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三 (3)
卷十三 (3)
1. 便蟲
便寸白蟲或蜉蛔,及吐長短蟲,人謂濕熱,誰知脾胃傷乎。小兒自喜生冷,濕熱無疑。然脾胃健,濕熱易消;脾胃衰,濕熱難化,不生津液而生蟲。倘不補脾胃,則脾氣不能消,胃氣不能化,蟲且安居,又何以殺?惟補脾胃,則氣旺自能制蟲,況佐殺蟲藥乎。用,治蟲丹,:苓、朮、白芍三錢,甘草三分,白薇二錢,使君子二個、黃連二分,枳殼、檳榔、半夏五分,百部一錢。二劑蟲盡化水。
但服後,忌飲一肘。此殺蟲藥雖多,然入健脾平肝內,則正無傷,蟲盡殺。
糞門拉長蟲不下,又不進,不痛癢,人謂蟲口咬住,誰知祟憑乎。蟲口咬必痛,今安然如故。然蟲不咬,宜隨下。今半截在中,非祟憑乎?用外點方,點虯湯,:水銀、冰片,樟腦、白芷一錢,硼砂一分,雄黃、輕粉、薄荷三分。各研,以不見水銀星為度,水調少許,點蟲頭或身上,少刻化水。
點點時須虔拜上天,此余遊南嶽,逢異人,自號雷公,狀甚異。傳余《活人錄》,奇方最多,此其一也。
白話文:
[腸道寄生蟲]
如果排泄物中出現一寸長的白色蟲子,或是吐出長短不一的蟲子,人們常認為是身體濕熱所致,然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脾胃受損。小孩特別喜歡吃生冷食物,這會造成體內濕熱,這一點毫無疑問。然而,如果脾胃健康,濕熱就容易被消除;脾胃虛弱,濕熱就很難被化解,反而可能導致體內產生蟲子。如果不補充脾胃,脾氣無法正常運作,胃氣也無法有效消化,蟲子就會在體內安家,怎麼可能將它們殺死呢?只有補充脾胃,氣血旺盛才能自然抑制蟲子,更何況還輔以殺蟲藥物呢。使用的藥方,稱為治蟲丹,包含茯苓、白朮、白芍各三錢,甘草三分,白薇二錢,使君子兩個,黃連二分,枳殼、檳榔、半夏各五分,百部一錢。服用兩劑,蟲子就會全部溶解成水。
但是服藥後,要避免喝水。這些殺蟲藥物雖然多,但如果在強健脾胃和平肝的藥物中使用,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蟲子也會被全部消滅。
如果肛門拉出長蟲,但蟲子卡在那裡不上不下,既不痛也不癢,人們常認為是蟲子咬住了,然而真正的問題可能是有邪靈幹擾。如果蟲子真的咬住,肯定會感到疼痛,但現在卻毫無異樣。然而,如果蟲子沒有咬住,應該可以順利排出。現在蟲子一半在體內,難道不是邪靈幹擾嗎?可以使用外部點擊的方法,點虯湯,包含水銀、冰片,樟腦、白芷各一錢,硼砂一分,雄黃、輕粉、薄荷各三分。將所有成分研磨,直到看不到水銀顆粒為止,用水調和少量,點在蟲子頭部或身體上,片刻後蟲子就會溶解成水。
在點擊的時候,必須虔誠地向上天祈禱。這是我在遊歷南嶽時,遇到一位神祕人物,他自稱為雷公,外表非常奇特。他傳授給我一本《活人錄》,其中記載了許多奇效的藥方,這就是其中之一。
2. 痘
將出痘,身熱口渴,眼如醉,此時以表藥散之,則火毒大解。無如因循,數日現點始用。有形之解與無形之解不同,故輕變重,重變死。夫見點,當於補中帶表,則正無傷傷,火毒又散。用,至慈湯,:人參、炒荊芥、陳皮三分,生草、柴胡、柴胡、花粉一錢,當歸三錢,茯苓、麥冬二錢,玄參三錢。二劑愈,不必三劑。
若已出,熱則重變輕,死變生。此用柴胡、荊芥疏通表裡,玄參去浮游火,生草解毒。妙在人參補氣生津,佐前藥使無壅閉,以達至隱之火毒。火毒非補不可。此方以十歲為準,如一歲十分用一,每歲增加。若十歲外,宜加參,余不必加。
遍身粒粒鮮紅,明白佳兆也。不必用藥,只須助正,自飽滿貫漿,收靨亦速。然呆補無疏通,升上不降下,非善法也。用,安幼湯,:當歸、玄參、熟地、麥冬三錢,丹皮、荊芥一錢,生草五分,陳皮、貝母三分,生地二錢,黃連一分。不必二劑。妙在補中帶散無外阻,散中實補無內怯,毒大泄不外阻。
世但知補,故多留後患。且呆補必變惡瘡,人猶謂毒未淨,用散火敗毒藥,至不救。哀哉。
痘紅盛煩渴,大便乾燥,小便短澀黃赤,脈洪大不勻勻,舌上生瘡,此陽症也。切忌溫熱。然火毒大盛,驟用寒涼,心火不遽退,熱不驟解,反生變。宜寒中化熱,涼中化火,則不違火性,自得寒涼。用,全痘散火湯,:玄參、炒荊芥三錢,黃芩、生草、梔子一錢,桔梗、生地、當歸二錢。
一劑愈。方用芩、梔清火,玄參退浮熱。妙在荊芥、桔梗引火外出,生地、當歸滋腑臟燥,則雨潤風吹,必變火宅為清涼。故解散又無違背。
痘空,色清白,發癢中塌,寒顫咬牙,腹虛脹,吐泄,脈沉微細弱,此陰症也。必大補氣血,佐溫熱,則瘡無冰凍。倘用寒散,則痘內陷,立亡。然色白,虛也,發癢,又有實症;身寒,涼也,發顫又有熱症;腹脹,虛寒也,吐泄又多實熱症。既非虛寒,一用溫熱,安得不死。
不知舌紅為熱,白為寒。舌紅帶白,熱中寒;舌白微紅,寒中熱;熱極,大紅又燥;寒極,純白又滑。舌白又滑,陰症無疑。用,祛陰救痘丹,:人參、荊芥一錢,耆、歸、白朮三錢,附子三分。一劑色白即紅,陽回陰寒之氣盡散。此方補氣血,氣旺陰難留,血足陽自復。然必附子,奏功始神。
又恐附子直攻其內,故加荊芥引之外散。
痘隱不見,此氣虛不能推送也。論理升、桔、羌、防能外泄,然不補則元氣太虛,恐痘發他症又生。用,發痘散,:生耆二錢,甘草五分,當歸、桔梗、荊芥一錢,防風二分。二劑盡出,不必再服。方雖用桔梗、荊、防,妙在耆、歸屬於推送,故火毒盡出。
痘已見點,熱氣大盛,粒過多,人謂火毒太盛,誰知血虛不能潤乎。若發散不補血,則火盛水乾,痘難貫漿。用,養痘湯,:當歸二錢,川芎、麥冬一錢,連翹五分,花粉、木通三分,甘草二分。二劑成漿。妙在芎、歸、麥冬為君,少用連翹、木通、花粉則血旺,火不過炎,熱消毒不內隱,故速效,又無後害。
白話文:
痘
當痘瘡快要發出來的時候,身體會發熱口渴,眼睛看起來像喝醉酒一樣。這個時候應該用一些發散表邪的藥物來處理,就可以大大解除火熱之毒。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拖延幾天等到出現疹點才開始用藥,效果就會差很多。因為在沒有出現疹點的時候處理和出現疹點之後處理,效果是不同的,所以病情會由輕轉重,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。當發現疹點時,應該在補氣血的同時兼顧發散表邪,這樣既不會傷害正氣,又可以散去火毒。可以用至慈湯:人參、炒荊芥、陳皮各三分,生甘草、柴胡、花粉各一錢,當歸三錢,茯苓、麥冬各二錢,玄參三錢。通常服用兩劑就可以痊癒,不需要用到三劑。
如果痘瘡已經發出來,發熱的情況會由重轉輕,病情也會由危轉安。此時可以使用柴胡、荊芥來疏通表裡,用玄參來去除浮游的火氣,用生甘草來解毒。最妙的地方在於用人參來補氣生津,輔助其他藥物,使身體不至於壅塞,從而達到驅散隱藏的火毒的目的。火毒必須要補氣才能去除。這個藥方是以十歲兒童為基準的,如果是一歲的兒童,藥量用十分之一,每長一歲藥量就增加一些。如果超過十歲,應該增加人參的用量,其他藥物則不必增加。
如果痘瘡發出來的時候,全身都是鮮紅的顆粒,這是一個好的徵兆。不需要用藥,只需要幫助身體的正氣,痘瘡自然就會飽滿充盈,消退也會很快。但是,如果只是單純的補氣而不疏通,導致氣機上升而不能下降,這不是好的方法。可以用安幼湯:當歸、玄參、熟地、麥冬各三錢,丹皮、荊芥各一錢,生甘草五分,陳皮、貝母各三分,生地二錢,黃連一分。通常服用一劑即可,不需要用到兩劑。這個藥方的奧妙在於補氣的同時兼顧疏散,不會有外部的阻礙;疏散的同時又兼顧補氣,不會讓身體虛弱。這樣一來,毒氣可以大量排出而不會受到阻礙。
世人只知道補氣,所以才會留下很多後遺症。而且單純的補氣很可能會導致痘瘡變成惡性瘡瘍,人們還以為是毒素沒有完全清除乾淨,於是就用一些散火敗毒的藥物,最後導致無法救治,實在是可悲啊。
如果痘瘡發紅,而且感到煩躁口渴,大便乾燥,小便短少顏色發黃,脈搏洪大而且不均勻,舌頭上生瘡,這些都是屬於陽症。切記不能用溫熱的藥物。但是,如果火毒很盛,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,心火不會馬上消退,熱邪也不會立刻解除,反而會產生其他變化。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中和火熱,用涼性的藥物來調和火氣,這樣才不會違背火熱的特性,自然就能達到寒涼的效果。可以用全痘散火湯:玄參、炒荊芥各三錢,黃芩、生甘草、梔子各一錢,桔梗、生地、當歸各二錢。
服用一劑就可以痊癒。這個藥方用黃芩、梔子來清除火氣,用玄參來退浮熱。最妙的地方在於用荊芥、桔梗來引導火氣向外散發,用生地、當歸來滋潤臟腑的乾燥,這樣就如同風雨過後,火宅自然會變成清涼之地。所以,既能解散火毒,又不會違背身體的自然規律。
如果痘瘡顏色變得清白,並且出現發癢、塌陷的情況,同時還會感到寒顫、牙齒咬緊、腹部虛脹、嘔吐、腹瀉,脈搏沉微細弱,這些都是屬於陰症。必須要大補氣血,並且佐以溫熱的藥物,這樣痘瘡才不會像結冰一樣。如果用寒涼發散的藥物,痘瘡就會向內陷,很快就會死亡。但是,痘瘡顏色發白,這是虛弱的表現;發癢,又有實熱的症狀;身體發寒,屬於涼症,發抖又有熱的症狀;腹脹,是虛寒的表現,嘔吐腹瀉又多屬於實熱。如果不是虛寒,一味的使用溫熱的藥物,怎麼可能不死呢?
要懂得辨別舌頭的顏色,舌頭發紅表示有熱,發白表示有寒。舌頭紅中帶白,是熱中有寒;舌頭白中微紅,是寒中有熱;熱到極點,舌頭會變成大紅色而且乾燥;寒到極點,舌頭會變成純白色而且濕滑。舌頭發白而且濕滑,毫無疑問是陰症。可以用祛陰救痘丹:人參、荊芥各一錢,黃耆、當歸、白朮各三錢,附子三分。服用一劑後,痘瘡顏色就會由白轉紅,陽氣恢復,陰寒之氣也會被驅散。這個藥方可以補氣血,當氣旺盛的時候,陰邪難以停留,當血液充足的時候,陽氣自然會恢復。但是一定要用附子,才能發揮神奇的功效。
又因為擔心附子直接攻擊體內,所以加入荊芥來引導藥力向外散發。
如果痘瘡隱藏不見,這是因為氣虛無法將其推送出來。從理論上講,升麻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等藥物可以將其向外發散,但是如果沒有補氣,元氣就會過於虛弱,恐怕痘瘡還會引發其他疾病。可以用發痘散:黃耆二錢,甘草五分,當歸、桔梗、荊芥各一錢,防風二分。服用兩劑,痘瘡就會全部發出來,不需要再服藥。這個藥方雖然使用了桔梗、荊芥、防風這些藥物,但是最妙的地方在於使用了黃耆、當歸來輔助推送,所以火毒才能全部發出來。
如果痘瘡已經出現疹點,而且熱氣很盛,疹點數量過多,人們認為這是火毒太盛,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血虛不能滋潤。如果只發散而不補血,就會導致火盛水乾,痘瘡難以飽滿充盈。可以用養痘湯:當歸二錢,川芎、麥冬各一錢,連翹五分,花粉、木通各三分,甘草二分。服用兩劑痘瘡就會飽滿充盈。這個藥方的奧妙在於用川芎、當歸、麥冬作為主藥,少量使用連翹、木通、花粉,這樣可以使血液旺盛,火氣不會過於熾烈,熱毒可以發散而不會內陷,所以效果很快,而且沒有後遺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