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九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7)

1. 內傷

忍飢腹空虛,遇天氣時寒時熱,至胸膈悶塞,如結胸,人謂邪侵,誰知內傷胃氣乎。胃為水穀之海,多氣多血,然必受水穀,氣血始旺。故水穀多受胃強,少受胃弱。今忍飢則胃無水穀,胃火沸騰,乃遏抑不舒,則胃氣消,天時不正,自易相感,乘虛入胃。胃氣盛,邪自難入,既入亦難留。

今邪欺胃虛,反賓作主,盤踞胃中,因現悶塞。法須助胃,則邪自退。用加味,四君子湯,:白朮五錢,茯苓、人參三錢,甘草、柴胡一錢,枳殼五分。二劑愈。論理,感寒熱自宜用熱藥祛寒,用寒藥祛熱,然皆無益於胃,胃虛寒熱相戰,必以胃為戰場,胃何以堪。故惟健胃為主,佐之和解。

酒客忽感寒,不可以風,人謂傷風,誰知內傷於酒乎。酒醉常不畏風,風何以入?不知酒能散氣,氣散則陽虛,陽虛則腠理營衛無不空虛,邪所以易入。故酒客皆氣虛,氣虛邪入,助其氣,邪自出。用,補中益氣湯,:人參二錢,耆、歸三錢,白朮五錢,甘草、升麻三分,陳皮五分,柴胡一錢。一劑氣旺不畏風,二劑全愈。

提陽於至陰中,正補陽氣也。陽非提則不能旺,此方治內傷兼外感,實有神功。以治傷酒後感風寒尤宜。使專用祛風逐邪,散盡真陰,風邪轉不能出,可不慎哉。

人色徒,感冒外邪,傷風咳嗽,睡臥不寧,人謂感風,誰知內傷腎乎。腎,肺子,泄腎過多,必取給於母,腎虛肺亦必虛,肺氣不能充於毛孔,邪即入。倘用散風之劑,則肺氣益虛,腎又取資,內外盜,肺氣安得不困。肺不旺,前邪不出,後邪復入,輾轉感冒,肺氣大傷,不特不生腎,且反耗腎,遂至變勞瘵。宜補肺,更宜補腎,使腎不盜母氣,肺自得子援,子母兩旺,外邪自遁。

用,金水兩滋湯,:麥冬、熟地一兩,天冬、茯苓、白朮三錢,桔梗、甘草、紫苑一錢,山藥五錢,肉桂三分,白芥子二錢。十劑全愈。腎虛感邪最難愈,以散邪藥不能直入腎經。詎知腎虛感邪,邪不遽入腎,仍在肺。散肺邪仍補腎水,腎得益,肺又無損,正善於散邪。

日恐懼,遂至感冒風邪,畏寒作顫,人謂感風,誰知內傷心膽乎。夫過恐則膽氣寒,過懼則心氣喪,膽寒則精移,心喪則精耗,精移精耗,心膽愈虛,邪乃易中。凡邪必至少陽,正膽怯之狀也。倘再用祛風,則耗損膽氣。膽耗心氣更耗,二經氣耗,邪肯輕出於表裡外乎。法宜急救膽氣,膽不寒,心亦不喪,協力同心,祛除外邪自易易耳。

用,加減小柴胡湯,:柴胡、甘草一錢,白芍一兩,茯神五錢,麥冬三錢,陳皮五分。三劑邪盡散。方用柴胡和膽中之邪,佐白芍、麥冬、茯神補膽弱,即補心虛也。二經得補,恐懼不畏,又何懼於外邪乎。

盡情喜笑,遂至感寒,畏風,口乾舌苦,人謂外感,誰知內傷心包乎。心包,膻中也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。宜喜宜樂,何至相傷?大笑不止,則津干液燥在所不免。心包護心,心包乾燥,必盜心氣以自肥,則心氣虛無,邪易入矣。法宜急補心,心旺,心包亦旺。蓋國富家自不貧,自協力御外,何至四郊多壘。

白話文:

內傷

飢餓導致身體虛弱,又遇上忽冷忽熱的天氣,便會胸悶堵塞,如同結胸一般。人們以為是外邪入侵,卻不知是內傷了胃氣。胃是水谷的倉庫,氣血充盈都依靠它。但胃氣的旺盛,必須依靠水穀的滋養。所以水穀攝入的多,胃就強壯;攝入的少,胃就虛弱。現在忍飢挨餓,胃中沒有水穀,胃火就旺盛而不得舒展,胃氣就會衰弱,遇到不正的天氣,就容易被外邪乘虛而入。胃氣強盛,外邪就難以入侵,即使入侵也很難停留。

現在外邪趁著胃虛弱而入侵,反客為主,盤踞在胃中,所以出現胸悶的症狀。治療方法必須先健脾胃,外邪自然就會退去。可以使用加味四君子湯:白朮五錢,茯苓、人參三錢,甘草、柴胡一錢,枳殼五分。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理論上,感受寒邪應該用溫熱的藥物祛寒,感受熱邪應該用寒涼的藥物祛熱,但是這些方法都不能滋補胃氣。胃虛弱時,寒熱之邪交戰,胃必然成為戰場,胃怎能承受得住?所以,治療必須以健胃為主,再輔以調和解表之藥。

嗜酒的人突然受寒,不一定是風寒侵襲,人們以為是傷風,卻不知是酒傷了身體。酒醉的人往往不畏懼風寒,風寒為何能入侵?這是因為酒能散氣,氣散則陽氣虛弱,陽氣虛弱則肌膚腠理和營衛之氣都空虛,外邪就容易入侵。所以嗜酒的人大多氣虛,氣虛則外邪容易入侵,治療方法是補益元氣,邪氣自然就會排出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:人參二錢,黃耆、當歸三錢,白朮五錢,甘草、升麻三分,陳皮五分,柴胡一錢。服用一劑後元氣就會旺盛,不再畏懼風寒;服用兩劑就能痊癒。

在至陰之體內提振陽氣,就是補益陽氣。陽氣如果不提升,就不能旺盛。這個方法治療內傷兼外感,確實有神奇的療效。用於治療飲酒後感受風寒尤其合適。如果單純使用祛風邪的藥物,會散掉人體的真陰之氣,風邪反而不能排出,這不是很危險嗎?

面色蒼白的人,感冒了,咳嗽,睡臥不安,人們以為是感受了風寒,卻不知是內傷了腎氣。腎氣是肺氣的根本,腎精虧損過多,必然會損耗母氣(腎精),腎虛則肺氣也會虛弱,肺氣不能充盈於毛孔,外邪就會入侵。如果使用散風的藥物,則會更加耗損肺氣,腎臟又要從其他臟腑提取精氣來補益,內外雙重損耗,肺氣怎能不衰竭?肺氣不旺,之前的邪氣排不出去,新的邪氣又會入侵,反反覆覆感冒,肺氣大傷,不僅不能滋補腎氣,反而會更損耗腎精,最終導致癆病。治療應該補益肺氣,更應該補益腎氣,使腎精不再損耗母氣,肺氣又能得到腎精的滋養,母子兩旺,外邪自然會消退。

可以使用金水兩滋湯:麥冬、熟地一兩,天冬、茯苓、白朮三錢,桔梗、甘草、紫苑一錢,山藥五錢,肉桂三分,白芥子二錢。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腎虛感受外邪最難治癒,因為散邪的藥物不能直接進入腎經。但是要知道,腎虛感受外邪,邪氣並非直接入侵腎臟,而是在肺臟。因此,治療應該先散肺邪,再補益腎水,腎臟得到滋養,肺氣也不受損傷,這才是善於治療邪氣的方法。

整天恐懼,結果感冒了,畏寒發抖,人們以為是感受了風寒,卻不知是內傷了心膽。過度恐懼會使膽氣虛寒,過度害怕會使心氣衰弱,膽寒則精氣移耗,心氣衰弱則精氣損耗,精氣損耗,心膽更加虛弱,外邪就容易入侵。凡是外邪入侵,都必然會損傷少陽之氣,這正是膽怯的表現。如果再使用祛風的藥物,就會更加耗損膽氣,膽氣耗損,心氣也會更加耗損,心膽兩經的氣血都耗損了,邪氣怎能輕易從表裡排出呢?治療方法應該迅速補益膽氣,膽氣不虛寒,心氣也不衰弱,心膽協力,祛除外邪就容易多了。

可以使用加減小柴胡湯:柴胡、甘草一錢,白芍一兩,茯神五錢,麥冬三錢,陳皮五分。服用三劑,邪氣就能散盡。這個方子用柴胡來調和膽中之邪,用白芍、麥冬、茯神來補益膽氣虛弱,也就是補益心氣。心膽兩經得到滋養,就不再恐懼,又何懼於外邪呢?

盡情地喜笑,結果感受了風寒,畏風,口乾舌苦,人們以為是外感,卻不知是內傷了心包。心包在膻中,是輔助心臟的器官,喜樂之情都由它主宰。應該適度喜樂,為何會相互損傷呢?大笑不止,必然會導致津液乾燥。心包保護著心臟,心包乾燥,必然會奪取心臟的氣血來滋養自己,則心氣虛弱,外邪就容易入侵了。治療方法應該迅速補益心氣,心氣旺盛,心包也會旺盛。國家富強,百姓自然不會貧窮,心臟強盛,心包自然也能夠與外邪抗爭,又何至於處處被外邪入侵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