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火熱

陽明火起,發狂,腹滿不得臥,面赤而熱,妄見妄言,人謂內熱極。然陽明屬土不屬火,何火出於土,謂是外邪助乎?既非暑氣侵,又非寒氣變,一旦火起發狂,人多不識。不知土中之火乃心中之火,心火起,陽明火翕然而發。陽明胃府多氣多血,胃火一發,猛烈莫制,往往捲土而來,火焰升騰,其光燭天,旁燒四境,不盡不已,非惟焚民室,且上燒宮殿,心君不寧,逼之下堂。神既外越,自妄見,安止妄言,故譫語生。

白話文:

陽明胃火旺盛時,會導致發狂、腹脹難眠、面紅發熱、胡言亂語。一般人會認為是內熱過度所致。但陽明屬土,不屬火,怎麼會有火從土裡冒出來?難道是外邪入侵導致的嗎?既不是暑氣侵襲,也不是寒氣轉化,火氣怎麼會突然發作,導致發狂?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。

其實,土中的火是心火,心火旺盛,陽明胃火就會隨之猛烈發作。陽明胃府氣血旺盛,胃火一旦發作,勢不可擋,往往捲土重來,火焰沖天,光芒照耀四野,不燒盡決不罷休,不僅燒毀百姓房屋,還會燒上宮殿。心神不寧,被迫離開住所。神志在外遊走,就會胡亂產生幻覺,胡言亂語,因此產生了譫妄之語。

此內因,非外邪。法與傷寒狂不同,即與傷暑狂亦異。然陽明火由來雖有內外之殊,治陽明火法無彼此之異。必須急滅其火,以救燎原之勢,不可因循觀望,使高堂廣廈、矮屋低房盡成烏燼。用,竹葉石膏湯,:人參一兩、石膏、麥冬一兩,竹葉二百片、知母三錢,甘草一錢,糯米一撮。二劑諸證愈,不必三劑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是內部原因引起的,不是外來邪氣。它的治療方法與治療傷寒狂熱病不同,也與治療暑熱狂熱病不同。但是陽明胃火的產生儘管有內外之分,但治療陽明胃火的方法卻沒有內外之別。必須趕緊把這火滅掉,就像撲滅蔓延的野火一樣,不能因循觀望,讓高大的房屋、矮小的屋舍全都變成灰燼。使用的藥方是竹葉石膏湯:人參一兩、石膏、麥冬各一兩、竹葉二百片、知母三錢、甘草一錢、糯米一小撮。服兩劑症狀就會痊癒,不需要服到三劑。

此退胃火神藥也,凡胃熱無不宜。然救一時,不可泄長久火。論理內熱既起於心,宜泄心,反先泄胃者,恐胃火太盛,變生不測。蓋心火不止,不過增胃火炎,胃火不止,必犯心。所以治心火者,必先泄胃。胃既泄,減石膏、知母,加黃連一錢,玄參一兩,二劑,不特胃火全消,心火亦息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胃火的一種神藥,凡是胃熱的患者都可以使用。不過,只能暫時緩解,不能長期清除胃火。理論上,內熱是由於心火引起的,應該先治療心火,但是先治療胃火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胃火過盛,導致意外情況發生。因為只要心火還在,就會加重胃火,而胃火如果不消除,就必然會侵犯到心臟。因此,治療心火的方法,必須先治療胃火。在治療胃火之後,可以減少石膏、知母的用量,增加黃連一錢、玄參一兩,服用兩劑後,不僅胃火可以完全消除,心火也會平息下來。

熱病完穀不化,奔迫直泄者,人謂大腸火,誰知胃火太盛。胃火上騰不下降,胡直趨大腸作泄?蓋胃為腎關,腎虛關門不守,胃挾水穀之氣下行。腎虛為寒,胃何反能熱?不知腎虛,水虛也。水虛則命門火無制,直衝於胃,胃火盛,龍雷之火共相附會,不上騰而下泄。胃火盛,又得龍雷火,則勢更猛,以龍雷之性傳於大腸,不可傳導,故奔迫直泄。

白話文:

發熱性疾病後,食物消化不了,直接拉肚子的人,都以為是大腸發熱,但其實是胃火太盛。胃火往上冒,不往下降,怎麼會直接跑到大腸造成腹瀉呢?這是因為胃是腎的關卡,腎虛無法守護好這個關卡,導致胃挾帶著食物和水氣往下走。腎虛表示腎氣不足,身體偏寒,為什麼胃反而會發熱?這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腎虛,造成腎中水分不足。水分不足,命門之火就失去控制,直接衝到胃裡,胃火旺盛,加上命門之火,兩者相互加強,不往上冒,反而往下泄。胃火旺盛,又有命門之火的助陣,所以勢頭更猛,把命門之火的性質傳到到大腸,大腸無法承受,因此造成急迫的腹瀉。

似宜先治腎,然胃火不泄,則腎火斷不回,遽泄胃火,則胃土因火而崩,胃水隨土而泄,又安能底止?又必先健土而後利水,則水清土健,土健火安,龍雷火易收。用,緩流湯,:茯苓、苡仁、人參一兩,芡實山藥三兩,車前子五錢,甘草、北味一錢。方無一味非健土,又無一味非利水,故利水之中不走其氣。

白話文:

應該先治療腎臟的虛火,但是胃火不瀉下,那麼腎臟的虛火就不會消退。如果馬上瀉下胃火,胃臟的陽氣會因虛火而衰退,胃津液也會跟著陽氣的衰弱而瀉出,那麼虛火怎麼能被控制住呢?所以要先讓脾胃強健,然後再利水。這樣一來,水液清澈,脾胃強健,虛火平息,腎火就可以容易被收斂。

使用「緩流湯」:由茯苓、薏仁、人參一兩、芡實、山藥三兩、車前子五錢、甘草、北味一錢組成。這個方劑沒有任何一味藥物不是用於強健脾胃的,也沒有任何一味藥物不是用於利水的。因此,利水的同時不會耗損人體的正氣。

下氣不走,上火自升。況健土又無非補腎,腎得補而真陰生,龍雷之火自仍歸腎藏。腎火安,胃火失黨,胃土又健,水穀更易分消,自火衰泄止。

白話文:

氣不往下走,虛火自然往上冒。況且強壯脾胃無非是為了補腎,腎得到補益,腎陰便會產生,腎水充足,虛火自然會歸於腎臟。腎火平穩,胃火失去助力,脾胃又強健,水穀食物更容易消化,虛火自然就會衰退停止。

口乾舌燥,面目紅赤,易喜易嘆,人謂心火熱極,誰知心包膻中火熾乎。心包膻中,相火也,相火虛火。膻中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,是膻中乃心宰輔,代心君而行賞罰。喜怒者,賞罰所出也。心君神明則賞罰正,心君亂則賞罰移。如權臣假君以行己喜怒,久忘其為臣,以一己之喜怒,為私門之賞罰。

白話文:

口乾舌燥、臉色紅赤、情緒起伏大,容易喜悅也容易嘆息,人們都說這是心火過旺,卻不知是心包裡面的「膻中之火」在作祟。

心包膻中,是相火所在,相火是一種虛火。膻中,是輔佐心臟的官員,喜悅快樂的情緒從這裡產生,所以膻中は心臟的宰相,代替心君執行賞罰。喜悅和憤怒,都是賞罰的表現。心君清明理智,賞罰就會公正,心君混亂不濟,賞罰就會失衡。

就好像權臣假藉君主的名義,來執行自己的喜怒,久了就會忘記自己是臣子,以自己的喜怒來進行私人賞罰。

及後,置公議,任私情,喜嘆失正。宜泄心包火。然泄心包必至損志,志虛心包氣更虛,必致心包火更盛。不如專補心氣,心氣足,心包火自安,何致上炎口舌面目,成喜嘆不節乎。用,歸脾湯,:人參、茯苓、麥冬、山藥、當歸三錢,炒棗仁五錢,遠志一錢,廣木香末三分,黃耆二錢,甘草二分。三劑諸症平。

白話文:

古文:

其後,置公議於不顧,任憑私情,喜嘆失於節制。宜瀉心包火。然而瀉心包火必定會損傷志氣,志氣衰弱則心包之氣更虛弱,勢必導致心包火更加旺盛。不如專注於補益心氣,心氣充足,心包火自會平息。何致於上炎口舌面部,出現喜嘆不節制的情形呢?


後來,拋棄了公正的決策,任憑私情而為,喜怒哀樂失了分寸。應當瀉除心包火。但瀉除心包火必定會損傷志氣,志氣虛弱了,心包之氣也會更虛弱,這樣勢必會導致心包火更加旺盛。不如專注於補益心氣,心氣充足了,心包火自然會平息下來。怎麼會導致上炎到口舌面部,表現出喜怒哀樂不節制的情況呢?

用方:

歸脾湯:人參、茯苓、麥冬、山藥、當歸各三錢,炒棗仁五錢,遠志一錢,廣木香末三分,黃耆二錢,甘草二分。服用三劑,諸症狀平息。

此補心氣,仍是補心包火,何以火反息?不知心火宜泄以為補,心包火宜補以為泄。心包火旺,由於心君氣衰,補心,心包不敢奪權,又何敢喜嘆自若,僭我君主。喜嘆既正,則賞罰條教、頒賜無不得宜,寧有酷烈炎炎之變?

白話文:

這個方法是在補心氣,同時也是補心包火,為什麼心火反而會消退呢?不知道的是,心火應該通過瀉來補益,而心包火應該通過補來瀉。心包火旺盛,是因為心君之氣衰弱,而補益心氣,讓心君強大,心包就不敢搶奪權力,更不敢興高采烈地自以為是,僭越君主。喜嘆既然正常了,那麼賞罰條例和獎勵都不會不適宜,怎麼會出現酷烈炎熱的變化呢?

鼻出黑血不止,名曰衄衊,乃心熱極,火刑肺金也。夫肺為心火克,宜紅血,今血黑,得毋疑腎火刑母乎?腎,肺子,安有子殺其母者?然黑實腎色,何也?因心火太熱,心移熱於肺,肺受火刑,必求救於腎,腎噁心火克母,乃出其全力以制心,心已移熱於肺,腎即隨火而奔入肺,肺併力相戰,誓滅此而後朝食,混殺肺宮,肺無可藏,腎即逐血出鼻,紅變為黑。真不共戴天,焦頭爛額,白日俱昏。

白話文:

鼻子出血不止,這種情況稱為衄衊,是由於心火過旺,灼燒肺金所致。肺屬金,受心火剋制,所以鼻血應該是紅色的。現在出現黑色鼻血,難道是腎火過旺,損害了肺這個母親嗎?腎是肺的兒子,怎麼會有兒子殺害母親的事情?但是黑色確實是腎臟的顏色,這是為什麼呢?由於心火過旺,心火傳熱到肺,肺受到灼傷,必然向腎臟求救。腎臟反對心火剋制肺這個母親,於是竭盡全力制止心火。心火已經傳熱到肺,腎臟就跟隨著心火衝入肺中。肺腎聯手奮戰,發誓要滅掉心火才能進食,混戰中肺部受到重創,無法藏住血液。腎臟就將血液通過鼻子排出,紅色的血液變成了黑色。心火和腎水勢不兩立,肺部被燒焦,頭部潰爛,白日裡都昏昏沉沉。

宜單治心火,不必泄腎火。蓋火息金安,腎水不與心相鬥。用,救衊丹,:黃連二錢,茯神二錢,丹皮、生棗仁、生地三錢,麥冬五錢,玄參一兩,柏子仁一錢。四劑愈。此制心火,不損心氣。腎見君火衰,肺金旺,則仇之已極矣,自返兵旋旅,何至窮寇再追。或謂心為腎子所篾,則心氣必傷,自宜急泄腎氣,毋使追奔,何泄心以助其虛?不知腎水原非有餘,不過因肺母之難,奮不顧身,若因心火起釁,轉伐腎子,非理也。況方雖泄心火,正未損心氣,名泄心即補心也。

白話文:

應該只治療心火,不必洩腎火。因為心火平息,肺金才能安穩,腎水也不會與心相爭鬥。

使用「救衊丹」:黃連 2 錢、茯神 2 錢、丹皮、生棗仁、生地各 3 錢、麥冬 5 錢、玄參 1 兩、柏子仁 1 錢。四劑藥即可痊癒。

這個方劑可以制止心火,不會損傷心氣。腎臟發現心火減弱,肺金旺盛,就會極度仇視,自然會撤兵自保,何必再窮追猛打?

有人說心是腎的兒子所生,心氣一定會受傷,應該趕緊洩腎氣,不要讓腎追擊心,為什麼要洩心來幫助心變虛?不知道腎水本來就不是過剩,只是因為肺母遇到困難,才會奮不顧身。如果因為心火挑起事端,轉而責怪腎子,這是不合理的。

況且這個方劑雖然洩心火,但並不會損傷心氣,所謂的洩心就是補心。

不過少解其炎氛,以泄腎子之憤耳。憤雪,火即解。且腎有補無泄,倘泄腎轉足激怒,必變生不測,非善矣,何若泄心火為得。

白話文:

不過只稍微減輕了它的熱氣,來緩解腎的憤怒罷了。憤怒一緩解,火就會消散。而且腎臟有滋補的作用,沒有泄瀉的作用。如果泄瀉腎臟,反而會更加激怒它,一定會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,這樣不好。不如泄瀉心火,這樣纔是正確的做法。

熱極發斑,身中如紅雲一片,人謂內熱極,外發皮膚,孰知此熱鬱於內,不能外發乎。此病寒熱藥兩不宜。火熱宜涼藥,何不可投?蓋內熱未有不從外泄者,火得寒解,然火得寒又閉。微火可寒解,盛火寒折,往往遏外出之機,閉塞不泄,成發狂不能治。若用熱藥,則火以濟火,勢加酷烈,必變亡陽,是寒熱兩治均誤事。

白話文:

當身體過熱時,會長出一些斑點,就像身上有一片紅雲。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內熱過盛,發散到皮膚上。但真相並非如此,而是因為內熱鬱積在體內,無法向外發散。這種疾病既不能用寒藥,也不能用熱藥。

火熱體質的人應該用涼藥,那為什麼不能用涼藥治療呢?因為內熱如果不從外邊發散出來,是無法根治的。火氣遇寒會減弱,但火氣遇寒也會閉塞。微小的火氣可以用寒藥治療,但強盛的火氣遇寒會熄滅,這往往會阻礙熱邪的排出,導致閉塞不泄,形成狂躁的狀態,很難治療。

如果使用熱藥,就會火上加油,病情會更加嚴重,最終會導致陽氣耗盡而死亡。因此,用寒藥或熱藥治療都是錯誤的。

治須和解,然和解又不可拘。火盛者,水必衰,徒解火不益水,火未必遽散。宜於補水中行散火法,則火無乾燥而發越。方用,風水散斑湯,:玄參、當歸二兩,荊芥升麻三錢、生地一兩。三劑斑全消,不必四劑。此方玄參補陰,以解浮游火,歸、地補心胃血,尤妙在多用荊芥、升麻風藥解鬱熱,火得水制,亦火得風揚,全不泄火,已獲泄火之效,實有深義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發斑時,需要使用調和的方法,但調和不能死守教條。如果內火過盛,津液必然不足,只瀉火而不補水,火未必能很快散去。應採用在補水中祛火的辦法,這樣火不會乾燥而發作。所用的方劑是風水散斑湯:玄參、當歸各兩錢,荊芥、升麻各三錢,生地一兩。三劑藥斑疹即可痊癒,無需服到四劑。這個方劑中,玄參補陰,用於除火;當歸、生地補養心胃之血,特別妙的是大量使用荊芥、升麻等風藥來散鬱熱。火被水制住,又因風藥而得到發散,這樣既不泄火,又達到了泄火的目的,其中有深刻的道理。

熱極發斑,目睛突出,兩手冰冷,人謂心火熱極,不知又有肝火助也。熱病何反見寒冷?火極似水耳。火極何似水?熱極於心,四肢之血齊來救心,轉無血以養手足,故為冰冷,外寒極也。外寒極,實內熱極,致目睛突出。肝開竅於目,目大眥,心竅也。心火既盛,又得木中火相助,則火更添焰,火性炎上,所以直奔其竅而出。

白話文:

當熱症極度發作時,會出現皮疹、眼睛突出、雙手冰冷的現象。人們認為這是心火過旺所致,卻不知道還有肝火助長。熱病為什麼還會出現寒冷的症狀?這是因為火極之時,就像水一樣。為什麼火極之時會像水?因為熱氣極盛於心,四肢的血氣都會流向心臟以解救心火,導致手足沒有血氣供養,因此才會冰冷,這也是外寒極的原因。外寒極甚,實則是內熱極盛,導致眼睛突出。肝臟在眼睛上開竅,眼睛大而眥孔開張,這是心竅。心火旺盛,又得到肝火這「木中火」的助長,火勢便更加猛烈,火性向上升,所以直接衝到眼睛這個竅穴而出。

目竅細小,不足暢泄其火,怒氣觸睛,故突出。宜泄心火,更平肝木,則木氣舒,心火自散。方用,風水散斑湯加減,自愈。玄參一錢、當歸一兩,黃連、荊芥、升麻三錢,白芍一兩,生地五錢。此方加黃連泄心火,白芍平肝火,二經火散,又得荊芥、升麻引群藥入腠理,則上下四旁餘熱盡消,且不至遏抑。尤妙補多於攻,散火不耗氣,自成既濟之美。

白話文:

眼睛小而窄,無法暢通火氣的宣泄,憤怒的氣息衝擊眼睛,因此眼睛會突出。適宜清瀉心火、平抑肝木,這樣肝氣就能舒暢,心火自然消散。使用的方劑是風水散斑湯加味,服用後即可自愈。

玄參一錢、當歸一兩、黃連、荊芥、升麻三錢、白芍一兩、生地五錢。

此方劑加入黃連清瀉心火,白芍平抑肝火,兩經火氣消散後,加上荊芥和升麻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肌肉腠理,上下四方的餘熱都能消散,且不會導致氣血不通。

此方劑更妙在於補益大於攻邪,清散火氣不損耗正氣,自然能達到既濟的美好效果。

庶熱者不熱,冷者不冷。

熱極,日夜兩眼不閉,人謂心腎不交,心腎何不交致此?皆謂火盛,誰知是水火衰乎。心火最畏腎水克,又最愛腎水生,蓋火非水不養;腎水最愛心火生。最噁心火燒,蓋水非火不幹。是心腎相愛則相交,心腎相惡則相背。欲使相背者相交,必使相惡者相愛。使相交者相背,自相愛者相惡。

白話文:

當熱症極其嚴重時,患者會日夜雙眼不閉。一般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心腎不交所致,但心腎為何不交而導致這種狀況?都說是火氣太盛所致,但誰知道這可能是水火虛衰造成的嗎?

心火最怕腎水剋制,但也最需要腎水滋養;因為火沒有水就無法生存。腎水最喜歡心火來溫煦。但腎水最討厭心火灼燒,因為水沒有火就無法蒸發。所以說,如果心腎相親相愛,就會協調運作;如果心腎互相討厭,就會背道而馳。想要讓互相討厭的器官協調運作,必須讓它們互相親愛;想要讓互相親愛的器官背道而馳,只需要讓它們互相討厭。

求其閉目神遊華胥,式好無尤,得乎?宜補心液,下降腎中,補腎精上滋心內,並調肝氣,相引於心腎間,俾相惡者仍相愛,則相背者必相交。方用,引交湯,:菖蒲、炒棗仁、棗皮、沙參、玄參、故紙五錢,熟地、麥冬一兩,茯苓、炒梔子三錢,白芍二兩。二劑酣睡。此方心腎雙補,妙在專平肝氣,兼清木火。

白話文:

讓他閉上眼睛到想像中的華胥國遊玩,這樣就好了,沒有遺憾,可以嗎?應該滋養心陰,讓它下降滋養腎臟,再滋養腎精上達滋潤心臟,同時調和肝氣,讓肝氣在心腎之間相引,這樣本來相剋的也能相愛,原本相背的也能和好。方劑使用「引交湯」:菖蒲、炒棗仁、棗皮、沙參、玄參、故紙各 5 錢,熟地、麥冬各 1 兩,茯苓、炒梔子各 3 錢,白芍 2 兩。服用 2 劑後可酣睡。這個方劑同時滋補心腎,特別妙處在專門調平肝氣,並兼清降肝火。

蓋肝火泄,心火自平,肝火泄,腎水亦旺,勢必心氣通肝,腎氣亦通肝。方中又有菖蒲引心,破故紙引腎,介紹既同心,復有幣帛之投,有不歡好如初,重結寤寐哉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肝火消退,心火就會自然平息。肝火消退,腎水也會充沛,勢必導致心氣與肝氣相通,腎氣也會與肝氣相通。方子中還加了菖蒲引導心氣,破故紙引導腎氣。既調和了心氣,又有錢財的幫助,難道還會不恢復到最初的融洽關係,重新在夢中相會嗎?

人肝火內郁,結而不伸,悶煩躁急,吐痰黃塊,人謂火鬱宜達,然達之愈熾,何哉?蓋未嘗肝腎同治也。肝屬木,木中有火,火鬱而不宣,雖是外邪蒙之,亦因內無水潤之也。木無水潤,郁更甚,倘徒用風藥以解肝火,不用潤劑蔭肝,則熬干肝血,火益盛。徒用潤劑益心,不用風劑舒肝,則拂抑肝氣,郁更深。

白話文:

當人體肝火過旺,鬱結不舒,會導致煩躁易怒,嘔吐黃黏痰塊。一般認為這種情況應瀉火,但瀉火後病情反而加重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只治療肝臟而忽略了腎臟。肝屬木,木中藏火,火氣鬱結不發散,雖然可能受到外邪影響,但根本原因是內部缺乏水液滋潤。木頭沒有水潤,鬱結會更嚴重。如果只使用疏風藥來瀉肝火,而不使用滋陰藥來滋潤肝臟,就會導致肝血耗盡,火氣更加旺盛。如果只使用滋陰藥來滋養腎臟,而不使用疏風藥來疏肝解鬱,就會抑制肝氣,導致鬱結更加嚴重。

郁深則煩悶於心,火盛則臊急於腹,欲痰涎化,得乎?治法,舒肝解火,復補腎濟水,自鬱結伸,諸症愈。方用,肝腎兩舒湯,:熟地、玄參、白芍一兩,茯苓三錢,丹皮三錢,柴胡、甘草、炒梔子一錢,當歸五錢。四劑全愈。方用柴、芍、梔子舒肝,風以吹之也;熟地、玄參、丹皮補腎,雨以潤之也。

白話文:

肝氣鬱結過深就會導致心中煩悶,肝火旺盛就會導致小腹急迫。想要化解痰濕,可能實現嗎?治療的方法是,疏肝清火,同時補腎滋陰,這樣鬱結就會消除,各種症狀自然會痊癒。

方劑用「肝腎兩舒湯」:熟地、玄參、白芍各一兩,茯苓三錢,丹皮三錢,柴胡、甘草、炒梔子各一錢,當歸五錢。服用四劑就能痊癒。

方劑中的柴胡、芍藥和梔子可以疏肝,就像風可以吹散一樣;熟地、玄參和丹皮可以補腎,就像雨可以滋潤一樣。

茯苓、甘草調和二者,使風雨和順。如夏令炎熱,草木枯槁,忽金風習習,大雨滂沱,自然快暢。枯槁倏變青蔥,井中泥濘盡為清泉,爽氣迎人,猶有煩悶躁急、吐痰成塊哉。

白話文:

茯苓和甘草共同調理身體,能使氣血順暢,彷彿風雨交加。就像夏季炎熱,草木乾枯,突然颳起涼風,下起大雨,令人感到舒適。乾枯的草木瞬間變得綠油油,井裡渾濁的泥水也變成清澈甘泉,令人神清氣爽。這時怎麼還會有煩躁、痰多等不適呢?

頭面紅腫,臍以下現青色,口渴甚,似欲發狂,人謂下寒上熱,誰知下熱極假現風象乎。若作下寒上熱治,立發狂死,必至皮肉盡腐。此症誤聽方士,修合金石,助命門火,強陽善鬥。金金石藥必火煅煎烹,性燥烈,又鼓勇浪戰,自動其火,必大泄精。火極原已耗精,復倍泄精以竭水而再,再而三也,勢必陰虛火動。

白話文:

頭部和臉部紅腫,肚臍以下出現青色,口渴異常,好像要發狂。人們認為這是「下寒上熱」引起的,但其實是「下熱極假現風象」。

如果按照「下寒上熱」來治療,患者會立馬發狂死亡,甚至皮膚和肌肉都會潰爛。這種症狀是錯誤聽信道士的建議,服用了金石藥物,助長命門之火,強陽亢奮。

金石藥物是用火煅燒、煎熬和烹製而成的,性情燥烈。再加上它們鼓勵人們勇猛作戰,激發自身的火氣,必然會大量消耗精氣。

原本「火極」已經耗損了精氣,現在又加倍消耗精氣,導致體內水液耗盡。這樣一再損耗,必定會導致陰虛火旺。

人每日日吞嚥此藥,臟腑無非火氣,雖多用飲食,火極易消,不及生精化水。火無水制,自騰頭面,初微紅,久純紅作腫。臍以下現青者,蓋青,風木之色。臍下部位屬腎,腎火旺,腎水乾,則肝無所養,於是肝氣不安,下求於腎,腎又作強火熾,肝氣乾燥之極,不敢自還,遂走腎部位,現青色。

白話文:

每天服用這種藥物,內臟中都是火氣,即便多吃食物,火氣也很容易消散,來不及生成精氣和轉化為水液。火氣沒有水制約,就會自行上衝頭部和臉部,初期是微微發紅,時間久了就變成純紅色並腫脹。肚臍以下出現青色,這是因為青色代表風木之氣。肚臍以下部位屬於腎臟,腎火旺盛,腎水乾枯,肝臟就會失去滋養,於是肝氣就會不安定,向下尋求腎臟的幫助,腎臟又產生強勁的火氣,肝氣極度乾燥,不敢自己回去,於是就跑到腎臟部位,呈現出青色。

人肝氣不上行而下行,氣逆何如?氣逆,火愈上升,欲不渴得乎?然水止可救胃中乾燥,不能救五臟焦枯,勢且飲水而口愈渴,安得不發狂。須大補水,不可大泄火,蓋泄火則火息水竭,必死。用,解毒救焚湯,:熟地四兩,玄參二兩,麥冬、白芍、銀花三兩,甘菊五錢,牛膝一兩,黃柏一錢。數劑青色除,再數劑紅腫漸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人體的肝氣不向上升卻向下走,這種氣逆狀況會如何?氣逆,火氣就會更加上升,怎麼可能不口渴呢?但是水只能解決胃中的乾燥,無法緩解五臟的乾枯,情況會發展到喝水反而會口渴更甚,怎麼能不發狂呢?需要大補水分,不可大力瀉火,因為瀉火後,火氣會熄滅,水分會耗盡,人會死去。

要用解毒救火的湯藥:熟地四兩、玄參二兩、麥冬、白芍、銀花各三兩、甘菊五錢、牛膝一兩、黃柏一錢。服用幾劑後,青色症狀去除,再服用幾劑,紅腫逐漸好轉。

此方減半,再服一月,始不發疽。蓋熱極發紅是極惡兆,況青色,則臟腑腸胃內爛。瘡瘍外生,安有性命。前聖不論及者,以上古恬淡沖和,未嘗服金石毒藥。後世覓春藥如飴,方士逢迎貴介,用意造方,全不識水火既濟,夭人天年,特傳方救之。火有餘,水不足,故地、冬大益腎水,又恐不足息燎原之火,又益玄參、甘菊平胃炎,雖泄火,仍滋陰,則火息正又無虧。火既上行,非引而下之,則水不濟火,恐上升,又加牛膝潤下,使火下降不上升。

白話文:

減半繼續服用此方劑一個月,纔不會發作瘡癰。因為發紅是很壞的徵兆,況且青色代表臟腑腸胃內部潰爛。瘡瘍在外部生長,還能保住性命嗎?古代聖賢不討論這些症狀,是因為古人飲食清淡平和,沒有服用金石、毒藥。後世的人們為了追求春藥,方士們為了討好達官貴人,在造方時用心過度,完全不瞭解水火既濟的道理,導致夭折、縮短人的壽命。我特別傳授這個方劑來救助這些人。有餘的火性,不足的水性,因此生地、冬葵可以大大滋養腎水。又擔心不足以平息燎原之火,再加入玄參、甘菊平胃降火,雖然洩火,但仍然能滋陰,那麼火熱自然退卻,正氣也不會受損。火熱既已上升,如果不引導它下降,那麼水就不能濟火,擔心火熱會上攻,再加入牛膝潤腸通便,使火熱下降而不上升。

腎既久竭,所補之水僅足供腎,安能分餘膏養肝,復佐白芍滋肝,肝平,不必取給腎水,自氣還本宮,不致走下外泄。然火焚既久,火毒將成,雖現在火為水所克,從前火毒安能遽消?故補銀花消毒,妙在銀花更益陰,消毒不消陰也。又恐陽火非至陰之味不能消,少加黃柏折之,雖黃柏大寒,入大補陰水中,反解火毒,引補水藥入至陰中,泄虛陽之火。此方除黃柏外必宜多用,始能補水不足,泄火有餘,否則火熾不可救。

白話文:

腎臟如果虛弱太久,補進去的津液僅僅夠腎臟使用,哪裡還能有盈餘的津液去滋養肝臟,再加上白芍滋養肝臟,肝臟平穩了,就不需要從腎臟獲取津液,自己的津液會迴歸自己的位置,不會再流失到身體外。但是,如果陽熱過盛的時間太久了,會形成火毒,即使現在陽熱被津液剋制,以前形成的火毒怎麼能立刻消失呢?所以,用銀花解毒,其妙處在於銀花還能滋陰,解毒過程中不會損傷津液。另外,擔心陽熱無法用至陰的藥味來消除,所以加入少量黃柏來平息陽熱。雖然黃柏寒性很強,但加入大補陰液的藥方中,反而能化解火毒,把補水藥物引導至至陰處,瀉去虛浮的陽熱。這個方子除了黃柏之外,其他藥物都應該多用,才能補足不足的津液,瀉去多餘的陽熱,否則陽熱旺盛,難以挽救。

或謂補藥太多,恐胃難受,盍減分兩使胃安,徐奏功。不知非滂沱大雨,安能止遍野燎原。且火騰,胃中不啻望甘霖止渴,何慮難受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用藥量太大,恐怕胃會受不了,先減量讓胃舒服些,慢慢發揮功效。不知道這不是傾盆大雨,怎麼能撲滅熊熊野火?而且火勢正旺,胃中就像渴望甘霖止渴,怎麼會擔心受不了?

目紅腫,口舌盡爛,咽喉微痛,兩脅脹滿,人謂肝火旺,誰知腎火旺乎。目屬肝,兩脅亦肝位,何謂腎火?以咽喉口舌之痛爛知也。然口舌屬心,咽喉屬肺,與腎無干。不知腎火龍雷火也。龍雷由地昇天,腎火由下升上,入兩脅,兩脅脹,入咽喉,咽喉痛,口舌眼目隨至俱病。

白話文:

眼睛紅腫,嘴巴和舌頭潰爛,喉嚨微痛,兩側肋骨脹滿,有人說這是肝火旺,其實是腎火旺啊。眼睛屬於肝,兩側肋骨也是肝臟的位置,什麼是腎火?從喉嚨和嘴舌潰爛的疼痛可以知道。但是嘴舌屬於心,喉嚨屬於肺,跟腎臟沒有關係。要知道腎火就是像龍雷一樣的火。龍雷從地面上升到天空,腎火從下往上升,進入兩側肋骨,肋骨就脹滿,進入喉嚨,喉嚨就疼痛,嘴舌和眼睛緊接著也會生病。

今四處病,腎火大熾耳。蓋各經火只流連一處,斷不如此齊病,烏可獨治一經?然治腎火,各經火盡散。用,六味地黃湯,加味治。熟地、麥冬、白芍一兩,苓、瀉三錢,山藥、丹皮五錢,棗皮四錢。四劑俱病痊。六味補水,水足火自息。白芍舒肝平木,麥冬養肺益金,金生水,水不必去生肝,水尤易足,火尤易平。

白話文:

現在四處都生病了,腎臟的虛火特別猛烈。各個經絡的虛火只會在一個地方流連,絕不會像這樣一起發作,怎麼可以只治療一個經絡?但是治療腎虛火的話,各個經絡的虛火都會消散。

使用六味地黃湯,加味治療。生地黃、麥冬、白芍各一兩,茯苓、澤瀉各三錢,山藥、丹皮各五錢,大棗皮四錢。四劑藥後,所有疾病都痊癒了。

六味地黃湯滋陰補水,水足了虛火自然就會熄滅。白芍舒緩肝氣,平衡肝木,麥冬滋養肺金,金生水,水就不必再滋生肝木,水就更容易充足,虛火也就更容易平息。

蓋腎火雖龍雷,其實虛火,虛火得水即伏,何必泄火以激怒。此補水制火之妙也。或曰六味補水制火,然師每用原方、不遵分兩,何皆各愈?嗟乎!用藥必須看病,藥投其病,雖佐使,多用為君;病忌其藥,雖君主當減為佐,但不可輕自去留,違立方初意。

白話文:

腎臟的陽氣雖然旺盛,但其實是虛火,虛火遇到了水就會平息,何必再瀉火,反而激怒它呢?這就是補水來控制火的精妙之處。

有人說六味地黃丸可以補水制火,但是老師卻常常使用原來的方子,而不按照藥量配製,怎麼都可以治癒呢?唉!用藥必須根據病情。藥要對症,即使是輔助藥物,在對症的情況下也可用作主藥;如果病情忌諱某種藥,即使是主藥也應該減量為輔助藥。但是不可輕易自作主張,違背原方的初衷。

寒熱時止時發,日四五次,熱來躁莫當,寒來顫不已,人謂寒邪在陰陽間,誰知火熱在心腎內。心腎本相剋而相交者,倘相剋不交,必寒熱無定。蓋心喜寒,不喜熱,腎喜熱,不喜寒,今心熱為寒宜心喜,腎寒為熱宜腎喜。然熱為腎喜,心必惡,寒為心喜,腎必惡。腎噁心寒,恐寒犯腎,不敢交心;心惡腎熱,恐熱犯心,不敢交腎。

白話文:

冷熱交替出現,一天發作四五次,熱的時候煩躁不安,冷的時候顫抖不已。有人說寒邪在陰陽之間,但其實火熱在心腎之中。

心腎本是相剋相交的,如果相剋不相交,就會寒熱不穩。心臟喜歡寒冷,不喜歡熱,腎臟喜歡溫熱,不喜歡寒冷。現在心臟熱起來了,應該讓心臟感到愉悅(寒冷),腎臟寒起來了,應該讓腎臟感到愉悅(溫熱)。

但是,當有熱的時候,腎臟會不高興,心臟會討厭(熱);當有寒的時候,心臟會不高興,腎臟會討厭(寒)。腎臟討厭心臟的寒,擔心寒會侵犯腎臟,不敢接近心臟;心臟討厭腎臟的熱,擔心熱會侵犯心臟,也不敢接近腎臟。

然腎噁心寒,又噁心不交,腎自欲交心,心不受,則以熱凌心;心惡腎熱,又惡腎不交,心自欲交腎,腎又不受,則以寒犯腎。於是因寒熱盛衰分止發時候。心腎無時不交,日間寒熱止發無常,因交而發,因不交即止,何怪熱來躁莫當,寒來顫無已,實有妙義也。夫熱來時腎氣升騰也,心雖惡熱,心中正寒,宜不躁,茲何躁?蓋心寒則心氣大虛,惟恐腎氣攻入,懼而躁,非熱而躁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腎臟感到噁心、寒冷,又厭惡心火,但是腎臟本身又想要靠近心火,而心火不接受,腎臟就會用熱氣攻擊心火;如果心火感到厭惡腎臟的熱氣,又厭惡腎臟不靠近,心火本身又想要靠近腎臟,而腎臟又不接受,心火就會用寒氣攻擊腎臟。因此,心腎的寒熱盛衰變化會導致病情時發時止。

心腎之間的交互作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,日間的寒熱發作沒有規律,是由於心腎的交互作用而誘發,當心腎不交互作用時,症狀就會停止。為什麼有人發熱時異常煩躁,發冷時顫抖不止,這其中實際上隱藏著深奧的道理。

當發熱時,腎氣會上升,心臟雖然厭惡熱氣,但它本身卻很寒冷,按理說不應該煩躁,為什麼會煩躁呢?這是因為心臟寒冷,心氣很虛,擔心腎氣會攻入,所以產生恐懼而煩躁,而不是因為熱氣而煩躁。

寒來時心氣下降也,雖腎惡寒,腎中正熱,宜不顫,茲何顫?蓋熱氣大乏,惟恐心氣耗奪,吝而顫,非寒而顫也。然欲不躁,須使心不寒,欲不顫,須使腎不熱。用,解圍湯,:人參、棗皮、茯神、棗仁五錢,熟地、當歸、白芍一兩,柴胡、菖蒲一錢,遠志、半夏二錢,玄參三錢。四劑俱症失,六劑不發。

白話文:

當寒氣來襲時,心氣也會下降,雖然腎臟怕冷,但腎臟裡面實際上是感到熱的,理應不會發抖。那麼為什麼會發抖呢?這是因為熱氣嚴重不足,擔心心氣被消耗掉,所以才會吝惜而發抖,並非因寒冷而發抖。然而要避免煩躁,必須讓心臟不感到寒意;要避免發抖,則必須讓腎臟不感到熱氣。

藥方:解圍湯

  • 人參、棗皮、茯神、棗仁:各五錢
  • 熟地、當歸、白芍:各一兩
  • 柴胡、菖蒲:各一錢
  • 遠志、半夏:各二錢
  • 玄參:三錢

服用四劑藥後,症狀就會逐漸消失,服用六劑藥後,症狀就不會再出現。

此心肝腎均治也。心腎交,必肝為介紹,分寒熱,止躁顫,非肝調劑,斷不奏功,故加入柴、芍大舒肝鬱,從中委曲,寧尚乖離。用此藥之理,所宜知也。

白話文:

心、肝、腎三者都負責調理此方。心與腎相互溝通,肝臟扮演介紹角色。辨別寒熱,治療躁動和發抖,如果沒有肝臟的調節,肯定無法達到效果,因此加入柴胡和芍藥來緩解肝鬱。方子中曲折迂迴,寧可稍微偏離,也能取得效果。使用這味藥的道理,是大家需要知道的。

熱極,心頭一塊出汗如雨,他處全無,人謂心熱,誰知小腸熱極乎。小腸在脾胃下,何火能犯心出汗?蓋小腸與心為表裡,小腸熱,心亦熱矣。然汗出於心頭皮肉之外,仍心熱,非小腸熱。然心無液,取給於腎以養心,倘汗是心出,竟如雨,必亡陽,立化烏燼,胡心神守舍不狂?明是小腸熱水不下行而上出也。

白話文:

天氣太熱的時候,會有汗水大量從心窩流出,其他地方卻沒有流汗。人們都說是心熱,但其實是小腸太熱了。小腸位於脾胃下方,怎麼可能火氣跑到心臟,導致出汗呢?這是因為小腸和心臟是表裡關係,小腸一熱,心臟也會跟着熱。但是,如果汗水真的從心臟表面的肌肉組織流出,仍然是心熱的問題,而不是小腸熱的問題。心臟沒有液體,它要靠腎臟提供養分來滋養。如果汗水真的是從心臟流出的,而且像下雨一樣多,那麼人體肯定會陽氣耗盡,立刻就會死亡。如果心神沒有受到影響,怎麼可能還會心智清醒呢?很明顯,這是小腸熱水無法向下流動,反而向上流出的緣故。

然水無有不下,何不走陰器而反走心前皮膚?正表裡關切,心因小腸而焚,小腸即升水救心,心無竅入,遂走皮膚,由毛竅盡出。法仍治小腸,利水,分消火氣,水自歸源,汗不外出。用,返汗化水湯,:茯苓一兩,豬苓劉寄奴三錢。一劑汗止。二苓利水,加劉寄奴止汗又利水,性又速,同二苓從心直趨膀胱,由陰器下泄,水去,火亦隨去矣,正不必再劑以損臟腑。

白話文:

嘴巴和舌頭紅腫疼痛,以至於不能說話,胃非常飢餓口渴,人們都說是胃火上升。其實胃火發動,如果不發汗導致陽氣虛脫,就一定會煩躁狂妄,難道只會導致嘴巴和舌頭紅腫不能說話嗎?這其實是心包火造成的。舌頭是心臟的苗裔,也是心包的竅穴。心包代替心臟君主外出處理事務,必定藉助嘴巴和舌頭來宣達政令。只有心包沒有火氣,嘴巴和舌頭之間才會只有清氣上升,喉嚨和舌頭安適,說話聲音洪亮。一旦心包火氣發動,很容易作祟,就像權臣野心勃勃,樹立威信顯示權力,必定從宣傳的人開始。

口舌紅腫不能言,胃甚飢渴,人謂胃火上升。夫胃火動,非發汗亡陽,必躁妄發狂,寧止口舌紅腫不能言乎。然此心包火也。舌乃心苗,亦心包竅。心包代心君出治,必藉口舌以宣政令。惟心包無火,則口舌間無非清氣上升,喉舌安閒,言語響亮。迨心包火動,易於作祟,如權臣多欲,立威示權,必先從宣傳之人始。

今相火動,喉舌紅腫,勢也。既紅且腫,何能言語。又如相臣肆戮辱,則喉舌之臣鉗口結舌,緘默求容,然過於肅穆,不投貨財,不足饜所求,貪饕念起,飢渴所以甚也。法清心包火,不泄胃,恐胃土衰,心包轉來生胃,其火愈旺。用,清火安胃湯,:麥冬一兩,石斛丹參、生地三錢,炒棗仁五錢,竹葉百片。

白話文:

現在心火旺盛,導致喉嚨和舌頭紅腫,這是一種病勢。既然已經紅腫,怎麼還能說話呢?這就像大臣受到誣陷和侮辱時,喉嚨和舌頭就像被鉗住,結巴失語,閉口不言以求保全自身。

但是,如果過於嚴肅,不施加財物,就無法滿足其貪心,因而貪婪的念頭就會滋生,飢渴的感覺也會因此加劇。

治療方法是清心包之火,但不要瀉胃氣,以免胃氣衰弱,導致心包火氣轉旺,生出胃火。

藥方為清火安胃湯:麥冬一兩,石斛、丹參、生地三錢,炒棗仁五錢,竹葉百片。

三劑症痊,飢渴愈。此全泄心包火,又不泄心氣。心包火息,胃氣自安。又如大臣遇明主,格外包涵,悔艾洗心,共圖安奠,亂世奸雄,轉為治世能臣。

白話文:

經過三劑藥的調理,病情痊癒,飢渴的症狀也減輕了。這是完全瀉除了心包中的火氣,但沒有傷及心氣。心包中的火氣平息後,胃氣自然安穩。就好比大臣遇到一位明智的君主,君主給予了寬容和包容,大臣們便痛悔過錯,洗心革面,共同謀劃安定的局面。同樣,亂世中的奸雄,在盛世也能轉變為治國能臣。

滿身皮竅如刺鑽,又骨節內疼痛,外拍冷水少止,人謂火出皮膚,誰知火鬱臟腑乎。臟腑火必從皮毛出,既外出,又何刺痛?蓋火欲出不得出也。火性炎上,從皮膚旁出,本非宜,人既內虛火盛,陽氣又旺,火欲外泄,皮膚堅固,火本郁,又拂意,遂鼓勇外攻皮膚,思奪門以出,毛竅不遽開,火不得已,仍返臟腑作痛。冷水拍少止,火喜其水之潤膚,而反忘其水之剋火也,非因水外擊,即足散火能止痛也。

白話文:

渾身皮膚刺痛如針扎,骨節內部也疼痛,用冷水拍打後稍微止痛,人們都說這是火從皮膚出來,誰知道是內臟積聚了火氣呢。內臟的火氣必定從皮毛排出,既然已經出去了,怎麼還會刺痛呢?這是因為火氣想出來卻出不來。火氣性質是往上升,從皮毛旁出本來就不對,但人體內虛火旺,陽氣也很旺,火氣想向外發泄,但皮膚堅固,火氣本來就鬱結,又受到阻攔,於是鼓起勇氣向外攻打皮膚,想從毛孔裡衝出去。可是毛孔沒那麼快打開,火氣無奈,只好返回內臟作痛。冷水拍打後稍微止痛,是因為火氣喜歡水的滋潤,卻忘了水也能剋制火氣。並非是因為冷水從外部擊打,就能散去火氣止痛。

法不必統臟腑火盡泄,但泄胃火,餘火自息。用,攻火湯,:大黃、炒梔子、白芍三錢,石膏五錢,當歸一兩,厚朴、柴胡、甘草一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此泄脾胃火不損脾胃氣,又兼舒肝,火尤易消。此扼要爭奇,實有秘奧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不需要徹底清除臟腑之火,只要清除胃火,其餘的火氣自然會消退。使用攻火湯:

  • 大黃:三錢
  • 炒梔子:三錢
  • 白芍:三錢
  • 石膏:五錢
  • 當歸:一兩
  • 厚朴:一錢
  • 柴胡:一錢
  • 甘草:一錢

服用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三劑。這個方法只清除脾胃之火,不傷脾胃之氣,還能舒緩肝氣,火氣更容易消除。這個方法簡潔有效,確實有祕傳之妙。

心中如火燒,自覺焰一起,輒欲小便,急遺溺,大便隨出,人謂心火下行,誰知心與心包二火作祟乎。心包,代君司化者也。君火盛,相火寧,君火衰,相火動,似相火猖狂,仍系君火。然亦有君火盛相火亦動者,蓋君相二火不可齊動,齊動不兩立。相見君火旺,不敢上奪君權,讓君下行,君火既動,無可發泄,心與小腸為表裡,自移熱小腸,相火隨輔君火下行,既入小腸,更引入大腸矣,故二便同遺也。法安二火勢,焰自消。

白話文:

感覺心中灼熱如火,有火焰升騰的感覺,忍不住想小便,排尿急迫頻繁,隨後大便也失禁排出。人們認為這是心火下行,但誰能想到其實是心火和心包火同時作祟呢?心包火,是代替心臟掌管消化吸收功能的。當心火旺盛時,相火(心包火)就安分守己;當心火衰弱時,相火就會活躍起來,看似相火猖狂,但其實還是由心火主導。然而,也有一種情況是心火旺盛,相火也會跟著活躍,因為心火和相火不能同時發作,如果同時發作,就會互相抑制。當相火遇到心火旺盛時,就不敢侵犯心火的權威,只能讓心火向下運行。心火一旦開始運行,找不到發洩出口,而心與小腸是表裡關係,心火自然會轉移熱度到小腸,相火也隨之輔助心火向下運行。進入小腸後,又進一步引入大腸,所以小便和大便都會失禁排出。治療方法是平息心火和相火,就能消除火熱。

用,四物湯,加味治之。熟地、當歸、玄參一兩,川芎、黃連、車前子二錢,白芍五錢,黃柏一錢。四劑全愈。四物補血,火動由於血燥,補血,臟腑無干涸,涼血,火焰不浮游。況黃連清君火,黃柏清相火,車前利水,引二火直走膀胱盡泄,何亂經之慮。

白話文:

使用四物湯加減方來治療。

材料: 熟地、當歸、玄參各一兩,川芎、黃連、車前子各二錢,白芍五錢,黃柏一錢。

四劑後完全痊癒。四物湯補血,發熱是由於血燥所致,補血後,五臟六腑不再乾燥,涼血後,虛火不再浮遊。

況且黃連清君火(心火),黃柏清相火(腎火),車前子利水,將兩股虛火導引至膀胱排出,沒有擾亂經期的疑慮。

大怒後百節俱疼痛,胸腹脹,目緊閉,四肢逆冷,指甲青黑,人謂陰症傷寒,誰知是火熱乎。陰症似陽,陽症似陰,最宜辨,此陽症似陰。指甲青,陰症之外象也,逆冷非寒極乎。不知內熱極反現外寒,乃似寒非寒也。大怒必傷肝,肝氣急,肝葉極張,怒則更急,葉更張,血沸火起,不可止抑。

白話文:

大發脾氣後,全身痠痛,胸腹脹氣,眼睛緊閉,四肢冰冷,指甲青黑。一般人以為這是受了寒,其實卻是內熱。冷病的症狀像熱病,熱病的症狀像冷病,最重要的是分辨清楚。這就是一種熱病表現出冷病症狀的情況。指甲青黑是冷病的外表徵兆,而四肢冰冷卻不是因為極度寒冷。這是因為內熱到了極致,反而表現出外表的寒冷,所以看起來像冷病,實際上卻不是。大發脾氣一定會傷肝,肝氣急促,肝葉異常膨脹。發怒時更加急促,肝葉更加膨脹,導致血液沸騰,火氣上升,無法抑制。

肝主筋,火起,筋乃攣束作痛。火外焚,痰內結,痰火相搏,濕氣莫散,乃走其濕於手足。指甲,筋之餘也,故青黑。手足逆冷,胸腹正大熱也。宜平肝氣,散內熱,寒象自散。用,平肝舒筋湯,: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秦艽烏藥一錢,芍一兩,牛膝、生地、丹皮、炒梔子三錢,當歸五錢,防風三分,神麯五分。四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肝臟主掌筋腱。肝火旺盛時,筋腱就會抽搐疼痛。體內外熱蒸發,內部痰液凝結。痰液和火熱互相激盪,濕氣無法散發,於是流竄到手足。指甲是筋腱的末梢,所以會呈現青黑色。手腳冰冷,但胸腹卻發熱。應平息肝氣,散熱降火,寒象自然就會消散。處方:平肝舒筋湯,組成如下: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秦艽、烏藥各一錢,芍藥一兩,牛膝、生地、丹皮、炒梔子各三錢,當歸五錢,防風三分,神麯五分。連服四劑即可痊癒。

此入肝解怒,怒解火自平,火平筋舒,理也。此症誤辨陰陽,必致殺人。宜先以水探之,飲水不吐者,陽症,飲水即吐者,陰症。倘不吐,即投此方效。

白話文:

此方藥效在於進入肝臟消除憤怒,憤怒消解後,火氣自然平息,火氣平息後,筋脈舒緩。這是治療疾病的道理。如果誤判了病症的陰陽屬性,必會導致患者死亡。應先用喝水的方式探測,如果喝水後不吐,是陽證;如果喝水後立刻吐,是陰證。如果患者不吐,使用此方即可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