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春溫

春傷風,頭痛鼻塞,身熱,人謂太陽傷寒,誰知傷風欲入太陽乎。春傷風,在皮毛入肺,鼻肺竅,故不利。風入肺不散,則金氣不揚,失其清肅之令,必移邪入太陽,膀胱恐邪入,堅閉其口,水道失行,於是水不下通,火上炎,頭自痛,絕異傳經太陽傷寒。法宜散肺風,杜入膀胱路,身熱自退。

白話文:

春天受風寒,頭疼鼻塞,身體發熱,人們稱之為太陽傷寒,但是誰又知道這是風寒想要入侵太陽經呢?春天受風寒,寒邪從皮毛進入肺部,鼻子和肺部的孔竅相通,所以風寒不利於肺部。風寒進入肺部而沒有散去,就會導致肺臟的金氣無法升舉,失去了清肅的功效,必然會把邪氣轉移到太陽經。膀胱害怕邪氣進入,於是緊閉其孔道,導致水液的運行不通暢,於是水液不能向下通行,火氣反而向上升騰,所以頭部就會疼痛,這與傳經太陽傷寒完全不同。因此,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肺部的風寒,阻斷邪氣進入膀胱的通路,這樣身體發熱的症狀就會自然退去。

用,舒肺湯,:桔梗、茯苓三錢,甘草、花粉一錢,蘇葉五分,桂枝三分。二劑全愈。此專入肺散風邪。有風必生痰,有痰必有火,妙用花粉消痰又解火,桂枝、茯苓開膀胱口,引邪直走膀胱下泄,因肺欲移邪,隨機順用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舒肺湯:桔梗、茯苓各三錢,甘草、花粉各一錢,蘇葉五分,桂枝三分。兩劑後完全康復。此方專門作用於肺,散風寒。有風寒必定生痰,有痰必定有熱,妙用花粉化痰清熱,桂枝、茯苓打開膀胱口,引邪氣直達膀胱排出,因為肺欲將邪氣排出,隨機應變使用。

春傷風,身熱,咳嗽吐痰,惡熱口渴,人謂傷寒傳經入陽明,誰知傷風,陽明火刑肺乎。陽明胃土本生肺,何反刑肺?肺嬌臟,性雖不畏風,體未嘗不畏風。風入肺,必變為寒。胃,肺母,見肺子寒,以熱濟,然胃本無熱,胃熱,心火生也。心,胃母,心知胃生肺,乃出其火相助,然助胃土必至克肺金,借兵討賊,反致養兵殘民,胃熱肺亦熱,故咳嗽口渴。宜瀉心安胃,自肺得養,風邪自散。

白話文:

春天受風寒,會有發熱、咳嗽吐痰、怕熱口渴等症狀。一般人以為這是風寒傳入陽明經,卻不知這是風寒侵襲肺臟,陽明胃火灼傷肺部。陽明胃土原本是肺的母親,為什麼反過來傷害肺呢?肺是嬌嫩的臟器,雖然不怕風,但也受不了風。風侵入肺,就會變成寒。胃是肺的母親,見肺寒,就用熱來幫助它,但胃本身沒有熱,胃熱是因為心火旺盛。心是胃的母親,心知道胃滋養肺,於是派出心火來幫忙。但助長胃土必然剋制肺金,就像借兵討伐賊寇,反而養肥了賊兵,傷害了百姓。因此,胃熱肺也熱,出現咳嗽、口渴等症狀。治療應瀉心火,安撫胃土,讓肺得到滋養,風邪就會自然散去。

用,平邪湯,:黃連三分,甘草、蘇梗、紫菀、葛根一錢,石膏、貝母、茯神三錢,麥冬五錢。三劑愈,不必四劑。此泄心十三,泄胃火十六。蓋心火克肺輕,胃火刑肺重。輕泄心火,則心不助胃以刑金;重泄胃火,則胃不刑金以傷肺,肺氣回,肺邪自去。

白話文:

使用平邪湯:

  • 黃連:三分
  • 甘草、蘇梗、紫菀、葛根:各一錢
  • 石膏、貝母、茯神:各三錢
  • 麥冬:五錢

服用三劑藥即可痊癒,無需超過四劑。此方治療心火上升十三條症狀,胃火旺盛十六條症狀。因為心火剋制肺氣較輕微,而胃火剋制肺氣較嚴重。輕微洩去心火,心氣就不會幫助胃氣剋制金氣;嚴重洩去胃火,胃氣就不會剋制金氣而損傷肺氣,肺氣恢復,肺部的邪氣自然消散。

春傷風,發寒熱,口苦,脅脹滿,或吞酸吐酸,人謂少陽傷寒,誰知少陽春溫乎。少陽膽木,喜風何又傷風?蓋同氣易入也。但傷寒亦傷風,何冬謂傷寒,春即謂春溫?不知冬之風寒,春之風溫,寒傷深,溫傷淺。傷深者,邪至少陽,有入里之懼;傷淺者,邪入少陽,有出表之喜。

白話文:

春季得了風寒,會出現發燒、口乾口苦、兩脅脹滿,可能會嘔吐酸水。人們認為這是少陽經傷寒造成的,但實際上是少陽經春溫。少陽經屬木,喜愛風,那麼為什麼還會因為風寒而受傷?這是因為同類性質的容易相通。但是傷寒也是風寒所致,為什麼冬天稱為傷寒,春天卻叫春溫?這是因為冬天的風寒寒性重,春天的風寒溫性輕。寒性重容易傷及深層,溫性輕只會傷及表層。傷及深層的,病邪會進入少陽經,有向內發展的危險;傷及表層的,病邪停留在少陽經,很快就會排出體外。

故同入少陽,傷風傷寒實異。然治少陽傷風,又不大異。舒半表裡邪,風自散。但傷寒邪入少陽,有入里症,宜大柴胡、承氣下之;若傷風入少陽,以小柴胡和之有餘。用,加減小柴胡湯,:柴胡錢半,茯苓三錢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一錢,陳皮五分。二劑全愈。妙在多用茯苓,使邪從膀胱出,更勝原方。

白話文:

因此,熱邪進入少陽經,外感風寒實質不同。然而,治療少陽傷風,兩者差別不大。疏通表裡熱邪,風寒自然就會散發。但是,傷寒熱邪進入少陽經,出現內裡症狀,宜用大柴胡湯、承氣湯下泄;若外感風入少陽經,加用小柴胡湯即可。使用時,加減小柴胡湯:柴胡六克,茯苓九克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各三克,陳皮一點五克。服兩劑即可痊癒。妙用在多用茯苓,使熱邪從膀胱排出,效果更勝原方。

少陽居半表裡,宜和解,使邪從表而入者,仍從表而出,又恐表不能上散,用茯苓引入膀胱從下出,佐柴胡以散邪。

白話文:

少陽之證兼有表裡症狀,應以和解法治療,使從表而入的病邪仍從表而出。但又擔心表證不能上散,使用茯苓引邪入膀胱,從下排出,再加上柴胡以散邪氣。

春傷風,身熱,嘔吐不止,人謂太陰傷寒,誰知太陰傷風乎。太陰脾土,風傷太陰,則土中有風,風在地中,則土必震動而水濫,故嘔吐,非陰寒入脾土令人嘔吐者可比。此太陰傷風,宜散風安土。用,奠土湯,:白朮五錢,茯苓三錢,人參、柴胡、葛根、半夏一錢,甘草一分,神麯五分。三劑全愈。方祛邪於補脾內,脾健風自息。

白話文:

春季受風寒,身體發熱,嘔吐不止,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太陰受寒,但實際上是太陰受風邪。太陰指的是脾土,風邪侵襲太陰,就會導致脾土內有風,風在地中,必然會引起震動,導致水液泛濫,所以會出現嘔吐,這與陰寒侵襲脾土導致的嘔吐不同。

這是太陰受風邪,應該祛風補脾。可以使用奠土湯治療:白朮五錢,茯苓三錢,人參、柴胡、葛根、半夏各一錢,甘草一分,神麯五分。服三劑後,病情可痊癒。這個方劑既祛除了邪氣,又補益了脾氣,脾氣強健之後,風邪自然會平息。

春傷風,汗出,胃乾燥,渴欲飲水,人謂太陽傷寒,誰知春溫火邪入膀胱乎。膀胱,肺子,肺受風邪,久則變熱,肺乃求救於膀胱,邪即乘其求救而下行,膀胱思欲救母,乃不肯下泄,上與風火相鬥,邪見膀胱正氣盛,乃不入膀胱而入胃,於是胃熱,與邪爭,故出汗。汗出,胃液自干,故口渴思水以救內焚。

白話文:

春天受風寒,會出汗,胃部發乾,口渴想喝水,人們以為是太陽經受寒所致,誰知道其實是春天溫熱的邪氣侵入膀胱呢?膀胱和肺相通,肺部受到風寒邪氣,時間久了會化熱,肺臟就向膀胱求救,邪氣就趁機隨著這種求救而下行。膀胱想救肺臟這個母親,所以不願意排泄,在上部與風火邪氣交戰。邪氣看到膀胱正氣強盛,就沒有進入膀胱,而是進入胃部,於是引起胃熱,和邪氣爭鬥,所以出汗。出汗後,胃液會變乾,所以口渴想喝水來緩解體內的燥熱。

法不必散風邪、泄火焰,速利膀胱,使邪從小便出,胃液自生。用,五苓散,:白朮一錢,茯苓、澤泄、豬苓三錢,肉桂一分。二劑愈。五苓利水藥也,何能止渴生津,祛風散火?蓋五苓專利膀胱水,膀胱,太陽經也,傷風已經出汗,宜邪盡除,乃口渴思水,明是邪熱不從皮毛外出,欲趨膀胱,五苓利膀胱水,火亦流矣。火從水去,胃火已消,胃自生津,自上潤於肺,肺得胃液,皮毛自閉,邪又從何而入。

白話文:

不必使用驅散風寒、宣洩陽火的藥物,只需快速利尿,讓邪氣從小便排出,胃液便可自行產生。可以使用五苓散:白朮一錢,茯苓、澤瀉、豬苓各三錢,肉桂一分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五苓散是利水藥,怎麼能止渴生津,祛風散火?這是因為五苓散專門利膀胱的水,膀胱屬於太陽經。傷風已經出汗,邪氣應該已經去除,所以口渴想喝水,說明邪熱沒有從皮毛排出,而是想要進入膀胱。五苓散利膀胱的水,火氣也會隨水排出。火氣隨著水而去,胃火也就消除了。胃液自行產生,滋潤肺部,肺部得到胃液的滋潤,皮毛自然會閉合,邪氣無從侵入。

傷風,頭痛發熱,盜汗微出,見風則畏,人謂太陽傷寒,誰知乃春溫傷風,非傷寒。頭痛屬太陽,然風能入腦,亦作頭痛,未可謂身熱頭痛便是太陽症。風從皮毛入,肺主皮毛,肺通鼻,鼻通腦,風入肺,自能引風入腦作頭痛。倘肺氣甚旺,則腠理自密,皮毛不疏,風何從入?惟肺氣虛,故風易襲,邪正相鬥,故發熱。肺氣虛,安能敵邪,所以盜汗微出。

白話文:

感冒,頭痛發燒,輕微出汗,接觸風寒就畏縮,人們以為是太陽經傷寒,其實是春天的溫病感冒,不是傷寒。頭痛與太陽經有關,但風也能進入大腦,也會引起頭痛,不能只因為發燒頭痛就說是太陽經的症狀。

風從皮毛侵入,肺主皮毛,肺與鼻子相通,鼻子與大腦相通,風進入肺部,自然就能引風進入大腦引起頭痛。如果肺氣很旺盛,那麼腠理就會緻密,皮毛不會疏鬆,風從哪裡進入?只有肺氣虛弱,風寒才容易侵襲,正氣和邪氣交戰,所以發燒。肺氣虛弱,怎麼能抵禦邪氣,所以會輕微出汗。

此明是傷風,勿作傷寒輕治。況傷寒惡寒,傷風惡風,今畏風不畏寒,烏可不急散其風?然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補肺氣,表風邪自愈。用,益金散風湯,:人參五分,甘草、紫蘇、荊子、花粉一錢,北味三粒,麥冬、桔梗三錢。三劑全愈。方散重於補,何名益金?不知肺為邪傷,其氣甚衰,若大補重藥必難受,不若於散表中略補益,則邪既出,正又內養,斯為善矣。

白話文:

這明顯是傷風,不要當成傷寒輕視治療。況且,傷寒怕冷,傷風怕風,現在怕風不怕冷,怎麼能不趕快驅散風邪呢?但是邪氣聚集的地方,氣必定虛弱。補益肺氣,外在風邪自然就會好。使用益金散風湯:人參五分,甘草、紫蘇、荊子、花粉各一錢,北味三粒,麥冬、桔梗各三錢。三劑即可痊癒。方劑中的散表重於補益,為什麼取名為益金?這是因為肺被邪氣所傷,其氣非常衰弱,如果用大補的重藥,病人難以承受,不如在驅散表邪的同時稍加補益,這樣既能驅邪,又能內養正氣,纔是最好的方法。

傷風,頭痛發熱,身疼,骨節俱酸,惡風無汗,人謂傷寒,傷寒則不惡風,此內傷脾腎。風邪乘虛入肺,經絡不相流通,故身熱。但內傷脾腎,與肺無涉,何肺即有外邪?不知脾,肺母,腎,肺子,母虛子亦虛,子虛母亦虛,理也。腎脾氣虛,肺安得不虛。肺虛不能外衛,故風邪易入。

白話文:

古文:

傷風,頭痛發熱,身疼,骨節俱酸,惡風無汗,人謂傷寒,傷寒則不惡風,此內傷脾腎。風邪乘虛入肺,經絡不相流通,故身熱。但內傷脾腎,與肺無涉,何肺即有外邪?不知脾,肺母,腎,肺子,母虛子亦虛,子虛母亦虛,理也。腎脾氣虛,肺安得不虛。肺虛不能外衛,故風邪易入。


感冒了,會有頭痛發燒、全身疼痛、關節痠痛、怕冷不出汗的症狀。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傷寒,但真正的傷寒是不會怕冷的。這是因為內部傷到了脾腎。外來的風邪會趁機入侵肺部,導致經絡不通暢,所以會發燒。但是,內部的脾腎受傷,與肺部沒有直接關係,怎麼會說肺部有外邪呢?不知道脾是肺的母親,腎是肺的兒子。母親虛弱,兒子也會虛弱;兒子虛弱,母親也會虛弱。這是很自然的道理。腎和脾氣虛,肺部怎麼能不虛弱?肺虛就無法抵禦外邪,所以風邪才會容易入侵。

邪入肺益虛,何能下潤腎宮、旁灌百骸。自骨節痠痛,腰安得不重?但肺氣既虛,腠理不閉,邪易入,汗亦宜易出,何無汗?不知邪欺肺氣虛,又窺脾腎不足,邪久內踞,反恐肺竅大疏,代守毛孔,不使外風另入,故畏風。外邪且不能入,何汗之能出。法宜散肺邪,仍補脾腎。

白話文:

邪氣入侵肺部,讓肺氣虛弱,怎麼能向下潤澤腎臟,並灌溉全身百骸。既然骨節痠痛,腰部怎麼會不嚴重呢?只因為肺氣虛弱,皮膚毛孔不密合,邪氣容易入侵,應該也會容易出汗,為什麼不出汗呢?這是因為邪氣欺負肺氣虛弱,又發現脾腎不足,邪氣長時間停留體內,反而擔心肺部竅孔太疏,代守毛孔,不讓外風再入侵,所以會畏懼風寒。外來的邪氣都無法入侵,更何況是汗液要排出。治療方法應該是驅散肺部的邪氣,同時補益脾腎。

脾旺肺金有生,腎足肺金不燥,自上達腦,頭痛除,下達膀胱,腰重去,中和中焦,支節痠疼盡愈。用,黃紫丹,:白朮、當歸、麥冬五錢,茯苓三錢,羌活、紫蘇、甘草、黃芩、人參、貝母一錢,細辛五分。此補多於散,何純補脾不補腎?人生後天以脾胃為主,脾健胃氣自開,胃開腎水自潤,況參、術原入腎,白朮尤利腰臍,腰臍利,一身氣無不利。

況肺,脾胃子,母健子有不健乎?又黃、羌、蘇、貝祛風散火、消痰泄水,自汗出熱解,邪從外越。

白話文:

脾臟強健,肺部的金氣就能得到滋養,腎臟充足,肺部的金氣就不會乾燥。金氣從上通達腦部,能消除頭痛,從下通達膀胱,能消除腰部沉重。脾胃協調平衡,四肢痠痛都能痊癒。

使用「黃紫丹」方劑:白朮、當歸、麥冬各五錢,茯苓三錢,羌活、紫蘇、甘草、黃芩、人參、貝母各一錢,細辛五分。

這個方劑主要是補益,而不是疏散。為什麼只補脾而不補腎?因為人出生後,以脾胃為主。脾臟健壯,胃氣自然暢通,胃氣暢通,腎水就能得到滋潤。此外,人參和白朮原本就歸入腎經,白朮尤其有利於腰臍。腰臍暢通,全身的氣血都能得到疏通。

春傷風,身熱十餘日,熱結在裡,往來寒熱,人謂邪在太陽將入里。不知春傷風與冬傷寒不同。冬月寒入太陽,久則變寒;春之風入太陽,久則變熱。寒則遷動不常,必至傳經入臟;熱則靜守不移,惟固結在腑。然入臟在腑雖異,寒熱則無不同。寒在臟,則陰與陽戰發熱;熱在腑,則陽與陰戰發寒。

白話文:

春天受了風寒,身體發熱十幾天,熱氣積聚在體內,時冷時熱。人們常說這是邪氣在太陽經快要進入體內了。然而不知道春天傷風和冬天傷寒是不一樣的。冬天的寒冷進入太陽經,時間久了就會轉化為寒氣;春天的風進入太陽經,時間久了就會轉化為熱氣。寒氣會不斷移動,最終會進入經絡和臟器;熱氣會安靜地停留,只會固結在腑中。雖然侵入臟腑不同,但寒熱的表現卻是一樣的。寒在臟器,陰陽交戰就會發熱;熱在腑中,陽陰交戰就會發寒。

隨臟腑衰旺,分寒熱往來。此症最難辨,亦辨之時令而已。冬月熱結在裡者宜攻,春月熱結在裡者宜散。散熱寒自除,寒除熱亦止。用,散結至神湯,:厚朴、甘草、柴胡一錢,白芍五分、當歸、炒梔子三錢,枳殼五分,桂枝三分。一劑全愈。方多平肝藥,何絕不去舒肺邪?蓋肺氣為邪所襲,則肝木必欺肺金之病而自旺,旺則木中生火,以助邪熱刑肺,倘不泄肝而徒去瀉肺邪,則肺愈虛,熱又何能遽解。惟瀉肝火,則內結既衰,益桂枝數分,但去散太陽風,不助厥陰火,此熱結所以頓解。

白話文:

隨著臟腑功能的變化,病症表現為寒熱交替。這種病症是最難診斷的,也只根據季節來判斷。冬季熱邪積聚在體內,宜用攻散之法;春季熱邪積聚在體內,宜用散寒之法。散去熱邪後,寒邪自然消失;寒邪消失後,熱邪也會停止。治療建議使用散結至神湯:

材料:

  • 厚朴 1 錢
  • 甘草 1 錢
  • 柴胡 1 錢
  • 白芍 5 分
  • 當歸 3 錢
  • 炒梔子 3 錢
  • 枳殼 5 分
  • 桂枝 3 分

一劑即可痊癒。此方含有較多平肝藥物,為何不用瀉肺邪之法呢?這是因為肺氣受到邪氣侵襲,肝木就會乘虛欺負肺金,使自身旺盛。肝氣旺盛後,就會產生火邪,助長邪熱刑剋肺臟。如果只瀉肺邪,不瀉肝火,那麼肺臟會更加虛弱,熱邪也很難緩解。只有瀉肝火,才能使內結衰退。再加入少量桂枝,可以散去太陽風邪,而不助長厥陰火邪。這樣熱邪積聚才會迅速消散。

傷風八九日,風濕相摶,身體煩疼,不能轉側,不嘔不渴,人謂傷寒風濕在太陽經,誰知傷風亦能使風濕相摶乎。夫濕從下受,膀胱先受之,風從上受,肺先受之。膀胱受濕,無風則不能起浪;肺受風,無濕則不能生風。傷風而致風濕相摶,因下原感濕,上又犯風,兩相合而兩相成,遂四體煩疼。

白話文:

傷風一星期左右,風寒濕氣結合在一起,全身痠痛,難以翻身,既不嘔吐也不口渴,人們都說這是傷寒風濕在太陽經作祟,但誰又能想到,傷風也能讓風濕結合在一起呢。濕邪從下而來,膀胱先受到影響;風邪從上而來,肺先受到影響。膀胱受到濕邪,沒有風邪就激不起水浪;肺受到風邪,沒有濕邪就吹不出風來。傷風後導致風濕相結合,是因為下半身先感受了濕邪,上半身又受到風邪,兩者結合相成,於是全身痠痛。

煩疼,風也,恐非水濕。蓋濕主重著,煩痛,身不能轉側,非重著乎?以此分別風濕同病實確。且風症必渴,濕症必嘔,今風濕兩病,風作渴,水濟之;濕欲嘔,風止之,故不嘔吐。宜雙解風濕。用,雙解風濕湯,:茯苓、苡仁一兩,柴胡二錢,防風、甘草一錢。防風、柴胡祛風,苓、苡利濕,甘草和解,自風濕解,諸病盡痊。

白話文:

煩疼,是由於風邪引起的,恐怕不是水濕。因為水濕主重著,煩痛,身體不能翻身,這不是重著嗎?由此可以清楚地區分風濕同病。而且風症一定會口渴,濕症一定會嘔吐,現在風濕兩病,風導致口渴,水流進去解渴;水導致嘔吐,風止住後就不再嘔吐。所以要同時解除風和濕的症狀。

用藥:雙解風濕湯,由以下藥材組成:茯苓、苡仁各一兩,柴胡二錢,防風、甘草各一錢。防風、柴胡祛風,茯苓、苡仁利濕,甘草調和,因此祛除風濕,各種疾病自然會痊癒。

春月傷風八九日,寒熱如瘧,熱多寒少,不嘔吐,人謂傷寒如瘧症,誰知春月傷風亦有此症。風邪入表裡,多作寒熱,不獨傷寒然也。傷風輕於傷寒,至八九日邪宜散,何尚如瘧?瘧多成於風,傷風正犯風邪,安在無如瘧症?但無痰無食俱不成瘧,是則傷風如瘧,亦胸膈胃脘中有痰食不化,八九日正欲去,痰與食留之耳。

白話文:

春季感冒八九天,會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症狀,但熱症多於寒症,沒有嘔吐,人們會誤以為是傷寒併發瘧疾,其實春季感冒也會出現這種症狀。風邪進入表裡,就會造成寒熱交替,並非只有傷寒才會如此。感冒比傷寒輕微,八九天後風邪應該消散,為什麼還會像瘧疾一樣?瘧疾多是由風引起的,感冒正屬風邪,怎麼可能會不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呢?不過,如果沒有痰和積食,就不會形成瘧疾,因此,感冒類似瘧疾是因為胸膈胃部有痰食未消,八九天後恰好是它們要排出體外的時候,但痰和食卻阻礙了它們的排出。

熱多寒少,非內傷重外感輕之明驗乎?既痰食在中,宜多嘔吐,何如瘧反不嘔吐?不知內既多熱,自能燥濕,痰得火制,自不外吐矣。然內熱極,外反現假寒,故寒熱如瘧。但不可作真瘧治。用,破假湯,:人參、別甲三錢,白朮、白芍五錢,陳皮、石膏、半夏一錢,神麯、甘草五分,柴胡二錢,山查十粒。四劑全痊。

此補正寓祛邪,正無虧,邪自退舍。

白話文:

內熱過多,外感寒邪較少,難道不是內傷嚴重而外感輕微的明顯證明嗎?既然痰食堆積在體內,應當多嘔吐,為什麼反而不嘔吐?要知道,內熱過多,自然能烘乾濕氣,痰液受熱氣制約,自然不會向外嘔吐。然而,體內熱氣極盛時,體表反倒會出現虛寒假象,因此寒熱症狀類似瘧疾。但不可當成真正的瘧疾治療。用藥:破假湯,組方:人參、別甲各三錢,白朮、白芍各五錢,陳皮、石膏、半夏各一錢,神曲、甘草各五分,柴胡二錢,山楂十粒。四劑藥即可痊癒。

春傷風,汗多,微發熱惡寒,人謂傳經邪入陽明,誰知傷風春濕亦有邪入胃中乎。邪到陽明,必多汗而渴,今汗多不渴,是火邪猶未盛,邪未盛,故微發熱。然傷寒邪入,胃火熾,傷風邪入,胃火微旺,何也?蓋傷寒,寒也;傷風,風也。寒邪入胃,胃惡寒變為熱;風邪入胃,胃喜風變為溫。

白話文:

春天感冒,會流很多汗,微微發熱怕冷。一般人都說這是風邪侵入陽明經,但誰知道春天的濕邪也有可能進入胃中呢?風邪進入陽明經,必定會多汗口渴,現在流汗多但不口渴,說明風邪的熱性還不強,熱性不強,所以只有微微發熱。不過,傷寒邪進入胃中,胃火會旺盛;傷風邪進入胃中,胃火則會稍微旺盛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傷寒是寒邪;傷風是風邪。寒邪進入胃中,胃惡寒而化為熱;風邪進入胃中,胃喜風而化為溫。

蓋熱本胃熱,不過風以煽之也。風煽其火,則火必外泄,不留胃中,所以熱而多汗,口反不渴,不同傷寒傳經入胃之邪。然何以辨?以傷寒惡寒,傷風惡風,切不可誤認傷風為傷寒耳。蓋惡風即傷風耳,法宜散風,火自解。用,薰解湯,:石膏三錢,乾葛二錢,甘草、荊芥一錢;茯苓、麥冬五錢。

白話文:

一般發熱是由於胃中發熱,而發熱是因為風吹動胃火導致的。風煽動了胃火,那麼胃火就會向外發散,不會滯留在胃中,所以發熱但出很多汗,口反而不覺得渴,這與傷寒病傳經入胃的邪氣有所不同。那麼如何區分呢?因為傷寒會怕冷,傷風會怕風,一定要注意不要誤認為傷風是傷寒。因為怕風就是傷風,治療方法應該是驅散風氣,胃火自然就會消散。可以使用薰解湯:石膏三錢,乾葛二錢,甘草、荊芥一錢;茯苓、麥冬五錢。

二劑愈。乾葛、荊芥本發汗,何用反止汗?不知傷風多汗,風煽也,荊、葛散風,風息火亦息,況石膏泄胃火,火盡汗又何出。又麥冬滋肺,茯苓利水,甘草和中,又安得出汗。

白話文:

只要吃兩帖藥就能痊癒。乾葛和荊芥這些藥物原本就有發汗的作用,為何反而要止汗呢?其實傷風出汗很多是因為風邪煽動導致的,荊芥和乾葛可以散風,風氣消了,體內的火氣也會跟著消退,加上石膏可以清瀉胃中的火氣,火氣消盡了,出汗自然就會停止。此外,麥冬滋養肺部,茯苓利尿,甘草調和中氣,這樣怎麼還會出汗呢?

春傷風,口苦喉干,腹滿微喘,發熱惡寒,人謂傷寒邪入陽明,誰知傷風邪入陽明乎。傷風本輕於傷寒,何傷風竟同傷寒?不知邪入陽明,重病不同,此乃病輕,未嘗不同。口苦,不過胃不和;咽乾,胃少液;腹滿,不過胃有食;微喘,胃少逆;發熱惡寒,不過胃之陰陽微爭耳。法宜和胃,不必泄火,解熱不傷氣。

白話文:

春季受了風寒,口苦、喉嚨乾燥、肚子脹、氣喘,發熱怕冷。一般人都說是寒邪進入陽明經,但其實是風邪進入陽明經引起的。風寒證本來比寒證輕,為什麼它的症狀和寒證一樣呢?其實並非如此,是因為風邪雖然進入陽明經,但病還不重,症狀才會相同。口苦是胃氣不調;喉嚨乾燥是胃中津液不足;肚子脹是胃中有食物積滯;氣喘是胃氣上逆;發熱怕冷是胃中的陰陽之氣稍微爭鬥所致。治療方法宜調和胃氣,不必泄火,只要清熱而不傷元氣即可。

用,和解養胃湯,:玄參一兩,甘菊、麥冬、花粉三錢,甘草、蘇子一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方解陽明火,不傷胃氣,故和胃辟邪。

白話文:

使用和解養胃湯:

材料:

  • 玄參 一兩(約 30 公克)
  • 甘菊、麥冬、花粉 各三錢(約 9 公克)
  • 甘草、蘇子 各一錢(約 3 公克)

服法:

服用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三劑。

功效:

此方可以解陽明之火,不傷胃氣,因此可以調和胃氣,驅邪避瘟。

春傷風,口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,人謂陽明火逼熱犯肺,必衄血。不知此冬傷寒,邪入陽明病,春傷風無之。然傷風何終無衄血?蓋風性動而變,不比寒性靜而凝,故傷寒在胃,熱逼於口舌咽喉者,陰陽拂亂,衄血成;傷風逼熱於上,雖漱水不欲嚥下,然以風吹熱即散,安致衄。法泄陽明火,口燥自除。

白話文:

春天患風寒,口乾舌燥,只想漱口卻不想吞嚥,一般人認為這是陽明胃火灼熱侵犯肺部,必定會流鼻血。但這其實是冬天受寒,邪氣侵入陽明胃所致,而春天患風寒並無此症。然而,患風寒為何終究不會流鼻血?這是因為風的性質是活動多變的,不像寒的性質是靜止凝滯的。因此,寒邪在胃中,熱氣直逼口腔舌頭和咽喉,陰陽失調,才會導致流鼻血;而風寒則熱氣直逼上半身,雖然漱口後不想吞嚥,但風一吹熱氣就會散去,自然不會流鼻血。治療方法是疏解陽明胃火,口乾舌燥自然就會消除。

用,石膏散,:石膏三錢,葛根、甘草一錢,玄參、銀花、麥冬五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此泄胃火,不散胃中寒。然玄參、麥冬、金銀花上補水,下又濟水,得甘草,實和陰陽於頃刻。

白話文:

使用石膏散:

材料:

  • 石膏:3錢
  • 葛根、甘草:各1錢
  • 玄參、銀花、麥冬:各5錢

兩劑即可痊癒,不必三劑。

此方能消散胃裡熱火,但不排除胃中寒氣。然而,玄參、麥冬和金銀花能滋陰生水,再配上甘草,在短時間內即可調和陰陽。

春傷風,脈浮,發熱口渴,鼻燥能食,人謂陽明火熱,必衄血。不知傷寒不衄,邪不能出,傷風正不必衄,何也?蓋傷寒入胃,邪熱大熾,非水穀不能止炎上之火,既能食,脈仍浮,是火仍不下行,必上行,故必衄。若傷風,脈原浮,非火必欲上行,故雖口渴鼻燥,能食則火可止遏,火下行,不上行,豈致衄。法但宜瀉胃火。

白話文:

春天得了風寒,脈搏浮動,發熱口渴,鼻子乾燥,還能進食。有些人認為這是陽明經的火熱所致,一定會流鼻血。但是,不知道的是,傷風不會流鼻血,因為邪氣不能排出。而傷風本就不會流鼻血,為什麼呢?

這是因為傷風風寒進入胃中,邪熱非常熾盛,如果不吃東西,火熱就會往上升。既然還能進食,說明脈搏雖浮,但火熱還沒有下降,一定會上升,所以才會流鼻血。

但如果是傷風,脈象本來就浮,並不表示火熱一定要上升,所以,雖然口渴鼻燥,但能進食,說明火熱可以被遏止,會下降而不至於上升,怎麼會流鼻血呢?因此,治療方法只要瀉去胃中的火熱即可。

用,寧火丹,:玄參二兩,甘草一錢,生地三錢,青蒿五錢。三劑愈。妙在玄參、生地解胃熱,仍是補藥,青蒿、甘草同用,尤解胃熱,使火下行,不上行,且青蒿更平肝火。脈浮,風象,肝平木氣自安,何有脈浮。

白話文:

使用寧火丹:

  • 玄參:2 兩
  • 甘草:1 錢
  • 生地黃:3 錢
  • 青蒿:5 錢

三帖藥可治癒。妙處在於:

  • 玄參和生地黃能清除胃熱,同時滋補,不傷元氣。
  • 青蒿和甘草一起使用,更能清除胃熱,使熱氣向下運行,不會上升到頭部。此外,青蒿還能平息肝火。
  • 脈象浮起,有感風徵象,肝火平息,木氣自然安定,脈象浮起的問題也會解決。

春傷風,自汗,醫又發汗,小便自利,人謂傷寒出汗,致津液內竭。誰知傷寒邪入陽明,火焚其內,致汗出,正陰不能攝陽,陽外泄,醫又發汗,陽泄陰亦泄矣,安得津液不內竭。若傷風自汗出,乃肺金虛,非胃火盛,復發汗,則肺氣益耗,金寒水冷,小便自利,斷不可用治傷寒法。但補肺虛,固腠理,則汗止病亦愈。

白話文:

春季傷了風寒,出現自汗症狀。醫生卻使用發汗的療法,導致小便頻繁,病人認為是傷寒出汗導致津液消耗過度。然而,其實是傷寒邪氣入侵陽明經,內部火氣旺盛,出汗不止。原本,陰氣應該收攝陽氣,但陽氣外泄過度,醫生又繼續發汗治療,導致陰陽兩虛,自然會導致津液內耗。如果只是傷風自出汗,是肺氣虛弱所致,並非胃火旺盛。如果再繼續發汗,會導致肺氣更加虛弱,寒氣入侵,小便頻繁。此時,絕對不能使用治療傷寒的方法。應該針對肺氣虛弱進行調理,固護體表,這樣一來,出汗的症狀就會消失,疾病也會痊癒。

用,六君子湯,加減治。人參、白芍三錢,白朮一錢、陳皮三分,甘草、北味五分,黃耆、麥冬五錢。一劑汗止,津液自生。此補胃健脾,使土旺生金,肺氣自安,肺安,腠理自密。

白話文:

使用六君子湯加減來治療。使用人參、白芍三錢,白朮一錢、陳皮三分,甘草、北味五分,黃耆、麥冬五錢。一劑之後,汗液就會止住,津液自然會產生。這帖藥能補益脾胃,使脾胃生化健旺,金氣(肺氣)自然安定,肺氣安定,肌膚腠理就會緊密。

春傷風,下血譫語,頭汗出,人謂陽明火大盛,必發狂,誰知熱入血室,似狂非狂乎。雖傷寒邪入陽明、熱入血室有下血譫語發狂,然此乃熱自入。傷風下血譫語,亦熱入血室,乃風邪熱而入也,症雖同,輕重實殊。蓋熱自入者,內外無非熱;風祛入者,內熱外無熱。既熱有輕重,何頭汗無異?蓋血室部位在下焦,脈實走頭上,故熱入於血室,其氣實欲從頭巔由上而下泄,然下熱未除,各腑之氣不來相應,所以頭有汗,至頸而止。故傷風寒,內熱同,頭汗出亦同。

白話文:

春天傷風,會出現便血、胡言亂語,頭部出汗。人們以為這是「陽明火」太盛,會發狂。但事實是熱氣進入血室,類似發狂但又不太像發狂。雖然傷寒邪氣進入陽明經、熱氣進入血室也會出現便血、胡言亂語和發狂,但那是熱氣自行進入所致。傷風而導致便血、胡言亂語,也是熱氣進入血室,但這是由風邪和熱氣共同作用造成的。症狀雖然相同,但輕重程度卻大不相同。因為熱氣自行進入的,身體內外都是熱氣;而風邪帶入的熱氣,身體內部有熱,但外部沒有熱。既然熱氣的輕重程度不同,為什麼頭部出汗卻沒有差別呢?這是因為血室位於下焦,脈氣強勁地向頭部運行。所以熱氣進入血室,其氣勢強勁,想從頭頂由上向下發散。但是下焦的熱氣尚未消除,其他臟腑之氣無法相應。因此,頭部出汗,但只出到頸部就停止了。所以,傷風寒症和內熱證,內部都有熱氣,頭部出汗也都是一樣的。

法散風寒,引熱外出自愈。用,導熱湯,:歸、芍、丹皮三錢,柴胡二錢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一錢。二劑愈。此即小柴胡變方。但小柴胡純泄少陽火,此兼補肝膽血,血足木不燥,不來克脾胃土,則胃得養,胃火自平,引火歸經,即導火外泄。

白話文:

此藥方具有散寒、引外熱自行消散的作用。使用方法是用熱湯煎服,藥材包括歸尾、芍藥、丹皮各三錢,柴胡二錢,黃芩、甘草、花粉各一錢。服兩劑即可痊癒。這個藥方是根據小柴胡湯變化的。小柴胡湯主要的作用是瀉少陽膽火,而這個藥方除了瀉火之外,還兼顧了補肝膽之血。肝膽之血充足的話,肝膽之氣就不會過於燥熱,從而不會剋制脾胃之土,這樣一來脾胃就能得到滋養,胃火自然就會平息,內熱就能排出體外。

傷風潮熱,大便微鞭,人謂傷寒邪入陽明,又將趨大腸,誰知肺金乾燥乎。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燥大腸亦燥,不必邪傳大腸始有燥屎。風傷肺金,最易煽干肺氣,不同寒傷肺經之清冷,故風邪入肺,大腸最易燥結。然邪隔大腸甚遠,非大腸中有邪火結成燥屎,必須下,能以傷風潮熱、大便微鞭系金燥,非火盛也。似宜潤肺也,然大便升合,腎主之,腎水足,大腸自潤。

白話文:

感冒發燒,大便略乾,一般人認為是傷寒邪氣侵入陽明經,再轉移到大腸。殊不知肺金乾燥纔是原因。大腸和肺是表裡關係,肺燥則大腸也燥,不一定是大腸傳入邪氣才會產生乾硬的大便。風寒會損傷肺金,最容易損耗肺氣,與寒邪損傷肺經的清冷不同,因此風邪入侵肺部後,大腸最容易乾結。但是,邪氣與大腸相隔甚遠,並不是大腸內有邪火形成乾硬大便,就一定要瀉下,而是應該將感冒發燒、大便略乾歸因於肺部乾燥,而不是火熱過盛。似乎應該滋潤肺部,但大便的排泄與腎臟有關,腎水充足,大腸自然滋潤。

用,金水兩潤湯,:熟地、麥冬一兩,柴胡、甘草一錢,丹皮三錢。四劑愈。此熟地補水,水足,水不耗肺,則肺金不燥,又麥冬補肺,則金水兩潤,自大腸潤灌輓輸有水,可以順流,既無阻滯,何有候潮候汐,餘熱猶存?

白話文:

使用金水兩潤湯:

材料:

  • 熟地:1 兩
  • 麥冬:1 兩
  • 柴胡:1 錢
  • 甘草:1 錢
  • 丹皮:3 錢

連續服用四劑,即可痊癒。

這個配方中的熟地補水,水足夠了,水就不會損耗肺氣,肺金就不會乾燥。而麥冬補肺,這樣「金」與「水」兩者都得到滋潤。自己大腸中的水液會順利地輸送,可以順利流動。既然沒有阻礙,又何必等待漲潮或退潮?殘餘的熱氣也會逐漸消除。

春傷風,譫語潮熱,脈滑,人謂陽明胃熱,乃傷寒傳經病,誰知春溫亦有胃熱乎。春令發生,胃本宜熱,加春風薰蒸,胃中自然之熱原不可遏,忽逢違逆阻抑,不能直達湮鬱之氣,故譫語發熱。對疑發熱宜矣,何只潮熱?不知胃中有痰,則發大熱,譫語聲重;胃中無痰,只潮熱,譫語聲低。脈滑為痰,風寒本同,傷風尤為徵驗。

白話文:

春季傷風時,出現胡言亂語和發熱的情況,脈搏滑利,人們通常認為這是陽明胃熱所致,認為是傷寒傳經導致的疾病。但你知道嗎,春季的溫熱天氣也會導致胃熱。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,胃原本就容易偏熱,加上春風的燻蒸,胃中的熱氣自然容易旺盛。如果突然遇到阻礙和抑制,這股熱氣無法直達,就會鬱積起來,導致胡言亂語和發熱。你可能會懷疑只有發熱才這樣,為什麼會有潮熱?這是因為胃中有痰液的話,熱氣會更旺盛,胡言亂語也會更嚴重;如果胃中沒有痰液,只會出現潮熱,胡言亂語的聲音也會較低。脈搏滑利表示有痰液,風寒和痰液本質上相同,而傷風更是明顯的徵兆。

用,消痰平胃散,:玄參、青蒿一兩,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子三錢,麥冬三兩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妙在青蒿能散陰熱,尤解胃火;玄參、麥冬更消上焦炎,火去痰無黨;又得半夏、茯神、車前利水濕,濕去痰涎自消,火勢自滅,欲再鬱蒸潮熱迷我心,胡能?

白話文:

使用消痰平胃散:玄參、青蒿一兩,半夏、茯苓、車前子三錢,麥冬三兩。吃兩劑就能痊癒,不用吃三劑。妙在青蒿能散陰熱,尤其能消除胃火;玄參、麥冬更能消除上焦的炎症,火消痰就會消失;再加上半夏、茯苓、車前有利水濕的作用,濕氣消除了痰涎自然消失,火勢也會減退。想要再有濕熱淤積而心煩發熱,怎麼可能?

春傷風,日晡發熱,不惡寒,獨語見鬼,人謂陽明症,欲發狂,誰知春溫過熱乎。但此症在傷寒乃實邪,在春溫乃虛邪。實邪從太陽來,邪正熾,不可遏,必發狂;若虛邪從少陰來,雖旺將衰,斷不發狂。蓋實乃陽邪,虛乃陰邪。陽邪見鬼者,火逼心君外出,神不守心宮;陰邪如見鬼者,火引肝魂外遊,魄不守肺宅。

白話文:

春季得風寒,下午發燒,不畏寒,自言自語見到鬼,人們認為是陽明症狀,即將發狂,實際上是由於春季溫熱過盛導致。但是,在傷寒論中,這種症狀是實邪,而在春季溫病中,則屬於虛邪。

實邪是從太陽經來的,邪氣正盛,無法抑制,一定會發狂;如果虛邪是從少陰經來的,即使邪氣旺盛,但已經接近衰退,肯定不會發狂。這是因為,實邪是陽邪,虛邪是陰邪。

陽邪見到鬼,是因為火勢逼迫心神外露,神明不守心臟的宮殿;陰邪見到鬼,是因為火邪牽引肝魂外遊,魄魂不守肺臟的居所。

故實邪宜泄火安心,虛邪宜清心養肺。用,清火養肺湯,:荊芥、黃芩二錢,麥冬五錢,玄參一兩,花粉、茯神三錢,甘草、蘇葉一錢。三劑愈。方全清肺,何能安胃?不知胃火乃肺所移,清肺金邪必來救肺矣。又玄參為君,乘其未入肺,半途擊之,邪尤易定。茯神安心又利水,邪不敢上逼,下趨膀胱,何能入肝、入肺引我魂魄?

白話文:

因此,實證要用瀉火安心法,虛證要用清心養肺法。使用清火養肺湯:荊芥、黃芩各 2 錢,麥冬 5 錢,玄參 1 兩,花粉、茯神各 3 錢,甘草、蘇葉各 1 錢。三劑即可痊癒。方劑全部作用於肺,怎麼能安胃呢?不知道胃火是由肺氣轉移過來的,清肺金氣邪氣一定會來支援肺部。另外,玄參是君藥,在邪氣還未進入肺部前,半路截擊,邪氣就更容易平息。茯神能安心又利水,邪氣就不敢往上逼迫,只好往下往膀胱走,怎麼還能入侵肝臟、肺部來擾亂我的神智?

傷風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利,胸膈滿,人謂傷寒邪入陽明,不知乃春溫熱留陽明。風傷肺,從皮毛入,宜從皮毛出,何發熱反留胃不去?胃,肺母,母見子被邪侮,必來救。邪見母來,復舍子尋母,使母貧,邪自舍母尋子。胃,水穀之海,較肺富厚不啻十倍,邪何利於子輕舍其母。

白話文:

感冒發燒,大便稀溏,小便順暢,胸中憋悶。人們都說是傷寒邪氣侵入了陽明經,但其實是春季溫熱邪氣滯留於陽明經。

風邪侵襲肺部,從皮毛進入,應該從皮毛排出。為什麼反而發燒,邪氣滯留胃部而不離開呢?胃是肺的「母親」,當母親看到孩子被邪氣侵擾,必定會前來救援。邪氣看到母親前來,就從孩子身上離開,回到母親身邊。這樣一來,母親就會被邪氣耗損,而邪氣自己也離開了母親,重新找到孩子。胃是水穀的儲藏之地,比肺部富足厚實十倍不止。邪氣為什麼會甘願離開富足的母親,而去依附於貧瘠的孩子呢?

自利胃母富,棄肺子貧,故不去。胃恐邪留,未免供給不周,邪視供給豐欠分寒熱盛衰,故潮熱。此陰陽不正,二便何能平?故小便利,大便溏。陰陽既不正,則轉運失職,胸膈何能快?宜祛胃邪,陰陽自正。用,加減柴胡湯,:黃芩、柴胡、知母、甘草一錢,茯苓五錢,枳殼、神麯五分,蘿蔔子三錢。三劑愈。

妙在蘿蔔子、茯苓同用,最能分陰陽之清濁,清濁分,寒熱自解,何有膈滿?

白話文:

護持胃氣充足就會變富裕,忽略肺臟就會變貧窮,所以要把胃氣顧好。胃部擔心邪氣滯留,所以供給不充足。邪氣判斷供給的豐裕程度,區分寒熱盛衰,所以會有潮熱。這是陰陽失衡,因此大小便無法正常。陰陽失衡,導致運化功能失調,胸膈怎麼能舒暢?應該祛除胃中的邪氣,陰陽才能恢復正常。

使用加減柴胡湯:

  • 黃芩 一錢
  • 柴胡 一錢
  • 知母 一錢
  • 甘草 一錢
  • 茯苓 五錢
  • 枳殼 五分
  • 神麯 五分
  • 蘿蔔子 三錢

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

春傷風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滿肢溫,口渴,人謂三陽病,誰知春溫似傷寒而非乎。傷寒三陽合病,何以春溫絕不異?蓋春溫風傷少陽也,少陽在半表裡,三陽之表,俱可兼犯,故三陽症俱現,不比傷寒邪由太陽入陽明,由陽明入少陽,由少陽入厥陰,三陽病俱在。故治春溫病,只單治少陽,不必連三陽同治。

白話文:

春季感受風寒後四五天,出現發熱怕風、頸項僵硬、胸脅脹滿、四肢溫熱、口渴等症狀,人們通常稱之為「三陽病」。然而,春季發生的「溫病」與「傷寒」中的「三陽病」並不相同。傷寒中「三陽病」是病邪循太陽經、陽明經、少陽經先後傳變而至,而春季溫病的病機僅在少陽經。這是因為春季溫病是由風邪侵犯少陽經所致,少陽經位於半表半裡,與三陽經的表證相近,所以會同時出現三陽經的症狀。而傷寒是由外邪從太陽經傳入陽明經,再從陽明經傳入少陽經,最後傳入厥陰經,因此症狀會依次出現在三陽經中。因此,治療春季溫病時,只需要針對少陽經治療,不需要同時治療三陽經。

用加味,逍遙散,:柴胡、當歸二錢,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仁一錢,茯苓、白芍三錢,羌活五分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論理,泄少陽膽邪足矣,何並和肝氣?然膽之受邪,因肝氣大郁,春溫病每從肝膽入邪,治肝膽,表裡之邪無不盡散。

白話文:

使用加味逍遙散:

柴胡、當歸各二錢,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炒梔子仁各一錢,茯苓、白芍各三錢,羌活五分。兩劑就能痊癒,無須三劑。

理論上來說,只要去除少陽膽經的邪氣就足夠了,為何還要調和肝氣?然而,膽受邪氣的侵擾,是因肝氣鬱結所致。春季流行的溫熱病,常從肝膽入侵邪氣。治療肝膽,表裡邪氣都能一併散去。

經水適來傷風,發熱惡寒,胸脅脹滿,譫語,人謂傷寒結胸,誰知熱入血室乎。此症男女皆有之,但男子乃熱祛熱而入也,女則血欲出熱閉之也。熱閉其血,血化為熱矣。似男女症不同,然熱則同,故治亦不大異。用,導熱湯,。此方最舒肝膽氣閉,經水於血室中,正肝膽病也。

白話文:

當月經來潮時遇上感冒,就會發燒惡寒、胸脅脹滿、胡言亂語。人們常以為是傷寒引起胸腔發炎,卻不知是熱氣侵入血液中。這種病症男女都有,但男性是因為熱邪會引起熱氣排出體外,而女性是因為月經來潮時,熱氣阻擋血液排出所導致。熱氣阻擋血液,血液就會轉化成熱氣。雖然男女的病症看起來不同,但都是由熱氣引起的,因此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。使用導熱湯,此方能有效疏通肝膽氣滯,而月經來潮時出現在血液中的熱氣,正是肝膽疾病的成因。

肝藏血,非少陽膽氣之宣揚,則血不外出,此湯舒肝膽氣,則已閉之血肝不能藏,血泄,熱何能獨留?故二劑效。

白話文:

肝臟儲藏血液,如果不是少陽膽氣幫助運行,血液就無法流出,而這個方劑可以舒暢肝膽之氣,使得肝臟無法儲藏原本閉塞的血液,導致血液外洩,體熱又怎麼能單獨停留?因此這個方劑用了兩劑才見效。

傷風身熱後,肢體骨節皆痛,肢寒甚,人謂傷寒由三陽傳少陰,誰知腎水素虛,因傷風后爍肺金,肺傷不生腎,腎水更枯,何能灌注一身?自肢體骨節皆痛。水枯宜火動,何四肢反寒?不知水火原相根,水旺火亦旺,水衰火亦衰,水初涸,火隨水伏,不敢沸騰,故內熱外現寒象。

白話文:

傷風後身體發熱,四肢關節都痛,四肢非常冰冷。有人認為這是傷寒從三陽經傳到少陰經,但實際上是腎水原本虛弱,因傷風引發肺金受損,肺氣不足無法滋養腎臟,導致腎水更加枯竭,無法濡養全身,所以四肢和骨節才會疼痛。

水枯竭後應該會引發火氣旺盛,那為什麼四肢反而寒冷?這是因為不知道水火原本是一體兩面,水旺盛則火也旺盛,水衰弱則火也衰弱。當水一開始耗盡時,火氣會隨著水氣潛伏,不敢沸騰,所以身體內部有熱,外表卻表現出寒象。

法不可見外寒妄用溫熱,宜急補腎中水,以安腎火,則水足制,水火既濟,何有肢體骨節手足生寒乎?用,六味地黃湯,:熟地一兩,棗皮、山藥五錢,茯苓四錢,丹皮、澤泄三錢。四劑全愈。此症風邪已散,再用祛風,肺氣益虛,更耗腎水,水虧火旺,反致生變,此方直填腎水,使水火既濟。

白話文:

不可只見患者有外寒症狀,就盲目使用溫熱藥物。應該急於補充腎臟中的水液,以平定腎火。當水液充足,水火平衡後,就不會有四肢骨節手足發冷的症狀了。方劑:六味地黃湯:熟地一兩,棗皮和山藥各五錢,茯苓四錢,丹皮和澤泄各三錢。服用了四劑藥後,病症痊癒。此症是風邪已經散去,如果再用祛風藥,會耗損肺氣,進一步消耗腎水。水液虧損,腎火旺盛,反而會導致病情變化。此方直接補充腎水,使水火平衡。

傷風后下利,咽痛,胸滿心煩,人謂傷寒邪入少陰,陰寒上犯心肺,下犯大腸,誰知傷風后,身涼則邪盡散,又何陰邪之留乎。然下利者,乃大腸之陰虛自利,非邪逼也。咽痛,陰水既干,虛火自越,咽喉細小,不能遽泄,乃作痛。胸滿心煩者,腎水不能濟心,腎火反致上焚包絡,胸安得不滿。

白話文:

感冒後腹瀉、咽喉痛、胸悶心煩,很多人說是感冒邪氣侵入少陰,陰寒之氣上侵犯心肺,下侵犯大腸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。感冒後,身體涼爽後,邪氣就會散盡,哪來的陰邪之氣殘留?腹瀉是因為大腸陰虛自利,而不是邪氣逼迫。咽喉痛是因為陰津不足,虛火上炎,咽喉細小,無法迅速宣泄熱氣,於是疼痛。胸悶心煩是因為腎水不能滋養心臟,腎火反而上沖,包圍心臟,胸部怎麼能不發悶呢?

胸既不虛,心亦不能安,故煩。此症切勿認傷寒。治宜補水以濟心,復補金以生腎水,水足腎氣生,自上交心制火,下通大腸利水。用加味,地黃湯,:熟地、茯苓、山藥、麥冬五錢,棗皮、澤泄、丹皮三錢,北味一錢,肉桂五分。三劑盡愈。

白話文:

胸中不空虛,心也不能安定,所以煩躁。這種症狀千萬不要當作傷寒來治療。治療應當補養心陰,用以滋養心臟,再補養金氣以生腎水,腎水充盈了,自然會上升到心臟制約心火,下降通到大腸利水。配合加味地黃湯使用:

  • 熟地:5 錢
  • 茯苓:5 錢
  • 山藥:5 錢
  • 麥冬:5 錢
  • 棗皮:3 錢
  • 澤瀉:3 錢
  • 丹皮:3 錢
  • 北味:1 錢(指乾薑)
  • 肉桂:5 分(指桂枝)

服用三劑後,煩躁即可痊癒。

腎陰虛,用地黃湯滋腎,加麥、味益腎化源,何又加肉桂補命門火,非仍治少陰寒邪乎?不知水非火不生,肉桂不過助水衰,非祛寒之盛,且大腸自利,得壯火而瀉、少火而止,方雖減地黃增苓、泄,亦足利水固腸,然無命門火相通,終難速效。

白話文:

腎陰不足時,使用地黃湯滋養腎臟,再加入麥門冬和生地黃益補腎氣,為什麼還要加入肉桂來補命門之火?難道不是仍然在治療少陰寒邪嗎?其實不知水火相生,肉桂不過是促進腎水運化,並不是消除寒氣。而且大腸自有便祕的情況,得到補火就會瀉,少火則會停止。方劑雖然減少了地黃,增加了茯苓和瀉藥,但足夠利水固腸。但是,若沒有命門之火相通,治療效果將難以顯現。

春傷風二三日,咽痛甚,人謂寒逼少陰火,誰知火逼少陰之寒乎。蓋傷寒咽痛,乃下寒實邪逐火外出;傷風咽痛,乃下熱虛火逼寒上行,正不可混治。蓋傷寒咽痛,必散邪以逐火:傷風咽痛,必補正以祛寒。方用,補喉湯,:熟地二兩,棗皮、茯苓一兩,肉桂一錢,牛膝二錢。

白話文:

春季患上傷風兩三天後,咽喉疼痛嚴重,一般人認為是寒氣侵犯了少陽之火,但實際上是火氣逼迫少陽之寒。因為傷寒導致的咽喉疼痛,是體內的寒邪逼迫陽氣向外發散而造成的;而傷風導致的咽喉疼痛,是體內的虛火逼迫寒氣向上運行所造成的,二者絕不能混為一談。因此,傷寒導致的咽喉疼痛,必須散寒驅邪以宣導陽氣;傷風導致的咽喉疼痛,必須補益正氣以祛除寒氣。治療用的補喉湯方如下:

  • 熟地:二兩
  • 棗皮、茯苓:各一兩
  • 肉桂:一錢
  • 牛膝:二錢

一劑頓愈。蓋地、棗滋陰聖藥,加肉桂、牛膝則引火歸源,自易易矣。況茯苓去濕利水,則水流火亦下行,何至上逼而成痛,故一劑效。

白話文:

服下一劑藥後,疼痛就立即痊癒了。因為地黃和棗,是滋陰的聖品,加上肉桂和牛膝,就能引火歸原,自然容易痊癒了。況且茯苓可以去濕利水,讓水隨火一起下行,就不會上升壓迫而引起疼痛,所以一劑藥就能見效。

春傷風,身熱下利六七日,咳嘔,心煩不得眠,人謂邪入少陰成下利,致嘔逆、心煩不眠,誰知春溫正多如此。但此症在傷寒宜利水,春溫不可徒利水。傷風至六七日,邪自散,今不散,留連作利,脾衰可知。今咳且嘔,不特脾衰,胃亦衰。脾胃氣衰,肺氣先絕,肺衰腎亦衰矣。

白話文:

春天感冒,身體發熱、拉肚子六七天,咳嗽嘔吐、心煩意亂、睡不着,人們認為是邪氣進入少陰經導致腹瀉,進而引起嘔吐、心煩、失眠。但要知道春天溫熱的氣候正是如此。不過,這種病症在傷寒時適宜利水,而春天溫熱時不能只利水。感冒到六七天,邪氣便會自然散去,如今不散,反而導致腹瀉,脾氣虛弱是顯而易見的。現在既咳嗽又嘔吐,不光是脾虛,胃也虛。脾胃氣虛,肺氣首先衰竭,肺氣衰弱腎氣也會衰弱。

況下利,重傷腎陰,力難潤心。心無水養自煩躁,勢必氣下降取救於腎,腎又涸,心氣至腎而返,心腎不交,安得來夢?宜健脾胃,益心腎,不必顧風邪。用,正治湯,:人參二錢,熟地、白朮、炒棗仁五錢,麥冬三錢,茯苓一兩,竹茹一錢。此方心、腎、脾、胃、肺兼治,尤妙茯苓為君,能調和五者,又利水,身熱自止,咳、嘔、煩、不眠俱可漸次奏功。

白話文:

過度腹瀉會嚴重損傷腎陰,導致腎水不足以滋潤心臟。心臟沒有水液滋養就會煩躁不安,自然會讓氣血下降,想要腎臟來幫助,但腎臟又枯竭了,心氣到了腎臟又返回,心腎不能相交,怎麼能得到安睡呢?應該加強脾胃功能,滋養心腎,不必過於在意風邪。使用正治湯來治療:人參二錢,熟地、白朮、炒棗仁各五錢,麥冬三錢,茯苓一兩,竹茹一錢。此方同時調理心、腎、脾、胃、肺,其中茯苓為君藥最為精妙,能調和五臟,又有利水之效,身體熱度自然就能緩解,咳嗽、嘔吐、煩躁、失眠等症狀也能逐漸好轉。

春傷風,手足逆冷,脈緊,心下滿而煩,飢不能食,人謂傷寒之症邪入厥陰,結胸中。脈浮屬風,緊屬寒,脈緊傷寒,謂春月得之,必是傷風非傷寒誰信?然實有見。蓋風最入肝,春風尤與肝木相應,故木遇風便迎入。但木性喜溫風,不欲寒風。春多溫風,寒風亦間有之,偶遇寒風,肝氣少不順,脈即現緊象。

白話文:

春天感染風寒,導致手腳冰冷,脈搏緊繃,胸口悶脹不適,肚子餓卻吃不下。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傷寒,邪氣侵入厥陰經,導致胸悶。脈象浮動代表風氣,緊繃代表寒氣,脈搏緊繃代表傷寒。在春天患上這種病,必定是傷風造成的,但不是傷寒,誰會相信呢?然而,確實有人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
因為風氣最容易侵入肝臟,春天的風氣尤其與肝木相應,所以肝臟一遇到風氣就會迎風而入。但是,肝臟的性質喜愛溫暖的風氣,不喜歡寒涼的風氣。春天雖然多吹溫和的風,但偶爾也會吹寒風。一旦遇到寒風,肝氣就會稍有不順,脈象就會出現緊繃的現象。

第於緊中細觀之,必前緊後澀。緊,寒象;澀,逆象。寒風入肝,手足必逆冷,肝氣拂抑,心又何能安泰乎?心不舒,不能生脾胃,肝又不舒,必克脾胃,所以飢不能食也。寒入厥陰,由三陽而至;風入厥陰,乃獨從厥陰自入也。故傷寒邪入肝深,傷風邪入肝淺。入深者恐再傳,入淺喜易出。

白話文:

仔細觀察緊脈:必定前面緊,後面澀滯。緊脈代表寒證,澀脈代表逆證。寒風侵襲肝臟,手足必定冰冷逆寒。肝氣受抑,心臟又如何能安寧?心臟不舒暢,無法滋養脾胃。肝臟又不舒暢,必定剋制脾胃,所以就會出現飢餓卻吃不下飯的情況。寒氣從厥陰經進入,沿著三陽經傳播。風邪從厥陰經進入,則直接從厥陰經侵入。因此,寒邪入侵肝臟較深,風邪入侵肝臟較淺。入侵較深的,恐怕會再次傳播,入侵較淺的,則容易被驅出。

但解肝中寒,木中之邪、木中之風自散。寒去風走,飲食可進,煩滿逆冷亦盡除。用加味,逍遙散,:柴胡二錢,白芍五錢,當歸、茯神三錢,白朮五分,甘草、肉桂一錢,陳皮三分。一劑全愈。逍遙散原解肝氣,得肉桂則直入肝,掃蕩寒風。陽和既回,大地皆陽春矣,有何鬱氣上走心下克脾胃?脾胃氣升,草木敷榮,斷不遏抑摧殘。認作傷寒,用瓜蒂散,必致臟腑反覆。

白話文:

只要解除肝臟的寒氣,肝氣中的邪氣和肝風自然就會散去。寒氣消散,風氣逸出,患者就能進食,煩躁、腹脹和畏寒的症狀也會全部消失。使用加味的逍遙散:柴胡二錢,白芍五錢,當歸、茯神三錢,白朮五分,甘草、肉桂一錢,陳皮三分。一劑就能痊癒。逍遙散本就疏肝理氣,再加入肉桂,就能直達肝臟,驅逐寒邪和風氣。陽氣恢復後,全身就會如春回大地,哪還有鬱氣上升,損害脾胃?脾胃之氣上升,人體就會欣欣向榮,絕不會受到壓抑和摧殘。如果誤認為是傷寒,使用了瓜蒂散,必定會導致臟腑反覆受損。

春傷風,忽厥,心下悸,人謂傷寒書言有「不治厥則水漬入胃」,不知傷寒之悸,恐邪下行,不可止;傷風之悸,又慮邪上衝,不可定。蓋寒屬陰,陰則走下;風屬陽,陽則升上,故同發厥,同心悸,傷寒宜先治厥,後定悸;傷風宜先定悸,後治厥。用,定悸湯,:歸、芍一兩,茯神、生棗仁五錢,半夏、炒梔仁三錢,甘草一錢,菖蒲、丹砂末五分。二劑愈。

白話文:

春天受風寒,會出現昏迷抽搐,心悸的狀況。傳統醫書中提到「不治療昏厥,水分就會滲入胃裡」不知道患有傷寒時的心悸,是因為邪氣向下沉降,導致無法停止;患有風寒時的心悸,又擔心邪氣向上衝,導致無法安定。寒氣屬陰,陰氣會往下走;風氣屬陽,陽氣會往上衝。因此,傷寒和風寒同時出現昏厥、心悸的症狀,但治療的方式不同。傷寒應先治療昏厥,再安定心悸;風寒應先安定心悸,再治療昏厥。可以使用「定悸湯」來治療:當歸、芍藥各一兩,茯神、生棗仁各五錢,半夏、炒梔仁各三錢,甘草一錢,菖蒲、丹砂末各五分。二劑即可痊癒。

方單治悸,治厥已寓。蓋病本心膽虛,補肝,膽氣旺;補肝,心亦旺。又恐補肝助木中火,加梔子以補為瀉,而後以瀉為補,肝平厥自定。總之,傷寒為外感,傷風為內傷,治外感者,斷不可以治內傷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心悸,兼具治療厥證的功效。因為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心膽虛弱,補肝可以讓膽氣旺盛,補肝也能讓心氣旺盛。但是擔心補肝會助長肝火,所以加入梔子來平衡補肝的作用,達到補中有瀉、瀉中有補的效果,肝氣一平衡,厥證就能自動消失。總之,治療外感造成的傷寒和治療內傷造成的傷風,方法是完全不同的,治療外感的方法絕對不可用於治療內傷。

春溫,滿身疼痛,夜發熱,日涼,人謂傷寒少陽症,誰知腎肝陰氣大虛,氣行陽分病輕,氣行陰分病重耳。陰陽互為其根,陰病陽亦病,何春溫陰虛陽獨不虛乎?不知肝腎中原有陽氣,陰虛,陽中陰虛,非陰中陰虛也。故陽能攝陰,陰不能攝陽,自夜涼。宜補肝腎之陰,則陰與陽平,內外兩旺,佐攻風邪,風邪自散。

白話文:

春天出現溫熱的症狀,全身疼痛,晚上發熱,白天症狀緩解。人們都認為這是傷寒少陽症,但其實是腎肝陰氣嚴重不足。

陽氣運行在陽經中時,病情較輕;陽氣運行在陰經中時,病情較重。陰陽相生相剋,陰虛也會導致陽虛。春天溫熱是陰虛,為什麼陽氣不會也虛呢?

因為肝腎本身就有陽氣。陰虛,指的是陽中的陰虛,而不是陰中的陰虛。所以,陽氣可以收斂陰氣,陰氣卻不能收斂陽氣,這也是為什麼晚上症狀緩解的原因。

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足肝腎的陰氣,讓陰氣和陽氣平衡,內外旺盛,並配合治療風邪,風邪自然就會散去。

用,補夜湯,:熟地一兩,當歸、鱉甲、生首烏、丹皮、骨皮、貝母三錢,白芍、茯苓、麥冬五錢,柴胡一錢。此補陰轉陽聖藥,用攻於補,亦寓撫於剿。如賊執主婦,苟室中空虛,賊必愈怒,箠楚焚燒更甚。今補陰如金玉投房中,賊必棄主婦取資財,又佐祛邪,如外人來救,賊自驚惶,況家人莊客精健,賊思飽,揚而去,自不戰亟走。

白話文:

服用補夜湯:

材料:

  • 熟地一兩
  • 當歸、鱉甲、生首烏、丹皮、骨皮、貝母三錢
  • 白芍、茯苓、麥冬五錢
  • 柴胡一錢

說明:

這是補陰轉陽的聖藥,採用攻補兼施的方法,也包含安撫和剿滅的策略。就好像一個強盜劫持了女主人,如果屋子裡空蕩蕩,強盜一定會更加憤怒,鞭打女主人、焚燒屋子的行為會更加嚴重。

現在使用補陰的方式,就像在屋子裡放置了金銀珠寶,強盜必定會放棄女主人,取走財物。再加上驅邪的藥物,就像外援來救援,強盜自然會驚慌失措。況且,家中的僕人和莊客都十分強壯,強盜想飽餐一頓,揚長而去,自然不會急著迎戰。

春溫,日發熱,口乾舌燥,夜身涼,神思安閒,似虐非虐,人謂傷寒如虐,誰知傷風邪留陽分乎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氣,正陰陽之氣也。風邪即陽邪,陽邪乘陽氣虛尤易入,以陽氣不敵耳。宜於補陽中用攻邪,則陽旺邪自退。用,助氣走邪湯,:柴胡、厚朴二錢,當歸、花粉三錢,耆、朮、麥冬五錢,人參、黃芩一錢,枳殼五分查肉十粒。二劑即愈。

白話文:

春天氣溫上升時,會發燒,口乾舌燥,晚上身體發涼,精神安逸,感覺像是受了虐待,又好像沒有受虐待。一般人認為傷寒像是受虐待,誰知道是傷到風邪,陽氣沒守住呢?風邪侵犯的地方,那裡的陽氣一定是虛弱的。陽氣,指的就是人體正氣的陰陽之氣。風邪是陽邪,陽邪乘虛而入,尤其是陽氣虛弱的時候最容易入侵,因為陽氣不敵陰邪。這時候應該在補陽的同時,用藥驅邪,讓陽氣旺盛,邪氣就會自然退去。可以使用「助氣走邪湯」:

  • 柴胡、厚朴各二錢
  • 當歸、花粉各三錢
  • 耆、朮、麥冬各五錢
  • 人參、黃芩各一錢
  • 枳殼五分
  • 查肉十粒

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此補正以祛邪。如白晝賊入,明欺主弱,倘主退縮潛遁,必罄竊而去。今用參、歸、耆、術補陽,主氣自旺,號召家人捨命相拒,鄰佑聞之,執耒負鋤以戰,賊去惟恐不速。

白話文:

這種補法是用來驅除邪氣的。就像白天盜賊入侵,仗著光明欺負主人勢力薄弱,如果主人退縮躲避,必定會被盜賊搜刮一空。現在用參、歸、耆、術來補陽,讓主人氣勢強盛,號召家人奮力抵抗,鄰居們聽到了,也拿起農具前來助戰,盜賊們聞風而逃,恨不得跑得快點。

春感冒風寒,咳嗽面白。流清涕,人謂感外邪,肺先受之,誰知脾肺氣虛,外邪乘乎。肺主皮毛,邪從皮毛入,必先傷肺,然肺不自傷,邪實無可乘,是邪入乃肺召也,祛邪可不亟補肺乎?惟補肺必先補氣。肺主氣,氣旺則肺旺,邪自衰。然不升提,則氣陷不升。故補氣祛邪,不若提氣祛邪更勝。

白話文:

春季感冒是由風寒引起,咳嗽面色蒼白。流鼻涕,人們認為這是外邪入侵身體,首先影響肺部,但其實是脾肺氣虛,外邪才趁虛而入。肺部掌管皮膚和汗毛,外邪從皮膚和汗毛侵入,必定首先損傷肺部,但肺部自身不會受傷,外邪沒有可乘之機,所以外邪入侵,是因為肺部招引而來。驅邪時不可不緊急地補肺嗎?補肺必須先補氣。肺部掌管氣息,氣息旺盛則肺部強健,外邪自然衰退。但是如果不昇提補氣,氣息就會下陷上不來。因此,補氣驅邪不如昇提補氣驅邪效果更好。

用,補中益氣湯,加味:人參二錢,耆、歸、白朮、麥冬三錢,陳皮七分,甘草五分,柴胡、花粉一錢,升麻四錢、黃芩八分。二劑全愈。補中湯治內傷神劑。春月傷風亦內傷。用參、芘、歸、術補氣,用升、柴提氣,且升、柴升中帶散,內傷兼外感尤宜。故服之肺自旺,邪自散。

白話文:

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添加以下藥材:人參二錢,生薑、當歸、白朮、麥冬三錢,陳皮七分,甘草五分,柴胡、花粉一錢,升麻四錢、黃芩八分。服用兩劑後完全康復。

補中湯是治療內傷的良藥。春天的傷風也屬於內傷。使用人參、黨參、當歸、白朮來補氣,使用升麻、柴胡來提升氣,而且升麻、柴胡提升中帶有疏散作用,對內傷兼外感的情況尤其適合。所以服用後肺部功能自然旺盛,病邪自然散去。

春感冒風寒,身熱發譫,人謂陽明內熱,誰知肺熱逼胃乎。肺,胃子。子為賊執,用火燒劫,其母痛切,正不必賊入室而後魂驚魄散,始為呼籲。春日風邪中人,原不走太陽膀胱經,每直入皮毛走肺,肺得風邪則肺氣大傷,肺傷則寒變熱,與傷寒由衛入營寒變為熱者無異,其實經絡迥殊。人見其寒變熱無殊,竟以冬寒法治春溫,反致傷命。

白話文:

春季感冒風寒,身體發熱胡言亂語,一般人認為是陽明內熱,但實際上卻是肺熱侵犯了胃。肺和胃是母子關係,比喻就像孩子被強盜劫持,母親會萬般焦急。同樣地,肺熱侵犯胃,胃就像被劫持的孩子,母親(肺)當然十分痛苦。因此,不必等到「賊」(肺熱)進入「室」(胃)後才求救。春季風寒侵襲人體,通常不會走太陽膀胱經,而是直接進入皮毛,進而影響肺部。肺受風寒後,肺氣會嚴重受損,肺傷後會從寒轉熱,與傷寒由衛分進入營分後寒轉熱沒有什麼不同,但實際上兩者的經絡完全不同。人們看到寒轉熱的現象相同,就用治療冬季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春季溫熱病,反而會危及生命。

苟知春溫與冬寒不同,雖見發熱譫語,知治肺不治胃,則胃氣無傷,肺邪易散。用,宜春湯,:枳殼、陳皮五分,桔梗、玄參三錢,甘草、紫菀、竹茹一錢,麥冬五錢,花粉、黃芩二錢。二劑愈。方散肺邪火,不犯陽明胃氣,肺氣安,胃火亦靜。如賊釋其子之火攻,不特其子安寧,其母不啻如解己厄,何必更護母以移別室?故治肺不必治胃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你明白了春天溫暖與冬天下寒的不同,即使病人出現發熱和胡言亂語的症狀,也要知道治療的是肺,不是胃,這樣胃氣就不會受到損傷,肺部的邪氣也容易散去。

可以使用宣散肺邪火的方劑:春湯,組成如下:

  • 枳殼、陳皮:各 5 分
  • 桔梗、玄參:各 3 錢
  • 甘草、紫菀、竹茹:各 1 錢
  • 麥冬:5 錢
  • 花粉、黃芩:各 2 錢

一般服用兩劑藥即可痊癒。此方能散肺邪火,不影響胃氣,肺氣安和,胃火自然也會平息。就像劫匪釋放了人質,不僅人質安然無恙,人質的母親彷彿也擺脫了厄運,何必再費力保護母親而轉移到別的地方呢?因此,治療肺部疾病不必再治療胃部。

春溫,頭痛身熱,口渴呼飲,四肢發斑,似狂非狂,似躁非躁,彼此傳染,人謂傷寒疫症,誰知傷風時症乎。夫氣運原不盡拘一時,天氣不正,感寒冒風便變熱。肺氣不宣,胃氣不升,火鬱於皮毛腠理,流於頭作痛,走於膚成斑。倘用傷寒法治,必生變。以所感實春溫氣,非冬寒傳經邪。

白話文:

春天氣溫回升,人會出現頭痛、發熱、口渴、四肢長斑的症狀,看起來既像瘋狂又不像瘋狂,既像暴躁又不像暴躁,而且這種病可以相互傳染。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傷寒瘟疫,其實這是春溫時症。

大自然的氣候變化並非完全侷限在某個特定時間。如果天氣反常,受涼吹風就會導致發熱。肺氣無法宣通,胃氣無法上升,火氣鬱結在皮膚和腠理之中,流到頭部會引起頭痛,散佈在皮膚上則會形成斑疹。如果按照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,病情會發生變化,因為引起這些症狀的實際上是春溫之氣,而不是冬天寒氣傳入經絡所致。

傳經邪無定,春溫邪有定。何有定反多變遷?正時氣亂之也。蓋時氣與疫氣正同,但疫氣熱中帶殺,時氣熱中存生。時氣多死,皆治不得法,醫殺之也。惟時氣既不殺人,何沿門傳染?以時氣與疫氣均不正氣,臟腑聞正氣陰陽生,聞邪氣陰陽亂。然人臟腑堅固,雖聞邪氣不能入。

白話文:

傳染疫情沒有固定的模式,春季有溫邪流行,但是有固定的規律。為什麼看似固定的規律卻經常變動?是因為正常氣候受到擾亂的原因。

時氣與疫氣本質上相同,但疫氣會夾帶致病的熱邪,而時氣只會造成身體發熱。時氣雖然會導致死亡,但大多是因為治療方法不當,等於是被醫生害死的。

既然時氣本身不會致命,為什麼會沿門傳染呢?原因是時氣與疫氣都不屬於正氣,人體的臟腑感受到正氣時,陰陽之氣就會協調;但接觸到邪氣時,陰陽之氣就會混亂。不過,人體的臟腑堅固,即使接觸到邪氣,也不會輕易被入侵。

可見春溫傳染,正臟腑虛也。宜補臟腑,少佐解火祛邪,則正氣生,邪氣自退。用,遠邪湯,:人參、柴胡、生草、黃芩一錢,蒼朮、茯苓、荊芥三錢,蘇葉五分,玄參一兩,白芍五錢,花粉二錢。四劑全愈。此祛邪不傷正,治不正時氣最效,不只治春溫也。

白話文:

從症狀來看,這是春季溫熱之氣傳染所致,是因為臟腑虛弱造成的。此時應該補益臟腑,同時適當祛除火氣和邪氣,這樣正氣就能生長,邪氣自然就會退去。可以服用遠邪湯:

配料:

  • 人參(1錢)
  • 柴胡(1錢)
  • 生草(1錢)
  • 黃芩(1錢)
  • 蒼朮(3錢)
  • 茯苓(3錢)
  • 荊芥(3錢)
  • 蘇葉(0.5錢)
  • 玄參(1兩)
  • 白芍(5錢)
  • 花粉(2錢)

四劑後痊癒。這種方法既能祛邪而不傷正氣,又能治療不正常的時令之氣,不僅能治療春季溫熱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