸最妙,然此丸只治消渴已痊症,不能治消渴初起症。
白話文:
消渴症是一種症狀,患者可以喝一斗水,但排出的尿量也是一斗,還會吐出清澈的痰,將痰吐在水中會立刻散開,最後變成清水。患者的面色發紅,嘴脣也是,但口舌並不乾燥。人們認為這是下焦消渴症,但其實是腎水反流引起的消渴。腎水反流後,會上升到咽喉,因此口舌應該不會乾渴,怎麼會乾渴得這麼嚴重呢?這可能是因為下焦過度寒冷,迫使上焦產生熱症,導致口渴。這種熱症是來自腎臟的「龍雷火」,一旦發作就難以控制,但可以在水中引導它,不可在水中驅逐它。理論上,仲景發明的「腎氣丸」是治療消渴症的妙藥,但這種藥丸只能治療已經康復的消渴症,無法治療剛發作的消渴症。
當漢武乍患下消,張使君實別有方,惜未傳,鐸即得其隱,不出之救萬世乎。用,引龍湯,:玄參三兩,肉桂三錢,棗皮四錢,北味一錢,麥冬一兩。此火非玄參三兩不能止焰,非肉桂三錢不能引歸。棗皮、北味非用生精,實取止渴。又益麥冬者,以龍火久上,未免損肺,得麥冬生其氣,則金生水,火得水尤易歸。
白話文:
漢武帝剛得下痢病時,張使君確實有獨特的治療方法,可惜沒有流傳下來。而竇鐸竟然得到他的祕方,不拿出來救助世人嗎?
藥方:引龍湯
- 玄參三兩:用於清熱涼血
- 肉桂三錢:用於溫補陽氣,幫助引火歸原
- 棗皮四錢:用於生津止渴
- 北味一錢:用於清熱生津止渴
- 麥冬一兩:用於養肺生津
其中,玄參三兩能止住體內虛火;肉桂三錢能引火歸原。棗皮和北味不僅能生津止渴,而且能止渴。另外,加入麥冬,是因為虛火上炎時間久了,不可避免地會損傷肺部,麥冬可以生肺氣,使金生水,進而火得水就更容易歸原了。
或疑多用玄參止焰,用肉桂引火,何重用三錢?不知玄參消浮游火,恐性太涼,非多用肉桂不能制寒。制其寒則寒變為溫,又非大熱,龍雷性惡大寒,又惡大熱。大寒愈激其怒火上炎,大熱愈助橫火上熾。今為肉桂三錢,玄參三兩,則寒居九,熱居一,調和於水火之中,又有棗皮、麥、味,不見熱,惟見溫。龍雷喜溫,所以隨歸腎臟。
火歸腎,命門不寒,蒸動腎水,下溫上熱自除,實有妙義。
白話文:
也許有人質疑過度使用玄參來撲滅火氣,同時使用肉桂來煽動火氣,為何要使用重達三錢的玄參?其實,玄參能消除流散的火氣,但它性質較涼,需要使用大量的肉桂來抵禦寒氣。如果抑制了這些寒氣,寒氣就會轉變為溫氣,但也不能大熱。龍雷的性質討厭極度寒冷,也討厭極度炎熱。極度寒冷會激發其怒氣,向上升騰;極度炎熱會助長其橫向熾烈。現在將肉桂用三錢,玄參用三兩,則寒冷佔九分,溫和佔一分,調和了水火之間的平衡。另外,還添加了棗皮、麥子、甘草,讓人感覺不到熱,只感受到溫和。龍雷喜溫,所以會歸於腎臟。
消渴,口乾舌燥,吐痰如蟹涎白沫,氣喘不能臥,但不大渴,渴時必須飲水,然飲後即化白沫,人謂下消,誰知腎火沸乎。腎火乃水中火,火生水中,然亦藏水內,火無水不養,亦無水不藏,故水不足必至火有餘,火於是越出腎宮,上騰咽喉口齒。腎中水火原不可離,火既上升,水必隨之。
白話文:
糖尿病的症狀有:口乾舌燥、吐出像螃蟹唾液一樣的白沫、氣喘得不能平躺。但是病人常常不太口渴,但一旦口渴就必須喝水。然而,喝完水後就立即變成白沫。一般人認為這是下半身消渴症,但其實是腎火沸騰所致。
腎火是一種水中的火,它產生於水中,但也藏於水中。沒有水,火就無法滋養,也沒有水,火就無法藏身。所以,水不足必定導致火過多。因此,火就衝出腎臟,向上升騰到咽喉、口腔和牙齒。腎中的水和火原本不能分離,火既然上升,水必然會跟著。
水即不欲升,釜底火大烈,安得不沸騰。惟是水涸,以致沸騰。烈火日炊,自成焦釜,不以外水濟得乎?然焦釜沃水,仍沸騰而上,故吐如蟹涎沫。不必瀉火,宜補水,使精足自制陽光。用,寧沸湯,:麥冬、棗皮三兩,茯苓一兩。日一劑,半月全愈。方用棗皮三兩大補腎水,又加麥冬三兩,豈滋肺生腎乎?不知久渴,口吐白沫,必熬干肺液,使但補水,火得水雖下降,肺中乾燥,又必成肺痿、肺癰。故補腎隨補肺,不特子母相生,亦能防禍未形。
白話文:
水若無法上升,鍋底的火勢又猛烈,水怎麼能不沸騰呢?只有等水乾枯了,纔不會沸騰。大火每天燃燒,鍋底自然會燒焦,不添加外水怎麼行?然而燒焦的鍋底澆上水,仍然沸騰上升,所以吐出來的泡沫就像蟹子的口水。不需要瀉火,應該補水,讓精氣充足以控制陽光。
使用藥方,寧可沸湯的程度:麥冬、棗皮各三兩,茯苓一兩。每天一劑,半個月後能痊癒。方子中使用棗皮三兩,大量滋補腎水,再加入麥冬三兩,難道只滋養肺部而生腎水嗎?不知口乾舌燥,吐出白色泡沫,必定是肺液耗盡,如果只補水,火勢得到水勢的滋潤雖然會下降,但肺部乾燥,必定會形成肺癆或肺癰。所以補腎一定要同時補肺,不僅符合子母相生的原理,也能預防禍患發生。
然為二味,復加茯苓,不益燥乎?詎知飲水多,膀胱必有積水,今驟大補腎水,不為分消,則因補留滯,亦未可知。得茯苓利導之,則補陰無膩膈,水下趨,火不上沸,水火濟,消渴除。
白話文:
雖然只有兩種藥材,又加入茯苓,這樣不是更會加重燥熱嗎?誰知道多喝水,膀胱必定會有積水,現在突然大補腎陰,如果不能把積水化解掉,那麼由於進補導致積水停滯,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如果加入茯苓通利導水,那麼補陰就不會造成胃脘不適,水濕會往下排泄,火氣不會往上沸騰,水火相濟,消渴症就能消除。
善飲喜果,患消渴,飲水數斗,食倍溺數,服消渴藥益甚,人謂蟲消,誰知脾氣虛熱乎。消渴,脾壞而腎敗。脾壞則土不勝水,腎敗則水難敵火。二者合,病成。倘脾不壞,腎不敗,宜無消渴。不宜消渴而消渴,必脾熱乘之,得之酒果而致也。酒性熱,熱甚則飢,非飽餐不解。
白話文:
愛喝飲料,喜歡吃水果的人,容易患上消渴症,一天要喝很多水,吃的東西也比排泄的尿液多,吃了治療消渴症的藥,反而更嚴重,有人說這是蟲病,殊不知這是脾氣虛熱造成的。消渴症,是因為脾臟和腎臟都衰敗了,脾臟衰敗,則土氣不能克制水氣,腎臟衰敗,則水氣無法抵擋火氣,兩者結合,病症就形成了。假如脾臟沒有衰敗,腎臟也沒有衰敗,就不會患上消渴症。本來不應該得消渴症卻得了,一定是因为脾臟有熱气,又因為喝酒吃水果而导致的。酒性燥熱,熱氣過盛就會感到飢餓,非大吃大喝不能解除。
然多食愈動火,火動須水濟,飲水多安得不多溺?此似消渴非消渴。法平脾中虛熱,佐解酒消果藥,則火毒散,消渴除。用,密香散,:木密三錢,麝香三分,酒為丸。更用黃連、神麯一錢,茯苓、人參三錢,陳皮三分。煎湯,日送三丸。丸完愈。用麝香取能散酒,且最克瓜果,瓜果聞麝即不結子,非明驗乎。
白話文:
然而食用大量甜食會助長體熱,體熱需要水來緩解,喝大量的水難道不會導致小便增多嗎?這看起來像是消渴症,但又不是消渴症。治療方法是平息脾胃中虛熱,並配合解酒消果藥,就能散去火毒,消除消渴症。使用密香散:木密三錢,麝香三分,用酒製成丸劑。再配黃連、神麯各一錢,茯苓、人參各三錢,陳皮三分。煎湯服下,每日服用三丸。丸劑用完即可痊癒。使用麝香取其能散解酒性,而且最克瓜果,瓜果聞到麝香便不能結子,這難道不是明證嗎?
木密又名枳,即吉勾子,入酒過夜,酒化為水,故合二味,專消酒果毒。更用參、連、芩、曲平脾中虛熱,則腹中清涼,消渴自愈。
白話文:
木密又稱為枳,也就是吉勾子。將吉勾子泡在酒裡過夜,酒會變成水。因此,將吉勾子與酒兩種成分結合,專門用來消除宿醉後身體的不適。再加入人參、連翹、黃芩、茯苓,可以平息脾胃中的虛火,讓腹中感到清涼,自然可以緩解口渴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