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九 (11)
卷九 (11)
1. 內傷
氣血衰又少有微邪,則皮毛如蟲行。因氣血虛,身欲自汗,邪又留而不去,兩相爭鬥,拂抑其經絡,皮膚作癢,不啻如蟲之行,非真有蟲也。傷寒汗多亡陽,亦有如蟲行病。傷寒本外感,至亡陽變為內傷矣。今非傷寒,亦見蟲行症,非內傷而何?宜大補氣血,氣血行自愈。
用,補中益氣湯,:參、耆一兩,歸、術五錢,陳皮、升麻五分,甘草、柴胡一錢,玄參三錢,桑葉二十片。十劑全愈。此方原大補氣血,多用參、耆更補氣,氣旺血亦自旺,自能流行。身癢多屬火,加玄參退浮游之火,汗多發癢,桑葉止汗,癢自止。
色白神怯,秋間發熱,熱熾頭痛,吐泄食少,兩目喜閉不開,喉啞,昏昧不省,粥食有礙,手常按住陰囊,人謂傷風重病,誰知勞倦傷脾乎。夫氣本陽和,身勞則陽和之氣變為邪熱,不必風襲而身始熱。諸陽皆會於頭,陽虛則清氣不升,邪熱乘之作頭痛,不必外風犯之而作頭痛。
清濁拂亂,安得不吐泄。人身之脈皆屬於目,眼眶,脾之所主,脾傷何以養目?目無所養,欲不閉得乎?脾絡連舌本,散布舌下,脾傷則舌絡失養,此言語所以難也。咽喉雖通於肺,然脾虛肺氣先絕,肺虛咽喉難司出入,心之神明亦昏瞀不知人。陰囊屬肝,脾虛肝欲侵,頻按其囊者,惟恐肝旺土虧極,反現風木之象也。
大健其脾,風木自消。用,補中益氣湯,:參、歸、茯苓三錢,耆、術五錢,陳皮、甘草五分,柴胡一錢,升麻、熟附三分。十劑全愈。病本內傷,此方自中病情。然參、耆、歸、術非附子其功不大,只用三分,無太熱之虞。
日日向火,致汗出不止,久則元氣大虛,口渴引飲,一旦發熱,人謂感風,誰知肺受火傷乎。肺本屬金,最畏火,外火雖不比內火,然肺氣暗損,何禁二火之逼。自然虛者益虛,肺不得養矣。金生水,肺病何以生腎?腎水不生,腎日索母乳,母病不應,子亦病矣。子母兩病,勢必皮膚不充,風邪易入,不必從膀胱而進。
不必治風,但補肺滋腎,則肺得養,內不藏邪,風仍從皮毛而出。用,安肺湯,:麥冬、玄參五錢,桔梗、紫蘇、款冬二錢,生地、白芍、天冬三錢,黃芩、熟地、茯苓、棗皮三錢,紫苑一錢,貝母五分。二劑愈。此肺腎同治,何名安肺?蓋子母一氣,安子勝於安母,子母安自同力御邪,故安腎正所以安肺也。倘不顧肺但祛邪,因傷益傷,有不變勞怯哉。
白話文:
內傷
氣血衰弱,又略有外邪入侵,皮膚就會像蟲子爬過一樣發癢。因為氣血虛弱,身體容易自汗,而外邪又停留在體內不去,兩者互相爭鬥,影響經絡,導致皮膚發癢,感覺像蟲子在爬一樣,但實際上並沒有蟲子。傷寒病汗出太多損傷陽氣,也會出現這種像蟲子爬過的症狀。傷寒本是外感疾病,等到陽氣耗損就變成內傷了。現在這個病不是傷寒,卻出現蟲行症狀,不是內傷又是什么呢?應該大力補益氣血,氣血充足就能自愈。
使用補中益氣湯:人參、黃耆各一兩,當歸、白術各五錢,陳皮、升麻各五分,甘草、柴胡各一錢,玄參三錢,桑葉二十片。服用十劑痊癒。這個方子主要補益氣血,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耆更能補益元氣,元氣旺盛,血氣自然也旺盛,就能正常運行。皮膚瘙癢多半是火熱之邪,加入玄參可以清退浮游的火熱,汗多導致瘙癢,桑葉可以止汗,瘙癢自然就會停止。
面色蒼白,精神萎靡,秋季發熱,熱勢熾盛,頭痛,嘔吐洩瀉,食慾不振,眼睛喜歡閉合睜不開,聲音嘶啞,神志昏迷不清醒,吃粥都覺得困難,總是用手按住陰囊,人們以為是傷風重病,卻不知道是勞累傷了脾臟。人體元氣原本是溫和的,勞累就會使溫和的元氣轉變成邪熱,並不需要風寒侵襲就會發熱。人體陽氣都匯聚於頭部,陽氣虛弱則清氣不能上升,邪熱乘虛而入就導致頭痛,並不需要外風侵犯才會頭痛。
清濁之氣混亂,自然會嘔吐洩瀉。人體的經脈都與眼睛相連,眼眶是脾臟所主管的部位,脾臟受損怎麼能滋養眼睛?眼睛得不到滋養,當然就想要閉合了。脾經與舌根相連,散佈在舌下,脾臟受損就會導致舌絡失養,所以說話困難。咽喉雖然與肺臟相通,但是脾虛則肺氣先衰,肺虛則咽喉難以司職出入,心神也會昏迷不清醒。陰囊屬於肝臟,脾虛則肝氣欲侵犯脾土,經常按壓陰囊是因為擔心肝旺脾虛到極點,反過來出現肝木克脾土的現象。
大力健脾,肝木之邪自然消除。使用補中益氣湯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各三錢,黃耆、白術各五錢,陳皮、甘草各五分,柴胡一錢,升麻、附子各三分。服用十劑痊癒。這個病本是內傷,這個方子正好針對病情。雖然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術等藥物沒有附子的功效大,但只用三分,不會有過於溫熱的顧慮。
每天都面對火熱之物,導致汗出不止,時間久了元氣就會大虛,口渴想喝水,一旦發熱,人們就認為是感受了風寒,卻不知道是肺臟受了火熱的損傷。肺臟屬金,最怕火熱,外來的火熱雖然不如內在的火熱,但是肺氣暗中受損,怎麼能禁受兩種火熱的侵襲呢?這樣下去,虛弱的人就會更加虛弱,肺臟得不到滋養。金生水,肺臟有病怎麼能滋養腎臟?腎水不生,腎臟就如同嬰兒一樣需要母親的乳汁,母親有病就不能給予供給,孩子也會生病。母子兩者都生病,勢必皮膚就會缺乏滋養,風邪就容易入侵,不一定非要從膀胱進入。
不必治療風寒,只要補益肺臟滋養腎臟,肺臟得到滋養,體內就不會藏匿邪氣,風寒仍然會從皮毛排出。使用安肺湯:麥冬、玄參各五錢,桔梗、紫蘇、款冬花各二錢,生地黃、白芍藥、天冬各三錢,黃芩、熟地黃、茯苓、大棗皮各三錢,紫苑一錢,貝母五分。服用兩劑痊癒。這個方子同時治療肺腎,為什麼叫安肺湯呢?因為母子一氣相通,安撫孩子勝過安撫母親,孩子和母親都安穩了,就能共同抵禦邪氣,所以安撫腎臟也就是安撫肺臟。如果只顧著祛除邪氣而不顧肺臟,反而會越治越傷,難道不會變成勞倦虛弱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