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八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2)

1.

真火化溺易出,邪火爍溺難出。濕熱,正邪火。法宜清膀胱邪火,兼逐大腸濕熱,痢止淋亦止。用加減,五苓散,:茯苓、炒梔子三錢,豬苓、檳榔二錢,澤泄、白芍五錢,白朮五分。八劑愈。此利水多,治痢少,何痢先愈,淋反後愈?蓋痢本濕熱所成,利水則濕熱易解,水不走大腸,盡走膀胱,膀胱反難滲水之速,故少遲。

白話文:

真火導致的尿淋,容易治癒;邪火導致的尿淋,則難以治癒。尿淋的病因包括濕熱和正邪之火。治療方法應以清泄膀胱的邪火為主,同時兼顧驅除大腸濕熱,只要痢疾治癒了,尿淋自然也就好了。 方劑可用加減五苓散:茯苓、炒梔子各三錢,豬苓、檳榔各二錢,澤瀉、白芍各五錢,白朮五分。服用八劑即可痊癒。這個方劑利水作用強,治療痢疾作用弱,為何痢疾先好,尿淋反而後好呢?因為痢疾本是濕熱引起的,利水可以很快化解濕熱;而水分不經大腸,而是直接排出膀胱,膀胱反而不容易迅速排出水分,所以尿淋痊癒得慢一些。