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反胃

食入胃即吐,此肝木克胃土,用逍遙散加吳萸、黃連隨愈。然人謂胃病,用香砂消導,傷胃氣,愈吐;又用下藥,不應;復用寒涼降火,不獨胃傷,脾亦傷;又改辛熱救寒,不應,始悟用和解,解鬱散邪,然已成噎膈。

胃為腎關門,腎水足,咽喉間無非津液,可以推送水穀;腎水不足,力難潤灌胃中,又何能分濟咽喉?且腎水不足,不能下注大腸,大腸無津相養,久必瘦小,腸細小,飲食入胃,勢難推送。下既不行,積而上浮,不特上不能容而吐,亦下不能受亦吐,必大補腎水。用,濟難催輓湯,:熟地、當歸二兩,山藥、玄參一兩,車前子一錢,牛膝三錢。

十劑必大順。此純補精血,水足胃有津,大腸有液,自然上下相通無阻滯。

朝食暮吐,或暮食朝吐,或一日三日盡吐出者,雖同是腎虛,然食入即吐,腎無水;食久始吐,腎無火。此食久始出,非腎寒而何?腎寒何成反胃?蓋脾胃必得腎火,土始有溫熱氣,能發生消化飲食。倘土冷水寒,結成冰凍,則下流壅積,必返上越。

宜急補腎火,使一陽來復,大地回春,冰泮土松,沮洳之類,順流而下,又何上衝嗌口?然但補火則焚林竭澤,必成焦枯,必濟以水,水火既濟,上下流通,何有反胃?用,兩生湯,:肉桂二錢,附子一錢,熟地二兩,棗皮一兩。四劑止,十劑愈。此水火兩生,脾胃得火無寒冷,得水無干澀,自上可潤肺,不阻於咽喉,下可溫臍,不結於腸腹。

或謂下寒多腹痛,腎寒正下寒,宜少腹作痛,何食久而吐,無腹痛症?不知寒氣結於下焦則腹痛,今上吐,寒氣盡從口趨出,又何寒結之有。

時吐時不吐,吐則盡情吐出,人謂反胃,不知實郁。此婦人多,男子少。郁必傷肝,肝氣傷,即克脾胃。肝最急,其剋土未有不急者。土不能受,遂越出。木怒土不受,於是挾鬱氣捲土齊來,盡祛而出,故盡吐出。其時不吐者,木鬱少平耳。法不必止吐,惟平肝,肝平郁舒,吐自止。

用,逍遙散,:柴胡、白朮一錢,白芍五錢、茯神、當歸三錢,陳皮三分,甘草一分。二劑愈。仍以濟難催輓湯一半調理。蓋解鬱後,其木必枯,隨補水,木始滋息,自然枝葉榮敷榮,何至拂性作吐。

胃中嘈雜,腹微疼,痰涎上湧,嘔吐,人謂反胃,不知乃蟲也。人水濕留脾胃,肝旺又克,則土虛生熱,此熱乃肝火,虛火也。土得真火消食,得虛火生蟲。蟲得肝木之氣,性最急,飢覓食,飽跳梁,挾水穀上吐。其不吐蟲者,蓋蟲最靈,居土則安,入金則死,在胃翻騰,不越胃遊樂,恐出胃為肺金殺也。法必殺蟲佐瀉肝。

然瀉肝殺蟲,不免寒涼克削,肝未泄脾胃先傷,蟲又何能盡殺。必於補脾胃中行斬殺,庶賊除地方不擾。用,健土殺蟲湯,:人參、茯苓、白芍一兩,炒梔子、白微三錢。水煎,加黑驢尿一半調,飢服,不再劑,蟲盡死。驢屬金,肝蟲畏金,故取尿用。有單用驢尿者,然殺蟲不健土,肝木仍旺,後心再生。

此補土平木,況梔子、白薇同驢尿用,又拔本塞原。

食後必吐數口,卻不盡出,膈上時作聲,面如平人,人謂脾胃中氣塞,誰知膈上痰血結不散。膈在胃上,與肝連,凡怒則膈痛,血不行也。血不行,停於中則成死血,血死存膈上,必礙氣道,難於升降,阻住津液成痰,痰聚成飲,與血相搏作聲,又加食犯,勢必吐而少快。至已入胃,胃原無病,自受之,此所以必吐而不盡也。

法但去膈上痰血,吐病自愈。用,瓜蒂散,加味治。瓜蒂七枚,蘿蔔子、半夏、花粉、甘草三錢,韭汁一合、枳殼、人參一錢。一劑,大吐痰血愈,不必二劑。方本吐藥,得蘿葡子、枳殼消食,半夏、花粉蕩痰,韭汁逐血,或恐過於祛除,未免因吐傷氣,又加人參、甘草使胃無損,則積滯易掃,何有再吐。此食後輒吐似反胃,故同論。

白話文:

標題: [反胃]

內容: 當食物一進入胃就嘔吐出來,這可能是因爲肝臟功能過強,剋制了胃的功能,治療可用逍遙散加上吳茱萸、黃連,症狀就會緩解。然而,人們常認爲這是胃部的問題,使用芳香類藥物幫助消化,但這會傷害胃氣,反而加重嘔吐;再用瀉藥,沒有效果;又用寒涼藥物來降火,不僅胃受到傷害,脾臟也會受傷;接着嘗試用辛辣熱性的藥物來對抗寒涼,還是沒有效果,這才意識到應該使用調和的方法,解除鬱結,驅散邪氣,但是此時已經發展成爲嚴重的吞嚥困難。

胃部像是腎臟的守門員,當腎水充足時,喉嚨間充滿滋潤的津液,可以順利推動食物的消化;但如果腎水不足,力量難以滋潤到胃部,又如何能補充喉嚨間的津液呢?而且,腎水不足,無法滋養大腸,導致大腸缺乏津液的滋養,久而久之,腸道會變得狹窄,當食物進入胃部後,很難被順利推送下去。下方通道不通暢,食物積聚並向上湧動,不僅上部無法容納而引起嘔吐,下部也無法接受食物,同樣引發嘔吐,這時必須大力補充腎水。使用濟難催挽湯,包括熟地、當歸各兩錢,山藥、玄參各一錢,車前子一錢,牛膝三錢。

服用十劑後,情況將大大改善。這個方子純補精血,讓腎水充足,胃部有了滋潤,大腸有了潤滑,自然上下通暢無阻。

如果早餐吃後晚上才吐,或者晚餐吃後第二天早上才吐,或者每隔一兩天才把食物全部吐出來,雖然都是腎虛的表現,但是食物剛吃進去就吐,說明腎水不足;食物吃了很久才吐,說明腎火不足。這種情況,食物長時間留在胃裏才吐出來,如果不是腎寒又是什麼呢?腎寒怎麼會引發反胃?這是因爲脾胃需要得到腎火的溫暖,才能產生熱量,從而能夠消化食物。如果脾胃像被冷水浸泡,結成冰凍狀態,那麼食物消化後的殘渣會堆積在下部,必然會上逆嘔吐。

應立即補充腎火,使陽氣回覆,大地回暖,冰凍融化,土壤變得鬆軟,溼氣等物質可以順暢向下流動,怎麼還會有上衝喉嚨的情況呢?但是隻補充火氣,就像燒林乾涸,必然會變得焦乾枯萎,必須同時補充水分,水火既濟,上下暢通,怎麼會還有反胃呢?使用兩生湯,包括肉桂兩錢,附子一錢,熟地兩錢,棗皮一錢。服用四劑後症狀停止,十劑後痊癒。這個方子同時補養水火,脾胃得到火氣就不會感到寒冷,得到水分就不會幹燥,自然能夠從上部潤澤肺部,不會在喉嚨處受阻,下部可以溫暖腹部,不會在腸道處凝結。

有人會說,下寒常伴有腹痛,腎寒正是下寒,應該出現下腹疼痛的症狀,爲什麼食物吃後很久才吐,卻沒有腹痛的症狀呢?不知道寒氣凝結在下部會導致腹痛,而現在是上部嘔吐,寒氣完全從口中排出,哪裏還會有寒氣凝結的情況。

有時候嘔吐,有時候不吐,一旦開始吐,就會徹底吐出來,人們認爲這是反胃,卻不知道實際上是情緒鬱結所致。這種情況在女性中更爲常見,男性較少。情緒鬱結會傷害肝臟,肝氣受損,就會剋制脾胃。肝臟是最急躁的器官,它剋制脾胃時總是非常強烈。脾胃無法承受,食物就會反吐出來。木氣憤怒於土不受剋制,於是帶着鬱氣,捲起泥土一起湧上來,全部排出體外,所以纔會徹底吐出。而在不吐的時候,只是因爲木氣鬱結稍微緩解了而已。治療方法不必止吐,而是要平肝,肝氣平和,鬱氣得以釋放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

使用逍遙散,包括柴胡、白朮各一錢,白芍五錢,茯神、當歸各三錢,陳皮三分,甘草一分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然後以濟難催挽湯的一半進行調理。因爲解除鬱結後,木氣可能會枯萎,及時補充水分,木氣才能得到滋養,自然枝葉茂盛,何至於因爲性情不順而引發嘔吐。

胃部嘈雜,腹部輕微疼痛,痰液湧上喉嚨,引起嘔吐,人們認爲這是反胃,卻不知道實際上是寄生蟲所致。人體中的水溼停留在脾胃之間,加上肝氣旺盛剋制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產生熱氣,這種熱氣實際上是肝火,屬於虛火。脾胃得到真火才能消化食物,而得到虛火則會產生寄生蟲。寄生蟲得到肝木的氣息,性情急躁,飢餓時尋找食物,飽食後跳躍,帶着食物向上吐出。那些沒有吐出蟲子的人,是因爲蟲子非常聰明,它們在土中生存安全,在金屬中則會死亡,在胃部翻騰,不會離開胃部,擔心一旦離開胃部會被肺部的金屬殺死。治療方法必須殺蟲並輔助清肝。

然而,清肝和殺蟲難免會用到寒涼藥物,這樣在清肝的同時,脾胃可能先受到傷害,蟲子也無法完全殺死。必須在補養脾胃的過程中進行殺蟲,這樣才能根除病源,避免對身體造成干擾。使用健土殺蟲湯,包括人參、茯苓、白芍各一兩,炒梔子、白薇各三錢。用水煎煮,加入一半的黑驢尿,空腹服用,不需要第二劑,蟲子就會全部死亡。驢屬金,肝蟲害怕金屬,因此採用驢尿。也有單獨使用驢尿的情況,但是隻殺蟲而不健脾,肝木仍然旺盛,蟲子可能再次生成。

這個方子補脾平肝,特別是梔子、白薇與驢尿合用,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飯後一定會吐幾口,但不會全部吐出來,膈部時常發出聲音,面色看起來正常,人們認爲是脾胃中氣堵塞,卻不知道膈部有痰血凝結不散。膈位於胃上方,與肝臟相連,每當生氣時膈部會疼痛,因爲血液不流通。血液不流通,停滯在膈部會形成死血,死血存留在膈部,必然會阻礙氣道,影響氣血的升降,阻滯津液形成痰液,痰液聚集形成水飲,與血液搏鬥發出聲音,再加上食物的刺激,勢必要吐出一些才能稍微舒服些。但是一旦食物進入胃部,胃本身並沒有問題,能夠自然接受食物,這就是爲什麼一定要吐幾口但不會全部吐出來的原因。

治療方法只需去除膈部的痰血,嘔吐的症狀自然會緩解。使用瓜蒂散,加味治療。瓜蒂七枚,蘿蔔子、半夏、花粉、甘草各三錢,韭菜汁一合,枳殼、人參各一錢。服用一劑後,大量吐出痰血,病情就能緩解,不需要第二劑。這個方子原本是吐藥,但加入蘿蔔子、枳殼可以幫助消化,半夏、花粉可以清除痰液,韭菜汁可以排除血液,可能會擔心過度清除,不免因吐傷氣,因此又加入人參、甘草,使胃部不會受到損傷,這樣積滯容易清除,何須再吐。這種情況,飯後立刻嘔吐類似反胃,因此放在一起討論。

2. 膨脹

兩足跗上先腫,漸至腹,按如泥,小便不利,人謂水腫,誰知土氣鬱乎。人生脾胃氣健,則能制水,水自灌注經絡,不相礙。惟脾胃虛,則土不能轉輸水精於上,胃中之水積而不流,浸淫表裡皮毛。然脾胃虛由腎虛,上無升騰之氣,土乃郁不伸,力不制水,水反來侮,脾胃愈虛。

夫腎司開合,陽太盛則水道大開,陰太盛水道常閉。陽為腎火,陰為腎寒也。腎寒,脾胃亦寒,水畏熱不畏寒,此寒土所以難制水也。法烏可舍腎火而他求蓄水之土?然水勢滔天,補火以生土,不如放水以全土,故補腎火,可治久病水臌,泄脾腎中水,實益初起水脹。下身脹,上未脹,正初起,泄水最宜。

用,泄水至神湯,:大麥須、白朮二兩,茯苓一兩,赤小豆三錢。一劑腹必雷鳴,泄水如注,再劑水盡,不必三劑。牽牛、甘遂非不可用,但人脾、胃、腎三經多虛,恐藥力之迅,故另立此方,補中瀉水,正無傷,水盡去。方中苓、術健脾胃,又通脾胃氣,則土鬱解,況大麥消無形水,赤小豆消有形濕,合用化水,直出膀胱,由尾閭盡泄。

水腫久,肢體俱脹,面目亦浮,口不渴,皮毛出水,按膚如泥,此真水臌,乃土氣鬱塞甚,致水濕不化耳。土剋水,何反致水侮?蓋土虛則崩泥帶水而流,日積月累,下焦阻滯,水乃上浮。

脾胃原能藏水,水多氾濫,散經絡,積皮膚,經絡皮膚既滿,勢必流出於外,不用下奪,何以泄滔天水?用,決水湯,:車前子一兩,茯苓二兩,王不留行五錢,肉桂三分,赤小豆三錢。一劑小便如注,二劑消。論理雞屎醴亦效,然逐水從大便出,此逐水從小便出。從大便勢逆,從小便勢順。

逆,效速氣傷;順,效緩氣固。此方利水從小便出,利其膀胱也。凡水,必膀胱氣化,而後由陰器以出。土氣不宣,則膀胱之口閉,用王不留行以開口,加肉桂引車前、茯苓、赤豆直入膀胱而利導之,茯苓、車前利水不耗氣,且茯苓健土,水決土不崩,此奪法之善也。臍突、手掌無紋,此方尚救,但禁食鹽一月,倘不禁,復脹不治。

氣喘作脹,腹腫,小便不利,大便溏,漸身腫,人謂水腫,誰知肺、脾、腎三經虛乎。胃,水穀海,臟腑大源。但胃能容水,不能行水,恃脾散水以行肺,肺通水以入膀胱,膀胱化水以達小腸。惟脾虛則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,病在中;肺虛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,病在上;腎虛不能司胃之關。時其輸泄,病在下。

三經既虛,胃中積水走皮膚經絡,無所底止。法宜補三經氣,胃自旺,腫脹消。用,消脹丹,:白朮三錢,茯苓、山藥一兩,麥冬、熟地、芡實五錢,蘇子一錢。一劑喘定,再劑脹消,十劑小便利,二十劑盡愈。用苓、術健脾,麥冬、蘇子益肺,熟地、山藥、芡實滋腎,三經旺,水從膀胱出小腸矣。

腰腳腫,小便不利,或腹腫脹,喘急痰盛,不可臥,此肺腎俱虛,非臌脹也。水症多脾胃虛,茲肺腎虛,何成水脹?不知肺虛盜脾胃氣,腎虛不生脾胃氣,二經虛,脾胃更虛。土虛,肺之氣化不行;肺虛,腎之關門不開,水乃氾濫如水腫。法似宜補肺兼補腎,然不若補腎之為得,蓋肺生腎水,不生腎火也,脾胃必得腎火以生,水氣必得腎火以化,況補腎肺不來生,肺金自安。

用,金匱腎氣丸,:茯苓、澤瀉十兩,附子一枚,牛膝、車前子三兩,官桂、丹皮、棗皮二兩,熟地四兩,山藥六兩。為末,密丸。早晚各一兩,滾水下。一料全愈,二料不發。此方經後人改分兩,多不效,畏苓、澤耳。不知水勢滔天,既不用掃蕩決水,乃畏利導,不用消水乎?故必多用苓、瀉、車前,則水從膀胱下。然腎關不開,胃之積水又何以下?故用附、桂回陽助火,蒸動腎氣以開關,群藥始能利水。

然又恐利水未免損陰,佐熟地、丹皮、山藥,利中有補,陽得陰生,火不亢,土自升,誠神方。倘妄增藥味,更改輕重,斷難收功。

大病初起,致傷脾胃,氣衰中滿,成氣臌。服,補土消滿湯,數劑。人參、陳皮、神麯三分,白朮、山藥五錢。茯苓、芡實三錢,蘿蔔子、蘇子五分,山楂五粒,甘草一分。神效。

四肢脹,腹腫如鼓,面目浮,皮膚流水,按不如泥,但陷下成孔,手起如故,飲食知味,糞溏,溺閉澀,氣喘不能臥。人謂水臌,不知腎水衰也。真水足,邪水不橫,真水衰,邪水乃溢。況真水衰,虛火必盛。三焦火與衝脈屬火者,性皆上炎,無不逆沖。水從火泛,上走於肺,喘嗽不寧。

臥主腎,腎氣既逆,又安得臥?至不得臥則肺氣不得夜歸腎,腎水空,無非火氣,則肺氣不敢久留於腎,仍歸肺宮。母因子虛,清肅之令不行於膀胱,水入膀胱之口,膀胱不受,乃散於經絡,隨臟腑之虛者,入而注之,不走小腸而走肢膚,故毛孔出水。法必補腎水制腎火,尤宜補肺金生腎水。

腎水不能速生,助肺氣,則皮毛閉塞。腎氣下行,水趨膀胱,不走腠理。用,六味地黃湯,加味治。熟地、茯苓二兩,棗皮、山藥、澤瀉、麥冬一兩,丹皮六錢,北味三錢。十劑全愈。戒酒色一年,戒鹽三月,否必發。此屬腎水虛,故補水不補火。腎虛以致火動,肺虛以致水流,補水火自靜,補金水自通,實有至理。

單腹脹滿,四肢不浮,數年不死,人謂水臌。水臌不過兩年,必皮膚流水死,今數年,皮膚又不流水,乃蟲結於血中,血裹子蟲內,似臌而非。蓋飲食內有惡蟲之子,食入腹而生蟲,或食難化物,久變蟲形,血裹不化,久之血塊漸大,蟲遂多。所用食物止足供蟲食,即水穀所化之血,亦只為蟲外郭,不能灌注臟腑。

最忌小便不利,胃口不開。蓋小便利,腎氣通膀胱;胃口開,心氣行脾胃。二臟有根,用殺蟲下血可無恐。用,逐穢消脹湯,:白朮、大黃、當歸、蘿蔔子一兩,雷丸、白薇、紅花三錢、甘草一錢,丹皮五錢。一劑,腹作雷鳴,少頃,下惡物皆蟲狀,再劑,大泄惡物盡。後以人參、白芥子一錢、茯苓五錢、苡仁一兩、山藥二兩、陳皮五分、白朮二錢調理。

前方恐少損元氣,繼此方則脾胃固,不致亡陰。凡水臌、蟲臌起時,以面辨之,而澹黃中有紅點、紅紋者,蟲臌。更於食先腹先作疼,即以前方減半,一劑愈。但新久必忌鹽一月,不然,再發難治。

先腫上身,後腫下身,久之盡腫,氣喘咳嗽,不得臥,小腹光亮,人謂水臌已成,誰知水臌假症乎。濕從下受,不聞從上受。凡脾旺能散精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何至水氣上侵。惟脾虛,飲食不化精化水,此邪水,非真水。真水不生,腎涸,無非火氣,同任、沖屬火者,逆而上出,水從火溢,上積肺於而咳,奔越於肺而喘,喘嗽自難臥,散聚於經絡,初成跗腫,故先上腫後下腫。

似宜補腎,然火盛由於水衰,水衰實先於土衰,補土其可緩乎?但補脾以健土,必至旺火以燥腎,故脾腎兼補始得。用,二天同補丹,:山藥、芡實一兩,茯苓、百合五錢,白朮二兩,肉桂三分,訶子一錢。十劑全愈。方皆脾腎二經藥,健脾不虧腎,滋水不損脾,兩相分消,兩相資益,實鬼神不測妙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