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三 (4)
卷十三 (4)
1. 痘
痘出四五日,大小不等,根窠不紅澤,色暗,頂陷不起,人謂火毒倒塌,誰知血氣虛乎?此必補氣血中佐化毒、催漿。用,催痘湯,:人參三錢、牛子、川芎、茯苓一錢,耆、歸二錢,桔梗、肉桂五分,陳皮二分,連翹三分。二劑效。妙在參、耆、歸之多,發散化毒為佐。故氣足不祛於中,血足不陷於內,自紅潤肥滿。
痘五六日,毒宜化,漿宜行,乃不紅綻肥滿,此氣血大虛,切忌攻火敗毒。宜補氣血。用,護痘萬全湯,:人參五錢、黃耆、川芎、茯苓一錢,當歸、白朮二錢,陳皮、牛子三分,花粉三分,桔梗五分。不必二劑。妙在不消毒攻火,但補氣血,且補中有散,更非呆補。
七八日,宜漿足,反瘡平漿淡,食減,此氣血不充也。人脾胃氣弱,則肝血不生,血不生,則脾胃更弱,何能致漿足瘡突哉。宜大補脾胃氣,少佐補血。氣血旺,脾胃自健。脾胃健,痘自充。用,保痘湯,:人參、荊芥一錢,耆、歸、朮、麥冬二錢,陳皮五分。如癢,加白芷三分、蟬蛻二分。
否則不加。如色白而薄,倍參、耆,一劑效。此純補氣血,補氣尤多,以血得氣易生也。氣足血旺,自食增,漿老結靨。
九日十日,漿淡痂薄,人謂痘毒內蘊,誰知氣血虧乎。然氣血雖虛,痘毒未清,不顧火毒,但呆補,則火毒內藏,痘後必有回毒。宜補中微散。用,全痘湯,:參、術二錢,牛子、通草、荊芥一錢,茯神、當歸、銀花三錢,陳皮三分,甘草五分。一劑愈。何用參不用耆?以黃耆過補氣,不若參既補氣,不增悶尤妙。況牛子、銀花補中泄毒,得補益,又獲散利。
十一二日,潮熱不思食,當靨不靨,痂落無托,此氣血虛,毒多未化也。用,化痘仙丹,:銀花、耆、歸三錢,白芍二錢,人參、荊芥、牛子、甘草一錢,山楂五粒,防風三分。二劑全愈,不必三劑。妙在用牛子、荊芥、銀花於參、歸、耆、芍中,則胃氣不傷,脾氣大旺,肝血既潤,復不剋土,則毒解無留。大凡痘不補,則火毒不出,但補亦不出。
今補中帶散,故未出者能出,既出者盡出。
痘已見形,又出一層紅斑,或似斑非斑,或零星錯雜,皆是夾疹。人謂痘毒深,後再發,誰知痘出時又感風寒,使內熱留中,閉塞腠理,激腑毒盡出乎。宜臟腑並治,然治臟不若先治腑。蓋痘毒出臟,毒深;疹毒出腑,毒淺。淺之毒散,深毒自難留,故治痘須先治疹。用,分痘湯,:升麻、生草、荊芥一錢,玄參、麥冬、生地三錢當歸、青蒿二錢,半夏五分。一劑疹全散。
此退陽明火,解肺熱。妙在多用升麻引火向外,發皮毛,雖消疹,實成痘。何為治疹後,再治痘哉。
痘症已全,數日後復發熱,出紅斑,癢甚,愈抓愈癢,先如粟米,漸大如紅雲一片。人謂痘毒前未暢發,誰知痘毒全無,乃收痂後縱欲,飲食又兼風熱而成乎。此名蓋痘疹,似痘非痘也。宜散風熱,不必顧痘毒。然風熱解,痘毒亦無不解。用,安痘湯,:玄參五錢,當歸三錢,連翹、花粉一錢,白芍、丹皮、荊芥、甘菊二錢,升麻五分。二劑盡散。
白話文:
痘瘡發病四五天,大小不一,痘根不紅潤,顏色暗淡,痘頂凹陷,人們說是火毒倒塌,卻不知是氣血虛弱所致!這必須要補氣血,輔助化解毒素,促進痘漿的排出。可用催痘湯:人參三錢、牛蒡子、川芎、茯苓各一錢,黃耆、當歸各二錢,桔梗、肉桂各五分,陳皮二分,連翹三分。兩劑見效。妙處在於人參、黃耆、當歸用量較多,發散化毒是輔助作用。所以氣血充足,痘疹就不會內陷,自然紅潤飽滿。
痘瘡發病五六天,毒素應該化解,痘漿應該排出,然而痘疹卻不紅潤、不飽滿,這是氣血大虛所致,絕對不能攻伐火毒!應該補益氣血。可用護痘萬全湯:人參五錢、黃耆、川芎、茯苓各一錢,當歸、白朮各二錢,陳皮、牛蒡子各三分,花粉三分,桔梗五分。不必服用兩劑。妙處是不攻伐火毒,只補益氣血,而且補益之中兼具發散,並非死板的補益。
痘瘡發病七八天,痘漿應該充足,但卻痘瘡平坦,痘漿稀薄,食慾減少,這是氣血不足。因為脾胃氣虛,則肝血不能生成,血不足,脾胃就更虛弱,怎麼能使痘漿充足、痘瘡突出呢?應該大補脾胃之氣,少量輔助補血。氣血旺盛,脾胃自然強健;脾胃強健,痘瘡自然充盈。可用保痘湯:人參、荊芥各一錢,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麥冬各二錢,陳皮五分。如果發癢,加白芷三分、蟬蛻二分。否則不加。如果痘疹顏色發白而薄,人參、黃耆的用量加倍,一劑見效。這是純粹補益氣血,尤以補氣為主,因為血得氣則易生。氣足血旺,食慾自然增加,痘漿成熟,結痂。
痘瘡發病九十天,痘漿稀薄,痂皮薄弱,人們說是痘毒內蘊,卻不知是氣血虧虛!雖然氣血虛弱,但痘毒尚未清除,如果不顧火毒,只一味補益,則火毒內藏,痘瘡痊癒後必然會再次發毒。應該在補益的同時,略加發散。可用全痘湯:人參、白朮各二錢,牛蒡子、通草、荊芥各一錢,茯神、當歸、金銀花各三錢,陳皮三分,甘草五分。一劑痊癒。為什麼用人參不用黃耆?因為黃耆過於補益氣血,不如人參既能補氣,又不至於壅滯,更妙。況且牛蒡子、金銀花能補中泄毒,既能補益,又能通利。
痘瘡發病十一二天,潮熱、不想吃東西,痘痂該結痂卻不結痂,痂皮脫落沒有支撐,這是氣血虛弱,毒素未盡化解。可用化痘仙丹:金銀花、黃耆、當歸各三錢,白芍二錢,人參、荊芥、牛蒡子、甘草各一錢,山楂五粒,防風三分。兩劑痊癒,不必三劑。妙處在於將牛蒡子、荊芥、金銀花與人參、當歸、黃耆、白芍配伍,則胃氣不傷,脾氣旺盛,肝血滋潤,又不會剋制脾土,毒素就能完全化解。總之,痘瘡不補益,火毒就不能排出,但只補益也不行。
現在是補益之中帶有發散,所以未排出的毒素就能排出,已排出的毒素也能完全排出。
痘瘡已經出現,又出現一層紅斑,或像紅斑卻又不是紅斑,或零星散佈,這些都是夾疹。人們說是痘毒深入,還會再次發作,卻不知是痘瘡發出時又感受風寒,使內熱留在體內,閉塞肌膚腠理,激發腑中之毒全部排出。應該同時治療臟腑,但治療臟腑不如先治療腑。因為痘毒由臟腑而出,毒性深;疹毒由腑而出,毒性淺。淺層的毒素散了,深層的毒素自然就難以停留,所以治療痘瘡必須先治療疹子。可用分痘湯:升麻、白芷、荊芥各一錢,玄參、麥冬、生地各三錢,當歸、青蒿各二錢,半夏五分。一劑疹子全部散去。
這是退去陽明火,解除肺熱。妙處在於大量使用升麻引導火毒向外,疏通皮毛,雖然消除了疹子,實際上卻促進了痘瘡的成熟。為什麼治療疹子之後,還要再治療痘瘡呢?
痘瘡已經全部痊癒,幾天後又發熱,出現紅斑,奇癢無比,越抓越癢,起初像小米粒大小,逐漸擴大成一片紅色雲彩。人們說是痘毒先前沒有完全排出,卻不知痘毒已經完全消失,這是痘瘡痊癒後縱慾,飲食又兼夾風熱所致。這叫做蓋痘疹,像痘瘡卻又不是痘瘡。應該散風熱,不必考慮痘毒。然而風熱解除,痘毒自然也能解除。可用安痘湯:玄參五錢,當歸三錢,連翹、花粉各一錢,白芍、丹皮、荊芥、甘菊各二錢,升麻五分。兩劑全部散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